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常务副省长、省政务公开工作协调小组组长 许卫国
近两年来,辽宁省在推进政务公开过程中,不断探索新路子,创办了民心网,以此作为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网络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设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是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推进的必然趋势
我省从1999年开始利用政府网站开展政务公开工作。2004年5月,我们开通专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网络平台———民心网。民心网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是依托互联网实现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和满足社会公众服务需求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它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具有方便快捷、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和贴近群众生活等特点。
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有利于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网络和软件技术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政务公开工作体系,实现工作指导和信息传输电子化,形成各级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协同办公体系,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网络媒体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政务公开的关注度,推动政务公开向纵深发展。
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有利于政务公开方式方法的创新。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把政务公开工作公开性、群众性的特点与互联网开放性、即时性的特点相结合,使公开的内容更加丰富,公开的形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政务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和社会信息集于一网,信息存储、检索和即时互动等个性化服务同时兼具,为创新公开的形式和方法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宽广的舞台。
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有利于政务公开根本目的的实现。政务公开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方便群众监督,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实行民主决策。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是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它能最大限度地汇集民情民意,通过互动渠道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服务需求和参政议政的要求,实现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公共信息的整合加工,为公众提供优良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现政务公开便民利民的要求。它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由展示政府形象向为民服务转变,从单纯信息管理发布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
政务公开网络工作平台的整体框架构想
结合我省民心网的实际,政务公开网络工作平台应按照“一二四五”的框架搭建。
一个信息集散和工作应用的综合平台。它既是具有工作应用功能的载体,也是具有品牌效应的网络媒体。它是一个不断更新、丰富多元、系统有序的信息库,也是对信息整合加工的信息加工厂,一部分加工成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一部分加工成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两方面信息的叠加,使其构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在工作应用上,主要是实现工作信息的双向传导、综合分析和工作方案的策划设计。在板块设计和导航栏目上,可分为新闻阅览和工作应用两大区域。民心网在满足新闻阅览上,依托民心网姊妹网———“民心网汇”,开设国内新闻、热点报道、社会广角、人在职场、消费咨询等栏目窗口。在满足工作需要上,设立举报投诉、整改反馈、政策咨询、民心连线、政务公开、新闻发布、诉求渠道、利民热线和民心服务等栏目。
两个信息放大区域。一是依托综合平台打造复合媒体,即利用综合平台的丰富信息资源,独立创办杂志、报纸和网上视频音频等,把信息资源经过二次开发转到这些媒体上,形成以综合平台为核心的集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于一体的复合媒体。二是依托综合平台打造合作媒体,主要是利用社会媒体的资源合办栏目,信息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目前,民心网尚未完全实现两个放大区域建设,但已初具雏形,独立创办了《民心网特辑》月刊杂志,和电台合办《民声》栏目,和电视台合办《民心连线》栏目,网上视频和音频也正在建设中。信息放大直接影响到政务公开的效果和网络平台的发展。
四个互动交流渠道。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互动:一是与群众互动。首先是网上受理和反馈群众诉求和政策咨询。开设公开渠道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和政策咨询,通过工作渠道转相关部门或地区解决解答。解决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公开宣传政策的过程。实现这个互动,需要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配合,对群众在网上反映的问题进行查处和整改,结果在网上公开反馈,并在网上再次听取诉求者的意见,查处整改不到位的进行二次督办解决。其次是网上开展评议,请群众就政务公开、政府管理和政风行风建设等发表意见,在网上向群众公开反馈评议和意见建议采纳等情况。二是与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导互动。首先是真实准确地把政务公开网络平台上反映的民情民意、意见建议、举报投诉,经过分类整理,传递给有关政府部门,上报有关领导,同时把有关领导的批示意见和部门处理情况在网上公开(不涉密的)。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实现在政府内部对这方面信息共享,以起到互相借鉴启发的作用。民心网内部网络平台———民心内参网,专门开通向各级政府和部门原汁原味传递民声民意的渠道。其次是综合分析政务公开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报有关领导。民心网每季度对政务公开网络平台反映的问题和政策咨询、举报投诉查处整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民心网内参》向领导专报,实现与高层互动。
五个工作支撑体系。一是信息采集、整合和发布体系。明确政务公开信息采集点,由专人负责信息采集上传;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公共服务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把与民互动中产生的信息作为重点加以分类梳理,充分利用。对采集整合的信息在政务公开网络平台上公开发布,并视信息价值和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通过放大区域进行放大处理。二是综合分析和工作指导体系。利用网络和软件技术使工作指导智能化。建立信息处理系统,随时查询统计,生成数据和图表,为决策提供依据。以政务公开网络平台为调度指挥中心,贯穿各基层单位,使工作指令下达和情况反馈畅通无阻。三是监督检查体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厅(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要求,在建立工作体系的同时,建立监督检查体系。对不履行职责、搞假公开造成恶劣影响的,在网上公开通报;对在公开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到案件查处的,转由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查处结果在网上公开通报。四是考评体系。网上开展评议调查活动,形成科学的评价结论;把政策咨询解答、信息上传和发布、群众诉求解决等情况纳入政务公开考评体系,同时建立网上考评延伸体系,将考评结果纳入政府部门考核和政风行风考核。五是服务体系。政务公开网络平台24小时面向社会开放,搭建服务政府机关和服务群众的双向服务体系,形成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参谋机制和为群众服务的信息传导机制。
民心网作为我省政务公开网络平台,初步建立起以上五个工作支撑体系,在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辽宁、创造辽宁老工业基地优良环境上发挥了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