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沈阳勾画2007年图景
来源:辽宁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和谐花园》的歌声中,沈阳恋恋不舍地告别了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沈阳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不禁让人们对2007年充满期待。

  “世界给沈阳一个机会,沈阳还世界一个奇迹”,我们可以理解为成功举办“世园会”的誓言,而当期待变为现实的时候,重新认识自身力量与实力的沈阳人民是不是可以把这一誓言带向其他领域?

  一直以来,省城沈阳在城市建设等领域与国内其他城市取得了同步发展。然而,人们高兴之余,又心存缺憾。“厂子咋样了?”了解沈阳的每一个人嘴里可以不说,但是不能不让他们在心里想着那些带领沈阳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装备制造工业企业。

  成功提升沈阳人气、振奋起沈阳士气的中共沈阳市委,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对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部署。在沈阳市委政研室的帮助下,我们试图全面勾画这一图景,并且感到,《咱们工人有力量》将在沈阳重新唱响。

  续写“共和国第一”

  在华晨集团中华轿车总装车间,管理人员为记者打开一台刚刚装配完成的中华轿车的发动机盖,发动机上,1.8T的标志旁,“中华”商标银光闪闪。这就是目前国内一流、国际同步的华晨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当今汽车领域,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一种前沿技术。它利用发动机的机械能或者排出废气中的能量,推动涡轮压缩机,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大大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性能。目前的国内汽车生产厂家中,采用这类发动机的汽车都是使用国外技术生产的发动机。华晨之前,这一领域,中国是一个空白。

  华晨集团的技术开发团队与世界三大权威内燃机研发机构之一的德国FEV发动机公司紧密合作,并在初期开发完成后,独立推进产品的后期制作与技术定型,成为国内第一个独立拥有这一生产技术全部知识产权的汽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在这一技术平台之上,华晨集团可以不断技术革新,持续推出更多品种、更高水平的汽车发动机产品,彻底摆脱在这一领域受制于人的历史。

  2006年华晨集团1.8T投产庆典,香港歌星张明敏用一曲《我的中国心》来歌唱这一历史时刻。然而老沈阳人更喜欢用创造共和国第一的说法,华晨的1.8T正在续写沈阳“创造共和国第一”的历史。

  显然,取得华晨集团那样的成果仅靠常规的努力是很难实现较快进展的,因此沈阳市委把新的一年也就是2007年确定为创新年。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发展文告中,新是近年来用得最多的汉字之一,它反映了我们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度。

  推进全市工作整体创新,沈阳市委确定了扎扎实实的努力方向。

  沈阳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朱文蔚介绍说,“创新年”工作,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全市2007年审批项目要由165项减少到120项,全面清理收费项目,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投资环境等。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求更多,也更为具体。沈阳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确定了几个突破重点。

  其一是加大孵化器和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建立动漫、数控机床等30个产业技术平台,强化科技项目招商和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支持,全市新增孵化器面积1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300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家,年销售额30亿元的科技型大企业达到20家。

  其二是抓紧启动芯片装备、冶金新材料等重大科技专项,积极争取数控机床、芯片装备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其三是积极办好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和国际风险投资(沈阳)论坛,吸引国内外资本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20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

  其四是围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实施,依托东北亚软件开发基地、中俄科技产业园、海外学子创业园等载体,引进海内外创新人才1万人次,引进国内外技术团队200个。

  其五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加速普及数字电视。

  沈阳市力图在“创新年”中在全社会形成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使创新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据介绍,为了鼓励引进两院院士落户沈阳,沈阳市财政奖励资金已经由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

  率先冲击第一集团

  华晨集团中华轿车总装车间技术主管别看年龄仅33岁,却是沈阳工业困难时期的过来人。对比两个时期的心情,他笑了。

  当年,他面对的是空荡荡静悄悄的厂房,心情是凄凉的。

  现在,他身后的轿车总装生产线上,正在装配的各种型号中华轿车一辆接一辆地排满总装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几年间,他的同学有的干了个体,有的进了机关,不过他一点也不羡慕,他说:“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企业的面貌也在影响每一名员工,他顺手指给记者看一种小车子,企业叫“线棒车”,是一种下面有小轮子、上面装着汽车零部件的小工具车。过去生产线上的零部件都摆在固定的位置上,工人装车时要来回走动取零件,十分影响劳动效率,而这种小车很快就由工人装起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生产现场,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小车子,有一种台面很低,工人坐在上面,可以很自由地出入车体下面,并以一种舒展的姿势进行安装,而那仅是一个工件箱和几个小轮子的构成品。

  这位主管说:“说到底,工人看企业,是看收入。企业的前景,也就是工人的前景。现在职工的干劲、创新劲是不用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