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战役训练观念——由阶段性训练向全程性训练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战役样式、作战节奏、战争周期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一系列战斗行动达成战役目的的可能性减小,双方一接触,作战行动即带有某种程度的决战性质。由此一来,战争重心必将转向直接影响战局的决策层,战役筹划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因此,必须在和平时期把战役训练摆在重要地位,高度关注战役训练改革,特别注重抓好首长机关战役筹划、联合指挥训练,锻炼中高级指挥员的战役筹划与联合指挥水平。
今天,机械化条件下以战术技术训练为重点的训练格局将被打破,战役训练正在向联合训练的方向挺进。为了提升战役训练的水准,必须使战役训练由以课题演练为主要形式的阶段性训练,向全年度全程性训练转变,而这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和相应的训练法规来实现。应尽快制定战役训练指导法等法规,通过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尽快提高战役训练的地位、作用和水平。如以年度训练指示或专项指示的形式,把战役训练纳入各军兵种的年度训练和训练等级评定,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充实军事训练条例,明确各级组织领导一体化训练的任务职责,增加组织战役训练相关规定;制定一体化训练要则,重点围绕加强诸军兵种之间的训练协作,具体规范一体化联合训练的组织领导、参训对象、训练任务;制定一体化训练指导法,对一体化训练的组训模式、方法手段、考核评估、训练保障等做出具体规范。通过建立和完善训练方法规范体系,使一体化训练逐渐步入正轨,推动战役训练向纵深发展。
创新战役训练手段——由机械化平台向信息化平台转变
构建一体化训练信息网络系统。各种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模拟仿真网络系统的综合集成,能有效支持远程分布式战役训练。应充分运用现有通信网、数字化程控交换机、标准通用接口等设备,构建野战指挥网络平台;应按照平战一体、军种兼容、野固通用的原则,研制开发整体链接的通用系统,通过技术革新和装备更新,整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研制开发多功能数据传输终端及中继设备,实现信息系统的整体配套、快速传输、互联互通。同时,还应加快教育训练网建设,系统整合现有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功能,使其能够满足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演练,实现诸军兵种作战训练系统间的无缝链接,做到“一网联三军,一网练三军”。
构建一体化训练公用技术平台。各种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通用态势图生成系统,以及信息共享协议等内容的规范化,将为各类训练系统运行提供标准化、通用化服务。搭建这种公用技术平台,应按照统一的数据库格式标准和信息传输协议,整合软件资源,使各系统功能实现有效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功能互补和安全传送。
构建一体化训练模拟仿真系统。通过部队、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研制战役训练模拟仿真系统,有利于战役训练由单要素训练向全要素、复杂环境下的训练转变。进一步完善各类模拟仿真系统,推出系列化成果,尽快投入训练实践,并通过开发各种战役训练应用软件,做到训练系统配套、三军共享互动、滚动升级发展。
构建一体化导调实时评估系统。综合信息采集、远程声像传输、辅助决策等系统建设,能够全程监控战役训练进程与态势,实时分析与随机导调,为一体化演练的准备与实施、导调与监控、分析与评估、裁决与讲评提供支持。因此,导调评估系统的改革与完善,应当加大投入,加快步伐。
整合战役训练内容——由隶属式训练向要素式训练转变
传统的战役训练,通常以控制所属部队行动为主要内容,但由于手段有限,这种控制往往是概略、粗放的。信息化条件下,则要求战役训练向精确化控制的方向发展,通过一系列整合,直接围绕作战要素筹划战役行动。
情报信息要素整合。针对信息化条件下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交互特点,应分别确立专业基础、技术融合和行动融合训练内容,使各类情报信息中心形成有机整体,通过训练提高侦测系统的筛选、综合、分发情报信息和生成战场态势图的能力,确保快速获取和分析处理情报信息。
指挥控制要素整合。按照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基本流程,加强方案选择、计划拟制和行动评估的训练,以此实现情报侦查、协调决策、火力打击、作战评估一体化。尤其是对作战评估,能否通过训练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和真实效果,将决定指挥的精确性和高效率。
联合打击要素整合。为了将各种打击力量融合为联合打击体系,应更新训练方式,如采取单元指令式打击训练,主要训练预先计划的情报、指挥、打击行动的一体化;也可采取协同自主式打击训练,主要训练职权范围内的主动打击;还可采取诸军兵种联合打击训练,主要训练随机条件下的力量重组和打击行动,使各种打击力量融为一体,提高打击效能。
综合保障要素整合。围绕实时化、精确化、动态化的战场保障需求,确立动态自主保障、精确支援保障、整体联合保障训练的内容,实现作战、后勤、装备保障的一体化。在训练中,把着力点放在保障实体资源共享,及时准确生成和分发各种保障信息,并按需求实时精确保障上。
革新战役训练形式——由程序化训练向集成化训练转变
战役训练形式的创新,
应着眼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围绕系统整合作战单元或体系内部诸作战要素的功能,打破按职级、专业、建制进行程序化训练的格局,确立兵种作战单元集成训练、军种作战单元集成训练、战斗群模块化集成训练和联合作战体系综合集成训练的新模式。
基础训练要素化。应打破军兵种界限,依据联合作战要求,将情报、指挥、打击、防护和保障等作战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力争把相关的作战要素集成起来。根据课题需要,可分为单要素演练、多要素演练和全要素演练;可由各军兵种单独组织,也可由联训机构组织;可按层次系统组训,也可跨级别跨军种重点组训。
课题训练模块化。军兵种内部的协同训练,应当是模块化训练的前提,这需要打破建制单位的界线,采取“群队式”结构,构建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战斗单元,以便形成联合作战的模块体系。通常,可以军兵种的内部集成为主,必要时,也可抽组各军兵种的力量进行综合集成。
演习训练一体化。作战是施训的牵引。为满足联合作战需求,可按照联合战役军团、联合战术兵团、联合战术群队三个层次,设置与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相适应的使命课题,采取首长机关联合演练和联合实兵演习等形式,通过诸作战要素的融合训练,形成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一体化训练重点解决的问题,应当包括诸军兵种导调机构的横向编组问题,联合指挥所的结构和功能,诸军兵种部队作战力量的有机组合,整体作战能力的综合评估等。
探索战役训练方法——由研讨式训练向网络化训练转变
传统的战役训练,在方法上以战例研究、想定作业、综合演习为主,这种训练方法的研讨式色彩较重,是机械化条件下施训的可行方法,但已不完全适应今天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要求,新的训练方法呼之欲出。
信息系统联网训。网络背景支持下的战役训练,一般有情况导入、信息处理、监控评估三个步骤。组训者通过网络,将训练条件以不同方式传给受训者,各个训练实体在实装或模拟的一体化信息环境支持下,从模拟战场环境和共享信息平台中,获取训练所需的动态信息;各训练信息系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形成决策方案,然后将决策方案通过网络分发给训练实体;网络评估系统对各作战要素进行实时监控,从信息的准确性、信息流的速度以及系统稳定性三方面,对受训者和作战系统进行评估。
作战要素融合练。训练中,情报信息、指挥控制、联合打击、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应在导调机构的导控下,进行逐项融合训练:导演部发布导调文书后,各作战要素按照要求进行作战编组、任务区分和快速部署,进行实际配置和展开训练;兵种作战单元、军种作战系统、联合作战体系内的诸作战要素,按照规定的作业条件,整体联动,同步作业,在整体融合中提高联合训练水平。
作战体系联合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分布交互式训练和联合演习等方法已经开始推广。运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异地远程交互式训练,对于提高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大有益处。运用这种方法,在网络结构和功能上向远程异地拓展,在训练层次和范围上向诸军兵种和战役层次扩展,确保各部队不远离驻地,就能围绕共同的想定条件实施一体化训练。同时,有了一体化信息系统作依托,首长机关带实兵的演练形式,在联合度上便可以大大提高。一般可采取先系统后一体的方法进行:首先,对分散配置的各类系统进行集成训练,实现各军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尔后,把某一战略方向的诸军兵种整合为联合作战体系,围绕使命课题和作战任务,进行联合实兵演习,力求形成一体化作战能力。
完善区域协作机制——由封闭式训练向开放式训练转变
在我军尚未完全形成联合作战训练体制的情况下,建立跨军种、跨建制的区域协作训练机制,为战役训练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当然,探索中的协作训练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临时性机构缺乏权威性,协商性协同缺乏指令性,随机性组织缺乏规范性……拓展区域协作范围,在更高的层次统一协调跨军种、跨建制区域协作训练,势在必行。
为了形成法制化的协作训练机制,应当依靠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使协作训练长期稳定地开展起来。这种机构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战略层次,根据使命课题训练需求,协调两个以上战区的大型训练活动。二是战区层次,实行集中统一的协作训练体制,协调战区内诸军兵种协作训练,把过去的以检查指导为主转变为直接组训。三是战役层次,可以由担负主要训练任务的部队或训练基地牵头,也可根据年度训练任务临时组建。区域协作训练应当成立常设办事机构,并赋予相应职能,专司协作训练的组织协调之职,使其有明确的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和方式,全面负责诸军兵种协作训练的组织与筹划,研究解决协作训练中的重大问题。
战役训练,尤其应加强诸军兵种之间通信部队的相互通联和支援训练,如电子对抗、雷达、防空兵与航空兵部队的战技术对抗训练,地面情报侦察与海空远程打击力量的协作训练,以便加深相互了解,增强联战联训意识和能力。为了加强宏观调控,应把区域协作训练纳入总体规划,统一部署任务,提高区域协作训练的地位,并尽快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和联合训练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体化训练整体筹划、统一指导、联合组织问题,确保联战联训落到实处。
拓展训练基地功能——由分散化训练向集约化训练转变
基地化训练是一种节约资源、快捷易行、效益显著的训练方式,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战役训练基地化的路子。为此,应建立容量足够的战役训练场地和基础设施,如果在训练地幅受限的地区,可采取跨战区建设的方式,使远程机动、兵力投送、基地训练相互兼顾;可以现有的大型训练基地为依托,按照统筹规划、联合设计、集中投入、共同使用的原则,进一步拓展功能,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以全面适应战役训练的需要。
为营造近似实战的战役训练战场环境,应充分运用模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并建立形神兼备的训练对抗部队,为战役演习提供逼真的对抗实体,增强战役训练的针对性。同时,建立战役训练基地定量分析评估系统,科学评估战役训练效果,探索综合评价方法,检验联合作战能力。
为了尽快提高战役训练的整体水平,加快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转变,还应构建一批具有时代标志的超大型训练中心,要像研制大型武器装备一样,研制一批大型战役训练装备,使训练中心提前达到信息化训练水平,不仅可承担战略、战役级训练任务,而且可有效监控战区级训练和大型基地训练。
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任务艰巨,要求紧迫,难度较大。欲尽快取得突破,必须选准着力点,首先从战役训练上取得突破,它必将加速整体训练转变的历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