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市场经历了曲折调整之后2006年增幅高达47%,这相当于电信市场目前发展速度的4.27倍。我国互联网以相当于电信业六分之一的用户规模,创造了将近电信业四成的市场份额。预计只要两年多的时间,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就将全面超过以话音为主的传统电信业市场。
在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阵营里面,电信业和互联网历来被看作老大哥和小兄弟般的关系。然而,与百年电信相比,刚刚进入中国13年的互联网的表现堪称一日千里,让人刮目相看。1月10日刚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互联网个人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767.46亿元,比2005年增长47%。记者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后发现,目前,互联网市场增长速度相当于电信业市场增速的4.27倍,互联网个人用户月均消费额相当于电话用户ARPU的2.62倍。互联网以约电信业六分之一的用户规模,创造了将近电信业四成的市场份额,预计只要两年多的时间,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就将全面超过以话音为主的传统电信业市场。
这一系列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在去年12月28日召开的2007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王旭东部长披露,我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3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32亿。查阅信息产业部统计公报,2006年前11个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达到5906.1亿元。先做一个简单的除法,8.3亿电话用户2006年前11个月中月均消费额(也就是通信业业务收入)达64.69元。再做一个不太准确的推算,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大体在6443亿元左右。而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6年互联网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36亿,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包括上网、购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互联网个人平均月消费额达到了169.57元。这相当于电话用户ARPU的2.62倍。如果按照1.32亿网民计算,则互联网用户月均消费额相当于电话用户ARPU的2.7倍。
尽管互联网市场和电信业市场的数据是基于不同的统计方法得出的,数据质量会有较大的差异,鉴于发布这两组数据的部门的权威性,这些数据的比较依然可以勾画出我国百姓信息需求和信息化服务大市场的大格局。剔除目前电信业收入中非话音收入所占的比例(已经占到26%),中国网民的月均消费大体相当于电话用户月均话音消费的3倍左右。传统的电信老大哥和互联网小兄弟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急剧倾斜。此次调查报告显示,与2005年的1876.53亿元相比,我国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同比增长47%。而信息产业部统计公报表明,2006年前11个月电信业业务收入总量同比增长仅为11.5%。个人互联网市场发展速度是电信市场的4.27倍。中国互联网协会有关人士称,2007、2008年互联网消费市场仍将保持与2006年大体相当的快速增长,这也是调查过程中众多受访专家的普遍结论。很明显,如果互联网、电信业均保持现有发展速度不变,只需要两年多的时间,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就将全面超过以话音为主的传统电信业市场。我国互联网的快速成长令人们振奋,因为它为国家信息化大业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数字对比的结果也提示电信人思考,在众多的信息化应用、业务中,为什么互联网的发展如此神速?对于面对增长困局,迫切需要深入执行转型战略,瞄准信息化开拓“蓝海市场”的电信业而言,可以从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专家指出,互联网应用市场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有几方面深层次因素。首先,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创新成果,它不仅仅代表技术创新的潮流,更是技术、业务、应用和商业服务整合创新的产物。技术创新能与其他社会资源快速结合产生商业价值(不仅仅包括收入价值)。其次,互联网上的信息应用创新,是基于通用的技术平台,很容易实现交叉服务、关联应用,每一种具体的应用都可以从其他应用推广培育出的用户中获益,通过应用快速普及,逐渐做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市场。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多年间,正是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互联网业务的交替出场、交相辉映,共同培育了网民乃至公众的信息消费习惯,推动了信息化应用市场大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指出,目前,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信息应用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服务也越来越依靠互联网,各垂直行业应用也在由过去相对封闭的体系走向互联网。因此,电信企业在面向信息化市场实施转型和创新时,应该尽快放下“老大哥”的身架,以年轻的互联网为师,学习互联网的技术及业务服务模式、商业模式整合创新的经验,认真研究信息化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心理,并与互联网业和社会各界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才能顺利找到正确的航道,驶向无比广阔的“信息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