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青岛市自1999年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已有4000多家企业建立网站,并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市20多家大型超市、商场的网上交易。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青岛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超过300多亿元。中国信息业权威机构赛迪
顾问发布的“2005年中国城市电子商务成熟度研究”成果,青岛市列第六位。而农村和社区信息化的推进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信息化推进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即企业的信息化、社区的信息化以及农业信息化。
市信息产业局信息化推进处处长王鹏展指出,信息化的推进应该是逐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农村信息化推进,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备,同时也需要关于农业、农村相关信息的充实。目前,我市依托青岛网通公司的宽带网络,并结合已建或在建的远程教育、文化活动室等农村上网场所,在全市农村行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查询农业相关信息、完成网上交易功能等服务的公共上网场所。平台按市、县、乡镇、村4级组织划分,各级组织的每个单位都拥有自己的板块,内容可涉及当地的招商引资、物资供销等商用信息,也可以是各类政务信息。平台同时包含一套点播系统,可播放党员教育课件、影视娱乐内容以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视频课件,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带动和培养农民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和接受教育的习惯,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
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狄同伟指出,在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细胞,它的活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各级各类企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将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没有可靠基础的。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当是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灵活机动的、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和反馈系统,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并且不断发展。
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吴昀认为,青岛的电子商务发展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是着手比较早,青岛的电子商务概念提出较早,名牌大企业率先垂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家权威机构的相关评测中,青岛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名列全国第六。具体而言,对于制造性企业来说,大企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海尔的采购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了网上招标、订单与支付,并且业务量很大,取得不不错的带动效果与拉动效应,同时青岛港集团、海信、青啤、澳柯玛等大企业的电子商务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既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电子商务发展。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利群的电子商务为零售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利群企业本身的基础、形象良好,服务环节考虑周到、货到付款,产品品种丰富,物流配送完善等条件都为利群的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同时,我市一些规模虽小但生机勃勃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若干业内知名的如“365纺织网”行业性网站等的发展对整个电子商务的大局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就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来说,青岛市奥运配套设施的“青岛亿城通多媒体信息亭”开创了“落地式电子商务”这一新型模式,在国内具备领先地位,可以发展成为地区性以提供便民服务为目的的电子商务平台。
社区信息化作为便民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较快的应用和发展。王鹏展认为,社区信息化的推进对居民、商家、政府都有很大价值:对于居民而言,可以方便地进行民政低保、婚姻登记、费用缴纳,并且能够及时地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于商家而言,通过社区信息化可以根据社区经济收入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确立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营销策略,用少量的投入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务,开拓新的商机;对于政府而言,通过社区信息化可以实现政策畅通,使电子政务得到更好的应用,真正实现了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有利于政府工作的高效、透明、公正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