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贵报刊发了一篇题为《解析信息化与信息化条件》的文章,作者对何为“信息化条件”进行了解析。笔者以为,上述解读缺乏全面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信息化条件”:
信息化条件主要是指信息化战争这个大背景条件
信息化条件从军事意义上讲,首先就是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产生新军事变革,进而推动战争形态发生质的变化,也就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与发展应该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因此,在认识和理解信息化条件时,认清信息化战争这个大背景条件十分重要。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将是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它使进行战争的各种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在战场主导兵器运用上,信息化兵器将成为战场上的主角。二是在战场能量释放上,信息能成为主体。比如,作为信息能构成主体的信息流量,海湾战争前后90天的信息流量超过全欧洲40年的流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50-60倍。三是作战形式上,信息战将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信息战的运用将使战场对抗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海湾战争为例,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美军战损率仅为0.03%;而以阵地战为主的伊拉克军队的战损率则高达30%,双方战损率相差出现了战争史上罕见的1000倍。四是在作战目标选择上,战场认知系统、战场通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将成为主要打击目标。五是在战场主动权争夺上,制信息权成为战场争夺的“第一制高点”。因此,我们在认知信息化条件时,必须充分考虑信息化战争这个大的背景条件,否则就会偏离轨道。
信息化条件也包括复杂的信息化战场的构成条件
信息化从构成条件讲,必须要先形成产业,即信息产业。所谓信息产业,一般指以信息为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以及对信息进行收集、生产、处理、传递、储存和经营的活动。
信息化构成条件从军事范畴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先实现信息化战场。信息化战场与机械化战场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不再是自然空间的一统天下,而是包括了以人工构建的信息化网络设施为基础,以地空天一体化的侦察、通讯、指挥、控制、情报等系统为核心,以陆、海、空、天、电以及心理和认识等多维一体的活动空间。这一空间不仅是多维的,也是极其复杂和严酷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严酷的电磁环境条件。获得制信息权一方可能获得“透明战场”,而失去制信息权的一方将处在“瞎子”和“聋子”的状态。二是失衡的指挥决策环境条件。作战思想先进且指挥决策的信息化水平高的一方,具有指挥决策的高度自由权;而低水平的一方,则可能出现部队无法行动、导弹无法发射、飞机难以升空的被动局面。三是悬殊的战场生存条件。武器装备水平占优势且作战思想先进的一方,可对弱势一方实施“发现即摧毁”的打击;而武器装备及作战思想落后的一方,可能会处于“处处被动挨打”的不利境地。
信息化武器装备也是信息化条件构成的重要内容
应当说,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程度是构成信息化条件的又一重要内容。信息化武器装备作为信息技术的物化标志,不仅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核心内容,直接反映了一支军队的信息化水平,也是促成信息化战争生成的一个必备条件。通常情况下,信息化武器装备达到50%以上的部队,一般可称为信息化部队,由其进行的作战,自然会打下信息化的烙印。不考虑到这一点,“信息化条件”也是无从谈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