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和基本经验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改善发展环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强创佳”、推进“四化”、加快西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迈出了新步伐,开创了新局面!
过去五年,我们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
第一,发展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明确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五大主导产业”和“四区两基地”的发展重点,形成了保护古城风貌、彰显西安特色的建设思路,实施了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方略,制定了“六方案一规划”。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第二,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克服非典、禽流感疫情和洪涝灾害造成的困难,推动西安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五年来,我市经济保持了13%以上的增速,预计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00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36.83亿元,其中,老口径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以“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四区两基地”为依托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区县经济发展加快,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44.5%。
第三,城市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我们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完成了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368.2亿元。二环路全线贯通并实现立交化,绕城高速、高架快速干道一期相继建成,三环路主线基本建成,地铁项目试验段开工,拉大了城市骨架,拓展了城市空间。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唐城墙遗址公园、西大街等项目相继建成,顺城巷改造进展顺利。改造背街小巷779条,新建拓宽城区主次干道110条,新建和改造公厕825座,一大批供水、供气、供电、供热、园林、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市民反映强烈的“行路难、如厕难、加气难、乘车难”等问题得到缓解。“大水大绿”和“蓝天碧水”工程成效显著,近两年良好以上天数稳定在290天左右,新增水面上万亩,新增林地近60万亩。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创卫”“创模”取得阶段性成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力度加大,古城风貌进一步彰显。
第四,“三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全部免除农业税,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农村道路、供水、电网、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广厦工程”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小康帮建活动蓬勃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正在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第五,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果。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化、国际化迈出新的步伐。国企、市政公用行业、事业单位、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吸引外资能力明显增强,西安出口加工区A、B两区先后封关运行,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外资项目落户我市。成功举办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大会、首届欧亚经济论坛、首届丝绸之路投资论坛、2006秋季糖酒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国际餐博会、“人文奥运·盛典西安”等大型国际会议和会展活动。国际航线达到25条,获得了“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泰国领事办在西安设立。西咸经济一体化、与陕南、陕北的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第六,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我们积极推进和谐西安建设,使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五年新增就业36.59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14万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高度重视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下气力解决了7000多户居民的拆迁安置遗留问题,积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问题,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使64万农村学生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占全市学生人数的62.2%。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3.1%和53%,人均住房面积增加4.6平方米。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始起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市民的科学文化法律素质不断提高,正朝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起来,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扩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依法治市,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普法教育成效显著。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第五次获得“双拥模范城”称号。扎实推进“平安西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市民的安全感提高了3.6个百分点,增幅名列全省第一。社会保持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第八,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我们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大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初步建立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顺利完成了区县、乡镇党委换届和农村两委会的改选工作,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狠抓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王书田、李增亮、任宏茂、邓菊梅等一批先进典型。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开拓创新的五年历程,丰富多彩的工作实践,使我们得到许多宝贵启示: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推进各项工作,都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
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牢牢抓住第一要务。始终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作为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创造财富,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我们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工作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在全市形成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良好局面。
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不畏困难抓落实,不图形式求实效,是我们始终倡导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把理念化为行动,把规划变为现实,不断给城市带来新的变化,为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
必须坚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我们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把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同志们,我们五年来的发展进步,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中共西安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热爱西安、关心西安的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总结成绩之时,我们也更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强,产业集聚的规模还不大;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大;体制机制性制约还有待于破解,科技、文化、人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个别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某些领域还比较突出。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基本构想
今后五年,我们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继续加速,我国正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经过历届市级班子带领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经过过去五年的努力,我市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团结融洽、积极进取的局面已经形成。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未来五年,我市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全有条件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以加强民主法治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保证,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加快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宏伟目标迈进。
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西安市情、比较优势和今后发展取向进行全面审视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这是落实“四化”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强力支撑,是我们在新阶段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建设人文西安,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丰富发展现代文化,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水平,保护好生态与环境,留下珍贵的城市记忆,努力把西安建设成更具文化魅力、更富有特色和更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建设活力西安,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民的自豪感,努力把西安建设成更具现代气息和生机活力的城市;建设和谐西安,就是要以科学发展、共创和谐为主旋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努力把西安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城市。
今后五年,全市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在全省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会行列。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3%以上,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到2011年力争突破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分别比2005年翻一番。
———在西部地区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梯队。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在全国率先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5%,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和SO2(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削减14%和27%,建成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安全城市、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市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000元和6000元以上。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面实施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完成行政中心迁移,实现古城保护和新区建设双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双改善,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好地为全省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服务,奠定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层面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市将进入一个城市价值的充分兑现期,支柱产业与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期,城乡统筹协调与一体化的发展期,人居发展环境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期,人文之都、创新之城与和谐之市的构建期,城市特色更加鲜明的凸显期,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的加强期。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始终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五个统筹,转变增长方式,坚持好中求快,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使我市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始终把为民利民作为第一准则。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富裕人民,切实把为民、利民、富民摆在优先位置,让全体市民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创新步伐,以创新思路抢抓发展先机,以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文化营造发展氛围,让改革创新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始终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城乡安定有序。
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西安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发展重点,做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
(一)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提高经济总体素质。坚持产业强市战略,把五大主导产业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培育和引进领头企业,优化组合生产要素,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努力把五大产业培育成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西安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加速在软件、集成电路、通讯、新材料等几个领域的突破和集聚,使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并不断向中高端移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以上,带动全市产业升级。强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地位,加速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以做大做强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形成产业链和集聚基地,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会展、商务、金融、物流、信息、创z意、研发、休闲等现代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市场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把西安建成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建成大唐西市、大唐不夜城、欧亚经济论坛会址、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集商贸旅游会展功能为一体的大项目。积极建设最佳旅游城市,搞好骊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区建设。加快建设曲江文化产业基地、唐延路创意产业发展带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立起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与现代都市生活紧密衔接、与世界旅游名城配套相符的服务经济体系。力争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倾力打造“四区两基地”,把“四区两基地”建设成为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的聚集区和现代化文明新城的示范区。区内企业要以自主创新、品牌培育、产业聚集、辐射带动为重点,以进入“国家队”为目标,在形成产业集群过程中充分发挥领跑的作用。加快区县经济发展,明确发展重点和定位,创造有利于区县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力争具备条件的区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和全省十强县。积极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消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建设新农村统揽“三农”工作,积极实施《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纲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一体发展。把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非农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形成特色板块和产业带。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集约化。继续贯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和社会支农投入总量,加快城市产业链和公共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形成稳步增长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服务经济、乡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务工经商,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规划先行和基础突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农村道路、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电信、电力、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四改、五通、五化”,使1000个行政村达到“六个新”标准。要以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小区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以加强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基层民主、基层政权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谐乡村。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优化城市布局,按照“一城多心”和“九宫格局”的城市布局,大力推进“新老分治”。在老城区,加快实施“皇城复兴计划”,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开发性建设,降低人口密度,提高文化品位,进一步彰显古城风貌;在新建城区,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现代城市形态。完成行政中心北迁,加快大明宫地区综合保护改造,带动城北的发展提升。努力形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城区与新建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互为依托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建设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公路、铁路、民航相协调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健全以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把保护和新建水源地、节约用水摆在重要位置,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加快建设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铁路枢纽扩能等项目建设,地铁二号线建成通车,全面贯通三环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停车场、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重点保护和利用四大遗址、重要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建设唐大明宫、汉长安城国家历史遗址公园,通过古迹保护、景点标识、标志性建筑复原等方式,展现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按照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标准,全面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交通、社区、环保、工商行政、医药食品、市容卫生、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城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水平。牢固树立城市管理贴近市民、服务市民、惠及市民的理念,逐步建立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完善,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相结合,市、区县、街道责任明确,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的规范、高效城管模式。
(四)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使创新精神成为西安新的文化内涵,使创新实践成为西安新的发展动力源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紧紧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军工和中省驻地企业,克服体制机制性障碍,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校企相结合、军民相结合,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集成创新,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后盾,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互动互赢、共同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以激励科技创业为重点,大力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扶持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企业方阵。加快科技园区建设,把具备条件的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产业发达、创新人才荟萃、创新环境优良五位一体的城市创新基地,把高新区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弘扬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鼓励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使创新精神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走出一条科技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科技大市向科技强市转变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之路。
(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继续深化以行政管理体制和国企为重点的各项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坚持政企、政资、政事分开,进一步理顺和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打好深化国有企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攻坚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破除影响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激发全社会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稳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推动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能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要把提升国际影响力作为战略取向,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确立发展坐标,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吸引大项目为重点,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探索文化招商、环境招商等新路子,力争更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和机构落户西安,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向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鼓励和支持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进与国际、国内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关中、陕南、陕北各市的全面合作和产业对接,积极服务全省发展。加强和扩大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继续办好欧亚经济论坛等有影响力的国际活动。
(六)切实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城市。以治污、增绿、兴水、节能、降耗为重点,大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继续实施大水大绿等生态环境工程,加大对秦岭北麓、自然水域、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治理力度,加快城乡生态林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治理水土流失,完成团结水库、太平河等综合治理和“引蔍济黑”调水工程,开工建设李家河水库,加快浐灞及广运潭、曲江南湖等水系建设,向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的目标迈进,使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38%以上。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化”专项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加大对汽车尾气、烟尘、噪音、扬尘污染的治理,使大气环境良好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大力治理水体污染,改造或关闭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使我市主要河流及饮用水质达到规定标准。通过不懈努力,让全市人民都能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空气,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加清新宜人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合理消费的理念,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提高人口素质。
(七)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提升西安的文明程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打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开展“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积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公德、诚信教育,大力推进“共铸诚信、让人民满意”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面实施《西安市建设学习型城市规划纲要》,努力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养,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市开展发展成果由市民共享教育实践活动,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军民团结,推进双拥共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和改善各级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保障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社会事务,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继续推进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完善农村村民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拓展法律服务,维护司法公正。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八)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和谐西安建设。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对影响我市和谐的突出矛盾,一个一个加以解决,使建设和谐西安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来。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经济拉动、创业带动、培训促进、公共援助联动推进的就业支撑体系,确保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镇居民都享有就业机会,实现全市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公共福利。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在农村全面实施低保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进城务工人员逐步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残疾人事业,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在农村全部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提升高中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保障公共教育协调发展,使每个适龄孩子都能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价格,加快完成二环内的棚户区改造,大力改善低收入群众的居住条件,力争五年内全部解决城区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积极推进平安建设,以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加强司法保障,加强政法机关社会管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隐蔽战线工作,实施“天网工程”,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信访工作,畅通渠道,依法规范信访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上访事件,实现“一控两降”目标。加强社会应急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社会预警机制,提高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餐饮卫生、防灾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推动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发展。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使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一,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全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水平,努力成为具有世界眼光、把握发展规律、驾驭市场经济的现代型领导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清醒的政治头脑,转化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开阔的发展视野、清晰的工作思路和造福于人民的业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政令在西安的畅通。
第二,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融洽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公道正派地评价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干部,又要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干部,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广阔舞台。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使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积极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全委会议事规则,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各级党委要坚持管方向、谋全局、抓大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改革创新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农村、企业、街道社区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全面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要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基层党支部书记成为组织放心、群众信任的带头人。要关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要保障党员权利,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四,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讲原则、讲奉献、讲道德、守纪律,树立和展示“五个形象”:一是树立和展示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的形象;二是树立和展示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三是树立和展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形象;四是树立和展示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形象;五是树立和展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形象。以好的作风赢得民心、干出政绩、作出表率!
第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继续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权力观、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社会公共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各级班子的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自觉遵守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主动接受监督,自觉述职述廉,管好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认真抓好行政监察和纠风工作,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各位代表、同志们: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历尽沧桑的西安,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走向新的伟大复兴!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非凡的气魄,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在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征程上,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200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