东软搭建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来源:echinagov 更新时间:2008-03-11

  

    你建一个我建一个,最后各个部门都有了自己的系统,但往往是“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数据不能共享,系统不能互连。这就是我国很多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但是国土资源部就打破了这一怪圈。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蒋文彪从以往的经验中意识到,必须构建一个适合国土资源部的平台化电子政务系统,未来所有的垂直业务系统都构建在这个平台上,数据交换都可以由平台来完成,继而各地的国土资源部门也可以逐步在这个统一的大系统上开发自己的系统,从而形成整个国土资源系统的统一的信息化体系。

  2003年11月,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放出“风”来,要做一套综合电子政务平台。但这么高的条件和要求吓退了不少IT企业。一个月后,只有21家按时应标。东软也是听说有这么一个项目,就派人买了标书回去做方案,一研究发现,这国土资源部的要求还真高,这让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运行总监卢朝霞心里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门槛高了竞争者就少,非技术化因素影响也就小,而且这么多年来,做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一直是东软的梦想;担心的是,梦想能实现吗,东软对国土资源业务不了解,也不知道用户水平怎么样,到底怎么看所谓的统一平台问题。

  谈需求 相见恨晚

  2004年1月4日,项目正式启动,进入需求分析阶段。东软项目组投入了以大连基础软件事业部为主的12名需求设计人员,期间主要与信息中心的相关人员通过会议、产品演示、小组讨论、文档反馈等形式进行需求交流。

  一交流,东软“悲喜交加”。

  喜的是,国土资源部对电子政务平台的认识非常深刻和到位。蒋文彪提出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可配置,可定义。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固定的系统,而是由一些积木搭成的建筑,如果业务流程有变化,或者是要开发新系统,不用沙石水泥一起上,用这些积木就可以。他还提出了“人、操作、信息合一”的高标准。信息中心希望将来的电子政务平台能够把针对国土资源的公共数据和功能集合在一起,形成工具箱;能够把来源不同的信息统一管理起来,形成唯一的数据库;能够把机构统一,换句话说,国土资源从上到下一条线的相关部门,都要能在这个平台上工作。

  悲的是,东软对业务实在不熟悉,得从头来。幸好国土资源部的业务人员在IT方面并不陌生,没有出现语言不通的现象。

  “当时我们和国土资源部真的是相见恨晚。”卢朝霞现在回忆起来还满面笑容,“国土资源部对信息化的认识非常到位,他们的高要求不仅对我们是一个鞭策,更让我们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我们一直想做一套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彻底规避信息孤岛现象。”

  2月10日,整个项目组转入关键的系统设计阶段,利用工具进行系统建模、框架设计、接口设计以及各个组件工具的完善设计都要在两个月内完成。那时候,北京到大连的火车上经常是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项目组成员和东软员工的身影,部信息中心的很多人,去了大连很多次都没去过鼎鼎大名的星海广场,没去过老虎滩,经常是从火车站赶到东软软件园放下行李就开始说项目,往往持续到半夜。

  组件的设计是当时双方需要不停讨论的关键点。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计划,未来的电子政务平台上有很多模块化的组件,就像标准件一样,这样以后在平台上构架应用系统时,就可以拿来就用那些组件,而不用从头开始。但是每个组件到底多大,涵盖多少功能,是双方需要慎重讨论的重点。太小的话,没有什么意义,大部分工作还得重复;太大的话,可复用性不高,下次做应用系统还得重来。几经磨合,每个模块都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定义,终于双方构建了合理的组件库,这意味着下次应用系统的编写将顺利不少。

  系统的运行速度也是蒋文彪最担心的。庞大的数据库,异构的数据格式,如何快速查询和检索?会不会导致系统运行很慢甚至导致系统瘫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家采用了引擎技术,通过引擎检索快速找到相关数据,再以表的形式展现。之后,整个系统再不断优化。蒋文彪说:“不要只是在某一点上专注,而是要更强调整个系统的整体调优和耦合。”最后的平台测试报告显示,924个功能点测试速度都非常理想。

  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难点很多,最突出的两个是:GIS与MIS的一体化设计、应用系统中动态图层加载和坐标转换。

  国土资源部当然用到最多的是GIS系统,需要采用一体化的数据源管理,统一的公共数据词典管理、一体化的系统配置界面和工作方式,与业务案卷关联的地图操作方式,把GIS系统里的数据与应用系统实现交换,对于甲乙双方来说都是难事。事情最终的方案\" target=\"_blank\">解决方案是基于大数据量的并发访问实现多专业数据信息共享,GIS数据库存储平台以Oracle为主,同时支持SQL Server平台,提供B/S和C/S相结合的在线业务数据编辑工具,提供可配置的基础地理数据资源管理工具。

  动态图层加载的时候,采用动态方案,创建少量地图服务,满足多个业务需求。另外,在数据库设计和功能实现上支持动态坐标转换,对大数据量基础数据不同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采用静态集中转换方案,对小数据量坐标数据采用动态转换方案。

  相见恨晚的国土资源部和东软,就这样克服了大量的技术困难、业务困难,开始了浪漫的两年攻坚合作。

  大工作量 统一平台是成果

  卢朝霞手里有一份详细的列表,里面是参与到该项目中的东软工作人员。这两年累计下来,东软在该项目上投入了833人月的工作量。

  “这个项目我们没有利润。”卢朝霞一语道破:“但是我们很自豪。”

  2005年12月20日,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验收。整个项目最大的突破是,建立了高度资源共享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并在平台上搭建了建设项目用地规划预审、固体矿产探矿权登记转让审批、固体矿产采矿权登记审批三个应用系统,业务办理集成化。而且,项目还留下了很多组件库,国土资源部将拥有这些组件库所有的知识产权。未来,国土资源部再开发其他业务系统,以及下属各国土资源局都将可以免费使用电子政务平台以及组件库。只是,如果在组件库的基础上再进行业务系统开发,仍然需要IT厂商的服务。而对于国家来说,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很多大的决策比如“退耕还林”、“西部大开发”、“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等众多国策的制定都离不开对国土资源信息的掌握和分析。

  “国土资源部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引领了国家电子政务方向。”卢朝霞不是在吹牛,而是觉得平台踏踏实实将国土资源部的所有系统、数据贯穿起来——标准和规范统一,应用系统数据共享,代码体系贯通,县市省部四级机构数据无缝交换。

  其实整个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来源不同、格式不同的庞大的数据量并不妨碍平台最后的先进性。整个平台采用了SOA架构,易于扩充新功能,也方便和其他部委进行数据交换,而且应用系统有了可视化的权限设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而自己更改权限。

  “项目的成功是双方努力的结果。” 蒋文彪并没有贪功。确实是,甲方是成熟的用户,能提出明确的需求,能给乙方稳定的配合,能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运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东软的项目管理能力、出色的项目经理、J2EE的选型、不计成本的付出,也都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验收后的项目并不是到此为止。“目前我们的组件并没有产品化,所以未来的路很长。”在蒋文彪的计划中,将来全国各省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都要借鉴或使用这个平台。而各省市因为审批职权不一样,所构建的应用系统并不一样,但是统一的平台和产品化的组件将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的互联互通从设计之初,就顺理成章。

  国土资源部和东软还要完善更多的应用系统,各省市可能涉及到的新系统开发也都是他们未来的重要工作。可以说,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方面,国土资源部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而且吃得不错的部委,它的统一平台建设,指引了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而未来,已经苦恼于资源不整合、系统相对单一的各部委都会建立起自己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国土资源部就是他们的成功样板。更重要的是,一旦建立起统一的基础平台,将来各部委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再困难,我国电子政务也将驶入发展的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