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13日到14日,国家金卡工程第九次全国IC卡应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琪在工作报告中从2006年金卡工程的主要进展、金卡工程目前的状况以及国家金卡工程2007年的工作重点等几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国家金卡工程。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介绍了我国RFID产业发展情况。本报为此特推出专题,将上述内容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家金卡工程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大步迈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在更广领域内全面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国家2006年-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强宏观引导和调控,做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地推进国家金卡工程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2006年金卡工程主要进展
(一)银行卡应用发展迅速
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联合九部委共同召开了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以促进银行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我国银行卡应用成效明显,进一步营造了“市场资源共享,业务联合发展,公平有序竞争,服务质量提高”的良性发展环境。
截止到2006年9月,我国银行卡发卡机构共175家,发卡量达到10.3亿张。除地级以上城市外,336个县级城市已实现联网通用。各金融机构装备的联网自动柜员机(ATM)总计约9.58万台,特约商户45万家,入网终端机(POS)约75万台。
2006年1-9月新增银联卡1.0224亿张;新增商户8.7万户;实现跨行ATM交易13.6亿笔,交易额3660亿元;跨行POS交易6.7亿笔,交易额8559亿元。境内卡跨境交易额177.83亿元,境外新开通的受理我国内卡的商户1.31万户,可受理银联卡的终端25.5万台,并在5个国家和地区新开通了人民币卡的受理业务,至此我国银联卡已在23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人民币银行卡的受理业务,为人民币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二)全国IC卡应用蓬勃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IC卡应用以大行业和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强化统一标准和规范,力求资源共享。
“十五”期间,发卡总量5年增加了3倍,累计约25亿张,使我国成为全球IC卡应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年均发卡量已占到全球发卡总量的15%以上;我国金卡工程IC卡应用的成功,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关注。
下面简要通报一下重点行业IC卡应用情况:
1.电信行业
电信行业始终是我国IC卡应用的最大市场,发卡量居行业之首,总发卡量已超过20多亿张。其中中国电信总发卡量约9亿张,仅今年新增就超过2500万张。今年中国移动发卡约4亿张,中国联通发卡约2亿张,同比增长60%以上。我国移动电话卡的容量已从最初的3K发展到现在的商用128K,功能也从单一的话音功能和简单的身份鉴别、电话本和短信发展到目前多元化业务,支持各种移动增值服务。
2.公安行业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采用非接触式IC卡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截至2006年10月,已成功换发3.7亿张,其中今年完成了2.7亿张。计划至2008年将完成9亿张IC卡身份证的换发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二代身份证所用芯片、模块、IC卡、各类读卡机具及应用系统完全由国内信息产业界自主研发和提供。2005年至2006年共完成4亿只二代证用芯片模块的供应,保证了公安部换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有效保证了二代证的安全使用,体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精神和执政能力,也充分发挥了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
3.建设及公用事业行业
建设事业IC卡已被广泛应用到城市交通、市政公用、居民社区数字化建设以及燃气、自来水、供暖、路桥收费、停车场管理、公园景点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公交IC卡应用系统,累计发卡约1亿张。有300多个城市开展了公用事业IC卡应用,累计安装IC卡表具450多万台,发卡量600多万张。
4.金融行业
在银行IC卡应用领域,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从1998年开始,各商业银行推行电子钱包,进行了银行IC卡联合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IC卡在银行业中的应用所占比重很小。
随着全球银行卡组织联手推行银行IC卡,即EMV迁移,我国银行业已开始从磁条卡逐步向IC卡应用过渡。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银行IC卡发展规划,本着“先标准,后试点;先收单,后发卡;先外卡,后内卡”的策略,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基于电子钱包功能的IC卡。
5.劳动和社会保障行业
社保卡是劳动者在劳保领域办事的电子凭证,可随时进行信息查询。主要应用于就业服务、劳动合同管理、工资收入管理、职业资格、养老保险、失业与医疗保险等劳动保障业务。截至2006年9月,全国53个地区完成社会保障卡发卡注册并领取密钥,持卡人累计达2000多万。
6.旅游行业
“十五”期间,国家旅游局通过建立全国导游员IC卡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导游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提高了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截至2006年12月5日,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发导游卡33万人,发卡检查人员2300人,实施有效检查21万人次,新增导游3万人,升级5000人,实现了对导游队伍的科学、动态监控管理,成为整顿旅游市场、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7.石油石化行业
中国石化制定了《中国石化加油集成电路(IC)卡应用规范》及应用目标,拟在19个省的分公司,170余个地级公司,2万多座加油站安装IC加油卡系统,实现电子支付和交易数据的自动采集。截止到2006年6月底,完成IC卡联网加油站1.5万座,发卡网点3200多个,实现了“一卡在手,各地加油”功能,提高了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中石化IC加油卡共计发行1335万张。
8.数字化3C、3G、三网融合,促进IC卡新应用
随着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的融合发展,以及3G商用网的启动和三网融合的大趋势,必将促进IC卡的新应用,开拓更大的市场。如:基于数字化3C产品具有电子支付功能的各类信息终端和系统;基于IC卡提供多元化业务有偿信息服务的“电子亭”和信息服务系统等;此外IPTV、手机电视、手机游戏以及基于手机的RFID应用等必将带来巨大的新兴市场。在电子商务与CA认证中以及无线宽带多媒体应用也会带动IC卡新的用户群,进一步促进中国智能卡产业和应用的发展。
(三)我国智能卡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从事与IC卡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约有2800家,从业人员约有10万人。从芯片设计、模块封装、卡片和读写机具的开发生产、卡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到提供各类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已形成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国内自主研制的各类智能卡产品已占据了国内IC卡市场80%以上的份额,有些产品已大量出口,新兴的智能卡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