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点评2006年度IT风云榜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IT风云榜直播间。年终盘点2006年的IT行业仍然热闹非凡,今年我们将评选出十大新闻,十大人物,十大企业,欢迎大家登陆我们的网页评价,最终结果将由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委团共同决定。今天我们请到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经理对风云榜做个点评。下面先请曲总谈一谈2006年IT行业的总体印象。
曲晓东:谈到整体的发展趋势,我觉得从中国的信息化整个市场的规模到了3000亿以后进入了平和的阶段,但是每一年和每一年的特色有所不同。2006年在我看来可以是一个调整中的平稳增长,对应的2007年是一个加速中的平稳增长。什么意思呢?整体上看他处在一个平稳增长的一个态势当中,但是在2006年这个增长的速度可以说略有一点下降,所以称之为调整。
为什么会略有下降呢?这个取决于我们看整个中国市场的规模,我们看消费类电子市场的增长是平稳的增长,这个趋势是一种业务模式,他的平稳增长是连续几年来一直的平稳增长的态势。但是由于消费的电子产品的购买量不断的上升,价格没有像销售的数量一样迅速的增长,是一个平稳增长。但是在行业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最大的三个行业是政府、电信、金融这样的三个行业,是中国信息化投入的最大的三个行业。
三个行业当中我们看政府行业,政府行业2006年是一个什么年呢?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按照政府的信息化建设的周期,2005年的时候是十五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政府加大了对于信息化投入的一个底柱,因为是十五的最后一年,要把十五规划当中的一些没有建完的一个系统要加速的投入。
而十一五的头一年是一个规划的一年,他有一个周期性的,头一年有很多项目的规划,这一年的投放速度有所调整。担心行业大家多知道,电信行业在连续多年的信息化投入高速增长之后,2006年是有一个下降,这个下降是因为3G牌照的推迟发放,现在一推迟整个信息化的速度就会降下来,导致2006年电信行业信息化投放的速度有所下降。
这样两个重要的行业导致整体的IT整个市场的投放我称之为是一个调整中的平稳增长。到了2007年这个情况要有所变化,2007年的趋势有这样的几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政府行业十一五进入第二年他的规划应该是立项和基本成型,他可以进入一个加速投放的时期。电信行业由于3G牌照我们预计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时候发放,这样会带动一个比较集中的增长。
从金融的行业来看,今年年底是金融业开放的一个历史性的关口,在金融业开放之后,面对竞争不断的加剧,面对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市场上竞争,我们觉得金融对信息化建设和投入方面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投放的投入。不光是银行业,我们也可以看到股市现在非常的繁荣,像证券行业、保险行业在2007年都会有一个迅速的发展,整个市场比较热,会导致对于基础设施,对于信息化的一些建设投入会有所增长。
所以从这样的几个因素来看,我们认为如果2006年是调整中的增长,那么2007年应该是一个加速中的平稳增长。还有一个就是奥运商机在2007年体现,因为2008年奥运会,那么2007年前期建一些固定基础设施,那么2007年特别是到下半年就进入了奥运会整个数字奥运的重要的时期,这是跟奥运会相关的各个系统,包括数字电视,包括MTV,包括3G相关的服务等等,都会进入一个比较热的时期,比较集中的一个时期。这样来看我们对于2007年是看中国的信息化投入,中国的IT的大的市场,我们认为是2007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机会,这是从比较宏观的方面来看的。
主持人:刚才您讲到电信领域的增长空间,互联网企业也已经看到这个商机,比如很多在互联网的应用服务目前正在往手机上搬,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曲晓东: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两者是互相依靠的,但是互联网的繁荣也会促进电信的发展,因为互联网是应用,应用的规模和数量不断的增加以后,反而会带动电信业的繁荣,两者互相促进。电信业的繁荣和互联网的发展既是前提,又是结果,这两个之间是互相促进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看到电信业明天的发展有一个非常大的加速的增长,那么同时必然会带来互联网的一个加速的发展。特别是现在视频网络他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带宽。电信业发展随着3G的建设,无线互联网的增加的改善,会促进不仅仅是视频互联网,有更多的应用不断的涌现出来,所以互联网在2007年会迎来他又一个繁荣的巅峰。
主持人:互联网在2006年IT行业中,还是个非常活跃的板块。
曲晓东:互联网大家年初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有一个印象,就是当初在讨论web2.0,谈论的非常的热闹和火爆,但是到了年中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反思,觉得web2.0不过是一种概念,不过是融资的一个说法,但是到了年底我们现在发现web2.0真正的深入到了互联网的一些核心内容。你比如说现在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商业周刊还是时代周刊的最近的一个封面是说网民是年度人物。为什么网民是年度人物?就是真正的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现在已经非常的明白了,就是以网民为主体,所有的互联网我们的本质都是以网民为中心,如果你能够以网民为中心这样的一个本质的规律认识深刻了,那么你的网站会成功,如果认识不深刻,你就算取得了投资人的一时的青睐这个也是延续不下去的。
web2.0他的体现和概念就是以网民为中心,我们看web1.0很大意义上是传统商业和互联网的一个结合期的一个过渡的东西,他本身并不是以网民为中心,他还是以我传统的业务为中心,比如说我们就像1.0跟着的新闻媒体是什么呢?我还是制作新闻,新闻的制作权在我编辑人员的手里,我把这个新闻制作好了,让网民来阅读这是web1.0时代的核心。
以我为主,以我服务商为主,网民只是我的消费者,也是我的广告客户想要的人,我提供一个平台,一切是以我为中心的。web2.0就是一切以网民为中心,是真正的以网民为中心,网民不仅仅是你的消费者,他是你真正的中心,你互联网的东西要以网民的应用重新组建。
这样我们看到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跨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普遍水土不服。比如说在搜索引擎方面Google落在百度的后面,TOM和易趣的合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这个事情大家要怎么来看呢?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是非常成功的,不管是在原来传统的IT领域还是各个领域,他非常的成功。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那个时代还是一个传统商业为主的一个模式。什么意思呢?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是他的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而很多传统的行业和传统的企业包括传统的IT行业,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从国际上来比和国内相比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说明书和语言汉化了一下就可以被中国的用户所接受,产品和服务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样的时候跨国企业具有很强的优势,因为产品和服务都差不多的话,他就是经济效益,他有他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等,中国的品牌竞争不过,这时候用户被放在了一个你去选择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位置上,那么对于用户来讲他会选择跨国企业的产品,因为品牌和质量更好,他就有优势了。
到了互联网这块发生了变化,雅虎是互联网最早成功的企业,我们后来发现这个模式在中国行不通,模仿雅虎的是三个,新浪、搜狐和网易,现在我们看他们现在跟雅虎完全不一样了,新浪是以新闻为主,网易是以游戏为主。就是说中国企业学习美国的互联网模式,说我是中国的某某某的思维方式,但是发现就是说已经做成功的没有一个是纯粹美国模式的中国在线,而是一个更适应中国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百度开始的时候也是模仿Google,但是很快百度跟Google的发展模式不一样了,很多不一样。Google的搜索的排名是放在右手的,百度是竞价排名。事实证明百度的模式更能得到中国市场的认可,这个结构是好的。我们再往后看像eBay,他不是汉化一些语言版本就可以了,而是说互联网是以网民为中心,网民的应用和选择权利更大了,中国的网民有中国的网民的独特性,他跟外国的网民不一样是在于国外的网民很多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中产阶级的白领为主的模式,中国不是,中国的这些人当然也有很强的一开始的时候白领、中产阶级这些相对来讲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是互联网的主要人群。但是很快的大家可以看到网吧里面的那些受教育程度不太高的人成为互联网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群。
主持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上时间还是很短的,随着服务、应用的增加,网民分化的趋势是否比较明显?
曲晓东:不管中国网民的构成是什么样的,他和世界各国的网民构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互联网是以网民为中心的模式的话,我们要适应中国网民的情况,这样中国的本土企业更有优势。所以跨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水土不服,所以就要适应中国网民的特点。很多人是在网吧上网的,很多人靠手机上网,很多人教育程度不一定特别的高,甚至有一句话是可能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的网民的平均受教育的程度会逐步的下降。
这样中国的本土企业跟跨国企业相比更有优势,所以跨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想成功,他必须要适应中国的模式,这个模式怎么适应,或者你自己转变,如果你自己不能转变,你就可以跟中国本土上能够跟网民更亲近的一些合作,你可以退到幕後,这样你有资本的优势可以参与中国的互联网事业,你还有技术,有很多平台技术,数据库技术,还有很多技术是国外公司有很强的优势,比如说eBay,他技术上有很多有优势的服务,把这些技术引进到中国合作的网站平台上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还有管理的经验等等。怎么样跟用户进行市场营销和接触,本土企业更了解网民,所以这种合作模式可能代表一个趋势。
主持人:雅虎跟阿里巴巴也是这种模式,但是在合作后,雅虎今年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
曲晓东: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在这个趋势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反复复,不是一搞这个模式就一下子成功了,这里面有一些大的趋势,有一个比率的成功,这是一个大的方向。跨国互联网企业必须要能够更加适应中国网民的特点,中国网民的独特性,怎么来适应,好几种模式,要么你就是完全在中国搞一家中国彻底的模式,曾经雅虎在日本的模式就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他跟雅虎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要不就像TOM一样跟中国的公司合作,这也是一种模式,不管怎么样本质都是以网民为中心的,不能适应网民你就不能成功。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往这上走,但是要不断的遇到一些挫折,但是大的方向是对的。
主持人:百度今年业绩成长性很好,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碰到很多管理问题,比如裁员引发的风波及一些官司缠身。
曲晓东:百度这样的公司,我认为在中国的发展从长期来看,我认为我们没有什么为他可担心的。为什么这么讲呢?Google这样的一个成功的模式带来了很多背后的问题,你比如说他不光是一个语言的问题,语言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他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下,带来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举一个例子,你比如说我们随便说一下关于中国的某种文化,比如说中国的瓷器文化,我们举一个例子。那么你知道这个信息是有排序权的,你比如说我们一搜索想了解一下中国的瓷器文化,一搜索他出现在第一条的信息,或者是第一页的信息,和出现在十几页以后的信息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这相当于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和人民日报的第八版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这个信息权如果只有Google的话在Google手里,他把什么排在第一位有他理解的一个方法,他把一个美国人,或者把台湾、香港的对中国瓷器的理解放在第一条,这是很有可能的。这个情况出现在法国,对于法国卢浮宫的某种情况进行搜索,这个东西谁来评价是由Google来做的,他的做法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很公正和权威的。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不同的文化,如果都由一家公司来评价的话,我们先不说自己有一种愤青的思想来看待这个事情,就是很公平的看待。由任何一家公司来对全世界的所有的信息进行排序,他就绝对不可能做到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他可能满足了他本国人的需求,部分人的需求。
中国希望中国有更权威的解释,法国人希望有对法国人更权威的解释,这样就有不同的需求,这是从文化的需求上讲的。这种需求当他们对这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依赖的时候,这个会成为比技术更深刻的需求。我相信当以后图书馆都没有了,某种意义上图书馆是搜索引擎在前面,图书馆在后面,如果文化都在互联网上体现的话,搜索引擎是文化排序权的入口,在这样的时候我想每个国家都会扶持自己的Google,而不会世界上只有一个Google,这时候百度就是中国的Google,法国和日本都会有自己的Google。他们之间是要竞争的,也可能Google对中国做得更好,比百度更加贴近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目前来看,我觉得百度比Google更有一些优势。他对中文的一些分词的技术等等这些方面他更能全力以赴。
百度内部的一些管理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因为百度的具体情况我不是特别的了解,在我看来不是百度和Google,是搜索。搜索发展特别的快,百度只不过是做搜索一家公司,做得非常好而已。搜索为什么会这么快呢?搜索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一代王者,互联网的发展非常的快,但是能够成为一代王者的前一代是雅虎,这一代是Google,但就是说雅虎是一种信息的分类模式,门户,是一个信息很全,很详细的分类,成为了互联网应用的入口,是一代王者。
现在这个王者是Google和百度这样搜索引擎式的信息,根据你的语义,你想要什么,他非常简单的入口,你说出你想要什么,他给你提供这个,成为应用的一代王者,所以百度发展非常的迅速,是因为搜索引擎成为了互联网的一代王者,他赶上了这样的一个趋势,他是应用的一个需求的结合,他适应了需求的快速变化,他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很成功。
主持人:强调为用户服务,为中国网民服务,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越来越多,比如说迅雷、千橡、奇虎等,但他们的发展对大家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
曲晓东:他们是以网民为中心的,你看他们做社区,社区就是真正以网民为中心的,做社区这个方向我们反过来思考,互联网某种意义上都是媒体,信息的传播。媒体的本质是什么,我一直认为是建立一个社区,原来是人民日报或者是经济日报,他不是一张新闻纸,他是一个表面的现象,他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我作为一个人民日报,我圈定了一个人群,这个人群我通过报纸传播的信息给他们看,比如说中央想传递什么信息,我实际上经营的维持的不是一张新闻纸,是一个社区。我提供这么一种互动,中央到地方到公务员的一种互动,这是人民日报。
北京晚报也一样,他是在北京地区的居民、市民,他们晚报提供了一个平台,我把在北京市发生的社会信息通过北京晚报传递给市民,市民通过北京晚报进行一种互动,和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互动,我在海淀区知道丰台区发生了什么事,政府出台了什么政策,互相之间是一种互动,实际上是一种社区,这些人非常固定的在看晚报,有了社区之后就有了广告的价值了,他是在一个虚拟的报纸上搭建了一个生活,这就有了一个广告的社区。这个循环是在传统的意义上发生了。
到了互联网上,这个互动更方便了,信息更直接了,更丰富了,查找跟方便了,而且是主导权从编辑手里到了网民手里,网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编辑可以生产很多很多的信息,但是你不控制,因为网民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聚合一个新闻。这个时候社区的本质更加的显现出来了,就不一定说是像原来那样做一个媒体、报纸和杂志那样的形式。
像千橡这些网站都是更本质的切入到了社区的里面去,这个概念会进一步的发展,就是说现在的社区的方式还都是基于文字和视频界面的,这样的沟通方式,下一步还会有更深刻的,比如说像虚拟现实的是更好的社区沟通的一种方式,这个国外已经出现了。就是说既然我们大家说媒体就是一种社区的话,不同的沟通技术会有不同的市场,你虽然有了互联网的社区,但是很多人还是不上互联网,很多老人不上,他还是喜欢看报纸,那个社区的价值依然存在,所以报业的广告并没有消亡。互联网有一些新的年轻人和白领的渠道,他有他的社区,这些都构成了只是以不同的技术构建起一个社区。
这个中心可能会逐渐的下降,互联网和三维会不断的上升,但是本质上都是一种社区。所以我觉得只要是符合这个方向,就把握到了互联网的中心是网民这个趋势。
主持人:在2001年、2002年的时候,网络的资讯及社区,在当时的技术层面,也曾达到一个小高潮,那个时候大家提出来我这个网站应该怎么样把网民留下来,但是那时候没有2.0。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用户留下来,但是怎么赚钱?我们回头看有了2.0这个概念以后还是存在怎么赚钱这个问题,跟前几年来看,赚钱的方式还是没有很大的突破,广告还是广告,搜索这一块是新增加的,电子商务是慢慢的兴起,你觉得在赢利模式这一块会不会有突破呢?
曲晓东:互联网发展的很多事情在传统媒体里都发生过,只不过是历螺旋上升的一个变化。你比如说以网民为中心,原来媒体和报纸是以读者为中心,这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模式就是有一类报纸是靠发行量很大,我有很大的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在我的发行量之后因为我有很强很大的发行量,这种模式就对应了今天很多的网站说我的IP数大就是这种模式。我有很大的量,所以我有价值,这确实有价值,你再去发展你的量,你的量越大,你越有价值。
现在面向大众的像猫扑就是这样的,他有更大的读者群你就有你的价值了。他的商业模式是跟你的量成正比。另外的一个趋势就是我不一定需求量,量很大,但是我对应的是更有价值的细分的读者群,比如说计算机世界,汽车和时尚等等。我对应的人群他虽然人数少,不是很多,但是他们是一个细分特征更加鲜明的群体。比如说这个群体都喜欢时尚,对于香水和时尚产品的广告,你就有非常契合的一个人群。比如说北京晚报的读者很多,但是这些人里面能买香水的人只有1%或者是2%,而喜欢时尚杂志的人有80%的人都买香水,每一个读者他们发生了对广告的这种可能的购买这个单价是很大的,这个时候他可以得到一个广告的价值。他是靠他的广告的经营模式含金量大了,靠这个挣钱,现在互联网就是一个垂直的。
主持人:包括搜房网、汽车网,还有网盛科技都是垂直领域的。
曲晓东:我的网民数量很大,但是对我的广告客户来讲,或者是对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通过细分之后这部分的群体的含金量更大,这是两个模式。你要考虑跟你的广告主或者是为你提供服务的网站的客户,为他们怎么样说服他们证明你的价值,和他们的用户之间搭起很好的服务桥梁,你就有很多的商务模式。本质上就这么两种,这个跟传统媒体的故事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的技术手段更多了,沟通更方便和更直接了,沟通可能更多了。
主持人:最近三大门户有几个动作,新浪是刚刚推出了播客,大家知道2006年新浪的博客做得很好,也成就了网络女皇徐静蕾。搜狐着力准备2008年奥运会的事情,加强资讯,特别是体育、娱乐等领域的练兵,最近搜狐对视频这一块也非常关注,也开发了一些产品出来。网易刚刚砍掉了一些资讯频道。您是怎么看三大门户最近的态势?
曲晓东:我们看到新浪的一个赢家通吃的现象,本来他没有做博客,但是他吸引了很多网民看他的新闻,他实际上是一个赢家,这时候他后来居上,反而超过了很多专门做博客的网站。这个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中国互联网的成长时期都会一直是这样的,当新浪发展到吸收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到了一定极限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西方的话讲叫做“过多的信息会杀死信息”,他的信息足够多了以后,你去上面寻找信息就特别特别的难,每一个信息都不可能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服务,现在的信息还不够多,信息服务的种类不够多,当种类特别特别多之后,一些企业会出现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微软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例子,就是说每当你出来一个东西,他就吃掉你,收购你,模仿你,到了一定时候之后,当微软发展到足够规模之后,当新的创新更多出现的时候,第一他不可能吃掉所有的新兴东西,第二个他自己的东西整合成本增加了,增加了以后他总会有一些地方做不了,他会给自己增加更多的负担。当Google出来了,现在对他是一个更大的竞争了,这个时候他吃不了Google了,所以你要辩证的看问题,一方面你如果做任何一个新兴的互联网的网站,被新浪盯上是你的悲哀。你要寻找一个差异化,就是新浪肯定不会模仿你的一个方向,他无法模仿那样的业务才是真正的创新,否则你的创新就是给新浪提供一个火花和实验品。
你不能指责新浪和别人,市场竞争就是这么残酷的。你像Google的模式,微软当时是没有办法模仿的,因为微软的操作系统他是卖东西的,不是像Google一样提供一个免费的东西,他是不会去模仿Google的,所以让Google做大了,他现在看到这个威胁了,再改已经晚了,所以就是说如果你估计到新浪或者是某某某别的先行者会模仿你的话,你要找到一条路他们是不可能去模仿你,不会模仿你,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模式。
主持人:在门户中,网易算是比较有差异化的一个,着力做网络游戏,但是他碰到了一个问题,这两年网络游戏发展得很快,市场的增量也很大,但是网络游戏有一个生命周期,三、五年这个产品基本上被淘汰了,网易遇到了这个问题,新产品跟上还是也要像着力去做其他的业务呢。
曲晓东:这是网易的不足,跟新闻比起来,新闻的产品生命周期要长得多,在新浪就不会有这个问题,生命周期不是问题。广告收入相对来讲,没有网易的网络游戏那么快,网易是短期内收益特别的好,但是生命周期短,你要不断的开发新的产品,所以两个公司是两个模式。网易他要不断的推出受用户欢迎的网络游戏,他要加大研发,不断的推出一代一代的比别人的产品好一些的产品。因为一个产品的更新会有另一个新的东西出来,他会继延续他的收入的周期,就是收入周期最好不要受到产品的影响,他如果有这样的研发能力的话,也没有问题,只是要一代一代的产品要受用户欢迎。
主持人:12月20日英特尔中国区终于成为一个正式的独立大区,大家都知道英特尔对中国的PC产业格局影响是很大的。这阵子市场也传闻PC厂商间的并购合作,中国的PC市场是否要有大的变局?
曲晓东:我觉得随着微软Vista的发布,还有多核的处理器,我们觉得2007年PC产业存在着一个升级的可能,PC产业期待这个时机已经很久了,就是Vista和多核的处理器,这是两个很强的升级理由。PC这么多年来面临着很多风风雨雨,他的产业发展利润率越来越薄,从IT产业的王者的位置上成为了一个配角,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像PC这样的用户数量这么庞大的IT还不是很多,像数码相机他的用户群比较还是小一些。手机现在比PC要多了,但是PC比较还一个很大的规模,他还是会是一个我们的IT行业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这个行业里面我现在是怎么来看呢?我其实对中国来讲,因为英特尔毕竟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它的发展我们也非常的关注。
我个人更关注联想,就是联想的PC业务购进之后他的发展在2006年进入一个比较微妙的时期,联想和IBM的并购是史无前例的,他是一个公司把另外一个公司的一部分吃掉了,两个公司结成了一个盟友,所以我们会看到联想收完PC业务之后没有人们想象到的波动和振荡,是因为有IBM在强烈的扶持。
像惠普收购康柏是很大的振荡,但是联想没有,是因为IBM强大的扶持,可以是不计强调的扶持,所以联想的业务非常的平稳,他的财报会有起伏,但是是很平稳的。这样的变化对联想来讲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情况,如果你收购一个业务之后,还是这么好的品牌的业务,你可以得到这么强的一个扶持,可以是携手走向了国际化,这是一个最好的情况。
但是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联想走向国际化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原来的IBM的人他只是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还是那帮人做IBM的PC业务,本来是做得不太好的,后来换了一个东家就做好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换一些人,所以从戴尔请过来人,他就面临着文化的冲击在2006年体现出来了,就是戴尔的CEO过来了,戴尔的亚太区的另外一个人也过来了。这是联想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你没有国际化的人才,你要选择国际化的人才怎么找?IBM的人不能用,你自己没有,只有惠普和戴尔做PC业务的。
从联想来看只有这两家公司可以找,戴尔的模式跟联想更契合一些。但是戴尔的CEO过来以后和原来联想的文化有一个不同,所以在内部文化上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联想品牌转换之后,我们也做过一些研究,转换以后原来的IBM的用户因为换了品牌了,他们特别是国际用户,不是中国的本土用户,国际用户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发生了迷茫,原来IBM是PC的发明者,非常大的一个品牌,现在换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品牌,那么他们产生了一些迷茫,所以这个时候是非常考验联想的,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的微妙。
现在不能说是成还是败,但是是一个微妙的时刻,这个谜底会在2008年会揭开,因为2008年是奥运会,联想是奥运会的赞助商。奥运会有三大悬念,第一个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样的,第二个是中国会拿多少金牌,第三个是联想怎么营销。
主持人:还有一个是搜狐。
曲晓东:搜狐跟联想不太一样,搜狐只是为中国网民提供服务,联想是面向全世界影响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所以联想能不能像韩国的三星一样,在奥运会之前是一个不被人知道的品牌,奥运会之后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大品牌,联想会不会重演这个故事。
他做了很多的练兵了,但是一切是在奥运会上见分晓,因为奥运会是联想投入的一个非常大的手笔,奥运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因为你要树立国际品牌,在中国是不需要说什么了,但是在国际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奥运会在中国召开,他能不能借助奥运会的机会使自己的品牌营销,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悬念,这是我们在商业解释的非常大的悬念。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如果联想的成功是奥运会的成功,奥运会会成为一些企业想成为国际品牌的一个跳板,如果联想可以证明这一点的话。联想如果不能成为这一点的话,那就是一个反面的案例,就是说奥运会的作用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悬念。我说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悬念,就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样的,中国人会拿多少金牌,还有联想怎么做营销。联想的事情我比较关注,因为他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样板,也是一个标杆性的企业,中国企业在联想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国际化。都是一些部分国际化,像华为进入的是一部分市场,不是一下的进入全部市场,也不是欧美的主流市场。你看中国还有一些企业是以制造进入国际市场的,以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主流的产品联想是唯一的一家,甚至某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名牌。所以这样的企业他的成功和失败非常的值得人关注,所以我们去年说联想会出现在未来的IT风云榜上没有问题,肯定在,2008年更在,因为这几年都是非常关键的几年。
主持人:我们最后再谈一谈,今年的20大候选风云人物中,你最看好哪一个?
曲晓东:我觉得这些人你们选的还是挺好的,我有一个个人看法,我觉得在互联网企业上新浪的CEO曹国伟担任CEO代表了一种趋势,就是什么呢?就是可能会有很多在美国上市的这些互联网企业他们的CEO会由CFO来担任,这个趋势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了。
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创立期不管是本土还是海归是需要非常懂业务的人,但是当这个企业一旦上市,发展比较成熟稳定之后,这个企业很多某种意义说他的业务需要领军人物,但是更重要的是说一个公开的企业的运作,应该是说他在财务的资本的运作的角度上让这个企业成为一个投资者,经营管理者还有他们的客户和他们的用户,所有人共同的努力的状态,而这个共同的还是要可持续的这样的,而不是说我的业务有多少的市场份额,有多少满意度不仅仅是某一项,而是这些所有的全面的平衡,而这个平衡要获得资本市场的理解,这个理解要持续稳定的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企业这些上市的企业,他们的CEO的要求更多的意义上我觉得是只懂业务的人不适合,要由职业经理人来做。而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普遍来讲不全面,缺乏财务和资本方面的经验。这时候由CFO出身的人具备比较好的资本市场沟通能力的人,我认为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他们虽然在业务方面不一定是最好的人选,但是他们是全面的。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火,不会像李开复有那么多的故事,不会像谢文那么张扬的个性,非常的稳定。像曹国伟这样的人,会成为将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掌权的人。
主持人:IT风云榜专家评委团评点活动还会继续,希望广大网友继续关注,今天的直播就在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