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国信息产业界认真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针对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自
主创新,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信息产业界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1、做好“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增强对核心基础产业的控制力。目前,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的附件,即将颁布实施。信息产业“十一五”的发展思路是:着力自主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完善发展环境,推进战略转型。政府定规划,规划管政府。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把“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作为200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区域的产业规划与行业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切实发挥规划对产业的指导作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核心基础产业的概念和目标。核心基础产业包括软件、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工艺装备和基础材料等,其发展水平薄弱,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做强的瓶颈。促进核心基础产业发展是“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2、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然选择。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切实发挥好引导和扶持作用:一是积极营造有利的政策法规环境;二是认真组织实施信息产业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上下游间的合作与配套,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三是充分发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中坚和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
3、以节能和环保为切入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方式粗放低效,又处在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时期,节能和环保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要对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推动企业改革和创新工艺;有效实现对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促使产品升级换代;加强废旧电子信息产品的回收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为契机,经过3到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管理办法》中提出的目标要求。
4、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做好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应对工作。国际化经营是信息产业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我们要继续探索“走出去”的有效途径,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其次,要继续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加快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的建设;第三,要做好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应对工作,支持行业协会在规范竞争秩序和应对贸易摩擦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第四,要探索产业安全的立法建设,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增强企业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5、发挥产业的支撑服务作用,做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要主动务实地做好信息化推进工作,同时促进和带动企业、行业自身的发展:要继续实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促进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普及应用,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与装备服务;要扎实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做好城市信息化、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推动城市应急联动与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积极配合建设奥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奥运信息服务和应急处理能力;要继续开展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6、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为产业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要结合技术、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行业管理的新模式,着重在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等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做好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努力为行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现有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重新梳理和清理,总结经验和不足。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方便企业办事和社会监督,继续做好出口电子产品的退税、基金验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