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工作回顾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突出发展第一要务,锐意改革,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取得“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1.58%,人均生产总值9600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粮食产量连续六年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6%,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六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年均增长26.1%,非国有投资比重从“九五”末的19.5%上升到2006年的60.72%,市及市以下投资比重从42.19%上升到56.92%。大口径财政收入20.28亿元,年均增长14.62%,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年均增长15.06%,一般预算支出22.73亿元,年均增长21.22%。对外贸易总额2亿美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8.23亿元,年均增长15.9%。
    城市经济转型迈出较大步伐。立足比较优势,选择确定了重点培育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筛选了十大投资过十亿元工程。以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组改造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累计投入50多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250万千瓦,TDI生产能力扩大到5万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六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46个,其中,建成项目345个,投资比重从2000年的10%提高到24%以上,引进了西藏矿业、一汽解放、中集华骏、浙江卡森、南京雨润、北方三泰、蒙牛乳业等知名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上缴税收5700万元,年均增长90%以上。创建了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白银西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平川中区开发迈出较大步伐,接续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35公里,新增等级公路249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00公里。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电网等级不断提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9万亩,新修改造梯田37.5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解决了44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造林191万亩,退耕还林和城市大环境绿化成效显著。新修改造城区道路107公里,建设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和市人民广场等城市公用设施。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以“拆小房、建绿地”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县城建设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建制镇发展到18个,城市化率由“九五”末的26.33%提高到33.6%。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
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投融资、财税、机构、行政审批和农村综合配套等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九五”末的26%上升到2006年的38.5%。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与189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达218项。六年投入科技资金1.78亿元,取得科技成果19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25项。“数字白银”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面由12.39%下降到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45元,年均增长5.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3元,年均增长10.9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5700元,年均增长12.8%。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0.2平方米增加到20.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15.9平方米增加到21.2平方米。电脑、汽车等消费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连续两年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两个确保”,劳动保障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教育投入6.2亿元,实施了一批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实现了“两基”达标,高考升学率名列全省前列。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实现了通电乡和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运动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62‰。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三次蝉联省级卫生城市。
    对外影响和知名度逐步扩大。黄河石林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会宁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国20个红色旅游城市”之列,寿鹿山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确定,永泰城址和牛门洞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被纳入“兰白金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全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举办了白银厂外围找矿院士论坛、经济转型产学研项目北京对接研讨会。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四个结合”、“六个转变”,被专家学者和媒体誉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白银模式”。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强化基础、培育产业、加快改革、提速发展”为主题,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克服生产要素紧缺和严重旱灾等困难,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94%,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06%,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全方位开展工作,努力争取国家支持。白银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经济转型问题,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12个重点督办项目之一,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将我市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确定的6个经济转型项目, 4个已被核准,国家下达支持资金6250万元。白银厂外围风险探矿项目进展顺利,确定了20个找矿靶区,其中,获得探矿权的8个靶区,已与投资商达成风险探矿协议。
    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市财政列支400万元,专项支持各产业小组开展工作。在杭州、温州、厦门、佛山等地举办了项目推介会,组团参加了津洽会、西洽会、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政策暨环境说明会等节会。在全国乡企贸洽会上,我市成功举办了农业产业化、能源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个论坛,八大支柱产业、白银厂外围找矿、科技项目、全国建材厂商经贸洽谈等4个推介签约活动,签约项目112项,签约资金73.23亿元。在红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落实项目投资和其他各类资金9000多万元。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7项、资金103.66亿元,新开工项目143项,当年签约项目开工率68%,是近年来新开工项目最多的一年,竣工项目90项,完成投资18.2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24%。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园完成投资3.71亿元,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进展良好,10万吨TDI扩建、10万吨氯碱等项目开工建设,蒙牛乳业低温奶、在恩生物制药等项目投入生产,实现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白银西区完成投资5.96亿元,苹果家园一条街、嘉业阳光和三旺集团10万吨饲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进展良好,中集华骏特种车辆项目投入试生产。平川中区完成投资2亿多元,华顺陶瓷、特奥特番茄酱等项目投入运营。刘川工业集中区加紧规划建设。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靖远二电公司扩建、乌金峡水电站、平定高速公路会宁段等项目进展顺利,东台330变电  所及西区110送出工程基本建成。落实了一批国债项目和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扎实推进“四大民心工程”,市上筹措6000万元,促成了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项目实施,银光公司酸雾治理项目已经国防科工委批复;总投资5120万元的靖远曹若和会宁新庄人饮解困工程开工建设;亚行贷款城市发展项目进入操作阶段。白银城区新建改建道路12条、11.52公里,完成国道109线白银城区过境段改造;平川区建设城市道路6条、5.86公里,平川大桥加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敷设污水配套管网12.24公里、供水管网8.4公里。平川区沁川水库建成蓄水。实施重点路段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9.45公顷,白银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1.29%,完成街道命名和路牌制作,更新投放一批环卫基础设施。“数字白银”建设工程加速推进,网站群建设初具规模,市政务专网正式运行,白银城区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基本建成。
(三)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多渠道筹措改制资金,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加快企业改革进程。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93%,市物资总公司、医药公司、爽佳公司、汽运公司职工安置和企业重组工作基本完成。甘宝公司正在落实职工安置资金,雁湖磷复肥公司进入政策性破产程序,长通集团政策性破产报全国企业破产领导小组审核,引起国务院领导重视。促进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靖煤公司成功重组长风特电,红鹭铝业接受中铝公司控股。认真开展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银光公司中小学完成移交,白银公司、靖煤公司等企业学校移交完成申报和资金落实,燃气、供水系统移交已达成协议。
支持大中型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精心组织生产经营,狠抓已建成项目达产达标,努力盘活存量资产,工业经济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88亿元,市及市以下工业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26.18%。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32.95亿元,增长26.16%,化工行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44.8%。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110万吨,走在全省前列。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8亿元,增长20%。
(四)持续增加农业投入,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市财政增列专项资金15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7个分项规划,编制了16个重点乡镇和30个行政村建设规划。全市确定2个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平川区被省上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羊只饲养量330万只,瓜菜种植76万亩,草畜、瓜菜两大产业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41%。新建、扩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48个,蔬菜保鲜加工、马铃薯淀粉、肉类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结合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移民新村10个,搬迁移民2000户、8000多人。三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展良好。完成延渠扩灌4万亩、梯田建设5万亩,建设小水工程16项,新增沼气用户2580户,累计达到10580户。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五)大力加强薄弱环节,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22.46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33.3万名学生被免除学杂费,4万多名贫困生享受寄宿生活补贴。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4.2万平方米。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实现翻番,达到1万人。推进创新型白银建设,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取得新的成效,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8项。举办了第二届金凤凰少儿艺术大赛,激情广场等文艺活动受到广泛好评。市少儿艺术团代表中国参加德国第17届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获观众评价最佳奖。市广电中心大楼主体建成,市文化馆完成设计和土地平整。在省第十一届运运动会上我市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37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业人口113.1万人,覆盖率86.8%。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全面完成,人口出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81.66%。

(六)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有效保障了群众生活。多方争取抗旱救灾资金,先后3次开展社会捐助活动,落实救灾救济和社会捐助资金3086万元、扶贫专项资金5166万元。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995万元,惠及6.61万人。落实优抚安置资金1736万元。出台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办法,开展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和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工作。实行城镇“双困户”廉租住房补贴制度,解决150户的住房困难。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援助活动,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77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城镇新增就业1.89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42人,输转劳务3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9.75亿元。社保基金征缴任务超额完成。
(七)积极推进和谐白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平安白银”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安机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活动取得实效。成功破获系列盗抢机动车和盗窃破坏电力、水利、电信设施等重大团伙犯罪案件。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对影响社会稳定的29件重大矛盾隐患和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案解决,稳妥处置一批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关系稳定和谐。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市场监管和物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煤矿“一通三防”管理,煤矿整合方案上报省政府审批。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通过市长热线广泛听取意见。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市政务大厅投入使用,34个单位进驻大厅,实现了行政许可集中、联合、统一办理。对679名公务员进行了办公自动化知识培训,电子政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强化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政风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六年,我们把做好当前和谋划长远有机结合起来,对市情认识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更趋清晰,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得到升华,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把上级精神和白银实际结合起来,既要抢抓机遇,也要创造机遇,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结合,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结合,产学研结合,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接续产业结合,以培育多元支柱产业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以凝炼特色文化打造白银精神、凝聚发展力量。
    第二,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实现白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要强化统筹,更要抓主抓重。在战略重点上,突出工业强市、科教兴市、项目带动和开放开发;在生产力布局上,实施“两带两翼”战略,强化“一园三区”建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城乡联动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开发,推进经济主体由单一国有经济向多元市场主体转变,产业发展由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向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转变,发展模式由粗放型、传统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投资方式由以国家投资为主向大范围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四大民心工程”,努力改善生存发展环境,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必须坚持维护稳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保证。切实把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结合起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六年,是迎接挑战、开拓奋进的六年,是创造机遇、加快发展的六年,是建市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白银今天的发展,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省直部门、驻银单位的大力支持,凝结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银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白银发展的朋友们以及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中也有许多不足。主要是: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任务艰巨;生产方式粗放,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压力很大;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高,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民增收缓慢,扶贫攻坚难度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亟待加强;就业渠道狭窄,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较多,尤其是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执行力、公信力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长期艰苦奋斗的意识不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提供了难得机遇。过去六年的发展实践,为白银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建设用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劳动力资源富足,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我们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白银正处于城市经济转型和扶贫攻坚的重要关头。发展不快、总量不足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均占有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靠,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继续拉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步伐缓慢,加快发展与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矛盾比较突出。我们肩负着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市第六次党代会规划了我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对我们行政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时刻关注区域间、城市间的竞争态势,时刻关注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抢抓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再创新业绩。
    未来五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夯实基础、培育产业、加快改革、提速发展、强化保障、构建和谐为主题,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项目带动和开放开发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把白银建设成为和谐繁荣充满活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到2011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6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前五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产业更具成长性、城镇更具带动性、机制更具灵活性、社会更具创造性、环境更具宜居性、发展更具普惠性。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落实六项任务:
(一)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设实力白银
    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城市经济转型作为抓手,着力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推动“链条式”、“集群式”、“区域带动式”发展,重塑工业辉煌,扩大经济总量。
    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紧紧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进一步营造投资和干事创业环境,强化项目工作责任制,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尤其是工业项目库,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金,努力提高项目运作的规模和层次。谋划和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十大投资过十亿元工程实施,加大经济转型项目争取落实力度,加快白银厂外围风险探矿步伐。
    坚持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不动摇。引导企业健全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延伸产业链为主脉,促进产业深度开发,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衍生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努力提高有色金属工业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开发合金材料、功能材料和稀土深加工产品。做大做强以TDI为龙头的异氰酸酯产业,发展煤化工、氟化工,快速形成化工产业集群。壮大能源工业,推广洁净煤生产技术,实施黑山峡水电梯级开发、靖远一电公司技改扩建、大唐景泰电厂等基础能源项目,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电池材料及电池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培育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培育以风电叶片、特种汽车为主的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凹凸棒深加工、陶瓷材料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发展壮大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业。以黄河旅游、红色旅游为龙头,打造旅游品牌,促进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通过5年多的努力,力争形成2-3个新的支柱产业。
    坚持发展园区经济不动摇。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重点抓好“一园三区”建设,搞好“七通一平”,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标准厂房,增强聚集企业和产业的功能。倾力建设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打造西部高科技产业化基地;提高西区开发建设水平,构建城市政务文化商住中心;加快平川中区开发,建设西部陶瓷、煤化工新城;高起点规划建设刘川工业集中区,使之成为白银乃至全省的工业集中区。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白银
    坚持城乡统筹、联动发展,实施“两带两翼”战略,集中发展两带,着力突破两翼,重点建设以刘白高速公路为轴线、串联“一园三区”的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以沿河和高扬程灌区为重点的黄河农业经济带,以“两带”辐射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良性互动格局。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支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立足县域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矿产品深加工,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区要提高规模和水平,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肉类、奶业、瓜菜、马铃薯、啤酒大麦等优势产业,争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00户。加快会宁县西城区、靖远县新城区、景泰县东城区建设,提高县城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搞好中心镇和乡镇建设,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镇经济,引导农民有序向城镇转移,力争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以上。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县级统筹发展能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改革乡镇机构和农村事业站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完善农业科技推广、良种繁育、动物防疫、信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服务体系。
    坚持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强化各方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责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施“十乡百村”示范工程,抓好示范引导。加大农村道路、土地开发、安全饮水、能源、社会事业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注重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实施地震人居保安工程。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青壮年农民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造就新型农民。
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争扩大引洮工程一期覆盖范围、早日实施二期工程,争取立项建设西格拉滩生态移民工程。积极争取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和扶贫开发项目,整合使用有限资金,在全市范围内配置土地资源,引导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群众向新开发土地、小城镇和城郊地区搬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活力白银
    推进市场化改革。注重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现代管理机制,激活存量资产,努力把好企业改大,把大企业改强,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具有品牌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和供热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单位引入市场机制,经营性单位逐步推向市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政策,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大招商”与“招大商”并举,不断扩大引资规模。加快农业、城建、服务业等领域对外开放,拓宽招商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和国内500强企业的协作联合,促进现有企业“增资扩股”、“以商招商”。加大境外招商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外经外贸工作水平,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营造“能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氛围,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金融支持上实行同等待遇,加强政策和信息引导,不断完善创业辅导、信用担保、技术创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兴起全民创业热潮,启动民间投资,造就一批民营企业家,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力争销售收入上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00户,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四)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魅力白银
    集中实施“四大民心工程”。抓紧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改造和银光公司酸雾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治理中小企业污染,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加快引大入银白银城区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和极度干旱地区人饮解困工程,让人民群众喝上洁净水;搞好天然气入银工程和农村沼气建设,让人民群众用上清洁能源;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好亚行贷款城市发展项目,建设城市环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00公里,强化城市水面、湿地和公共绿地网络建设,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按照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实施东大沟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完成背街小巷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加快新城区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促进城市南扩西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精心设计建设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雕塑、喷泉和街头小品,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完善供电、公交、通信等市政公用设施。逐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强化街道、社区管理职能,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努力提高市民素质。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平定高速公路会宁段、京新高速公路景泰段、中川机场高速公路和省道207线、308线、靖远黄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通乡油路1000公里,力争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继续做好王家山至同心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实施黄河航运项目二期工程。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
    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市区、县城环城林带建设,注重小城镇和村庄民宅绿化,从刘白高速出口处绿化起步,逐步构筑绿色通道,实施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天然林、植被和湿地保护,做好沙漠治理、小流域治理、盐碱化治理及矿山塌陷区、弃采区生态综合治理,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白银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抓好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三项建设,着力打造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三个品牌,在“白银制造”、“白银创造”和白银品牌上实现大的突破。
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有选择引进,有重点吸收,有目标赶超,改进科技计划支持方式,引导企业争取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开展技术应用与集成,引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走产学研联合之路。继续完善产学研联合机制,把引资和引智结合起来,利用与中科院的合作优势,在产业园建立虚拟孵化器,为中小企业从事转化开发和技术创新提供平台;支持大中型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促成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

 坚持走产业链延伸之路。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积极培育名牌产品。依托原材料能源优势和重点骨干企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开展集成创新,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把我市宝贵的稀缺资源、独有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坚持走信息化带动之路。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三大支撑能力,促进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加快政务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数字白银”建设促进“创新型白银”建设。
(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白银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凝炼特色文化、打造白银精神为核心,促进经济与文化融合,充分挖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发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发展区域文化经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强化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三馆一中心”,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推进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两基”教育成果,促进教育公平。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使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85%以上。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引进或联合建设高等学校。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实行支持自主创业、广辟就业门路的创业激励政策,统筹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强化基金征缴监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推进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和正确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能力。搞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监管、救援、监控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2007年政府工作建议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培育多元支柱产业
    充实八大产业工作力量,强化与重点依托企业的协调联动,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奖惩,形成快节奏、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提炼产业链延伸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制定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鼓励扶持政策。加快乌金峡水电站、10万吨氯碱、20万吨DNT扩建、10万吨TDI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度。抓好煤气化产业前期工作。确保景泰兴泉风电场、平川俭菜堂风电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做好黑山峡水电梯级开发、靖远一电扩建、大唐景泰火电厂等重大项目核准工作。抓住省上开展“装备制造业发展年”活动的有利机遇,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抓紧落实第一批经济转型项目,积极衔接第二批项目,力争我市进入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研究出台招商引资及促进民间投资政策,加大驻点招商力度,组织好项目推介活动,争取在引进国内500强企业方面实现新突破。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促成扎布耶锂业、中集华骏特种车辆、卡森皮革、雨润肉制品、盼盼食品、蒙牛乳业、华顺陶瓷等企业加快后续建设,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增长20%以上。落实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着力突破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全民创业,扶持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发展质量。

(二)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精心打造项目建设载体
    推进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创业大厦在中小企业孵化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设化工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重点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园,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促进已建成项目达产达标,抓好10万吨氯碱、晋晖铜箔、耐腐蚀磁力泵等项目建设,力争2万吨碳酸锂扩建、彩色铝型材、籽瓜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提高西区开发建设水平,拓展开发空间,争取纳入“万商西进工程”实施范围,确保统办1号楼等行政商务大楼投入使用,加快苹果一条街、新天地文化一条街、科技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及产业孵化园等项目建设,发展会展业,完善学校、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中村”改造。平川中区继续抓好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3000吨菊粉、高纯碳酸锶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陶瓷工业园。高起点规划建设刘川工业集中区,分步实施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配套,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推进会宁鸡儿咀、靖远银三角、景泰上沙沃等工业集中区建设,增强产业聚集能力。搞好黄河经济带规划,加快沿河公路建设,以打造黄河石林旅游品牌为龙头,提升平川北武当、靖远法泉寺、白银矿山公园和水川玉兔岛等旅游景点建设档次,搞好四龙滨河休闲度假村规划,带动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三)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三类不同地区,新增试点乡镇3个、试点村15个。做大做强瓜菜、草畜两大支柱产业,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牧草、马铃薯、小杂粮种植面积。设立奶产业专项资金,积极发展奶产业,以蒙牛白银加工基地为龙头,带动建设规模养牛小区和中小牧场,奶牛饲养量突破11000头。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抓好1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17个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农村道路建设、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沼气、安全饮水、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和投资。实施好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移民3100人。完成45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促进1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2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搞好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开展小城镇改革试点和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力争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新建改建乡村道路500公里,全面完成村村通电话工程。拓宽劳务输出渠道,输转劳务30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亿元。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四)狠抓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强化政府责任,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水平,设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和推广先进高效能源节约替代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抓好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实施工业锅炉改造和热电联产等节能降耗工程,推广节水节材新技术、新工艺,挖潜增效,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全力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激活老企业,催生新企业,力争在引进战略性投资者和现代管理机制上取得突破。全面完成雁湖公司、甘宝公司、长通公司和县区企业改制任务。认真抓好已改制企业的深化完善工作,解决遗留问题,盘活存量资产。完成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壮大优势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扩张发展,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亿元。注重经济运行协调服务,搞好运输、电力、流动资金贷款的衔接落实,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多产多销。

(五)加快实施“四大民心工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全力实施“四大民心工程”,确保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改造3月份全面建成运行,开工建设银光公司酸雾治理工程。力促曹若人饮解困工程4月底建成,新庄集中供水工程9月底建成,探索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搞好白银公司供水、燃气公司的分离重组,选择确定特许经营企业,加快引大入银白银城区供水工程和天然气入银工程建设,力争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万户。组织实施好亚行贷款城市发展项目,启动西大沟综合治理、金大沟湿地建设项目,实施城市污水回用及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新建城市污水管网29.67公里,改造新建城区道路4条,整治背街小巷9条,建设三角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和文化广场。抓好东市区、西市区绿化隔离带、大环境绿化和行道绿化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搞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平定高速公路路基全线贯通、省道207线和白银西区客运站开工建设,争取白银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靖远黄河大桥开工建设。加快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实施。
(六)凝炼白银特色文化,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繁荣文化事业,促进旅游、会展、娱乐、演艺、传媒、出版等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少儿文艺、激情广场等文化品牌。抓好景泰县、市图书馆、市电视台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文化一条街和市文化馆建设,办好第四届文化艺术节。整合企业有线电视网,力争210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举办第二届全市体育运动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好院地院企科技合作项目,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好科技发展计划。完善党政办公自动化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功能建设,搞好农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新增“神农通”电话4000部,建立政府数据中心,加快“数字白银”工程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健全资助体系,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改扩建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启动建设西区普通高中;新建3所职业学校,扩建2所县级职教中心,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达到1.3万人。力争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城市合作医疗覆盖非职工人群,床位补贴翻番、廉价病床覆盖市县级公益性医院,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全市乡镇。搞好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建设,完成13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1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年”活动,落实奖励优惠政策,提高农村新增二女结扎户补助标准,平抑人口出生高峰。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七)关心群众切身利益,推进和谐白银建设
    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一是以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各类劳动力3.3万人。二是解决1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靖远曹若和会宁新庄、大沟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完成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改造,确保银光公司酸雾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市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一半。四是建成三角广场和全民健身广场,启动建设西大沟水面和金大沟综合治理工程。五是筹集5200万元,改建、扩建农村校舍10万平方米,其中排除危房5万平方米。六是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府助学金。七是改造、新建10所敬老院,开工建设市儿童福利院。八是全面落实“四覆盖”,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九是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新建200个标准化农家店。十是在城市人流密集地段,新建改建20座水冲式厕所,增设垃圾箱200个。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再提高10%,完善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等制度。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建立出租车市场化管理体制。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工作。搞好普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以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公安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公安机关保障标准化程度,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和人民满意的政府。围绕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加强公务员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发展、服务社会、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能力,用创新性思维抓机遇、破难题、谋发展。组织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把抓责任、促落实、出实招、见实效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积极“跑上去”,争取上级支持;大胆“走出去”,寻求发展机遇;真正“沉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实效和质量,降低行政成本。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对行政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疏于管理等行为进行问责处理,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抓好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紧紧围绕管好权、管好钱、管好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营造风清政廉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建设和谐繁荣充满活力的新白银,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好局面,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人民的期望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在中共白银市委的领导下,鼓实干之劲,造发展之势,聚和谐之力,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