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电子商务大盘点
来源:e-works 更新时间:2006-12-22

             江湖,就是一个失败后还能再成功、成功后还很可能再失败的战场。在2006年的电子商务江湖中,几多生龙活虎,几多裹足不前,还有几多让人摸不到头脑。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盘点,端倪才会逐渐显露……
   
    B2B垂直行业网站寻找蜕变时机
   
    对于大多数行业网站来说,2006年更像是一个“蜕变年”。在这一年当中,有人忙着做新型B2B,有人忙着准备上市,有人忙着并购网站,有人忙着被网站并购。在阿里巴巴紧锣密鼓地筹备阿里软件、慧聪与环球资源“闪电联姻”、中国制造网推出“认证供应商”全新服务的同时,还有一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垂直行业网站发展趋势正在悄然酝酿当中……
   
    联盟成为新潮流
   
    2006年在业内最吸引眼球的事件,莫过于行业网站联盟的兴起。早在4月份,中国化工网就做起了自己领头的生意宝;然后是雅蜂网推出了以“群体选择理论”为基础的TQS全面质量采购体系。在中国化工网CEO孙德良看来,生意宝是实现他理想的“网络采购阶段”所迈出的重要一步。而作为该联盟的成员之一,中国化妆品网(原中国日化网)总经理边华称,这种联盟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增加交易额,而主要是给大家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
   
    不过在很多行业网站的眼中,这种行业网站联盟的形式并不被看好。中华机械网老总程素华就明确表示,这种联盟只不过是一种粗浅的表面合作,并没有什么实质含义,中国建材网CEO毛吉成对此看法也表示赞同。“行业网站的经营没有暴利可图,在最初的几年,竞争对手不多时可能赚钱还比较容易,但现在同行多了,要想再提升一个档次是非常困难的,不是简单加入一个联盟就能实现的。”我的钢铁网CEO朱军红这样说。
   
    由于目前的行业网站联盟发展效果还并不明显,许多行业网站对此保持着观望态度:“现在与一些网站也在进行洽谈,不过是否合作还未决定,可能会先看一下情况,如果以后发展得不错的话我们会考虑加入的。”因此,行业网站联盟能否成为B2B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还很难说,不过有部分行业网站负责人提出了交叉持股的联盟想法,虽然还只是个猜想,但对于目前盈利模式比较混乱的B2B领域来说,也许值得一试。
   
    闯入者纷至沓来
   
    做新闻的中国网前不久宣布正式进军B2B领域,推出中国供应商平台;华联集团联合商务部共同推出华联采购超级B2B网上交易平台;中国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软件企业九城关贸推出沱沱网,欲以高品质定位颠覆现有的阿里模式……对于以往单调而沉闷的B2B领域而言,这些新血液的注入无疑带来新的生机。毕竟,经过前几年的起步之后,2006年行业网站的总体运营情况并没有太大起伏。
   
    就记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行业网站的营业额都维持在300~500万元左右,会员数量在10~20万之间不等,其中收费会员比例较小,大概占所有会员的5~10%,只有我的钢铁网、中国建材网等为数不多的几家的营业额达到了上千万,而公司员工大多还徘徊在100人上下。业内人士坦言:“当初只有几家行业网站的时候还能把营业额做到超过100%的增长率,但现在竞争对手太多,要想再超过100%是非常难的。”
   
    众多不同背景的企业涌入B2B,让人们感觉到一股新的势力正在中国B2B市场里崛起。但B2B格局能否真正改变还很难说,新闯入者最好先别急着去改变格局,努力练好内功才是当务之急。
   
    Web2.0在B2B中广泛应用
   
    2006年,很多行业网站都已经不满足于现状,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当Web2.0被无数个人网站玩出花样之后,国内的行业网站也对其产生了兴趣。“我们明年的目标是从单纯的B2B平台向B2C平台延伸,做一个真正的Web2.0互动平台。”边华表示,目前自己的网站还处于开拓阶段,向其他领域的扩展也许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而忙着上市的孙德良更是有着长远的计划:“B2B行业网站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信息服务阶段,而在近两年中我们将实现网络采购阶段,即实现线上竞价采购,买卖双方能实现互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益。在未来,我们将进入远期标准合同阶段,即完全的线上交易过程,那将是B2B行业网站的理解发展阶段。”
   
    还有一些网站完全将注意力放在了客户上。全球五金网总经理李建洪就表示,要将自己的网站从原来的行业信息化转变成产业服务专家,更注重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力求为行业内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全方位服务。
   
    这些构想都很有创意,不过能否顺利实现还要看众网站的行动。实现了,那就是“蜕变”;实现不了,那可能就是“退变”。毕竟,B2B市场是残酷的,在众多竞争对手的火拼下,能否维持住现在的经营状况都需要经受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搜索引擎陷入同质化困境
   
    2006年的搜索引擎市场,有实力的参战者越来越少,排后的几名出现了“出逃”心理。尽管百度的股价曾经从2005年最高时的150多美元跌去了一半的市值,但百度疯狂的业绩使搜索引擎继续着去年的高潮,这也使它的股价又重回到100美元以上。大家也相信往搜索引擎里灌注广告其实是一个挺有谱的事情。
   
    马太效应在搜索引擎行业体现得无比充分。2005年,因为谷歌的高股价刺激了国内搜索引擎热,不论有没有资源,有没有技术,大家都往搜索里钻,几大门户也纷纷往搜索引擎扔钱,结果却是炒热了整个市场,得益者仍然只是少数几个大户。一家门户网站的员工更是说得坦白:“连我都不用我们自己做的搜索引擎。”
   
    谷歌进入中国之后,诸事不顺。虽然排名第二,但内忧外患不断,与第一名差距快速拉大。李开复好不容易离开了诉讼旋涡,但谷歌在与百度的竞争中,却显得毫无还手之力。无法挣扎出低迷的境地。“再过4个月,谷歌任何本地化破绽都将被弥补。”李开复在2006年10月说,4个月后,就已经是2007年了,这似乎为谷歌2006年在国内搜索市场份额的下降作了一个最好的开脱,按一般的业绩算法,要总结也得到明年此时了。那就再过12个月,看谷歌是否还能重新恢复元气。
   
    另外,搜索引擎同质化现象也日益严重。雅虎几经变脸,向我们证实了企业完成收购后的整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临了,雅虎推出与百度的盲测,50%以上的用户无法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别——虽然二者的搜索结果重合率确实非常之低,但并无明显的搜索区别。也这似乎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搜索引擎的大而全的时代正在过去,同样是大而全的产品,因为不具备特色而产生了同质化。
   
    不论雅虎,或者百度,甚至谷歌,它们向我们展示了对一个关键词完全不同的搜索结果,但谁比谁好,却是一件很难说明白的事情,反正谁都是密密麻麻提供了一堆信息,需要我们从其中找到所需,反正在谁那里都能找着,只是找到的顺序稍有区别罢了。
   
    现在形形色色的互联网企业,乍一看去又越来越像,业务重合越来越多。一个稍大点的公司,几乎都是做IM、又做门户、还做支付,或者又上了B2C的,搜索引擎也不例外。虽然百度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模仿谷歌的业务模式,开发功能也经常照搬,但它仍然有自己的独创,这些模仿和独创让谷歌和百度这样的典型意义上的搜索引擎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也似乎正向我们表明,仅仅靠厂商投入的竞价排名之类的广告费用,这池水还是不够深,一定要盯着别人碗里的,那肉才足够香。
   
    如果之前不断扩张产品线是为了聚集人气,凑够眼球数量,如今,搜索引擎们正在考虑把这些人气变为财富。一年之前,百度不断引起纠纷的音乐、视频搜索等服务,如今都被圈进了百度币的空间中。百度同MTV的合作,使得用户可以用百度币付费下载音频或视频,这可是百度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向个人收费,虽然这有可能丢失它之前积累起来的占了自己20%流量的MP3搜索。同样,百度还打算让用户拿着百度币去买杀毒软件,这明摆着是搞电子支付了。此外,百度还推出了博客等服务,而它的地图也正做得火热。看来看去,百度就差再推出一个“bmail”了。
   
    对于百度一直走在谷歌身后的说法,李彦宏显然不同意,他刚向听众们宣布百度有3~5年的技术领先优势,百度的技术灵魂刘建国就要离开了,但对于团队作战而言,刘的离开更多意义上只是一个象征。
   
    面对互联网上越来越庞杂的信息,网民们对搜索引擎的使用体验也越来越糟,搜索引擎肯定是信息过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为此,精确搜索被提上日程。微软曾经在一部美国科幻片中向我们展示了它未来的搜索服务概念:你只需要提出你想问的问题,剩下的交给MSN,并且MSN能够准确地给出你最想要的答案。只是到今天它依然没有实现。但是,缩小搜索范围却是可以做到的,于是垂直搜索开始大行其道,把要搜的内容分成不同的类别,这样至少在一定意义上屏蔽了大量无用信息。
   
    不管是专业搜索引擎还是后来出现的新式搜索,大家都在炒作垂直搜索,甚至有网站开始了Web2.0式的运作,让网民们主动往网站的数据库里添加搜索信息,这更像是一个电子商务的大杂烩,一切利益者都挤在里面。互动就互动了,互动的精神本就像是街边的杂货摊,越是摆得杂乱无章,妇人们就越是愿意去翻来找去。所以它和精确搜索沾不着边。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假如哪一天谷歌或微软真的推出了精确搜索,到那时,不知道垂直搜索如何找到生存空间。还有,精确搜索究竟哪天才能来到我们面前?

 B2C:消耗战中出现转机
   
    2006年的中国B2C市场看似平淡,不仅没有B2B领域里环球资源与慧聪网联姻这样的大事,也没有C2C市场上“蚂蚁搬家”那样的风波,但是平淡不代表没有变化。上半年,eBay易趣和淘宝网相继以网上商城的形式杀入B2C市场,接着搜狐商城、263商城分别易手卓越和E国,10月,当当、卓越两大巨头几乎同时改版,全面PK……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价格战越来越激烈的B2C市场上,新营销模式成为值得关注的热点。
   
    B2B2C浮出水面
   
    作为国内综合B2C两巨头之一的卓越网,今年一个重要的举措是斥巨资在苏州拿下了1.1万平米的土地,建立一个规模巨大而且未来还将继续扩张的运营中心,类似规模的运营中心在北京和广州还有两家。另一巨头当当网也同样有三个面积上万平米的仓库。即使按照北京南六环的大兴区仓每平米0.5元的库租赁价格计算,一年的仓储费用接近600万,这对于正在抢夺市场份额而频频进行“价格战”的双方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包袱。今年才引入B2C业务的eBay易趣和淘宝网显然不愿趟这摊“浑水”,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过在自己的平台上引入企业商户进行销售,库存和物流全部由商家承担。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平台既通过审查工商营业执照和收取抵押金保证商户诚信度,又不用自己涉足经营。缺点在于新引入的企业商户和平台上已有的小商户之间会出现摩擦,后者没有规范的进销存流程,定价、促销策略自由,有可能会损害同类企业商户的经营渠道。另外,网上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冲突也日益显现。今年夏天,淘宝商城上七匹狼服装卖家时代奥神以经销商名义进行七匹狼男装库存品销售,严重影响了七匹狼男装的渠道和价格体系的事件已经让这种模式的缺陷显现出来了。所以寻找高流量和规范经营之间的平衡,是想做好商城业务的C2C网站急需考虑的问题。
   
    C2B“激发”B2C高额消费市场
   
    近来在美国处于探索阶段的一种新型在线交易模式,即所谓消费者对企业(C2B)模式在2006年获得了中国市场的广泛关注,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聚合为数庞大的用户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以此来改变B2C模式中用户一对一出价的弱势地位,今年曾出不穷的国内家居建材、家电类网站正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团购”现在已经成为近来想购买家居建材的消费者最常说的一个词,但是和消费者一起坐在团购会现场的并不是消费者的熟人,他们仅仅都是某一家家居建材网站的注册会员。中国网众相关人士表示:“消费者过去不太敢在网上购买高额消费产品的原因,一是对产品了解有限;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的售价比较高,一旦出现差错损失较大。当网络作为消费渠道的观念被大多数人接受之后,一些在过去看来不太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也开始充分利用这个渠道。可以说,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开始主动地创造出了一些商机。在从传统的B2C以企业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过去有人认为只有书、CD这种廉价商品才能在网上销售,但实际上,由于消费者更主动地利用网络了解、咨询消费信息,让一些无形的服务也完全能够网销,这些服务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明显的网上网下互动趋势,除了家居建材之外,教育培训课程等都已经纳入了这个范畴。“团购”只是其中的一个形式,核心在于这些B2C网站已经开始主动地引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C的力量来影响B,从而给B2C创造出新的盈利点。
   
    关联营销成利润增长热点
   
    从4.5万到40多万,卓越网在被亚马逊收购之后,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在急速地增长,“大而全”已经成为网上零售业默认的法则。如何让这些产品尽快卖出去?广告或是促销?这些当然要做,同时新的手段也在2006年出现,那就是关联营销。
   
    当当和卓越在最新改版的网站中都添加了智能推荐系统,通过“为您推荐”和“最佳”搭配意图提高消费者的单次消费额,可以预见,在接下来,这种趋势可能从“买过这本书的人也喜欢这本书”延伸到“买这本书的人也喜欢这款香水或这款手机”,产品线丰富的优势将在销售的关联性上面得到体现。虽然创造联系的一个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建立社区,然而经营社区意味着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社区有可能变成投诉部而对生意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通过技术在网站的营销中加入一些2.0的元素,就完全可以创造出这种联系。比如,现有的各种排行榜通常都相当于销量榜,要是将掘客技术引进的话,消费者为自己觉得好的产品进行投票,可以得出一个更符合用户喜好的排行榜;甚至可以为喜好相似产品的消费者创建讨论区等等。
   
    除了综合类网站开始利用关联营销,一些专业B2C网站也据此走出了新路。红孩子作为主打0~3岁母婴产品的网站就看到了一条可扩展的经营渠道。红孩子的CEO徐沛欣认为,用尽量低的成本获得固定的客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他眼中看到的市场是“0~3岁的婴儿是他们的母婴产品客户,母亲是他们化妆品的客户,而婴儿的爷爷奶奶可能是他们健康产品的客户”。他认为这样的模式可以被称作B2F(即businessforfamily)。据悉,目前红孩子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两亿。其实类似的这种产品分类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经营者看待市场的角度。
   
    在创造新的消费群体之外,用心经营既有关系群体,在主营产品和副线产品之间增加关联性,是2006年B2C细化营销的一个亮点。

 C2C:营业额全面压倒B2C但收费问题仍是软肋
   
    2006年中国的C2C市场真正形成了淘宝、eBay易趣、拍拍三足鼎立的战局。商城模式的出现、营业额全面提升和收费软肋是战局中的三个焦点。
   
    商城成为下一个热点
   
    2006年,C2C开始借鉴B2C模式中的精华。
   
    首先,卖家成长开始趋向成熟,管理能力也逐渐增强。较早一批进入C2C领域的卖家逐渐成熟,销售逐步形成规模,从采购、客服、资金管理、物流都逐渐形成体系,有不少卖家已经成为专职卖家,更有一些eBay易趣、淘宝卖家已经雇用专职客服人员开展团队化的销售。这些卖家正从C2C过渡到B2C。卖家的成长是“店中店”地位凸显的一个客观的推动因素。
   
    其次,卖家品牌意识逐步加强。卖家的自有品牌意识正在逐步形成,越来越重视商品页模板和店铺整体效果的设计,从客户体验角度看,越发接近B2C的模式。eBay易趣和淘宝也在大力招募国内知名品牌入住,以此保证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
   
    另外,从客户角度来看,商品的信誉、品质、服务都越来越有保障。店中店在入住时都要跟平台签订协议,缴纳保证金承诺退货退款等服务。如淘宝商城在入住时要缴纳几千元保证金,遇到问题淘宝网可以对客户先行赔付。这样可以大大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信心。另外,C2C商城都有专门的服务电话和服务条款,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C2C市场销售额持续攀升
   
    在借鉴了B2C模式的精华之后,C2C市场销售额持续攀升,对B2C形成更大威胁。
   
    艾瑞研究表明:2001年C2C电子商务用户数为250万,此后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05达到2245万;2001至2005年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用户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73.1%。2001年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仅为4亿元,到2005年该市场交易额高达13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42.0%。
   
    在2005年中国C2C市场中,淘宝占总市场份额的50%,eBay易趣占总市场份额的28%,拍拍占总市场份额的11%。2006年上半年淘宝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其上半年市场交易额比重达到57%,而eBay易趣下降到了29%。拍拍市场份额也在半年内扩展到了13%。
   
    根据易观统计,2006年上半年,中国C2C市场交易额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125%。预计在2006年达到231亿元,在2008年能达到456亿元。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B2C市场交易额是8.544亿元,第二季度我国B2C市场交易额是9.074亿元,上半年我国B2C市场交易额是17.618亿元。C2C市场交易额要远远高于B2C市场交易额。
   
    收费问题仍是软肋
   
    自2003年5月初淘宝上线至今,一直执行免费策略,从最开始的免费三年政策到去年下旬又宣布继续免费三年;2005年12月底,eBay易趣被逼实施“免费开店”计划,任何经过认证的用户都可以免费在eBay易趣网上开店;2006年6月拍拍网宣布免费3年。中国C2C市场“免费大餐”的格局至此真正形成。
   
    C2C领域如何盈利一直是业界不断探索的关键问题。数月前,淘宝推出的仅运行1个多月的“招财进宝”试水收费服务,因被指为“变相收费”,加上61%参与投票的网民要求取消即戛然而止。这一信号表明:马云面对收费问题仍然败下阵来。
   
    淘宝推出的“招财进宝”服务并不是产品本身存在严重缺陷,而是没选择好恰当的推出时间,用户也毫无心理准备。因此并不排除淘宝在免费期结束后重新推出类似的服务。
   
    相比之下,拍拍推出了QCC服务,从虚拟商品的角度入手,试水收费。可以看出拍拍并不急于用这项服务贡献利润,而是让用户逐渐适应收费的习惯。
   
    虽然eBay易趣被淘宝和拍拍侵蚀了不少市场份额,也为了应战淘宝推出了一些相应的免费策略,但就其自身来说,eBay易趣还会秉承其母公司的收费原则,事实证明,eBay易趣每年的注册用户和销售收入都在增加。eBay易趣在面对收费的问题上显得更加从容。
   
    第三方支付厂商:玩味生死符
   
    2006年无疑是第三方支付厂商饱受煎熬的一年。年初就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言今年将有大批第三方支付公司死去,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拿到牌照的公司继续瓜分市场。中央银行自去年10月发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一直没有正式文件出台,导致关于牌照发放的小道消息让人屡次紧张。不论消息是真是假,在这如临大敌的关头,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到牌照已是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当务之急。

寻求新出口
   
    2006年,随着恶性价格比拼愈演愈烈,用户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依赖度也越来越弱。当价格已不再是吸引用户的有效途径时,拓展其他渠道的新型支付领域就成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一个出路。
   
    前不久,在上海由前Chinapay总经理周晔成立的“汇付天下”就专门针对新兴的个人理财产品买卖,把业务重点锁定在个人理财支付上,意欲打造跨金融机构的“网上金融超市”。而易宝则与一家叫易行天下的机票信息平台达成了合作,在10月份建立了Yeexing平台,意欲打造一个全新的在线支付+电话支付的电子客票支付体系。与此同时,易宝也没有忽视商品购买,最近与TOM的合作就多多少少能看出易宝在牌照发放前的全力以赴。
   
    云网似乎也很看好电子客票这块,近期已经根据不同行业的支付结算特点列出了20个适合推广电子支付的行业,航空客票、媒介订阅、远程教育、直销和医疗等都是其中的重点。而今年上半年,网银在线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做起了大卖场,并推出了MOTOPAY,即国内首家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报信用卡信息、非面对面完成支付的第三方线下支付产品。
   
    11月7日,首信易支付日暴出其获得新一轮融资1450万美元的消息,主要投资方包括美国中经合、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以及个人投资者台湾麦宝董事长方国健。另据首信易支付的一份公开资料介绍,该公司目前已经可以通过SMS为用户提供手机支付功能。虽然才刚刚拿到这笔融资,但不管首信怎么去用,它都已经具备竞争支付市场的强大资本条件。
   
    相比之下,快钱的关国光称现在没有任何做新技术的打算:“临时做那些并没用,现在只要把自己的平台做好了,牌照会不会给你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第三方支付商们互相较劲的同时,银行也没有放过对这块蛋糕的争夺。典型的事例就在今年7月31日,银联和当当网在北京宣布双方在电子商务和银行卡支付领域达成全面合作关系,银联希望通过一种基于智能刷卡电话向当当网的消费者提供“网上购物、刷卡支付”的新型电子商务支付服务。这无疑是给了众多正在挣扎喘息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当头一棒,原本就被银行牵着鼻子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后的步伐只会愈发艰难。
   
    商户黏度持续缺失
   
    价格战硝烟还在继续,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出路时,也不得不面对眼前的现实。在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同时,滞后的结算周期问题也是难以形成商户对第三方支付商黏度的原因之一。目前来看,有40%的第三方支付商与商户的结算周期在两周或两周以上,35%的第三方支付商提供一周的结算周期,而能控制在小于或等于3天结算周期的第三方支付商只占到25%。如此冗长的普遍结算周期状况,也让不少商户为自己的资金安全而感到担忧。
   
    一份比较可靠的调查数据是,目前在对第三方支付的选择考虑中,63%的商户首选安全因素,而在不愿意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当中,高达62%的人是因为担心交易的安全性。另外,还有39.8%的商户很关注电子支付是否快捷和方便。有专家认为,消费者对电子支付方式的不习惯、对安全性存疑成为束缚电子支付发展的重要原因。
   
    商户的黏度不强本身就让第三方支付商很难形成自己的固定客户群,而银行的牵制与洗牌的加速更是让不少第三方支付商的生存空间被高度压缩。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也许会变成一个屠杀场,即使能剩下两三条生命,那也是经历反复扫荡后的残喘。
   
    走不出方便与繁琐的怪圈
   
    方便和安全往往二者不可兼得。想要安全,交易手续就很繁杂;而想要快捷,安全问题就难以保障。支付技术也是在这两个指标中来回摆动,寻找平衡。
   
    在今年出现的新型支付方式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中国银联推出的支付易。它类似于一部电话再加上一部无法提取现金的POS机的功能,这部POS机还能直接完成网上交易,尽管它与互联网并没有直接的连接。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话的刷卡槽上刷卡完成支付。这的确是提供了不少方便,虽然中国目前的网民人数已接近总人口数的10%,但实际上至少90%的人还没有上过网,或者不具备安全上网的条件,支付易则可以弥补这个空间。
   
    支付易所针对的用户是个人消费市场,比如水电费、网上购物等支付。支付易是中国银联与中电信共同合作推出,通过走专网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比走互联网的数据安全性要高了一些,信息被盗取的难度也大了许多。但因为是专网输送数据,有效数据的比例集中,一旦专网遭到攻击,带来的损失也将非常严重,虽然发生这种事件的概率小之又小;另外,因为这种支付方式必须是银联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银联就需要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以达到最大可能地做到用户覆盖,而固话运营商已经形成了地域垄断,并且在不断琢磨着直接介入到网上支付领域,这将给支付易与固话运营商的合作带来一定的阻力;因为在普通电话上加了刷卡槽,终端的成本比普通电话大幅增加,这也许就是银联把推广目标定为企业级用户的原因。随着支付终端更加丰富,几年后,难免会使支付易面临前期终端推广难度大、成本高,后期将无法应对同质竞争的问题。
   
    年初开始,中国建设银行开始尝试动态密码的方式,继而中国工商银行也推出了动态密码卡。用户可以到银行办理相应的手续,购买一张动态密码卡,在进行网上交易时,根据网银提供的对应信息,刮开动态密码卡上的相应位置涂层并填入密码。因为动态密码卡每次都在变化,并且每张动态密码卡只和惟一的账号相对应,这样避免了用户在网上交易时密码被盗的可能性……每次填入的密码不断变化,即使黑客盗取了当前输入的密码,下次再输入时,密码也会发生变化。
   
    动态密码卡使用户避免了在网上交易过程中遭遇网银大盗等黑客软件的可能性,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安全保障,并且用户也不需要再自行购买数字证书或者电子签名,不失为一个变通的方法。只是动态密码卡的使用次数有限,当次数用完时,用户就要再去买一张动态密码卡,这对网上交易频繁的用户来说不太方便。10月中旬,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基于动态密码的密码生成器,通过该生成器,理论上可以无数次生成新的动态密码。但这都需要用户支付一定的费用。
   
    除此之外,一些更新型的支付手段已经出现,比如指纹认证,用户拥有一部可以照相的手机即可完成支付,这要求用户有一部足够照清楚自己指纹的手机,推广难度较大;RFID非接触式小额支付,手机或银行卡不用和支付终端进行接触就可方便地完成支付。但因为其成本较高,短期内还不可能推广。
   
    创新者的法律空白
   
    易观国际分析师马凌认为,一个产业的政策监管总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速度,这点在电子支付这项“准金融业务”方面表现更甚。“目前,在监管体系方面,电子支付产业的监管空白点较多,使得观望者介入或已入局者具备商业创新的空间,容易取得事实的市场地位。”
   
    随着《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逐渐浮出水面,第三方支付厂商的身份确认问题有了希望,但到目前为止,《电子支付指引二》和《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均未出台,第三方支付商期望中的运营牌照还没有消息。一位参与了相关调研的专家告诉记者,比较明确的是第三方支付厂商将纳入到央行的监管体制下,而相关的调研报告也将在近期陆续完成,《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或将在这些调研报告完成之后有一个定论。
   
    在第三方支付厂商们热盼牌照的同时,市场上不和谐的声音也在出现。2003年,某小型出租网上店铺形式的电子商务网站因为拖欠商户货款而暴发商户集体抗议的事件。在该网站上,用户购买了商品后,钱先转账给网站,再由网站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与商户进行结算。结果到结算期时,该网站用各种借口拖延向商户付款,导致危机。所幸因为该网站规模较小,没有引发更恶劣的影响。
   
    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较大的事故发生,但处于法律空白地位的电子支付,仍然存在着类似的隐患。
   
    此外,虚拟币的管理是2006年突出的热点,其包括了已经与人民币划定了一定的兑换关系的虚拟币,以及一些已经拥有货币能力,但与人民币体系关系并不明确的虚拟钱币。类似的虚拟钱币甚至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地下交易市场,包括游戏中的虚拟钱币买卖、虚拟装备的买卖等,都体现出虚拟货币的商品属性来,这让多款网络游戏软件的运营商卷入其中。
   
    对于业已形成的虚拟币现象和已经被事实承认的虚所币与人民币的交换关系,如何规范和引导,使之走向合理化,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也将是一个难题。对于使用电子支付的用户而言,大量资金滞留在支付厂商的交易系统中,也带来了资金流减慢、利息损失的问题。在国外,一些支付厂商已经开始因为这些滞留资金而向用户支付利息,而在国内,如何管理和如何规定,目前仍然处于空白。
   
    另外,利用电子支付洗钱也将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据美刊报道,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洗钱途径都已经通过电子支付进行,这也是因为电子支付是一个新领域,许多操作还不规范,法律不健全。一位业内人士甚至猜测,目前几乎所有的电子支付厂商都参与到了网络赌博的支付环节中,而这也成为了一些厂商获利的重要手段。

行业应用:环保唱响2006
   
    2006年,各行各业的电子商务都热闹非凡,且不说化工、机械、五金等电子商务“资深”行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就连“后起之秀”农业信息网也遍布各大省市。而在所有行业中,环保行业电子商务的战绩最为辉煌。
   
    大环境营造大市场
   
    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我国环保工作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然而,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在迅速发展的化工业带来更多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情况下,要做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据有关数据显示,即使按照目前每五年减少10%的控制速度,我国还得需要6个五年计划才能使七大流域的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而要想使全国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至少需要7个五年计划才能得以实现。可见中国环保行业任重道远。
   
    在这种形势下,环保公司大量涌现,但就全国情况来看,主要环保公司和设备厂商仍然分布不均,于是,为广大厂商提供交流平台的环保电子商务,就在这一环境下发展起来。
   
    环保设备网络热销
   
    环保产业通常会被分为环保设备和环保工程两部分,今年的环保设备电子商务市场一直让众商家赞不绝口。
   
    浙江建华压滤机有限公司是压滤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据该公司主任刘洪奎介绍,建华今年的电子商务资金投入大约在80万左右,其中在中国化工网的资金投入为12万,在全球化工网的投入约为13万,预计今年两大平台所带来的销售额不会低于2500万。对于如此喜人的业绩,刘主任介绍说:“其实今年整个压滤机行业都不错,一是因为我们压滤机行业建立了联盟,避免了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更重要的是,今年环保政策的影响使得环保行业的压滤机使用量大大增加。”同时,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使得建华公司能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商业信息,缩短了交易时间,交易效率明显提高。
   
    中华环保频道是一家专门为环保行业提供商务平台的网站,自今年3月份建网以来,仅在7个多月的时间里,该网站上达成的网络订单数就已达3000多笔,其在Alexa的排名更是从最初的200多万位上升到6万多位。谈到地区分布时,该网站管理员王永斌介绍说,网站上的环保设备供应商主要是江苏、浙江的厂商,尤其在号称“环保之乡”的宜兴市,其众多的中小型环保设备厂商都很注重通过电子商务来开展营销活动,销售去向以广东一带为主;而在各种环保类装置、设备、仪器中,污水处理设备、过滤除尘设备、风机/排风设备、节能/节电设备以及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是对臭氧的应用)的求购量最为明显。另外,王永斌还透露,自己所在公司原本只专注网络,之所以决定今年投资环保行业,正是看到了目前环保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
   
    环保工程喜忧参半
   
    2006年的环保工程电子商务虽然比2005年要热闹得多,但是与环保设备的网上热销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上海傲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虽是一家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的小企业,但是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所有订单100%来自于电子商务。今年,公司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三大网站——阿里巴巴、慧聪和万国商业网,其全部资金投入量虽不到7000元,但公司成交额达到近600万,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当被问到环保工程为何没有环保设备好做时,公司总经理张有为介绍说,环保工程的一笔项目数额就能达到百万,而环保设备相对要便宜得多;另外,一项环保工程中就会用到多种环保设备。因此,单纯从数量上来说,环保工程是不及环保设备的。
   
    也有行业人士指出,目前虽然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各种环保项目、环保工程,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由于需要环保的企业对环保行业了解不深,难免会在招标过程中因判别标准不当而导致选择失误,好的环保工程公司因为连续失单而步履维艰,差的却在得标之后乱打马虎眼,许多三年检修的工程一年就要检修;另外,不少投机者的涌现和一些公司的唯利是图行为扰乱了环保工程市场。例如,环保行业有关人士反映,宜兴市有些企业在上工程时因偷工减料使得工程刚过一年的保质期就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宜兴市环保工程的名誉。
   
    值得期待的2007
   
    随着2008奥运之年的临近,中国的环保工作必须加速前进。据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介绍,2006年上半年,单位产值能耗和两个主要污染物的指标不降反升;单位能耗同比上升0.8%,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上升6.5%和4.1%;而要实现2008年承诺的要求,北京市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有人戏称,2006年北京每天有100多家环保公司诞生。虽然这个数字夸张了一些,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即将到来的2007年会给环保电子商务带来千载难逢的良机。
   
    电子客票:起步摇摇晃晃
   
    2006年10月16日,是国际航协停止向机票代理人发放BSP纸票的最后期限。从2006年6月1日起,北京作为国际航协(IATA)“简化商务”计划的首个试点地区,开始广泛推广BSP电子客票,在航空公司的期望中、在机票代理商的忐忑不安中、在乘客的喜忧参半中,电子客票走出了他摇摇晃晃的第一步。
   
    航空公司:直销梦难圆
   
    对航空公司而言,电子客票已经被视为节省机票印刷费用和可预见的直销机会。据了解,一张纸票的成本至少是20元人民币,而每张电子客票的成本是1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按照东航、上航等做电子客票业务百万张以上的量计算,节约的成本应当在几千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航空公司并没有在直销业务上有太大的进展,海航北京营业部的副总经理张建军表示:“以海航而言,现在电子机票的出票率大约已经达到了90%,但是其中通过代理人销售的比例仍然高达70%。”可以说,代理人仍然是现在机票销售最重要的渠道。对航空公司而言,代理人的存在虽然是对自身经营的一个重要补充,但是当前航空公司为机票代理点支付的代理费一般为3%,而航空公司实际支付的代理费一般为5%~10%,按照这样计算的话,去年各大航空公司支付的代理费总共超过100亿元。由于目前中航信拥有民航核心系统建设和维护的唯一牌照,三大航空集团的电子客票系统都由中航信提供,机票代理商直接向中航信订票,所以航空公司还必须依赖代理人的分销平台和其他航空公司竞争。由此“价格战”很难避免。
   
    其实国际上大部分成功的航空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核心系统。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拥有包括离港系统、订座系统、电子客票等全部核心的IT系统,顾客订票唯一的渠道就是登录其网站,这种经营模式绕过了代理人,成本随之降低。如何打破中航信在核心系统方面的垄断性,将是航空公司实现直销梦的一个关键。在国内,上海思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在争取民航局的第二个牌照。在总经理黄坚看来,各航空公司自建系统的趋势势必会打破中航信的垄断格局。但是由于目前在实现国内航空公司和国外航空公司之间联运的过程中,中航信在技术支持、系统联接方面还发挥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航空公司还是只能在与机票代理的博弈当中增加直销份额。
   
    机票代理商:凭借服务拼活路
   
    面对各大航空公司加大直销力度的威胁,机票代理商的未来看上去岌岌可危,“电子客票将成为代理商的掘墓人”会不会变成现实?
   
    代理商相对于航空公司的直销,有压力但是更有优势。除了最常见的多家航空公司的价格可选之外,更在于代理商能够比较专注地研究用户需求,而这部分是航空公司很难花精力去做的。对于争议很大的行程单派送,代理商算了一笔账:现在出售电子客票,不少的顾客选择到机场自助打印行程单,且很多的企业固定用户都选择在月底集中递送,这样一来,一天需要送的行程单可能仅仅7~8张左右,配送成本的确是减少了,而固定客户约占业务的80%。所以,一个代理商表示:“我们拼的是服务。”11月,全国最大的电子机票预订平台携程旅行网宣布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提前一小时订票。还有的代理商不仅仅将服务停留在机票销售这一环上,更延伸到了出行计划上。长春航服推出的“全程无忧”服务就包括了为固定客户的出行设计路线、安排行程,甚至用户出行目的地的天气情况调查等项目,用代理商张英的话说,就是“我们没时间对这个市场观望,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快地走到用户的需求之前,多一种服务,才能多条活路。现在每星期产品经理和业务经理都会到一线去接电话,直接了解客户需求”。据了解现在有些机票代理人的服务产品开发时间已经缩短到了半个月。
   
    机场滞后的流程已成推广障碍
   
    国际航协强制停止发放BSP纸票的决定,就像一针强心剂“激发”了电子客票的推广前景,但是很多乘客仍感觉电子机票仅仅是在交易环节实现了电子化,在出行流程上却没有感受到电子机票所带来的“电子化”的便捷。而乘客对于电子机票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与购买和使用电子客票的便捷性、安全性相关。
   
    机场作为连接航空公司、代理商和乘客之间的“关节”,成为电子客票进一步推广的“关键”。乘客发现,现在在机场仍有很多的流程不得不沿用原来纸票时代的流程,比如目前国内电子客票在异地机场打印行程单、跨航空公司转签等不少环节上还需要乘客到机场专门的柜台转换成纸票办理,这些人工环节没有解决的话,将使乘客的使用成本高居不下。据了解,现在航空公司在机场只为自己网站或直属门店售出的机票打印作为报销凭证的行程单。因为一台自助执机的价格在10~20万之间,而且航空公司还要向机场缴纳占地费用,所以在航空公司直销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不会有动力大力投入建设终端设施。目前在首都机场国航设置了7台自助执机,东航有5台。张建军表示,海航现在海口机场设置了3台,平均每天每台机器有300人使用,按照海口机场这个旅游热点城市的使用量计算,首都机场的12台自助执机每天仅能服务约4000名乘客,这个数字对比每天首都机场数以万计的旅客流量太微不足道了。推广电子客票客观上需要机场改变其流程,如顾客在拿客票行程单的同时托运行李等,但机场改变流程需在增加打印设备、增加自助执机柜台等方面又投入,而机场却无法直接从电子客票中受益。由于当前机场归地方政府管理,航空公司归民航总局管理,短期内,两者之间的协调很难,所以,机场滞后的业务流程已经成为电子客票推广应用中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