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兴检奏出更强音——《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要点解析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点题

  《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发布。为了使质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理解把握“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改革发展思路,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质检系统未来5年科技工作的相关情况,我们特地从《规划》中提炼出部分重点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加深读者对《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走有自己特色的 质检科技发展之路——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张玉宽答本报记者问

  作为《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配套文件,《质检“十一五”科研需求指南》等4个指导性文件也于近日一起出台。近日,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张玉宽就4个指导性文件的有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我们知道4个指导性文件是和《规划》同步编制的,历时一年多。请问,在制定了《规划》后,又出台了4个指南意味着什么?

  张玉宽:《规划》是个纲领性文件,主要是阐明方向,明确重点,提出主要的原则和措施。但是,全国各地基础条件不一样,发展的环境不一样,产业特色不一样,各单位具体工作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在《规划》执行过程中,需要有一些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意见。4个指南正是本着加强指导、突出重点这个原则,抓住《规划》中提出的重点科研、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机构装备配置等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分门别类、深入细致地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各地各单位在《规划》执行过程中能够找到抓手,实实在在地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把总局的科技《规划》和本地实际相结合,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质检科技发展之路。

  记者:也就是说,这4个指南是对《规划》主要任务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在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条件差别、产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基础上制定的。那么,这4个指南主要突出了哪些内容呢?

  张玉宽:首先来看看《质检“十一五”科研需求指南》。它将《规划》中提到的质检科技重点发展的14个领域和154个优先项目作了细化,进一步明确了质检各专业科技工作的发展思路、重点目标,提出了具体研究方向,为指导“十一五”期间年度科研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记者:看来,质检科技人员可以从《质检“十一五”科研需求指南》中找到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那么《技术改造技术装备项目申报指南》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张玉宽:《“十一五”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改造技术装备项目申报指南》是对技术机构年度装备申报工作的具体指导。指南提出技术装备建设要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的监测方式转变,从低水平的大而全向高水平的专而精的设备配置方向转变。指南还提出了申报工作要重点考虑的要求:一是突出重点,设备更新改造的重点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的关键设备;二是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主要工作任务,加强重点地区的检测技术能力建设;三是在提升快速检测能力上取得突破,快速检测设备要力求从定性向定量类型的转变;四是国家质检中心应从单纯的检验检测向检测技术研发方向提升,骨干技术人员要实现从检验员向研发人员的转变;五是在设备购置方面,在能满足日常检测需求的条件下,倡导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设备。

  记者:请张司长再介绍一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与评定指南》的情况。

  张玉宽:这个指南的适用对象是国家质检总局规划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分别从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评定验收和确认等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基本要求中包括了管理水平、人员情况、仪器设备、环境与设施、技术能力、信息收集、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检验业务量等10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评定验收规定了验收申请、申请受理、现场审核验收等3个环节的程序;确认工作则重点强调了对验收结果的审核和整改要求,并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规划实行动态管理。

  记者:这些指南的制定是否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张玉宽:是的。我们在制定指南过程中,充分听取了系统内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就拿《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来说,我们是在对国家质检中心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国家质检中心发展现状制定的。这个指南适用的对象是已经批准筹建和成立的国家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和评估工作。提出了“沿海发达地区国家质检中心在3至5年内技术设备和科研能力达到国际水平、其他国家质检中心在本行业或专业达到国内领先”的目标;提出了国家质检中心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6条基本原则:统一规划布局、发挥技术优势、服务主导产业、争取地方支持、避免重复建设、建设一流中心;同时还提出了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包括技术能力、科研水平、科技人才团队、运行业绩以及建设发展情况和发展能力等5个方面的评估内容。

  记者:各地质检科技部门对《规划》和4个指南的出台都非常关注,能否请您再谈谈各地的质检科技部门在贯彻执行《规划》和指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玉宽:《规划》是纲,指南是目。各地质检科技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既要深刻领会《规划》的实质和总的要求,把握好方向,又要结合指南提供的建设性意见和当地实际,突出重点,突出特色。要针对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充实调整4个指南的具体内容,制定好各单位的“十一五”科技规划和促进质检科技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真正使《规划》能够科学实施,质检科技工作和事业能够得到科学发展。

  

 
 


  

 
 


  关键词 指导思想

  《规划》提出今后5年质检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夯实基础、重点跨越、加快发展”的质检科技指导方针,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技术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新突破上狠下工夫,重点加强技术机构和实验室能力建设、质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质检科技水平,加速质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质检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解读

  指导思想是本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规划的纲,是在把握国家科技发展总体要求和质检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的,体现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及质检工作对质检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质检科技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指导思想强调了体制机制改革、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新突破3个着力点,强调了技术机构能力、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3个建设重点,这是“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工作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指导方针

  按照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指导方针,结合质检科技特点,《规划》提出了“改革创新、夯实基础、重点跨越、加快发展”的质检科技发展指导方针。

  解读

  “改革创新”是核心,是质检科技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就是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特别是要结合实际,在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上下工夫,在加快质检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能力基础上下工夫。

  “夯实基础”是条件,是针对目前质检科技工作、技术机构改革与能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提出来的一个阶段性要求,就是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为全面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重点跨越”是关键,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部署的重点任务和质检工作急需的科技工作,把国家投入、自筹资金和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是目的,发展是全面地发展,要在自主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技术机构硬件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全面得到快速提升;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必须选准目标,量力而行,科学规划,资源共享,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关键词 目标

  《规划》提出“十一五”质检科技总体目标是:质检科技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对促进质检事业发展及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技术机构和实验室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技术装备和能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质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科研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基础科学、应用技术和检测方法研究实力整体提高,取得一批满足国家需求的科研成果和质检工作急需的应用成果,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造就一支学术造诣较高、学科分布合理的科研队伍和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相对完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投入运行机制;信息化建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解读

  围绕总体目标,《规划》从提高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科技和质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技队伍、加快质检科技信息化步伐等方面提出了6个具体目标,使得总体目标更加明晰而丰富,形成了质检“十一五”科技发展的目标支撑体系。

  关键词 重点领域优先项目

  《规划》最终确定“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的14个重点领域154个优先项目。重点领域包括: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动物检验检疫、植物检验检疫、卫生检疫、进出口工业产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射频及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以及根据质检科技工作的需要而提出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测、纤维检验两个重点领域。

  解读

  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是《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顺利实现,应做到“4个狠下工夫”。

  首先,在确保完成国家科技需求的重大项目上狠下工夫。由国家质检总局主持的已经论证的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和已经启动的5个“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以及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等,这些项目事关国家科技战略和科技基础,事关质检科技高层次水平的整体提升,必须全力保证完成。

  第二,在突出质检工作急需的科研项目上狠下工夫。主要是重要技术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疫、技术性贸易措施、特种设备安全、纤维检验等方面的共性、关键性、基础性检测技术研究。

  第三,在统筹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上下工夫。特别要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理论与核心技术的研究。

  第四,在注重从应对跟踪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上下工夫。支持有水平、前瞻超前、注重储备的项目立项,要取得一批创新性强的科研成果。要在关键技术攻关、基础性研究、加大技术储备上有新突破,实现质检科技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个建设

  技术机构和实验室能力建设,质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解读

  关于技术机构和实验室能力建设,重点是强调国家质检总局直属院所、国家级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要瞄准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质检科技创新的核心团队。把“三院一中心”建成国际一流科研院所,成为引领质检科技发展的先锋。建设和完善200个国家质检中心和200个检验检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用3至5年时间使沿海和发达地区的国家质检中心科技能力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3年时间实现检验检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能力达到发达国家同类实验室水平。同时,要提高质检技术机构竞争能力,重点培育一批名牌检测机构和名牌实验室。

  质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建设以技术机构和实验室为主体、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全系统共同参与的质检科技创新体系。

  质检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是:“十一五”期间,质检系统两院院士、中央和总局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级专家达到500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达到300名,学术技术骨干达到2000名,博士后工作站进站人员达到70名。培养措施主要是通过启动院士备选人才培养计划和创新科技团队培养项目,实行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研究员”制度;建立和完善科技兴检突出贡献奖励制度;继续实施质检“百千人才工程”计划等。

  关键词两项基础

  质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

  解读

  质检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要体现3个层次。一是集中力量,完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中物理计量基标准、化学计量基标准、检测技术、标准文献和标准物质等5项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标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二是以区域质检检测资源为基础,有效整合系统内外相关检测资源,构建区域质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三是积极组织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制定质检科技资源标准规范,建立质检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质检科技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

  在全面推进“十一五”质检信息化规划基础上,要建立科技管理信息决策系统、科技资源信息平台和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实现技术机构、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检验测试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关键词 两项机制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解读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及科技等相关部门对质检公益性行业和科研机构稳定的科技经费支持力度,扩大科技合作领域,争取多元化科技项目和资金来源。建立科技信用体系,研究建立科技投入效益的评估考核体系,不断提高科技投入使用效益。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创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氛围。要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成果转化机制;以品德、素质、知识、能力和研究水平为核心的科技人员和科技团队评价体系;改革科技立项和成果评价及奖励制度。另外,还要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质检科技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