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连市委关于加快构建和谐大连若干重要工作的意见
来源:大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中共大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共大连市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大委发[2005]1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下发以来我市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就加快构建和谐大连若干重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构建和谐大连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1.构建和谐大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六大以来,市委高度重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施意见》下发后,我市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加快构建和谐大连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持续增加;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征地动迁、企业改制、资源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干部的素质、作风和精神状态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加快构建和谐大连,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形势之需;是化解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协调推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社会各阶层力量,向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宏伟目标迈进的长远之举。

    2.构建和谐大连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的要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实施惠民工程、文化工程、平安工程和创新工程,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大连。

    到2010年,和谐大连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

    ———努力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完成《大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纲要(2006-2010年)》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运行健康有序。

    ———城乡居民安居乐业、更加富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扩大;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增加到21平方米左右;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以内;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率达96%以上,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例达到85%以上。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法治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得到有效协调和兼顾。

    ———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信用状况最好的城市之一。实现城乡高标准、高质量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增劳动力预期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人群主要健康指标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0%以上,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GDP综合能耗和水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98%,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均达到45%,初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3.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构建和谐大连的物质基础。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化经济结构和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科学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经济规模,做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增强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4.全面贯彻“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大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引导城市教育、科技、卫生等人才到农村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北三市”开发战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壮大县域经济规模,使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统筹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加快调整、促进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更加注重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合理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使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良性互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谋划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步骤,制定发展政策。在改革和发展中妥善处理好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确保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公开听证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证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7.完善依法治市有关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重视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制度,健全执法质量考核机制。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健全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发挥律师、公证、和解、调解、仲裁的积极作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切实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8.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增强财政资金对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调控能力。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深化投资、金融、保险和税费等制度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化。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政府债务,健全财政监督机制,提高公共财政管理透明度。加大市本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变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困难状况,保障政权建设需要,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进一步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的引导作用,努力使广大职工工资水平稳步增长。深入落实个人所得税等制度,调节差距过大的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

    10.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强保障能力。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面向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机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发展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保护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建设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逐步形成服务资源均衡、设施功能完善、服务管理规范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更加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本着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原则,全面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四、实施惠民工程,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1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完善市场引导就业、政府扶持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的就业体系,建立起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困难地区、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强职业培训,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实施高技能人才和青年劳动者技能就业工程,改善劳动力结构。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使就业准入工种持证上岗率达95%以上。

    1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构建布局结构合理、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的公平度和协调发展水平。加大城乡、区域间师资交流力度,逐步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增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倾斜。建立和完善家庭困难学生助学体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在我市高校发展,增强高等教育对全市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支持、服务功能。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扶持建设5个县级职教中心,20个与我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重点专业实训基地,使之达到省级标准化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城区、县镇新建居民小区的配套幼儿教育机构建设,推进幼儿园设施标准化、收费规范化。

    13.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确保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如期完成,着力加强配套“软件”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医疗急救体系、妇幼卫生保健体系和卫生信息体系。积极推进医疗保险由城镇职工向城镇居民延伸,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严格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降低医药费用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城乡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14.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引导调控,扩大面向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供给。加快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建立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供给,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居住水平。积极贯彻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稳定城市住房价格,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拆迁行为,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标准,确保拆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调整和完善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有效解决业主与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

    15.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并重的方针,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继续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甘井子工业区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工业建设用地的容积率,促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水源地保护。加强对海域、岸线、滩涂的保护,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健全地方环保法规,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强化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五、实施文化工程,巩固和谐大连的思想道德基础

    16.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头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培育和谐文化,克服封建的、西方的腐朽没落文化的消极影响,唱响先进文化主旋律。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督,净化信息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主流舆论。倡导和谐理念,发扬光大城市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激励全市人民积极投身于率先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和谐大连建设。

    17.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建设工程,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系实际,设计载体,运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和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道德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各类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以“公民道德宣传日”、重要节庆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市民移风易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营造崇尚学习和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18.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四个关键环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繁荣文艺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深入开展打造文化大连系列活动。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以广电等优质文化产业为龙头,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产业带动作用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按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加大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建成体育中心、博物馆等一批代表城市文化形象的重点设施,创建100个特色文艺活动基地,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面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六、实施平安工程,始终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19.畅通民意沟通和表达渠道,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机制。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定期走访和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公开电话和服务热线建设,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20.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不安定因素。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加大维护社会稳定的投入力度,加强司法保障,提高政法装备水平,加强技防监控设施建设,两年内技防监控设施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人员素质,确保政法队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21.建立健全城市应急体制和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完善城市应急体制和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推进监管网络下移,加大假冒伪劣产品整治力度,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定和实施《大连市安全生产条例》,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严格交通管理,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七、实施创新工程,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2.优化城市创新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城市创新体系,全面推动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大连注入不竭动力。积极培育城市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全面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快经济、社会、资源、能源、环境等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创新对和谐大连的支撑作用。支持在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原创能力,充分发挥其引领自主创新的骨干作用。

    23.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和制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创新管理制度,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使我市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服务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拓展政务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整合信息资源,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大对口岸及相关服务部门的协调和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大通关工程”,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大连口岸的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4.创新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推进社区建设。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构建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依法管理扎实有效、民主自治规范有序、条块结合、充满活力的基层基础工作新格局,实现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完善村(居)民自治,支持村(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服务业。深入开展和谐机关、和谐企业、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基层。

    25.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组织。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八、加强党对构建和谐大连的领导,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6.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各级党委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内团结,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和谐的党内关系、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干部。加强社会理论、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党委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动员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27.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建和谐大连的强大合力。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构建和谐大连贡献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28.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规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自觉做到率先垂范。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严肃党的纪律。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面,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9.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把建设和谐大连的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检查。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加强协调指导,做好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等工作。要注重实效,做好规划,把握重点,分步实施,近期尤其要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让广大群众享受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成果。研究制定和谐大连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考核内容。各级党委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市人民埋头苦干,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大连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