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思考
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的新军事变革是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刺激和考验着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并对传统政治工作的一些模式提出了挑战。应对挑战,我军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工作平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更模糊,要处理好“理论武装”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军事活动中的政治内容模糊化。快速直接的军事打击,缩短了军事活动的进程,战略战术目的的快速实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将职能更多地倾向于激励士气、心理疏导、发挥信息化的威力,至于战争目的宣传、战争性质定位、战争的动员和其它政治性鲜明的活动工作逐渐模糊,或者说是更加隐形。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职能模糊化。在信息化工作平台中,人与人的对抗在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技术与技术的对抗。技术间的对抗对政治机关、政治工作者等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依赖性减弱,对军事技能的要求却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职能,将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重新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模糊化。为此,在加强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头脑,增强理想信念强化战斗意志的同时,更要实现装备技能的更新和优化,使又红又专的人掌握最强的武器,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军事变革效益化的工作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模式受到弱化,必须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面对面做思想政治工作”由可能变为不可能。信息技术条件下,军事领域的工作分工将更加精密科学,随着战争形势、战场动态瞬息万变,在不同环境中执行不同任务的对象在接受指挥中心控制的同时,还要单独处理指令性信息,面对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由可能变为不可能。“物质化开展政治工作”将由隐性发展为显性。以往政治工作都强调精神方面的动因,面对信息战争的直接性和残酷性,官兵对物质化的工作更容易产生心理依靠。政治工作应从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角度,把虚拟工作物质化,激发官兵斗志,增强信心。为此,应改革传统做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服务对象必须定位为信息化战争,但宗旨和原则不会变。二是遵循战争规律,积极探索心理战、法律战、宣传战、威慑战、封锁战等新领域的政治工作做法,扩大服务外延。

  军事变革科学化的组织编制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树状领导结构受到挑战,必须处理好“简政”与“效能”的关系

  组织体制功能效用没有顺应历史方位的转变。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发展成为领导人民进行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已经由在外部封锁和计划体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应对所处历史方位的转变,政治工作也要在牢牢控制军队指挥权保证军队性质、本色和宗旨的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和观念更新,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领机体制,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战职能。集体化作业的方式没有顺应信息化要求。目前,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总体还是“树状”结构,尾大干小枝多,政出多门,基层疲于应付检查,机关疲于总结汇报,党委层忙于决定指示,会议多、文件多、指示多、检查多、报告多等,这些都是建设信息化思想政治工作体制的障碍。为此,就必须要求处理好“简政”和“效能”的关系,通过合理配置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建设“扁平式”组织模式,把基层和机关从繁杂的形式程序和与战斗力无效的旧式事务中解放出来,区分和分配好决策部门、执行部门与战斗部门的角色,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最大化。

  新军事革命技术化构成暴露了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滞后性,必须处理好“硬件配置”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目前,随着军事训练、装备工作、后勤建设等领域技术构成的不断提高,系统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纯依靠说、写、听、看、唱的手段及其办公设备、信息器材、通讯装备都无法与军事训练的超强、超前、超尖的装备相配套,思想政治工作在信息化建设在硬件配置和软件建设上还滞后于军事工作。在信息意识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自觉运用或者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进行的范例少之又少,几乎都是按部就班,甚至把以往的做法把时间地点代号和事件一改,调制为“万能模式”。因此,要着眼加强政治工作信息化水平,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硬件配置和软件建设的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走上现代化、信息化轨道,必然要有装备研制配套的政治工作指挥程序、政工网络、以及战场上瓦解敌军对敌宣传电台、广播等的一系列现代装备。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要把培训具备信息化素质的政治工作人才队伍作为院校教育和平时政治工作模拟演练的重要内容来抓好落实。(作者系总参某测绘研究所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