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预备役部队建设会议上,信息化指挥装备成为一道风景线
预备劲旅炮兵雄师——吉林陆军预备役炮兵师信息化建设纪实
“战斗”在屏幕上展开,“硝烟”在心中弥漫。
吉林陆军预备役炮兵师的指挥部里,一场以实战为背景的网上模拟射击考核正在进行。考核所运用的模拟训练平台和集成的非视距高速移动条件下宽带数据传输系统,都是这个师自行研发的。
近年来,这个师积极适
应军事变革,从预备役部队发展需要出发,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他们克服缺经费、缺装备、缺少人才等困难,建立起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局域网和野战指挥网,研发出作战指挥、侦察监视、信息处理等信息化集成装备,使部队建设驶入了信息化“快车道”,受到总部的通报表彰。
瞄准信息化前沿真抓实备
2001年初,接连两次不成功的演练让上任不久的师长梁军辗转难眠。他清醒地意识到,不能把摩托化开进的“延误”当作一般的失误;也不能把通信“瘫痪”当作一般的“短路”。国防后备力量不是“后用的力量”,预备役必须瞄准信息化前沿做打赢准备。
师党委“一班人”的思想很快向信息化建设聚焦,军政指挥员南下北上,昼夜兼程,历时两个月,行程数万公里,考察走访,带回了上万组数据、30多万字的技术资料和可行性报告。
制定了《预备役师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后,从建设指挥办公自动化系统入手,着力建设训练模拟化系统、作战指挥信息化系统。为完成这些全新的系统工程,梁师长带领大家研究新课题、设计新图纸,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要跑上几家甚至十几家科研单位。
师政委王跃金告诉记者,吉林陆军预备役炮兵师着眼提高实战能力,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充分发挥预备役部队双重领导体制的优势,大胆探索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强军之路。预备役师第一政委是长春市的市委书记,每一任都把抓预备役师信息化建设放到部队建设首位。2005年初,长春市委书记王儒林了解师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难题后说:“我是第一政委,有困难咱们一起克服。”去年8月,预备役炮兵师组织信息化装备实兵实弹演练。为解决演练中技术、保障难题,王儒林特意召集全市10多个相关单位和部门领导开会,第二天,一份详细的地方领导责任分工表就送到了师里。
预备役炮兵师真打实备抓信息化建设,在难点上起跳,在高端上跨越。5年来,研发各类科研成果百余项,培养出了12名研究生和一批懂信息化的专业技术骨干。
挖掘潜力整合信息资源
一个由80多名信息、通信、技侦、心理战、电子等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的“科研攻关组”,活跃在预备役炮兵师,破解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一个由近百名网络设计、调试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保障队”,负责预备役师信息化系统维护检测、重大活动中的技术支援保障……
一支又一支技术、科研、信息队伍的组成、列编,都是军地一体、潜力挖掘、资源整合的结果。当预备役师研发野战数据传输系统时遇到了技术难题,动员命令一下达,预备役军官、中兴集团公司长春分公司总工程师洪俊杰很快就提交出一份用微波扩频技术解决的方案。在他的指导下,全师建起了野战计算机宽带指挥网,使这一技术在全军领先;当预备役师野战信息化装备“动中通”出了难题,信息产业厅厅长毛健派来了软件处处长等10余人组成的科研小组,与炮兵师官兵奋战6昼夜终获成功。
长春市人才和科技优势得天独厚。预备役炮兵师利用编兵整组时机,走访了27个乡镇、11所院校和40多个企事业单位,确立了“信息骨干跨区编,通用专业和高技术人才优先编”原则,使预编兵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2%,炮兵专业对口率达到85%。他们对部队信息化建设所需的24个专业、近千名人才进行分类造册,遴选出与部队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等数十人,组成专家团;选出8个专业、300多名人才编入高技术人才储备数据库,加强了信息化人才的储备。
这个师还挖掘地方科技潜力,开发地方信息资源,为预备役炮兵师插上腾飞的双翅。几年来,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中接受合理化建议100多条,直接应用地方成熟技术30多项、先进设备67种、300多件。在专家的指导下,这个师逐步将作战链条上的各种要素和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和集成创新出炮兵师(集群)数字化作战指挥系统,实现了野战条件下由师、团、营、连到单炮的全程数字链无缝连接,炮兵集群射击指挥效率大幅度提高。
淬火砺剑彰显师神威
雄预备役炮兵师5年磨一剑。
官兵用智慧为信息化建设“加钢”,用汗水为信息化建设“淬火”。从师长到政委,从现役军官到预备役军官,齐装满员奔赴信息化建设的主战场。
2002年,师训练演练模拟化系统建成,开发出炮兵作战指挥等14个模拟训练系统软件,实现了远程异地交互式训练演练,初步形成了军事训练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
2004年6月,师野战指挥系统等16件信息化装备在全军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工作会议上,赢得满堂喝彩。一位上将看完演示后对师领导说:“你们的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军前列。这套炮兵集群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填补了我军空白”。
2005年8月,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的阵地上,一门门火炮昂首待命,一场炮兵集群指挥检验性实弹演习开始了。演习共设置检验课目35个,对19个目标进行射击,全部覆盖目标,考核获得全优。
2006年3月,“动中通”的难题被破解,达到了在野战指挥中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精确定位的标准,使部队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跨越。
记者登上列阵的野战指挥方舱,看到自行设计改装的作战指挥、参谋作业、信息处理等9辆指挥方舱,配有相关的8个系统,在官兵的操作下,各指挥要素立体展开,指挥决心自动传达。师长梁军告诉记者,自2005年以来,他们利用信息训练网络平台和自行开发的系统应用软件,先后成功地进行了炮兵待命伏击、战略攻击、背后阻击等多个课题、多种背景条件下的网络指挥演练,实现了有线和无线多信道自动切换传输,大大提高了指挥信息传送的速度和可行性。
记者走进网络训练指挥所,从中心网上看到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支持下,所属营以上作战单位的机动位置,适时显示在指挥屏上,指挥员全天候指挥着各个分队的作战行动。
预备劲旅,炮兵雄师。他们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中风雨兼程,短短5年多,实现了全新的跨越,成为全军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