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六项主要任务
来源:天津视窗 更新时间:2012-04-14

 

    1.扩大居民自治。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总结社区“选聘结合、三会一站”管理体制的经验,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民主选举制度健全,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达100%,群众的选举权得到保障,参与率达80%以上;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定期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会议,使广大社区成员发表意见有场合,行使权利有平台;推进民主管理,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居委会的主持下,通过积极推行社区工作听证会、社区民情恳谈会、社区事务协商会、社区工作成效评估会等形式,由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居民群众的决策权得到保障;强化民主监督,居务按时、依法公开,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搞好创建星级社区活动,有序开展居民考核评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及社工站工作人员工作,居民群众的监督权得到保障。 

    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年龄、文化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实现党政一肩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的实际行动树立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推动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    

    2.推进有序管理。

    社区组织作用得到发挥,能理顺与政府、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各类社区机构和组织能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五项事权”得到落实;社区共建成效明显,建立共建机制,驻社区单位、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支持社区建设;辖区内80%以上的单位与居民委员会签有共建协议,文化、体育等场所和服务设施对社区开放,并实行无偿或低偿服务;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采用“OA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全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社区,到2007年使社区居委会实现办公、服务管理自动化和现代化,使社区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社区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3.完善社区服务

    (1)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完善六个服务体系

    ——以解困、医疗救助为突破口,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并形成以低保救助为基础,以特困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助学助医为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和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和发挥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救助网络,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以居家养老为重点,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原有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互助养老四种模式,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以建立公益性组织、劳动派遣组织为纽带,构建社区再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对失业、下岗及退休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聘请社区劳动协管员、发展社区劳动就业组织、扶植公益性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低保与再就业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再就业培训等途径,提供组织、人员、信息政策等多方支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到“十一五”末,就业和再就业率达到98%以上;建立和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就业服务制度,社区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0%以上,生活保障率达100%;凡是有就业要求和就业能力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保证全部就业。

    ——以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为导向,构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连锁经营、便民利民”的原则,大力推进商业网点及中介组织进社区工作,通过直营特许或连锁经营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服务团体兴办社区便民服务项目,积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大力推进信息化服务,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购物需求。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构建社区计生、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为阵地,为居民群众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服务;继续落实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计生、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有老年人健康档案,形成每个街道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3至4个居委会,设立一个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十五分钟服务圈”,服务质量优良,居民“小病不出社区”,无重大传染疾病发生。

    ——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出发点,构建社区精神文化服务体系。以“一老一小”的社区教育为重点,升华精神文化服务,与有关部门配合,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区活动,着力提升城区“软实力”,转变市民群众观念,使终身学习成为社会风尚。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方式方法,积极发挥未成年人在和谐社区创建中的作用,深入开展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诵读活动和社区文明风采展示等活动,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居委会的凝聚力。

    (2)夯实三个基础,拓展社区服务功能

    ——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结合旧区改造和城市拆迁,按照“举全区之力、合各界之资、谋社区之局”的思路,每年至少再建立3至5个300平方米左右、集社区办公、服务、活动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并将原有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逐步进行改造升级,到2007年使70%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300平方米左右,做到办公设施齐全;到2010年使90%以上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300平方米左右,新建住宅小区社区服务设施达到400平方米左右。

    ——完善社区服务基础平台。区建立集咨询、活动、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社区服务机构有专职服务人员,服务项目在10个以上。街道建立具有政府社会保障服务和居民群众求助服务双重职能的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和单位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社区建立服务站,为居民群众提供计生、低保、环保等各种服务,形成“十分钟服务圈”,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服务。

    ——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实施区、街、居三级联网工程,所有社区建立Web站点,采用“OA网络智能办公系统”作为网络办公软件。通过此系统,所有民政业务都在网上流转,形成社区服务应用系统,做到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信息和服务。将所有社区服务信息一并“8890”之中,实现信息资源与全市共享,提升社区服务现代化、网络化程度,拓宽服务辐射范围。

    (3)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营造浓郁的志愿服务氛围

    发挥区志愿者协会调研综合、指导推动、组织协调、信息整合、选树典型、宣传引导等职能作用,巩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制度,能够组织和发动社区居民以自己的体能、技能和智能,开展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服务居民,奉献社区;社区内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人数占社区常住居民总数的10%以上,注册志愿者每年每人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50小时。规范志愿者登记,抓好“318”品牌效应,在各街建立“志愿者服务广场”,使集中服务与经常性服务统一起来,抓好项目管理,以需求确定项目,以项目推动服务,使服务载体及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进一步具体明确。 

    (4)以社区为载体,促进共建共享共融

    以社区为载体,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资源共享的空间,使残疾人可以从更多的社区资源中受益。到2007年底,每一个社区都有残疾人之家(共享资源),都有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残联为残疾人购买岗位)。要在社区拓展残疾人就业岗位,开展多样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依托社区卫生机构建好康复服务站,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依托社区慈善超市,让所有残疾人的生活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切实为残疾人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4.确保治安良好。完善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控网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得到落实。按照创建“平安和平”的总体要求,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基层综治、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做到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治安巡控人员到位,工作开展有力,群众安全感强,治安满意程度高。认真落实维护稳定各项措施,充分发挥社区调解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及时排查解决矛盾纠纷,无群体性事件,达到“无邪教社区”创建活动标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制服务,社区内有法制宣传橱窗、法律图书、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队伍,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全面落实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措施,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5年内,帮教率达100%,重新犯罪率不超过4%。大力加强社区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治安管理、社区防控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基础工作,发挥专群结合的优势,继续推进社区“民防网”建设,全面提高安全防控能力,达到无黑恶势力性质团伙活动,无赌博、卖淫嫖娼、传销、黑网吧等非法活动场所和犯罪窝点,无非法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的场所,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其它治安灾害事故,无杀人、爆炸、放火、抢劫、强奸、绑架、投毒等恶性案件,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5.创建优美环境。

    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社区内建筑布局合理,与环境相互协调,无违章建筑现象;垃圾实行袋装化,并配套建有环卫环保设施;社区内的绿化、污水处理、能源利用和空气、水、声环境质量等符合环保要求,达到区级以上绿色社区要求,实现内外清新整洁、设施完备;新建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0%,整修后的旧楼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15%。居民环保意识较高:居民能够自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变不适合要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行绿色消费,选用清洁能源,配合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显著:社区内无脏、乱、差和占绿、毁绿现象,无各种噪音污染、油烟污染、扬尘污染等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扰民问题;做到无乱扔垃圾、无卫生死角、无楼道内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车辆乱停乱放、无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排放的水、气、声、固体废物符合环保要求;深入开展和谐楼门创建活动,按照社区公园化、小区盆景化、楼道客厅化的人性化理念,通过积极引导、增强认同、广泛参与、自觉维护有效形式,为居民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主要考核指标达到市先进水平。

    6.促进文明祥和。

    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活动,高质量地建成一批包括一个小区服务站、一个小区文体活动站、一个宣传长廊、一所小区市民学校、一条小区健身路径的精神文明阵地,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居民群众中开展“三讲一树”(即: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在全区开展“六进社区”(即:科教、体育、环保、文化、法律、卫生)活动,不断为创建文明城区注入新的活力。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特色楼门、军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十大系列”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以“科技活动周”“科普月”“科教进社区”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在已建科普画廊基础上,在全区科普示范社区中每年投资新建60延米的通体不锈钢科普画廊。做到科普内容每季度更新一次。注重街道、社区、家庭的科普示范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普工作的奖励激励机制,达到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全区科技创新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到2008年底,在全区建立50个“社区图书站(室)”和社区青少年阅读活动中心;每百人公共图书藏书量超过130册。推进街道文化站建设,全区62个社区居委会建立文化站(室)。以迎“奥运”为契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工程,每年举办各类大型体育活动10次以上。巩固“和平之春”“纳凉晚会”“京剧票友赛”等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和优势,精心打造和平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知名品牌,每年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10次以上;巩固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全区群众文体活动团队数量达到1000支以上。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文化侵权和违法活动,依法保护文化知识产权,维护合法经营,繁荣全区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