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策动”教育信息化
来源:现教传媒 更新时间:2012-04-15
                 
 

  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本报记者 丁柏明 摄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农村中心小学。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契机,抢占信息技术教育的制高点,走出了一条教育信息化强校之路。

  多措并举添置设备

  必要的设施装备是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2001年以来,我们克服农村学校资金短缺的困难,想方设法,开源节流,高起点配置了各种设施装备。我们先后筹资60多万元,购买了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建起了两个微机房,两个多媒体教室,开办了两个“人手一机”的信息班,添置了8台交换机,1台路由器,4台服务器,建成了“我们的Internet”校园网,接入了宽带网,160多台微机在网。
  为了筹集经费,添置设施装备,我们采取了四种策略:
  一是“借鸡生蛋”。前几年,我市规定:微机房建设达标的学校每台微机可以由教育局补助1000元,开信息技术课的学校可以收取微机上机费。为此,我们通过和中标的电脑公司签订“先供应设备,后分期付款”的合同,配备了80台微机和有关设备,建起了两个标准化微机房,成为全市最早拿到微机补助的学校。
  二是“傍大款”。我校施教区内有几家效益尚可的企业,我们主动与他们拉关系,上门汇报学校发展状况,给予其职工子女特殊照顾,赢得了企业对学校的支持。有家企业一次就资助我校5万元。
  三是“勒紧裤带”。几年来,我校坚持开源节流,压缩其他一切开支,将有限的公用经费用于购置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装备。
  四是“家校共赢”。2003年秋,我们决定在一年级开办“人手一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班。当时正值我市规范教育收费之际,微机上机费、电教教材费被取消,学校无法出资为实验班学生配备微机。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里华地区尽管经济不十分发达,但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一些家长已经或正准备为子女购买微机。因此,我们觉得让有参与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愿望的学生自带微机进学校完全可行。经过宣传发动,82名学生家长自愿将微机搬进学校送孩子参与学习,两个信息班的基本“硬件”就此有了着落。这样做,家长们觉得既可以让孩子先人一步进入信息时代,又可以省去家庭上网、电脑维护的费用;学校则可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坚持下去。

  校本培训打造师资

  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几年来,面对年龄大、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教师空缺的师资队伍状况,我们立足校本培训,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想方设法让他们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在实践中提高,引导教师过好以下“三关”:
  一是基本操作关。我们把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组织他们利用双休日或晚上的闲暇时间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到目前为止,我校70多名教师均已有相应的证件。
  二是实际应用关。通过“官教兵,兵教官”、“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在教师中开展了Frontpage网页制作、Flash动画制作、Author ware课件制作等培训,并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上课、看课、评课的重要内容。我们规定:所有公开课、示范课必须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否则视为不合格的课;将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个人网页作为晋级、评优的优先条件。目前,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蔚然成风,54名教师有了个人网页,25名教师被聘为泰州市教育资源网特聘教师。
  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研关。我们不但要求教师会运用信息技术,而且要求他们寻找新课改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共享性、交互性、形象性、实践性、创造性之间的契合点,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科研含量。学校承担了“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和 “建设数码社区”等多项课题研究。

  全方位服务探求整合

  一是运用信息技术为师生营造充满情趣、充满人文关怀的“虚拟空间”,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我们请江苏教育电视台制作了高品位的“网上学校”,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共有“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科学宫”等固定资源版块10个,有“我们的学校”、“教学资源中心”、“我们的主页”、“身边事”等个性化版块8个,拥有电子图书2万册。通过这个平台,师生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他们或上网阅读电子图书,或运用动画软件创作动画,或办电子小报,或进入BBS论坛交流。为了在学生中间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我们组织编写了《信息技术教育》校本教材共6册,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
  二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运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的整合,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改革。
  如近年来我们开展了网上习作尝试,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习作,实现了习作开放(学生可公开将自己的见解、感受和想象写出来)、阅读开放(学生可以相互阅读习作)、评价开放(全班学生可以相互评价习作)、结果开放(学生可将修改后的习作发布在网上),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几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除了在市内外各项信息技术比赛中师生频频获奖外,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呈现出了快速上升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