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琪伟在200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国家旅游局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200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邵琪伟
(2007年1月18日)

同志们:
    200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全国旅游业发展情况,部署2007年主要任务。


    过去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旅游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1月16日,吴仪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06年全国旅游工作的成绩,对2007年的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自觉地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6年全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2006年,全国旅游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按照吴仪副总理在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会议确定的工作部署,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自觉服务大局,努力开拓进取,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消费稳步扩大,产业功能更加显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迈出新步伐,实现了“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要求,在“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目标,确立了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三大主要任务,强调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山东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被确立为主导产业。湖南省委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旅游工作,并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一五”时期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热情和力度达到空前高度。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部署、具体指导、重点推动,分管领导和各部门狠抓落实,“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方支持”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三大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入境旅游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特别是外国人市场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国内旅游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推动下,以其良好的成长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大众化、常态化趋势更加明显。出国(境)旅游继续快速增长,出游方式更趋灵活,目的地选择更为多样化。


    预计全年入境旅游人数可达1.24亿人次,增长3.4%;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960万人次,增长6%,其中外国人2200万人次,增长8.5%;旅游外汇收入335亿美元,增长14%;国内旅游人数13.9亿人次,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6200亿元,增长17%;旅游总收入8850亿元人民币,增长15%。全年出境旅游可达3400万人次,增长10%。我国继续保持世界上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


    (三)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三农”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中国乡村旅游年”系列活动。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现场会,与建设部联合召开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与环保总局、建设部共同召开生态旅游发展现场会,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贵州省政府共同举办乡村旅游国际研讨会,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节”,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促进有条件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有许多成功做法。各级旅游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农业和农村工作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广大农民和农户的积极性,通过重点指导、典型塑造、市场引导等多方面措施,培育了一大批以“农家乐”、旅游型村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点,使乡村旅游呈现兴旺繁荣的良好局面。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成为湖南、四川等地培育支柱产业的重要内容,成为云南、贵州等地发挥资源优势的重要手段,成为北京、上海等地促进城乡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江苏、广东、河北等地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带动了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和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发挥旅游独特优势,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和对台港澳工作。按照国家总体外交的部署,2006年新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15个,总量达132个,其中已实施86个,为促进双边和多边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贯彻中央关于多做日本人民工作的方针,在中日关系困难的时候,以中日旅游交流年为平台举办了系列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赴日旅游交流和促销,产生了良好影响。充分利用“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平台,并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南太旅游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促进了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推进中非旅游合作。按照中央对台工作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与公安部、国台办共同颁布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管理办法》,成立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与台湾有关民间旅游组织就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举行了三次技术性磋商;继续举办海峡两岸旅游行业联谊会、海峡旅游博览会,邀请台湾旅游业界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名义与台湾观光协会共同举办台北旅展,组织大陆旅游业界参展,促进了两岸旅游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按照中央部署,进一步发展了与港澳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与香港、澳门旅游部门定期磋商交流机制,扩大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范围至49个城市,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宣传促销不断加强。把发展入境旅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意见》。组团参加国际主要旅展,举办“中国旅游之夜”等大型系列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西欧、北美、澳新、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中东、南美、非洲等潜在市场的促销力度。各驻外办事处以2008北京奥运为主题,在全球主流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国旅游形象宣传,促进了外国人旅华市场快速增长。加大“请进来”的宣传力度,全年组织了50批海外主要旅行商和媒体来华旅游考察。举办了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


    2.诚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定了《关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旅游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围绕加强市场监管、增强信息引导、构建惩戒机制等重点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等地以建立旅行社及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为抓手,开展信誉等级考核;江苏以旅行社为龙头,开展“诚信旅游在江苏”活动;厦门积极推进旅行社质量信誉等级考评。诚信旅游建设开始从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诚信环境为重点,逐步向完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方向推进,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法规意识和规范执业水平明显提高。


    3.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旅行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列入国务院2007年度立法计划;四川、云南、甘肃及杭州等地修订出台了新的综合性地方旅游法规。旅游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获得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国家级旅游卫星账户建设顺利推进。进一步加强了旅游重点课题研究。


    4.产品和目的地建设进程加快。启动了杭州、成都、大连三城市开展“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试点,启动了白金五星级饭店评定试点和5A级旅游景区评定试点,新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4座。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教旅游、工农业旅游以及休闲度假旅游新产品加快开发,自驾车旅游、游船游艇、房车营地、旅游网站、旅游传媒、网上交易等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


    5.红色旅游持续推进。配合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与铁道部共同组织了85对红色旅游专列活动,开展了红色旅游景区导游员(讲解员)大赛,江西、湖南、陕西等地不断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系列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市场效应。


    6.区域旅游稳步发展。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的推动下,以区域旅游规划为龙头、以市场营销和管理服务为重点,香格里拉、长江三峡、丝绸之路、青藏铁路沿线以及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推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六)公共服务不断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国家旅游局提出“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为旅游全行业服务、为地方和企业服务、为海内外旅游者服务”的工作方针,强调要加强服务、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各级旅游部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加强了旅游安全、保险、紧急救援、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建设。重点支持了一批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安全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地方旅游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与外交部共同制定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国家出境旅游安全预警制度。积极推进旅游业与保险业的合作,与中国保监会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的意见》,促进旅游险种和理赔机制的逐步完善。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和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黄金周旅游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颁发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与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共同开展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一年来,各级旅游部门按照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在全行业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与中宣部、湖南省委共同开展学习模范导游员文花枝先进事迹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曾庆红、李长春、刘云山、吴仪、王兆国、顾秀莲、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促进了旅游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要求,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加强了旅游管理干部培训。大力推进导游队伍建设,召开了全国导游大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旅游行风建设,推进治理旅游不正当交易等商业贿赂行为,促进了旅游诚信执业、守法经营和优质服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国旅游行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工作格局有了新的发展,工作重点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三大基本任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中国旅游产业全面提升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不相适应、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部分地方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国内外旅游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也必然影响我国旅游业走势:入境旅游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外部竞争进一步加剧,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增幅趋缓、增长难度加大的趋势;国内旅游既处于大众消费加速增长期,又处于消费快速升级转型期,结构性供需矛盾普遍存在,局部地区、重点时段呈现供需矛盾加大的趋势;出境旅游逐步进入稳定成长期和问题多发期,境外安全、市场秩序等不可控因素增长,境内外协调工作任务加大。能否适应新的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解决能够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是对我们驾驭旅游市场能力的考验。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做到认识更加理性、反应更加灵敏,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突破重点难点。


    总结2006年全国旅游工作,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旅游产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十一五”把“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作为产业发展的三大基本任务之首,不仅是基于旅游业关联性、带动性强的自身特点,更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党委政府都是在研究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中,认识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从而把发展旅游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现阶段,我们应该更加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抓旅游产业发展,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好旅游产业功能,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产业,既是旅游产业成长期的主要经验,也是旅游产业提升期的重要保证。“十一五”时期,中国旅游业整体上进入了战略提升期,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质上都是市场机制不成熟带来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十一五”的基本任务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强调“政府主导”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个时期的基本任务是要完善法规环境、制度环境,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产业相关要素整合力度,继续优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这些都是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实现。我们要加强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职能,要依靠党委政府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研究和拓展。四川省正是在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把旅游法制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旅游体制机制的突破。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一五”旅游产业所处的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不断推进大旅游的同时,集中在行业内部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产业整体发展的“短板”。实践和研究都表明,这些矛盾的成因错综复杂,既有法规、制度、体制因素导致的,也有自身发展和改革开放不够造成的。在调查研究中,业内外的同志一致认为,中国旅游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都是改革开放的直接成果,中国旅游业曾经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列,中国旅游业也最早从事业转向产业,是较早实现自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型产业,一代又一代的旅游工作者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当前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思想、创新的行动,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


    二、2007年的主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要把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国旅游行业要抓住“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机遇,自觉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7年全国旅游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统筹协调、坚持重点推进,加强体制创新、加强宣传促销、加强法规建设、加强公共职能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2007年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增长4%;入境过夜游客达5360万人次,增长8%;外国人达2400万人次,增长9%。旅游外汇收入达370亿美元,增长10%。国内旅游达15亿人次,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达6820亿元,增长10%。旅游业总收入达10000亿元左右,增长10%。出境旅游达3740万人次,增长10%。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国旅游行业要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实践。


    1.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各级旅游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1号文件关于特别要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要求,围绕“中国和谐城乡游”这一主题,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深入发展。今年将启动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即在全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000个特色乡、10000个特色村。各地要结合实际,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和农户意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产品内涵,加强宣传促销,加强市场引导,加强指导和培训,使乡村旅游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


    2.把旅游促进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各级旅游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发展旅游与扩大就业并重、旅游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将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召开“全国旅游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发展旅游促进就业的工作经验。各地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村和贫困地区、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助,积极推动跨区域就业和劳务输出等新的就业方式,确保全年实现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250万人的目标。


    3.认真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总结推广资源保护型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积极倡导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大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加强对游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文明消费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要大力推进绿色饭店创建工作,研究制定《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业。


    4.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和促进作用,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中,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城乡交流和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城市群、川滇藏香格里拉旅游区、丝绸之路旅游线、长江三峡旅游线等区域合作平台和机制,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积极支持不同形式的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加快流动。


    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积极发挥旅游增长知识、丰富阅历、陶冶情操、强健体魄的积极作用,为提升公民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就开展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作出重要批示,全国旅游行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将重点开展“亿万游客文明行”等活动,要进一步落实《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有效促进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提升。


    要发挥旅游产业优势,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旅游是促进民间交往、文化交流、文明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具有独特的作用。要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中,加强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展示中华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抓住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机遇,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定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强调要大力发展旅游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这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积极推动扩大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充分用好国家制定促进消费政策的契机,加快研究提出促进旅游消费相关政策措施的建议,为旅游消费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做好黄金周长假旅游工作,进一步完善假日旅游协调功能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完善休假制度。鼓励发展奖励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国民旅游计划,推动落实带薪休假。


    2.加强旅游产业要素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供给水平。适应旅游市场多元化、消费多样化的需求,要进一步推动旅游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等接待服务设施建设。适应居民休闲度假需求日益增长和高端市场不断发展的趋势,要在发展观光旅游、提升观光产品内涵的同时,更加注重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有序推进海洋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滑雪、健康体育等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加快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进一步引导各类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要在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同时,重视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会议展览、邮轮游艇、文化体验、科考探险等有潜力的旅游产品。适应家庭出游和自驾车旅游快速增长的需求,要积极引导汽车旅馆、家庭旅馆、乡村旅馆的建设,加快自驾车旅游的配套建设。针对旅游购物这一“短腿”,要下大气力发展旅游商品,努力推动建设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地方和文化特色、让游客信得过的旅游商品基地和旅游购物场所,提升旅游购物消费水平。要继续办好国内旅游交易会,支持举办区域性旅游会展,鼓励培育大型旅游节事品牌,激发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旅游市场不断繁荣。


    (三)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确保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发展入境旅游对促进和带动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整体增幅放缓等新情况和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最近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入境旅游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这次会议之后,国家旅游局还将召开入境旅游工作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入境旅游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各级旅游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对入境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领导,充分调动相关部门、旅游企业和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促进入境旅游持续较快发展。


    2.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宣传促销。要利用今年举办俄罗斯“中国年”、中韩交流年、中印旅游友好年等系列活动,以及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等契机,加强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加强对欧洲、北美、澳新、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开发,有计划地培育南美、中东、非洲等潜在市场。要善于动员和运用外交、外宣、经贸、文化、对台港澳工作等部门的力量,以旅游为载体,搭建多种平台,强化旅游形象宣传。今年对外旅游宣传促销的主题为“2007中国精品游”,国家旅游局将推出主题年活动,继续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组团参加伦敦、柏林、莫斯科等国际旅展,启动实施“奥运—旅游”计划和“世博—旅游”计划。各省区市和各驻外办事处要围绕主题年和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在主要客源国家、地区和城市,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宣传促销活动,力争形成比较大的市场影响。


    3.要增强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和各驻外办事处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跟踪了解主要客源市场、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的需求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加强对国际市场开发的指导。各省区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研究确定主打市场和主打品牌,有针对性地加强市场促销。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整合促销力量,改进促销方式,提高促销效率。要加快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加快建设中国旅游网络营销总平台,支持旅游网站建设,办好中国旅游网和网上旅游博览会。


    (四)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对台港澳工作,扩大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旅游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旅游国际空间、扩大入境旅游市场、有序组织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的重要手段。2007年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旅游对外交流。


    1.发挥旅游民间外交的作用,深化多双边旅游合作。按照国家总体外交部署,继续做好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开放和已开放国家和地区的后续工作,促进多双边关系发展。进一步促进中日、中韩、中俄、中美、中印、中非以及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欧盟的旅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互访规模,扩大互利合作。开好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和中美商贸联委会旅游工作组会议,开办驻印度、意大利旅游办事处。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南太旅游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双边和多边旅游合作机制,扩大在国际旅游组织和国际旅游界的话语权。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旅游安全、市场管理、诚信建设、游客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2.进一步推进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务实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适应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办好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和海峡两岸台北旅展等活动,继续邀请台湾旅游业界参展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按照中央对台工作总体部署,继续务实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早日实现,认真做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各项工作。


    3.进一步深化与香港、澳门的旅游交流与合作。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和稳定,是中央的既定方针。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行业要一如继往地支持香港、澳门旅游业发展。在CEPA框架下,有序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区域,做好港澳资旅行社经营广东省籍居民赴港澳团体旅游的试点工作。要在坚持和完善内地与港澳旅游部门磋商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推动联合开展旅游诚信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在国外市场上联合推广奥运旅游和“一程多站式”旅游,为促进内地与港澳旅游业共同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五)扎实推进旅游精品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我国旅游业在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与旅游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在服务规范化和精细化等软件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快精品建设、提高软件水平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1.加强旅游精品建设。牢固树立精品开发、精品建设、精品管理的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集约型发展。2007年将有序推进白金五星级饭店评定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启动“中国旅游精品库”建设,鼓励争创中国旅游精品系列品牌。继续抓好红色旅游重点地区、经典景区、精品线路建设。要切实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市场引导,促进精品开发和精品建设。要办好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完善中国旅游投资项目库建设,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旅游业,为旅游精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2.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稳步推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优秀旅游城市复核工作,推动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提升。从2007年开始,对县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和验收工作实行备案制,国家旅游局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组织实施。同时,今年将启动旅游强县创建试点工作,打造县域旅游品牌,促进县域旅游目的地发展。要加强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推进长江三峡、香格里拉、丝绸之路及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指示,支持青海、西藏、新疆加快发展旅游业,落实好青藏铁路沿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高原特色品牌。


    (六)深化诚信旅游体系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旅游诚信体系、促进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完善机制、创新手段,推进诚信旅游不断深化,力争到2008年建立诚信旅游体系基本框架。


    1.继续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启动“诚信旅游百千万创建活动”,在全国推出百家诚信旅游景区、千家诚信旅行社、万名诚信导游员。推进建设旅行社、饭店和导游人员“诚信信息库”,引导诚信单位和从业人员成为“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的主导力量。要继续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游客理性消费。各地在推动诚信旅游建设中,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做法,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


    2.推动诚信旅游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健全诚信评价体系、诚信监管体系、法规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旅行社和导游员市场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执业规范。结合旅行社管理条例的修订,推进建立旅行社责任体系。今年将实施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统一制定的规范化的出境旅游合同范本。以建设诚信旅游长效机制为重点,推动旅游行风建设深入开展。


    3.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针对当前旅游市场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购物欺诈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旅游者权益的现象,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一场以整治“零负团费”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各地要按照国家旅游局和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加强协调,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成效。


    (七)全面履行入世谈判承诺,进一步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种生产要素加快流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国旅游业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增强整体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和各种挑战。


    1.全面履行入世谈判承诺。入世五年来,中国已提前或如期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有关旅游领域的各项承诺。随着入世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我们将提前兑现入世谈判有关旅游领域的其他承诺。自今年7月1日起,取消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并对外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实行国民待遇。自今年2月1日起,取消对内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


    2.进一步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国家旅游局将在认真研究论证,健全法规和有效监管手段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中国旅游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国际上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和著名品牌进入中国旅游市场,促进我国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3.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按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国内旅游企业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投资收购、建设、管理宾馆饭店和景区景点等旅游设施。同时,鼓励外资包括港澳台资,投资中国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业利用外资水平。


    (八)推进法规建设和标准化工作,推进卫星账户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
    1.加强法规建设。《旅行社管理条例》的修订已列入今年立法计划,要组织力量加快完成,并加快推进《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同时,要针对旅游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的情况,组织对地方旅游立法的调研,推进旅游综合立法研究。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加快旅游综合性地方法规建设。


    2.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快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步伐,修订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加快旅游标准化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调动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组建新一届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时,贯彻《行政许可法》、《标准化法》和《认证认可条例》的要求,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的转变。


    3.扎实推进卫星账户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怀和国家统计局的支持下,旅游卫星账户建设稳步推进,今年要抓紧完成“中国国家级旅游卫星账户2004”的编制工作,有条件的省区市也要加快省级旅游卫星账户建设。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建立对旅游热点、难点问题的专家咨询机制,为旅游业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加快筹备成立中国旅游研究院。


    (九)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旅游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提高中国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和有关部门的部署,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学习文花枝等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进取的精神,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广大旅游从业人员要按照吴仪副总理提出的要求,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能拼搏、讲奉献,当好形象使者、文化使者、友好使者,为中国旅游业立功,为构建社义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2.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贯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旅游管理干部和企业骨干人员培训。推进导游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导游薪酬体系、保障体系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继续抓好导游资格考试和等级考核,加强对急需语种导游的培训和考核。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强对旅游营销、电子商务、旅游会展、节事活动等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一支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推动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整合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鼓励人才跨地域流动,引导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支持,继续组织旅游援藏工作,积极探索完善导游援藏方式。办好全国旅游局长培训班和西部旅游局长研讨班,继续办好支援西部旅游人才培养的助学班。继续选派一批符合条件的人员出国境培训。


    3.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表彰奖励制度。国家旅游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表彰奖励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劳动模范、海外机构、知名人士和从业人员。国家旅游局、人事部今年将召开旅游行业先进单位、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对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机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公共服务。要加强旅游安全、保险、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建立由旅游安全、保险救援、管理教育有机结合的旅游安全体系,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启动旅行社责任险全国统保工作,推动旅游保险与紧急救援相结合。要进一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假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旅游安全提示制度。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管理的旅游信息卫星发布系统,为旅游者提供动态的信息服务。


    2.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执行能力。要严肃政纪,做到政令畅通,上下协调,步调一致。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高民主决策的水平。


    3.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党风、政风和廉政建设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要加强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同志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旅游业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战略部署,团结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