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 常下乡变成留在乡
来源:新浪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多少年没看过这么好的戏!”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是北京最西边的一个山村,1月7日、8日、9日三天,“燕山情”情暖京郊慰问演出团送戏下乡,来到这个300多人的村子唱了三天大戏。为了让艺术团早点来,全村老少齐出动,清扫了从村口到川底下村10公里山路的积雪。临走时,村里一位86岁的老大爷拉着杨陆毅团长说:“我以一个‘老八路’的身份谢谢你们!”
  这场慰问演出拉开了今年北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序幕,元旦春节期间陆续有21项各种形式的“三下乡”活动在京郊农村举办。专家深入田间,村里搭起戏台,名医奔赴山村。在过去的五年里,各级文艺团体共为农民兄弟送演出近6000场,观众数百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直接培训农民13万多人次;医疗专家和青年医务骨干深入农村,接待咨询和诊治群众23万人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培养技术骨干500名。
  内容丰富送百姓所急需1月10日,“燕山情”艺术团刚刚从门头沟回来,65名团员中很多人都感冒了。“我们住在老乡家里,白天屋里最高气温只有零下3度,早上起来脸盆里的水全冻成冰了。”杨团长说,这不是他们经历过的最艰苦的演出环境。2003年冬天在房山区南窖村,艺术团冒着大雪演出,穿着单薄的柔术杂技演员表演完冻僵在台上,被其他团员拿大衣裹着给抱了下来。“这样的辛苦很值得!老百姓非常欢迎我们,农村更需要文化生活。那次在南窖村,有800多村民冒雪从头看到尾。”杨陆毅至今记得,也是2003年冬天,他们在延庆一个村子演出,演出完,一位40多岁的大姐,跑了近2公里山路回家,把自己种的几棵花剪了,拿着跑回来献给演员们。随后又雇了辆手扶拖拉机跟着艺术团到另一个村子看晚上的演出。
  2002年,本市以河北梆子剧团为基础组建了北京燕山情艺术团,常年送戏下乡,五年来,演出600多场,行程10万多公里。这只是各类演出团体纷纷送文化下乡的一个缩影。
  送农民群众所需,解农民群众所忧,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下乡"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农民自己创业和到城里就业都需要技能,"星火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科技富民"工程,管用解渴,使农民不断提高致富本领。
  为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和流动人口读书难的问题,2005年,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出版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读书益民"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投资2000万元在山区农村、农村中小学校和来京务工人员聚集区建设1000个"益民书屋"。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益民书屋"522个,配送图书70余万册,音像制品6000余套。
  密云县新城子镇花园村结合发展民俗旅游的实际,利用"益民书屋"提供的菜谱书,举办民俗厨艺大赛,提高了民俗接待户的餐饮服务水平;昌平区雨竹打工子弟学校依托"益民书屋"开展"小手拉大手"读书活动,每个小朋友动员家长读一本书,促进来京务工人员读书学习。形式创新活动越办越活五年里,"三下乡"从单项活动到综合性活动,从集中开展到经常开展,从运用传统方法到运用现代手段,呈现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局面。
  送什么是学问,怎么送也是学问。市科协与市农委启动的北京市农民致富"科技服务套餐"配送试点工作,就是科技下乡的一个新点子:将专家、信息、技术、市场资源"打包"配送到村,将60余位专家的简介及联系方式印制成册,发到农民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找专家咨询。
  政府还组织首都畜牧、水产、林果、蔬菜等方面的专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民群众生产。实施"百村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工程",在京郊11个区县建立25个蔬菜新品种综合展示基地、108个蔬菜种植示范村,种植蔬菜新品种100多个,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种植养殖,实现增收致富。此外,市农业局推出种植业农民风险互助保险,农民通过保险入户,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顺义区实施了"四网合一"信息化工程,采取整合资源、集约建设的办法,一条光缆铺进村,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多项服务送到家,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
  农民需要法律知识,过去大多是送法律书籍或赶大集式的法律宣传,老百姓不爱看,效果不明显。通州区开通了"法律服务门诊"热线,现在农民群众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打个电话跟律师咨询一下;昌平区投资30万元拍摄了7集普法电视短剧,让村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学法律;海淀区挑选45名律师义务担任7个乡镇86个村的法律顾问;房山区投资120多万元建成了首座山区法制公园……
  不断创新,使"三下乡"活动越办越活,对农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由送变建输血变造血2001年起,北京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延庆。几年来,院长王莒生每周带头去延庆中医医院出诊,寒来暑往,从不间断。除了出诊、会诊,王莒生还带出了两个副院长徒弟。现在她在延庆中医医院带的徒弟也能独当一面了。
  开展"三下乡"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常下乡,不断转化为留在乡。先送后建,边送边建,由送变建,逐步培育起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科技卫生骨干队伍。
  市卫生局组织城区11个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11个区县医院和10个妇幼保健院,为10个郊区县二级医院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500名,为区县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培养技术骨干500名。
  此外,城八区49个二、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14个边远山区、半山区中心卫生院和33个边远乡镇卫生院;12个三级专科医院利用各自专科优势,支援指导10个郊区县医院的相关专科;北京急救中心为10个郊区县急救分中心的急救人员进行了培训。
  为了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开展了文化站业务干部"双百培训"工程。从2005年1月到9月,举办了六期音响技术等级培训班,培训的重点是乡镇文化站的音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来自区县最基层,培训费用全免。截至2006年11月底,对农村区县、乡镇文化管理人员的培训达5800人次,对农村业余文化骨干、业余创作人员的培训达84783人次。
  文化下乡,从最初送书送戏送电影,发展到建文化设施、打造文化品牌;科技下乡,从最初送科技资料、传授实用技术,发展到培养科技带头人、开发致富项目;卫生下乡,从最初送医送药送知识,发展到培训医务人员、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推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三下乡"活动始终充满着激情和活力。RJ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