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条码”转动“大物流”
来源:中国物流学会 更新时间:2012-04-15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当年这句毛泽东诗词让鲜美的武昌鱼享有盛名。如今梁子湖畔的武昌鱼现已“长大”成为大型产业化集团。可是,过去经过加工包装的武昌鱼由于没有商品条码,曾经历过大多在当地菜市场“提篮小卖”的尴尬境地。自从应用了条码技术后,年产数万吨的武昌鱼不但走向全国10多个省市的商场超市,还实现了外贸出口,其年销售额也由240万元增加到2400万元。
   
      据了解,如同个人身份证一样,商品条码是每个物品具有的全球惟一性的“身份证”。在这个自动识别技术的“身份证”上,标识着国家、地区、企业、产品的数据代(编)码等质量跟踪信息,愈来愈被广泛用于商品的物流配送和贸易结算。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现有2000多家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有10万多种商品使用了条码、数千家商场超市和配送中心应用了商品条码识别技术。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湖北分中心负责人介绍,经过十多年的推广应用,条码技术在湖北省得到长足发展,主要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纺织、卷烟、茶叶、酒类、日用化工、书刊等行业。随着国家提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北省正在加快建设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物流中心。最近,湖北省质量技监局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外向型经济的要求,起草制定的《湖北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近期可望出台。
   
      条码技术日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将其纳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内容。有一家品牌食品生产企业在委托印制商品条码时,由于事先提供的设计光盘存在质量问题,结果条码在印制中出现差错,被送进超市的产品不能被红外线扫读,企业因此遭受巨额损失。为了加强条码质量管理,近两年来,湖北省质量技监局采取扶持条码印刷骨干企业、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组织专项监督抽查、举办技术培训等办法,引导和规范条码技术的使用。前不久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湖北企业的商品条码合格率已由前年的42.8%提升到今年的86%,其中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的合格率达到93%。
   
      劲牌有限公司对于商品条码的认识更是入木三分。他们认为条码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真正从“小生产”转向大市场。在5年前,该企业的年销售额不过350万元,其制约产销的主要因素在于产品未办“身份证”,不适应现代物流的技术要求。自从采用了条码技术后,市场销售连年递增30%,2005年突破了10亿元。现在,企业建成了覆盖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系统,成为一家高标准、大规模的保健酒生产基地。
   
      在商贸发达、流通纵横的武汉市,本地产品相对短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普遍使用条码技术,不方便商品的配送、储存、销售和结算,而且一旦出现商品质量问题,也无法从生产源头上去查找。因此,许多商家规定没有条码的商品不能进货上柜。一家大型超市的服务员告诉记者:过去没卖过的孝感麻糖、孝感米酒、随州香菇等地方特产,因为使用了商品条码,目前在每个超市都有卖。
   
      对此,湖北省标准信息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加快对商品条码的推广应用,事关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涉及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即将出台的《湖北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旨在从法律法规方面推进条码技术的应用。今后,商品条码作为一项法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生产企业和产(商)品都要依法使用商品条码。这项地方法规的制定,有利于加强商业的零售结算、物流管理、质量监控,有利于扩大国内外贸易、促进湖北建成华中地区物流中心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