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号,各大高校校长,教育界知名人士、ERP行业专家、制造企业高层管理者云集北京大学,共同商讨高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ERP发展的瓶颈,要发展中国的ERP产业,必须加快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普及性培养。
作为主办此次研讨会的ERP厂商,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简称DCMS)已经拥有了超过20,000用户,并至今保持着业内极高的实施成功率,可在DCMS副总经理李建东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要解决人才难题,需要企业与教育机构以及软件厂商的共同努力。校企合作,用创新的方式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推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步伐,是包括中国制造企业和软件厂商共同的愿望。”
人才匮乏成ERP行业发展软肋
中国ERP市场的发展呈现高度增长之势,预计到2008年,中国ERP市场的规模将增长到7.20亿美元,与2003年的4.18亿美元相比,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1.5%,增长速度将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然而,虽然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打破了信息化观念的疑虑和困惑,但在整个ERP行业所遇到的研发、部署和运用难题都需要专业人才去破解。在有资金有市场有政策的前提下,ERP产业仍需借助人才“东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信息系统与物流管理系主任李东教授表示,“ERP在国内历经二十年的发展,至今仍未得到大规模应用,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没有实现人才瓶颈的突破,即普及性的人才培养”。
据了解,目前ERP行业的人才通常分为三类,即ERP软件研发类、ERP实施维护类和ERP软件应用类。第一类在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实施工作,负责软件研发、测试、技术支持等工作;第二类在软件供应商或代理商、软件咨询服务的公司供职,担任企业ERP实施顾问,维护服务等工作;第三类通常在软件应用的企业任职,作为ERP的使用用户或企业内负责信息化的单位,担任企业ERP项目推动,提升企业软件使用的效益。
这三类人才一直罕缺。一方面,院校毕业生所掌握的技能不足以踏入ERP行业的门槛,相关院校的造血功能仍然不足;一方面,现有的行业人才只能在上述三个层面相互流通,因为没有新鲜血液进入,造成三个层面的人才分布不均,多数集中在软件厂商和服务提供商,而企业层面的运用人才紧缺,形成产业链发展失调。加以现有行业人才的职场转变,久而久之,造成人才的青黄不接,进而影响了产业的发展进程。
有ERP业界专家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有数千万家企业,假设未来五年内需要实施ERP的企业有800万家,至少需要ERP实施顾问25万人。而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几千人。使用ERP的企业在业务、生产、物流、财务、采购、仓储等岗位上亦有大量的ERP人才需求,ERP行业的人才“沙漠化”可见一斑。
显然,ERP行业的发展,包括ERP软件公司的研发,到企业层面的广泛运用都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广大企业要通过信息化提升竞争力,其核心问题也是人才。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ERP人才培养不仅缺少顺应目前行业发展趋势的培训机制,也缺少必要的培训基地。
人才培养呼唤机制创新
在ERP行业人才培养方面,最早也是最积极的推进者是ERP软件厂商。早在1996年,ERP行业在国内尚属引入期时,SAP就实行了“种子计划”,同中国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研究中国的企业管理,培养未来的企业管理人才,此举对ERP在国内的概念导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SAP当时培养出来的ERP人才,有不少已经成长为当今ERP行业的中坚力量,成为ERP厂商的从业者,或者咨询公司的顾问、实施人才。而且,金蝶和用友等ERP厂商也后起勃发,竞相开展形式各异的人才工程,加强了大众对ERP理念的接受度,也推动了国内教育行业的信息化。
然而,ERP行业环境随着自身发展而起了变化,相应的培训机制也需要调整,培训方式也在呼唤创新。从培养对象的变化来看,以前是为了进行概念导入,让企业领导者领会、接受ERP的理念,培训对象多为企业领导和高校教师,然后让这些人士带动周边,辐射社会。
可当前的ERP已经掀起普及热潮,人才培养也应该具备更强的普及化色彩,除了想自我提升的行业人才培训,还需要在院校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辅以不同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涵盖ERP的研发、实施和运用等层面,迅速解决ERP人才在需求各层面的分布不均和供血不足的问题。从培养课程来看,大多是基于计划提出者——ERP厂商的管理理念和产品而形成,国外厂商所培养的人才更适合于管理体系比较成熟的国外大型企业,但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能有机会进入这些大企业的毕业生必定只是少数,这样的培养机制、课程设置和就业实践本身就已经与中国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生了脱节,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无法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对社会资源造成一种极大的浪费。
国内则有部分厂商的产品脱胎于财务软件,它们的产品发展历程是先做财务,再做物流、供应链,再做制造。对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信息化管理经验相对比较匮乏,这样思维模式所培训出来的ERP人才,也不符合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
从培训基地来看,院校学者和师生都已经认识到ERP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依靠当前高校的相关学院,或是企业开设的培训指导,都不能完全满足ERP行业的巨大需求,而是需要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践基地,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打破过去ERP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单一的局面,不仅要为ERP行业培养人才,还要为高校和学子树立起正确的信息化的思考方式。
在国外,许多大学开始认识到ERP的多维度、整合性、规范性的特征,因此开始将ERP整合到管理学的教育课程中,当时很多大学都参加了一些以ERP厂商为主的教育联合体中,并且引进了ERP课程,有的学校甚至还利用ERP软件来开发了自己的管理学课程,甚至麻省理工等高校的信息工程院系名称,今天都改称为“IT管理”或“创新管理”。
在国内,众多具备卓见的专家开始号召高校抓紧与企业的合作,一起开发适合高校使用、贴近企业运用的教材和试验课程,并且在校校之间开始交流合作,进行横向的探讨。近期,已经对ERP教学的课程探讨提出了不少创新,比如提出加强远程操作、角色扮演和目标搜寻这样的课程创新。
台湾鼎新电脑副总裁林隆润在会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正如国内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ERP行业教育也应该从“概念教育”走向“普及教育”。国家、社会、高校、企业都应积极合作,尤其是企业走入高校,高校靠拢企业的模式,实现大学生教育、就业模式与软件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让人才培养实现逐层培养,全面普及,努力突破ERP人才和行业的发展“音障”。
神州数码ERP启动人才绿化战略
面对ERP人才的新阶段新要求,DCMS顺势而动打造绿化战略来解决ERP人才沙漠化难题。
DCMS携手北方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合作构建了我国ERP行业人才试验基地,形成绿色同盟。并开发出了包括实验室、教材、教参、实践课程等在内的一套完整ERP课件,这门ERP课程目前已在北交大经管系成功推行,并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开设知识学院,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及社会人士提供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培训,涉及ERP专业教育、ERP专业认证、ERP管理师运用培训三大类近40门课程。分别向企业输出熟悉DCMS ERP系统或使用过ERP系统的应用人才、向社会推出即了解业务、又懂技术的ERP复合型人才,以及了解信息化的管理型人才,实现全行业、全层面、全角度的绿化覆盖。
为了避免高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时出现脱节现象,DCMS知识学院还启动了“精英计划”,目的在于让没有任何商业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初出校门,就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社会的认可,实现了院校、企业乃至社会的绿色过渡。
据DCMS知识学院院长胡强介绍,“学完课程后,他们将成为ERP行业的抢手人才”,“我们的培训不仅是培养某个方面专门的技术员或工程师,而且是要培养更高层面上的,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毕业生不仅掌握ERP项目的实施辅导、产品培训、客户系统安装、功能咨询、及客户教育训练,还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分析与功能修改。他们将是具备所有企业e化的基础,并拥有后续企业信息科技应用潜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DCMS副总经理李建东表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使是这样一种可行性极高的创新型ERP人才培养方式,能够实现多方互动,大学教育模式、大学生就业模式与软件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一项投入巨大、着眼长远的绿色工程。神州数码衷心地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模式的人才绿色供应链的打造,为整个ERP行业持续输入大量新鲜血液,推动ERP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