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牵动电子支付行业诸多人士神经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还没有最新出台的时间表。
而早在传说中,央行将颁布这一政策的2006年9月之前,央行一位权威人士曾告诉记者,下发近一年时间的《办法》意见征询稿在可能的监管对象和相关部委转了一圈之后,已经回到央行,当时这位人士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基本细则已经敲定,剩下的只是在央行内部的流程手续问题。”但迄今3个月已经过去,这一内部流程却迟迟没有“走完”。
这一旨在针对非金融机构性质的支付服务商从事支付结算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法规,同时还关系着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资质界定,也已经被人们解读为电子支付行业的生死牌照,而一直冲在市场最前线,以在线支付为主体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群体则对此尤为敏感。
2005年继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喊出中国“电子支付元年”的口号之后,电子支付在2006年迅速进入了以价格战为代表的“行业恶性竞争”阶段。而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一度让投资商处于蠢蠢欲动但又多持观望态度,直接造成电子支付行业缺乏资本引擎的局面。与此同时,对于更多的第三方支付商来说,还面临着培养用户资源、产业链上游的网上银行服务尚在发展初期等困境。正因如此,这一寄生于电子商务、摇摆在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产业甚至一度被人怀疑将成为“未兴先死”的一个商业案例。
但最坏的时候也往往是最好的开始。来自专业研究公司的预测显示,单在中国市场,2006年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大关,并在今后的四年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10年,将高达280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潜能无疑是现在电子支付业的最好寄托。
支撑这一信心的另一条隐性逻辑也开始逐渐清晰。北京YeePay易宝支付公司CEO唐彬认为,支付是目前中国未被满足的最大需求之一,现已超过4亿的手机用户和1亿多的网民组合是这一巨大市场的根基所在。而中国银行业也正在经历类似电信产业的变革道路,未来商业银行也将衍生出多样化的增值业务,按照中国金融市场潜力,这些增值业务模式的产生,都将生成巨大的商业机会。
即便如此,目前支付业的现实困境却难以回避。与银行之间采用纯技术网关接入服务的支付网关模式造成的市场严重同质化,是挑起支付公司之间激烈价格战的根本由头,而另一方面,在不少商业银行看来,支付网关模式下的支付公司连接银行和用户的简单通道价值不大,不少银行已经开始考虑与商户直接相连,这在2006年给不少支付公司造成了巨大压力。
国内在线支付界老三家之一的上海环讯副总经理文哲说,这样的环境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推动支付公司不断创新的动力。据他介绍,尽管目前环迅的盈利主要是依赖传统的网关支付业务,但环迅已经开始向账户支付和电话银行支付等支付手段的创新方向努力,而在包括从结算、担保、客服等多个方面的支付服务模式创新也成为不少在线支付商的选择。
文哲同时认为,这些创新更需要基于突破盈利困境的现实性要求出发。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连续免费的商业策略,对整个电子支付界依靠收取手续费的盈利模式造成了重大冲击,在他看来,目前国内40多家在线支付商中,真正敢说实现盈利的“不会超过5家”。
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之下,行业整合也开始拉开序幕。2006年年初,国内最早的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与其母公司首信股份剥离,卖给了境外一家叫PayEase的支付公司。而此前,广州好易联与ChinaPay(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合并,并引发了原ChinaPay总经理周烨率队出走组建了另一家叫汇付天下的支付公司。同样在2006年,YeePay易宝则收购了西部支付公司,以作为其在西部据点。
但现在要说进入寡头竞争的局面,显然还为时过早。首信易支付总经理高佳卿认为,支付市场的格局变化与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国家政策都关系密切,央行对虚拟货币与在线支付服务的监管,银行在网银方面的策略,以及各类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在在线支付服务方面的举措都将给这一市场格局带来颇多变数。而在更为现实的短期之内,牌照因素的不确定性更是牵制着这一寡头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