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心城区现在盖了多少房子,还能增加多少住宅,还缺多少绿地?若用老办法,一栋栋地查,一层层地加,没有两三年时间算不出来。高级规划师吴志华把这个问题变得很简单——鼠标一点,电脑马上报出相应数据。
“这就是‘数字规划’的魅力。”吴志华解释,“数字规划”是“数字城市”的一部分,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紧密结合,让城市规划摆脱传统的设计模式,用计算机快捷地解决问题。
传统规划很大程度上属感性规划,比如某一地块的建筑容量多大合适,往往靠直觉确定,缺少深层次的科学依据;很多项目只有参与设计的规划师清楚,换个人往往无从下手;设计档案都打印装订起来,放盒子里,锁箱子里,资料越堆越多,有时急需一个数据,就得翻箱倒柜,工作量很大,还不一定找得到。
1993年,吴志华进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在承担近百项规划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他渐渐明确一个方向: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在图上涂涂颜色、摆摆房子,重要的是弄清楚城市发展变迁的规律,利用新科技推动城市规划的现代化、科学化。
2004年6月,他担任院数字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心是规划设计院新成立的部门,负责该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他提出“数字规划”的完整构架,主持研制的第一个子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飞扬2000”,在国内开创规划设计人员自行开发商品化规划软件的先河,极大地提高了控规工作的效率。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信息系统”是吴志华的又一力作。它是“数字规划”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的收集、整理城市规划资料的基础上,实现对规划信息的动态管理,可为城市建设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辅助信息。
在最近收尾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吴志华采用卫星影像数据,结合土壤环境、坡度、湿地等29个因子,开发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进入这套系统,电脑屏幕出现一个多种颜色的武汉地图。吴志华指点着解释:“绿的地块不适宜做建设用地,红的就是适宜地块,武汉未来往哪里建设发展,这里有个形象展现。”
开发过程中常遇难题,研究组成员意见不一,有时到了做不下去的地步。吴志华组织大家反复讨论,达成一致。他还经常请教两院院士李德仁,有些问题在大师点拨之下找到出路。
吴志华感到:“‘数字规划’永远都只有阶段性成果,因为系统要想更好用,就得不断完善,数据得不断更新。”
他的想法还很多。目前系统中的地形图还只是二维的,他想把它设计成三维的,这样房子间的关系,像日照间距这样的数据,都能清晰呈现。
他刚刚完成一个项目,在互联网上实现“规划信息一张图”的功能,提供公众参与的平台,市民可以在网上快速了解各类规划成果。
吴志华说:“做城市规划就如做人做事一样,很难达到完美。理想的境界在永远不可触及的远方,但我心里有一份永不倦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