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邮票预订已从11月17日开始,跟过去不同的是,今年全国所有预订网点全部使用新开发的集邮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新邮预订,新系统严格控制了预订截止时间,2007年预订的截止时间由国家局统一设定,只要12月17日的最终期限一过,全国所有营业网点都无法再进行预订受理。
图1集邮业务管理系统截图
方案概要 |
集邮业务管理系统是应用信息技术建设的无纸化办公系统,具备了新邮预订信息汇总、查询、分析等方面的功能;并可对集邮票品制作的全流程进行实时管理。在这套系统的支撑下,新邮预订信息的真实性能够得到保证,违规预订行为将会受到有效控制,各级经营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将会得到加强,对集邮专业科学管理、效益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系统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将全国集邮业务进行信息化处理,解决多年来困扰管理部门的经营数据不准确、低面值销售、库存积压、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
2. 及时、完整、准确地收集各类集邮票品的分配和销售信息,动态掌握各级集邮票品库存情况,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进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高集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3. 解决了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与外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的问题。
方案价值 |
邮政集邮业务涵盖从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集邮总公司、邮票服务中心、省集邮公司、地市及县集邮公司到集邮营业网点等诸多工作环节,各个机构所使用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版本众多且千差万别,举例如下:
印制局的选题图稿设计、储运管理采用旧系统,但不能动态反映系统的进、销、存状况,加工生产部分采取手工处理模式;
集邮总公司现使用3套系统,分别负责生产核算、中心库房管理、进出口管理,申报审批等工作采取手工处理;
邮票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各省集邮公司、地市及县集邮分公司、集邮营业网点多数使用旧系统,部分省份并行使用旧系统与自行开发系统;部分省份已经实现了预订取票数据的集中化业务处理,并实现了全市、集邮分公司内部的通取功能,部分省份还停留在分布式数据处理的基础之上。
针对现状,新邮政集邮业务管理系统面向全国各级集邮业务管理部门,它借助于邮政综合网强大的网络优势,实现了集邮票品从印制到发行、从计划分配到库存管理、票品结算、票品销售和信息传递等管理的计算机化,覆盖了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集邮总公司、邮票服务中心、各省集邮公司、地市、县集邮分公司、集邮营业网点等所有集邮管理和销售部门的业务。
邮政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严格遵循以全国中心为核心、以邮政综合网为支撑、集邮网点为基础的指导思想,把握“数据集中、管理分散、经营分散”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集经营、管理、分析一体化的集邮业务系统,以系统模块化、参数化、标准化的设计,保证系统的先进性,为中国邮政集邮业务管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向新的未来的企业经营模式转变打下基础。
功能模型 |
邮政集邮业务管理系统由业务处理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经营管理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业务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集邮业务管理系统功能图
业务子处理系统是各级集邮管理和经营部门的重要生产环节,是集邮业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邮资票品业务处理、集邮品业务处理和营业处理(营业前台及营业后台)等功能,涉及邮资票品与集邮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帐务处理子系统提供了帐务管理、结算(包括代销)、资金管理等功能,主要负责公司内部业务及财务结算,营业网点的帐务管理。系统提供了所有帐务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功能。
经营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了集邮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包含成本效益分析、库存分析、客户管理、预订情况分析、业务收入统计分析、营业情况分析等功能。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设置预订参数、系统初始化工作及票品的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
技术框架 |
邮政集邮业务管理系统按照生产模型划分,可分为面向营业终端的实时终端应用和面向经营管理的WEB应用。两种应用模型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交互和信息管理,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扩展性、可重用性和数据唯一性,系统将这些可共用的功能进行抽象和提炼,以服务(Service)的形式向应用系统提供。
邮政集邮业务管理系统采用了面向服务的设计模式,系统包括六个服务框架和两个应用框架。数据架构服务、外部关联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和运行监控服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服务,终端数据服务和企业门户服务分别用于支持终端应用和WEB应用两个应用框架。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技术架结图
邮政集邮业务管理系统由全国中心系统、省中心客户端两个层次组成。省内营业前台用户通过省内接入前置机上的客户端软件连接到全国中心系统,其他管理用户直接连接到全国中心系统,数据在全国中心集中存储,全国中心是业务处理的核心。网络拓扑图如图4所示:
图4 网络拓扑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