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社会信息化典型应用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息化标志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2006年,通信业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典型应用主要表现在博客、电子签名、全球眼、IPTV、网络购物、家庭网络等方面。

  博客

  2006年,“博客”无疑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网络名词。以“老徐博客”为代表的名人博客以超千万的点击量,被众多网民追逐热捧。自“徐博客”后,无论是名人还是草根大众,皆以“开博”为荣。调查显示,半年内写博客的网民增加了近一倍,与前几年的情况相比,博客网民已经从内容的消费者变成了内容的创造者,信息正日益呈现出离散的趋势。

  博客引领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以个人为中心的时代。2006年7月,CNNIC发布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大约有2800万人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23.7%。

  电子签名

  2006年,作为我国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子签名法》进入实施阶段。目前,部分城市率先将“电子签名”的数字认证应用于电子政务。由于应用了数字认证中的加密技术,相比以往企业与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网上往来,更具有严肃性,电子政务因此也就更加正式化。但是“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推广并不是太理想,其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还有待于一个完善的、可以在电子合同起草过程中使用电子签名的电子商务谈判系统的建立。

  全球眼

  “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是由中国电信推出的一项基于宽带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新型应用增值业务。

  该业务利用中国电信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全球范围内的统一监控、存储、管理及资源共享,为各行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直观的扩大视觉和听觉范围的管理工具,以提高其工作绩效。同时,通过二次应用开发,可为各行业的资源再利用提供技术手段。

  2006年,中国电信已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全球眼”平台,应用领域扩展到银行、保险、公安、水利、海关、检验检疫、石化、采矿、制造业、交通、仓储、连锁商贸、电力、旅游、宾馆、房地产等行业,在城市治安监控、保险公司车辆远程定损、出入境检验检疫、污染源监控、营业网点监控、交通环境监控、电站监控、校园监控、房产工地监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IPTV

  IPTV以IP方式承载电视业务,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有专家指出,IPTV实际上代表了未来信息社会的主要需求。IPTV是利用互联网技术、IP技术的开放性,互联网的技术平台,来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有效工具。2006年,是IPTV标准化、创新、产业化方面最突出的一年。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视频部分获批成为国家标准,IPTV内容牌照已达四张,哈尔滨、上海两地的IPTV用户数分别达到10万户和6万户。

  网上购物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上购物逐渐兴起并成为一种时尚。网上购物以方便快捷著称,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CNNIC发布的第18次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中国经常网上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人,有1/4的网民有过网上购物经历。北京、上海、广州是国内三大网上购物人群集中地。

  在购物习惯上,消费者购买最多的商品类别是服装、化妆品、珠宝、电脑、手机以及家电和电子卡/虚拟货币,时尚类和IT类产品占据了主要地位。在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中,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仅凭买卖双方诚信的购物方式所产生的矛盾、纠纷等问题日益突显,网络购物正处于法律“真空”地带。

  家庭网络

  家庭网络是一个能够支持信息、通信、娱乐、家用电器等各种设备互联和管理以及数据和多媒体共享的系统。作为一个多维度的立体信息服务系统,其在技术上包括了有线无线的融合、音频视频处理、宽带接入等;内容上覆盖了家庭网络、家庭娱乐、家庭安全、家庭管理。2006年,家庭网络时代正式来临。

  中国电信为亿万家庭用户量身打造的专属品牌——“我的e家”,综合捆绑了语音、宽带、数据增值等多种服务,成为了家庭成员共享网络信息的综合平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信息化构成社会信息化,是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据预测,2007年家庭网络将会进一步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