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文在2007年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水利部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周学文在2007年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07-01-18

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切实做好2007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2007年1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上午,矫勇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思路和理念,明确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就2006年规划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2007年工作安排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一、2006年的规划计划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按照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和水利工作总体部署,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科学编制规划,加快项目前期,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建设步伐,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适度增加。年度投资规模达到298.71亿元,比上年增加27.13亿元,增幅达10%。预算内投资比重有较大提高,国债投资继续减少。中央预算内投资158.79亿元,比上年增加86.6亿元;国债专项资金129.42亿元,比上年减少58.94亿元;水利建设基金1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是重点水利规划编制稳步开展。完成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并正式印发,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取得重要成果,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全面部署,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全面完成,流域防洪规划报批工作加紧进行,加快了一批重要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治淮、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满足了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要,"十一五"重点骨干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四是重点工程建设有新进展。淮河临淮岗、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骨干工程相继发挥工程效益,辽宁大伙房输水二期、甘肃引洮、石羊河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其它在建重点工程加快实施,面上重点专项工程全面推进。五是规划计划管理和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出台了《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办法》,即将出台《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部规划和建设投资管理决策制度》。水利统计工作得到加强,出台了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统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了水利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开展了水资源统计核算体系研究,组织了全国水利统计工作表彰活动等。

  回顾2006年规划计划工作,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等方面扎实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做法:

  (一)把完善科学的水利规划体系,作为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适应新形势对水利发展的要求,近几年组织开展了一大批重要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了《水法》规定的全国、流域、区域三级,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两类的水利规划体系框架,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充分发挥了规划的龙头和基础作用。在各类水利规划编制中,努力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以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基础,按照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初步提出各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对建立新型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提出要从根本上扭转以重大工程建设作为规划编制主线的做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修编的主线,这对于从根本上治理好、开发好、保护好江河流域,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饮水安全规划、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水利血防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从宏观上统筹考虑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战略布局和规划安排,我部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共同举办了西北地区水资源高层研讨会,就西北水资源宏观配置、重大工程布局和水资源与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战略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展开深入的研究探讨,形成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为科学规划今后一个时期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战略布局形成了舆论氛围。

  各流域和各省(区、市)在水利规划编制中,也都从水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体现治水新思路。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编制坚持强化水资源管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对于保护上游水源、修复中游生态环境、抢救下游民勤绿洲、实现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目标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福建省重视规划的社会管理作用,加强中小流域综合规划,全省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并通过技术审查;5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的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也将基本完成。浙江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解决沿海滨湖地区水资源问题为重点,对全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总体规划,为"十一五"期间实施全省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提供了扎实的规划依据。

  (二)把积极争取和落实水利投资,作为加快水利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面对大规模的水利重点建设任务和水利投资不足的严峻挑战,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加强了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的分析把握,注重对水利建设投资政策的研究工作,深入分析和测算"十一五"水利建设投资需求,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增加对水利的投入,加快水利建设的步伐。在中央下半年新增的100亿元预算内建设投资中,有51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其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水利建设投资减幅较多,缺口较大;我部不断向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反映水利投资供需矛盾问题;水利前期工作储备比较充分,尤其是面上项目投资需求量大,为增加投资创造了条件。

  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在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投资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创造出很多好的经验,省级财政安排的水利建设投资占省级财政总投资的比例逐步提高,一些省争取到水利投资的优惠政策,自筹资金比重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利投资不足的压力。2006年,北京市级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达46.35亿元,比2005年提高40%,投资来源主要为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和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水利建设基金、农田水利及水土保持费等财政水务专项资金;江苏省政府出台了继续征收水利建设基金的政策;湖北省出台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水利建设政策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连续5年每年5亿元);宁夏、青海等省区出台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云南省即将出台筹措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拟每年筹集资金18.5亿元,大部分用于水利建设等。据统计,2006年省级筹集的水利建设投资达到285亿元,比上年增加15.8%。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占32.4%;水利建设基金占12.5%;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资金、其他专项资金等占16.9%;省级融资占21%;其他投资占17.2%。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水利建设基金及水资源费等各种规费收入占省级水利投资的60%以上,是省级水利投资的主要来源。

  (三)把协调落实前期项目的建设条件,作为促进工程建设和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重要前提

  为加快"十一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了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对前期项目征地移民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法人和运行机制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加大了对工程建设条件的协调落实力度,以保障工程建成后能够良性运行。尤其是在征地移民政策的落实方面,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后期扶持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对于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重点工程,把好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两道关,切实落实好水库移民安置政策,把以人为本、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等放在重要位置;对于正在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完成了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等工程的概算调整工作,抓紧开展了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等工程概算调整工作;同时,还积极协调解决黄河小浪底、黄河下游治理等项目土地征用遗留问题,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移民的稳定。

  另外,还重点开展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省际间水价协调工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条件论证及其对调水河道下游地区的影响研究,治淮工程前期工作中省际间协调和建设征地补偿标准核定,珠江大藤峡、四川亭子口等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协调工作等,对促进工程建设和保证工程建设后的良性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各省也在前期工作中更加重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库移民政策的落实,加强对工程投融资方案、水价方案、项目法人、建设管理方案的专题研究,促进了水利建设的协调发展。

  (四)把合理安排和优化投资结构,作为统筹水利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央水利建设年度投资安排注重统筹协调发展,以保证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经济战略布局、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障生态安全等水利重点领域投资需求为目标,在继续重视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水保工程建设,继续向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倾斜。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安排按工程类型分:防洪工程投资为123.26亿元,占41.3%,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重点安排了治淮在建骨干工程及控制性枢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长江"两湖"治理、黄河下游治理、嫩江松花江防洪治理、北江大堤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工程;水资源工程投资139.79亿元,占46.8%,比上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重点安排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蓄引提重点水源、灌区节水等工程;水保生态工程投资19.25亿元,占6.4%,重点安排了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地、珠江上游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重点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行业能力建设及其他投资16.41亿元,占5.5%,重点安排了水利援藏及水文水资源、水利信息化、水利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中央水利投资持续增加,占中央水利总投资的比例高达49.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建设投资得到较好保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中央安排投资60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解决农村28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比上年增加40亿元、多解决1800万人。全面启动了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继续实施以13个粮食主产区和北方地区为主的270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建设。加快水利血防工程建设步伐。协调做好小水电代燃料和农村水电电气化县规划,保证"十一五"期间农村水电建设投资的继续稳定。西部地区中央水利投资占中央水利总投资的比例达到36.4%,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各地也注重发挥投资计划的调控作用,宁夏通过整合扶贫扬黄资金、农村人饮资金、水权转换资金、灌区续建配套资金、节水示范资金、小型公益补助资金、市场融资等,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模式,集中力量建设节水灌区,协调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五)把加强依法行政和基础工作,作为提升规划计划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为加强水利规划计划的规范化管理,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在加强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水利规划审批、前期项目立项和投资计划管理等重大事项的集体研究和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项目任务书管理制度,加强前期投资项目的立项管理和成果管理;重点加强了农村水利工程投资管理,出台了《大型排涝泵站改造投资管理办法》,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改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管理;针对水利审计稽察中发现的重点水利枢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和纠正。另外,在规划计划基础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强水利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业务支撑体系和工作机制,委托部发展研究中心承担有关水利统计具体工作,统计管理基础工作得到明显改善,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不断提高;启动了规划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十五"总结成果汇编》,全面总结了全国、流域、区域和各专业领域"十五"期间在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和投资计划等方面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各流域和各省(区、市)也都重视规划计划管理工作。黄委出台了加强年度计划报批程序管理的规定,淮委、海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设计变更、动用预备费和招标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松辽委、江苏省出台了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招投标管理办法,广东省出台了水利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实施细则,甘肃省出台了水利项目公示制度实施办法。北京市在全面推进水务管理的同时,加强水务统计规范化工作,开发了水务统计管理系统,整合了涉及多个专业共800多个统计指标的水务统计指标体系,实现了所有统计数据的网上直报。

  (六)把重视队伍建设和改进作风,作为做好规划计划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规划计划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一年来,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对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学习和贯彻,深入学习《党章》,学习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规划计划干部队伍的政治坚定性和凝聚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水资源开发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规划计划工作的调研,重点开展了塔里木河治理、黑河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南水北调工程、治淮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水利血防、"两小"治理等专题调研工作,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听取基层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了各项工作。各级水利规划计划部门及从事规划计划工作的同志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社会服务放在首位,增强服务意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不断提高,工作作风在不断改进,工作水平在不断提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规划计划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更深入地贯彻落实到规划计划各项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有所增加,但水利建设投资的政策保障机制尚不完善,随着面上项目投资的增加,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着力抓了水利规划体系工作,但规划编制的过程管理不到位,致使有些已编制多年的规划进展缓慢;加大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但水利前期招投标制度推行较慢,勘测设计竞争机制引入不够;水利统计分析和预测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结2006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要把握发展思路,深刻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对水利发展的要求,把部党组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真正体现在规划计划各项工作中;二是要把握宏观形势,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积极争取有利于水利发展的政策,加大水利投入,为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各项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要把握实际情况,围绕工作重点和难点,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四是要把握工作落实,把握规划计划工作重点,区分轻重缓急,做好组织协调,把各项工作抓深抓实;五是要把握队伍建设,把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增强队伍整体能力、发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完成好规划计划各项任务提供坚实的保证。

  总之,根据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2006年,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重点领域都有新的进展和成效,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正在有序实施和推进,水利建设年度投资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水利改革和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从总体上实现了"十一五"水利建设的良好开局。

  二、当前规划计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2007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水利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一是中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进一步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五个统筹",促进水利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中央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发挥水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规模,国债投资将继续减少,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将适当增加,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正确安排政府建设资金投向。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也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任务和措施。这些精神要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进一步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投资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水利投入力度,把握水利发展的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水利投资结构,加快水利的发展与改革。四是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了今年水利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要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围绕部党组提出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两改一提高"、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四项重点工作,做好规划,加快前期,保证投入,用好资金,为水利中心工作服好务。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贯彻的逐步深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的逐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从规划计划工作的角度看,水利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有些会对规划计划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一是水利规划编制和审批相对滞后。1998年以来,为满足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开展了一大批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为有序安排水利建设、规范涉水事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规划依据。但近几年一些地方出现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无序开发、生态与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暴露出水利规划工作仍相对滞后,尤其是流域综合规划滞后,原有的规划难以满足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完善新时期水利规划体系,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等重点规划,规范和加强规划编制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社会管理作用,是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是水利建设资金供求矛盾仍较为突出。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水利建设目标和任务,测算五年全国水利投资需求总规模为3617亿元(不含南水北调工程),其中每年需中央投资为350亿元左右。加上南水北调工程,每年中央投资需求为400亿元以上。按目前中央水利建设年度投资规模 300亿元左右考虑,每年仍有投资缺口100亿元左右。特别今年是治淮工程建设投资的高峰年,面上项目投资强度还会继续增加,投资形势将更加严峻。从近两年水利建设形势看,新开工的面上项目居多,重点项目开工不足,新增规模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同时,地方水利建设资金也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一些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在建项目的尽快投产和规划项目的开工建设。如何拓宽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资规模,特别是加大地方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如何在农村水利建设和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建设重点,抓住防洪建设不放松,是水利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是规划中新建重点项目审批难度加大。"十五"期间,我们下大力气加强水利前期工作,加快了南水北调工程、治淮工程和159项重点项目前期立项工作。进入"十一五",新建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面临以下影响因素:第一,随着流域治理和开发已进入到新的阶段,多数建设条件好、综合效益优、发挥作用大的骨干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而规划中的骨干项目多存在建设条件复杂、协调难度较大等问题;第二,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受土地征用、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增加了水利建设的难度;第三,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建设程序的要求,影响了一些流域、区域重点水利项目的审批进程。这些因素导致"十一五"新建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难度加大,前期项目储备显现不足。如何进一步加快"十一五"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好重点工程前期立项阶段所需的建设条件;如何进一步改进前期工作管理方式,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设计质量,规范非政府性(企业)投资水利项目的核准内容和管理程序等,是水利前期工作的重要任务。

  四是大规模的面上项目管理问题更为复杂。随着农村水利建设规模的大幅度增加以及水利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宽,面上项目投资比重明显增加。2006年中央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改造、水土保持、水利血防等面上项目投资占中央水利总投资的比例超过40%。这些项目面广量大,管理环节多,难度大。近几年在水利审计和稽察中,反映出面上项目管理存在着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审批不规范、资金管理不严、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项目竣工验收率低等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如何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饮、灌区节水改造等面上项目投资管理,落实好农村水利专项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如何对近几年在审计稽察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保证投资效益和投资安全;如何评估农村大规模水利专项建设的投资效益等,是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的重要任务。

  针对上述规划计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本次会议将在明天的分组讨论中,就如何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加强交流,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三、2007年规划计划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7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十分繁重。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协调发展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改革创新的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观念,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走向,抓住重点,克服困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力在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夯实规划基础、增加前期项目储备、把握水利建设重点、优化水利投资结构、强化规划计划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服务于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全局,不断发挥水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下大力气推进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为水利建设与改革和管理提供坚实的规划依据

  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等重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一批已开展的规划编制收尾工作,加强规划编制的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使水利规划真正成为指导水利发展与改革、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履行水利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一是全面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是当前水利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协调任务重。要按照1月5日召开的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今天上午矫勇副部长提出的要求,做好规划修编的各项工作。在全国层面上,要抓紧落实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机制;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沟通,做好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审查审批工作,落实规划修编工作经费;部里将成立规划修编专家咨询组,加强对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强化规划修编的全过程管理。流域机构要加强对本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分工,抽调精干的技术力量组建一个稳定的技术工作班子;尽快建立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省际协调机制;在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和完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任务书,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各省(区、市)也要高度重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明确具体负责的部门,保证人员和经费投入;按照轻重缓急,重点加强省内规划相对滞后的重点河流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总体要求,按时提交相关成果和资料;加强省内相关部门的协调,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二是基本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要加强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指导和协调工作,抓紧完善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阶段的关键成果,基本完成全国、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规划主要成果的协调工作,首先,加强技术指导,水规总院发挥技术总协调的作用,保证技术方法、口径的规范性和规划成果的科学合理;其次,各流域机构要做好与省(区、市)的协调,尽快将规划主要成果及时地与相关省(区、市)进行沟通协调;第三,尽快组织编制全国和各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按照统一的提纲和技术要求,抓紧完成全国和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全国和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既要突出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又要体现不同流域和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主要成果协调过程中,流域机构要充分听取地方的意见,各省(区、市)也要本着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支持和配合流域机构做好协调工作,着眼于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主要成果的科学合理。

  三是抓紧已开展的规划编制项目收尾工作。尽快完善规划成果,加快规划成果的协调、审查和报批工作。抓好流域防洪规划、"十一五"全国大型和中型水库建设规划、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规划、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的报批和收尾工作,抓紧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金沙江综合规划等规划成果的协调完善和报批工作。加快西北、西南跨国界河流规划的编制进度,重视跨省界水事敏感河段水利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河口治理规划、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长江三峡清水下泄对下游河势研究、淮河河湖关系研究、水资源统计核算体系研究和试点、全国水文水资源数据中心的前期研究等重点专题研究工作。

  四是加强水利规划体系的管理。研究新形势下水利规划体系的科学构成,着手制定水利规划管理办法,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水利规划编制项目的任务安排和规划编制,规范水利规划前期准备、立项、编制、协调、审查、批准、公布、评估、修订和废止等各个环节的程序及要求,明确规划编制责任主体。抓紧完成《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办法》的立法审批程序,争取上半年出台。

  (二)努力增加前期项目储备,为加快水利建设和落实投资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为保证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完成好"十一五"水利建设任务,重点项目前期储备至关重要。要继续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和治淮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十一五"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为加快水利建设和落实投资规模提供充分的前期基础。

  一是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的批复工作;抓紧完成计划先期开工的单项工程前期完善补充工作和有关单项工程可研及初步设计的报批工作。继续督促和指导各地抓紧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配套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抓紧开展南水北调用水条例、水资源合理配置、运行期工程管理及调度等专题研究。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重点开展调水规模及水资源配置方案、对调出区的影响、筹资方案、建设与管理体制、水价政策等专题研究,力争2008年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

  二是加快治淮骨干工程前期工作。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13项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要抓紧完成治淮剩余6项骨干工程的前期工作。推进并加快新3项工程前期工作,在完成行蓄洪区调整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可研的编制工作;完成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排涝规划,编制完成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利用外资项目初步设计。抓紧做好治淮工程移民拆迁、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完善前期工作程序,按照各项前期工作只能提前不能滞后的要求,全面加快治淮骨干工程建设进度,按期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加快治淮工程建设任务。

  三是加快重点骨干项目前期工作。"十五"确定的159个重点项目已有149项完成立项或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立项,要做好协调工作,加快立项审批进度。对"十一五"规划中的116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建设项目布局,分清轻重缓急,优化调整水利投资结构,统筹布局对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骨干水利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涉及防洪安全的大江大河防洪工程项目、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建大型灌区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西部大开发重点水利工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工程和一批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水利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利用外资前期工作,扎实做好前期论证,重视协调前期工作中的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移民安置方案等环节的工作,落实好各项建设条件,加快前期工作的进度。

  四是加强水利前期工作管理。首先,各级要保证对前期工作的投入,加快已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2006年中央水利前期投资为2.75亿元,各省级水利前期投入为  3.28亿元,主要来源为省级财政投入和水利建设基金,吉林省落实了水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滚动经费5000万元。今年中央水利前期投资将增加到3.57亿元,希望各省也要加大对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第二,努力推进勘测设计工作招投标,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前期项目原则上应纳入招投标范围,部里将着手研究中央水利前期工作招投标管理办法,提高前期投资的使用效益。第三,严格项目立项审批程序,特别是对面上项目前期工作,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关键环节的把关和审核,保证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第四,加大前期协调工作力度,在前期论证中要协调处理好水利建设中征地移民、生态环境、资源配置、省际间矛盾等问题。第五,重视水利前期基础资料,98'大水后,我们集中力量和投入更新了江河流域基础资料,要继续加强前期基础资料的更新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前期基础资料成果体系,充分发挥前期基础资料的效益,提高前期工作的管理水平。

  (三)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重点,落实好中央水利建设年度投资计划

  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和水利建设的实际,今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的重点领域将突出保障公共安全的防洪工程,特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突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灌区改造工程等建设重点,争取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中央水利投资结构方面,要努力保持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生态水保工程的合理投资比例,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投入力度,促进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切实保证治淮工程建设投资力度,争取落实年度中央投资60亿元左右,加快在建的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力争到今年底实现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的13项工程全部完成、6项工程主体基本完成、工程实物工作量完成85%以上的建设目标。加强长江"两湖"治理及重要支流治理、黄河下游和渭河治理、嫩江松花江防洪治理、北江大堤加固工程等建设。加快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优先安排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等竣工项目投资,尽快建成全面发挥效益。做好黄河西霞院、湖南皂市等重点工程的调整概算工作。加强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甘肃引洮等水资源工程建设,继续加强西南地区中型水库建设,加快首都水资源、塔里木河、石羊河等生态综合治理。

  二是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和地区公共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用两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截止2006年底,中央共安排投资244亿元,用于全国200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从2007年起,如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现有的大型、中型和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加固任务,估算总投资约388亿元,中央投资约210亿元,争取每年中央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今年将继续重点安排第二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启动第三批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力争通过规划的实施,基本完成大型、中型和影响建制镇以上城镇或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的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希望各地在认真组织好第二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做好第三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摸底工作,抓紧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和前期工作,为尽快完成第三批规划编制打好基础。

  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保障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十一五"期间要解决1.6亿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减少一半,使我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由40%提高到55%,在2015年以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经规划测算,"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需投资65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20亿元,确保每年中央投资64亿元,绝大部分中央投资将用于中西部地区。今年的任务是解决农村32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要确保足够的资金投入,重点解决农村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以及血吸虫病区的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重视解决人口较少民族以及项目区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喝上干净的水。希望各地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任务安排和投资计划落实,确保建设任务的按期完成并切实发挥效益。

  四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安排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改造和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改造,灌区改造资金要与将来财政部门安排的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相衔接,发挥投资的整体效益。继续加强牧区水利、节水灌溉,稳步实施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强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援藏、水利血防等工作。

  (四)加强水利投资计划管理,特别是面上项目管理,管好用好水利建设投资

  针对水利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农村人饮、病险水库加固、灌区改造等面上项目的管理,严格项目的立项审批和投资计划审批,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估,加强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证投资安全和效益。

  一是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各地要继续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研究拓宽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尤其是要落实好省级水利建设的投入,做好投资缺口测算,积极申请增加水利投资。对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改造等面上项目,都明确了省级配套资金比例,希望各省(区、市)能够落实好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省级配套资金承诺文件要随同建议计划文件一并上报,未落实省级配套资金的,一律不下达投资计划。

  二是加强前期工作管理。各地要依据面上项目的全国性规划,对省级规划进一步细化,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项目立项审批,必须有明确的规划依据,不得擅自调整规划实施内容,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加强对面上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和审核把关,把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鉴定复核和初步设计复核审查两个关口;把列入规划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落实到村组和农户,在前期工作中重视水源地的选择和建设,以提高供水保证率;进一步规范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程序,由目前按规模管理转变为项目管理,把好前期立项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专项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项目前期工作审批程序、建设管理和竣工验收等。着手制定水利建设绩效评估方法和管理办法,加强对面上项目的调研评估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今年,部里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把加强水利面上工程的稽察作为重点。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与各省市区签订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书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基础管理,努力提高水利建设投资的管理水平。

  同志们,做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汪恕诚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和矫勇副部长在本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围绕水利中心工作,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规划计划工作的管理水平,推进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