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的IT建设是分层次的:最高层次是IT建设原则,即IT策略规划,下一个层面是架构设计,再往下是详细设计,接着是实施,最后是IT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在这种逻辑下,它们之间具有一个前后因果关系。
一本厚厚的、苦心整理的IT策略规划方案,经常遇到下场是“束之高阁”或者“不可执行”。
那主要是因为其制订过程不太系统化和正规化。这样的IT策略规划可能只是基于自己的环境和需求情况而制订的,很少有机会参考到业界或者是多少年积累总结的经验。
IT策略规划不够体系化和正规,甚至是缺失,可能带来诸多问题。
例如,如果IT策略定义不够准确,那么这个策略可能得不到执行层强有力的和长期的支持。这种IT策略定位可能是比较匆忙、比较局部的,也可能比较短视,或者是与业务发展没有紧密联系。不管什么原因,在这种情况下,CIO就没有太多机会得到领导层或者是执行层的认可。
正规的制订IT策略的方法,需要IT主管在制订策略的过程中,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领导决策层做很多沟通,因为这些规划的内容将来要得到他们所有人的支持。
如果没有这套科学方法和机制,包括和领导沟通、得到领导的认可甚至是得到领导人签署的一些文件,那么IT主管要继续走下去就会很累,比如申请立项、经费批准等都会变得很难。
IT策略规划对于IT建设具有什么意义?如何更规范、更系统地来制定IT策略规划?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中国区策略与架构服务部的负责人田成提出了建议。
逻辑化方法建设IT
对比中国与欧美国家企业的IT建设,田成表示,国外企业IT建设比较逻辑化。他们的IT建设是分层次的:
最高层次是IT建设原则,包括业务策略、IT发展策略和规划等。比如,如果企业把自身定位于“将来成为世界第一”,那么就要有相应的业务发展策略、IT发展策略和规划等。
下一个层面是架构设计,是分析企业近期及长期业务目标,分析现有及未来应用的需求,结合现有IT架构和环境以及已制定的IT策略,设计IT架构并定义相关IT架构功能的需求和部署计划。
再往下是详细设计,会涉及到用什么产品来实现、用什么具体技术手段来实现。接着是实施,也就是安装、配置、上线等;最后是IT 系统的运营和维护。
在这种逻辑下,IT原则是IT策略规划的输入,架构设计则是IT策略规划的输出,详细设计则是架构设计的输出等,它们之间具有一个前后因果关系。
如果前后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搞不清楚,那么在IT建设中可能会碰到许多矛盾的问题。比如,在着急实施时,实际上有些问题还没规划好,或者考虑不周全,那么实施之后肯定要反复修改,最终拖延实施周期。
国外企业一般会按照此种逻辑一步步地来建设IT。相对来说,国内在IT建设方面缺乏规范,但可喜的是国内企业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IT策略规划的重要性。
实际上,更重要的不是告诉IT主管怎么实施,而是需要了解做事的方式方法,慢慢从IT策略规划、架构设计、详细设计、实施、运维等步骤做下去。
国外企业的IT建设是分层次的:最高层次是IT建设原则,即IT策略规划,下一个层面是架构设计,再往下是详细设计,接着是实施,最后是IT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在这种逻辑下,它们之间具有一个前后因果关系。
一本厚厚的、苦心整理的IT策略规划方案,经常遇到下场是“束之高阁”或者“不可执行”。
那主要是因为其制订过程不太系统化和正规化。这样的IT策略规划可能只是基于自己的环境和需求情况而制订的,很少有机会参考到业界或者是多少年积累总结的经验。
IT策略规划不够体系化和正规,甚至是缺失,可能带来诸多问题。
例如,如果IT策略定义不够准确,那么这个策略可能得不到执行层强有力的和长期的支持。这种IT策略定位可能是比较匆忙、比较局部的,也可能比较短视,或者是与业务发展没有紧密联系。不管什么原因,在这种情况下,CIO就没有太多机会得到领导层或者是执行层的认可。
正规的制订IT策略的方法,需要IT主管在制订策略的过程中,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领导决策层做很多沟通,因为这些规划的内容将来要得到他们所有人的支持。
如果没有这套科学方法和机制,包括和领导沟通、得到领导的认可甚至是得到领导人签署的一些文件,那么IT主管要继续走下去就会很累,比如申请立项、经费批准等都会变得很难。
IT策略规划对于IT建设具有什么意义?如何更规范、更系统地来制定IT策略规划?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中国区策略与架构服务部的负责人田成提出了建议。
逻辑化方法建设IT
对比中国与欧美国家企业的IT建设,田成表示,国外企业IT建设比较逻辑化。他们的IT建设是分层次的:
最高层次是IT建设原则,包括业务策略、IT发展策略和规划等。比如,如果企业把自身定位于“将来成为世界第一”,那么就要有相应的业务发展策略、IT发展策略和规划等。
下一个层面是架构设计,是分析企业近期及长期业务目标,分析现有及未来应用的需求,结合现有IT架构和环境以及已制定的IT策略,设计IT架构并定义相关IT架构功能的需求和部署计划。
再往下是详细设计,会涉及到用什么产品来实现、用什么具体技术手段来实现。接着是实施,也就是安装、配置、上线等;最后是IT 系统的运营和维护。
在这种逻辑下,IT原则是IT策略规划的输入,架构设计则是IT策略规划的输出,详细设计则是架构设计的输出等,它们之间具有一个前后因果关系。
如果前后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搞不清楚,那么在IT建设中可能会碰到许多矛盾的问题。比如,在着急实施时,实际上有些问题还没规划好,或者考虑不周全,那么实施之后肯定要反复修改,最终拖延实施周期。
国外企业一般会按照此种逻辑一步步地来建设IT。相对来说,国内在IT建设方面缺乏规范,但可喜的是国内企业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IT策略规划的重要性。
实际上,更重要的不是告诉IT主管怎么实施,而是需要了解做事的方式方法,慢慢从IT策略规划、架构设计、详细设计、实施、运维等步骤做下去。
对于这个问题,田成表示,首先要有弹性,在最初制订的时候就要能够适合未来的发展,要考虑到业务的发展、资源的需求、将来变化的可能、未来技术的进步等素。
其次,对于一个IT策略规划,到底做几年才合适,不同行业的要求都不一样,有企业很明确知道不要做五年的,因为五年以后很多因素都变了,这样做一个三年或者是更短的,比较合适。
对于上面提到的生产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来说,如果只是增加一个或者两个工厂,那么这更多地是规模的变化,而不是业务模式的变化。规模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大的业务系统变化,对于原有IT策略不会有太多影响。
其IT策略规划主要考虑的不是这种物理的扩张,而是业务的扩张,即业务模式发生改变,也就是,原来没有这种业务,现在提供这种业务。这种业务模式的变更需要IT策略及架构设计都相应有所变化。
实际上,这都是次要的。田成认为,最主要的是掌握IT策略规划的方法。千万不要认为今天的IT策略永远不会改变了,要周期性地更新规划内容和架构设计,保证IT策略和架构能够反应出一些主要核心技术发展的变更。
IT策略规划的两种方法
目前,IT策略规划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典型是参考模型法,换句话说,就是按照某行业的最佳实践模型,包括该行业的最佳IT策略规划、架构体系,以及该行业的IT系统怎么管理、怎么监控机房等,制订出用户所需要的IT策略规划。
很多IT服务商比如IBM,总结出来很多参考模型,可以把用户的环境与模型做比较,通过比较,就会发现不同,由此找到了改进的地方。
另一种方法是针对客户的具体问题,先把模型放在一边,IT服务商的咨询顾问倾听用户的问题,查看用户在网络、管理、业务整合等方面有哪些痛处,最后针对用户的需求提出合理的IT策略规划。
总之,要善于从“冰山一角”发现隐藏在其下面的实质问题。如果只是看局部即表象问题,不用科学方法来判断根本问题。等到有一天意识到不应该这么做时,可能就已经晚了。
目前,IT策略规划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典型是参考模型法,就是按照某行业的最佳实践模型,制订出用户所需要的IT策略规划。
另一种方法是针对客户的具体问题,倾听用户的问题,查看用户有哪些痛处,最后针对用户的需求提出合理的IT策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