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2007医疗信息化发展层层面纱
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5
               IT168编辑部让我写一篇稿件,主要是谈一谈医疗行业2007年的发展趋势。记得在2006年初,我在“数字化医院与临床信息系统”一文提出“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病历进入电子化、决策实现科学化、办公实现自动化、网络实现区域化和软件实现标准化”的总体建设目标,我想从大的原则上2007年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还是离不开以上八个发展目标,当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具体做法会有一些新的突破。下面就结合回顾2006年的一些工作来展望2007年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方面,除了做好收费、财务以及各种物资管理外,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如何优化病人就医流程、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等方面下功夫,各种自助设备如自动挂号机、缴费机、自助取化验单机等会取得一定进展。银行卡会逐步与医院内部卡结合,在一些医院得到应用,病人的缴费和就医流程会得到更加优化。

  医院会逐步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医院的信息系统通过与电话、门户网站、短信平台等紧密的结合,在为病人提供医疗咨询、意见反馈、门诊预约、结果查询、信息利用等方面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新闻发布会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医院立即特设“成人胰岛细胞移植专科门诊”来为患者服务。但由于全国各地前来咨询的人较多,为使咨询者能得到统一及详细的信息,并对移植对象做统一的登记和筛选,医院立即委托专业网站建立针对这一病种的CRM。这是CRM在医疗领域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其次,在临床信息系统方面,LIS和PACS由于比较成熟,因此会稳步推进;随着64排等海量检查设备出现,PACS重点会放在海量影像处理、存储与传输、标准化遵循等方面。临床路径、麻醉和重症监护等临床信息系统会有更大的进展。另外由于医疗各专科既有共性,也有很大的区别。如门诊医生站,急诊与内分泌科就有很大的区别,生殖助孕中心更有特殊的要求。但目前软件还很难适应这些特殊科室的需求。因此下一步临床信息系统一定是在满足共性的前提下,发展各有特色的专用软件,如血透、生殖助孕、介入治疗等信息系统。

  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应用会有较大进展。移动医护工作站按照病人床旁的信息需求开发。医生可以在各个病区之间移动查房;可以根据查房情况、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立即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可以在床旁查阅病人病历和影像,直接下达医嘱;护士可以在床旁实时查看病人的基本信息、体征信息、医嘱信息;实时执行床旁体症信息采集;医嘱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拆分,自动提醒护士本班次应该执行的医嘱;实时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按照病人的护理等级、手术情况等信息,自动提醒护士什么时候应该测量病人的体温、血压、体重等信息;查看病人的检查、化验预约信息;自动统计出入量等。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在哪发生的信息在哪录入的问题,减少了对纸张的依赖。因此无论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方面都非常有意义。这方面2006年已经有一些进展,如301、251等医院已经实施了基于PDA的无线移动护士站。

  另外,目前的移动医护工作站功能还基本局限在模拟以往的工作模式,并没有改变传统的工作流程。希望2007年移动医护工作站在改变工作流程方面能有新的突破。比较理想的护理工作模式应该分为两块,一是固定护士工作站,其主要是医嘱转抄、校对和制定各种护理执行计划;另一个是移动护士工作站,主要是严格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执行并记录。2006年11月考察日本岐阜大学附属医院时,该院移动护士工作站以时间点为竖轴,用图形化界面从治疗、护理、注射等各个方面全面展示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各种诊疗事件,可以把各种人为的差错降到最低。这一做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三,在电子病历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在电子病历还基本局限在建设病程记录编辑器方面,应该说病程记录编辑器是构建电子病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2006年经过几次大的学术会议推动,业界对电子病历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在临床意义上,电子病历不仅是一个记录本,还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的系统,电子病历的实现实质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全面信息化,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全面信息化。因此,它的实现是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因此电子病历建设需要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作为基础,而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实现具有完整临床信息的电子病历。

  鉴于目前国内电子病历建设现状,2007年在病程记录编辑器建设会稳步推进,电子病历可能还仅在理论和技术层面进行探讨和准备,集成各种临床信息系统的电子病历估计还难以实现。

第四,在区域医疗信息化方面,2006年已经有了一定进展,如厦门市借助于市民健康卡,一个集患者的就医体检信息、妇幼保健信息、社区公共卫生信息为一体的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已于2006年11月投入使用。深圳市也专门出了一本书“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来规划深圳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与福州大学联合研制的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基于PACS和宽带网的远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及其支撑技术的研究”也在2006年11月通过鉴定。

  这些迹象表明2007年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应该会有一定进展,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以推广市民健康卡为契机,首先通过市民健康卡解决病人主索引问题,进而把一些容易共享的信息如费用信息、检验结果、检查报告、医嘱和客观病程描述等进行共享,初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现上级或同级医院检查和检验结果互认,为全面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五,在系统集成方面,由于软件开发的越来越专业化,像过去那样由一个厂家单打独斗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整合不同厂商有特色的专业系统从而形成统一的大系统是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但在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化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难度很大,而集成平台无疑是实现系统整合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如果医院能够通过集成平台实现与各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医院无疑掌握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动权。因此经过近两三年不少厂商和专家的推动下,2007年利用集成平台来整合医院内部系统或医院之间的系统应该会有所突破。

  第六,在系统实施方面,医疗信息化咨询得到医院逐步认可,医院以医疗为中心,要求医院管理者花大量时间去掌握医院数字化建设的规律是不现实的。要求医院要有一个既懂信息系统、又熟悉医院管理和医疗流程的复合型CIO对大部分医院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独立于软件开发商且在业内比较权威的机构,来帮助医院进行咨询和整体规划无疑是提高医院数字化成功率的一个有效途径。近两年已经有一些医院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广州中山肿瘤医院等都委托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医院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与咨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咨询公司的规划如何把先进性与可实现性、可操作性并与中国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第七,在卫生信息标准化方面,2006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介绍了近几年我国在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几个成果。主要有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理论框架、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国家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标准和社区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但这些标准目前基本上还是局限在研究层面,希望2007年在这些标准的具体应用上应该会有所进展,特别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和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方面能够起指导作用。但标准的推动难度太大,能在局部应用上有所进展就应该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