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2007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如皋市 更新时间:2012-04-1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开局良好

  2006年,在中共如皋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围绕持续跨越发展的主题,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首战告捷。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良好。预计实现GDP185亿元,增长22.8%,占年初人代会目标的102.8%,人均GDP达14140元。三次产业比例由15.5︰51.5︰33调整为13.3︰53.5︰33.2。实现财政收入17.5亿元,增长34.5%,占人代会目标的106.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37.7%,增幅领先南通市9.2个百分点,被省政府表彰为财政收入上台阶县(市),并获财政贡献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6亿元,增长6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0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增长16.3%。万元GDP能耗下降2.6%。我市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76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95位;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考评体系中,排名比上年提升36位,名列第178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花木、蚕桑、外向果蔬、优质畜禽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高效种植业面积占比39%,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39%、85%,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国家验收中名列全国首位,如海灌区四期工程通过南通验收,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实现全部工业产值650.6亿元,增长53.7%,其中规模工业产值309亿元,增长48.1%,连续49个月增幅超过40%,规模工业销售收入290亿元,增长51%,利润9亿元,增长77.5%。销售超亿元企业70家,增加25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10家,英田集团超3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32.4亿元,增长73.3%。实施规模项目55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5个、亿元以上项目32个。净增规模企业130家。“鼎”牌玻璃纤维制品和“如皋”牌火腿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我市历史上零的突破。全年工业用电量14.2亿千瓦时,增长30.4%,增幅居南通市首位。建筑业不断壮大。完成施工产值150亿元,施工面积2340万平方米,在外施工人数8.7万人。产值超亿元建筑企业16家,其中超40亿元2家。新增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2家。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建筑业十强县(市)第4名,六建集团、江中集团列入江苏建筑业综合实力30强。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市物流企业达113家,投资超千万元企业13家,如皋港物流中转区和4个5万吨公用码头正在加快推进;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成交额71亿元,超亿元市场21个。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收入14亿元。金融业继续发展,各项存款余额208.84亿元,比年初增加28.2亿元;贷款余额95.28亿元,增长30.5%,增幅居南通市首位。电力设施建设加快,建成110KV港区第二电源工程和35KV宁海变电所。移动通信用户达3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41.6万户。保险、盐务、烟草等行业均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2、招商引资强势突破。完成工商注册外资11.4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06亿美元,均超额完成南通市加压目标任务,实际到帐外资在前两年持续翻番的基础上再次实现翻番。新批外资项目140个,其中总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65个,项目单体规模达1180.7万美元,居南通市首位。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批制造业项目88个。“两区一镇一局”四大主体作用凸显,如皋港开发区、如皋经济开发区、如城镇、招商局实际到帐外资分别完成2.01亿美元、1亿美元、0.51亿美元、0.94亿美元。镇级利用外资取得重大突破,11个镇实际到帐超千万美元,12个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沿江经济洽谈会、第三届中国长寿文化节、第四届花木盆景艺术节。外经外贸保持较快增长,新办境外投资企业2家;完成进出口总额5.2亿美元,增长40.5%;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4亿美元,增长31.5%,输出劳务3720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3、大沿江开发势头强劲。以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如皋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大沿江开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6亿元,新城起步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两横两纵”的骨干道路建成通车,长青沙环岛东路、环岛西路基本竣工;船舶配套、高新技术、精细化工、石化等四大专业产业园起步区道路及绿化、亮化工程基本建成,垃圾热电、污水处理等功能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完成拆迁1500多户,建成农民集中居住房37万平方米;一类开放口岸申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被纳入国家“十一五”一类口岸开发规划。如皋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高起点拉开了通扬河以东的建设工程,建成惠民大桥、惠民路东延段和万寿路,拓宽改造庆余东路、仁寿路,初步形成“三横两纵”的开发框架;编制了长寿食品、电子电力电器、肠衣、轮胎和现代纺织服装等5大专业园区详细规划,开工建设肠衣城。大沿江产业开发加速推进,产业集聚能力明显提高,熔盛造船、上海轮胎三期工程、星星肠衣、九鼎聚化乳酸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4、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坚持把全民创业作为致富农民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促进创业的各项举措,新增个体工商户3.6万户、私营企业5660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3.4亿元。引进市外民资45亿元。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示范村建设进展较快,面上379个居住点建设正在推进,已建和在建1. 29万农户。小城镇建设不断提升。除如城镇以外的19个镇完成镇区基础设施投入1.39亿元,房地产开发92.94万平方米,新增进镇人口5万人。大力推进农村新五件实事。新建农村四级公路330公里;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33”模式获国家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通过“一池三改”,建成户用沼气池1066只,农村改厕1.3万座;116个村文化活动室达标,329个村完成体育设施建设,我市被评为省“万村体育工程先进单位”,积极开展送科普、送戏、送电影“三送”活动。农村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负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水稻直补、良种补贴等涉农政策执行情况良好。
  5、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力推进规划全覆盖,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南片区控制性详规、城市道路绿化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实施了城东、城西片区以及18个镇的镇区总体规划和产业集中区规划的编制。市政建设投入2.5亿元,维修城区道路16.2万平方米,中山东路、中山西路、桃源路、志颐路、通城桥、望月桥、友谊桥等“九路五桥”工程建成通车。城区改造拆迁60万平方米,开发房地产127万平方米,竣工6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大力开展示范路创建达标活动。强势推进集中拆违,拆除城区违法建设562起。重视环卫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区垃圾箱的出新、更换和添置。“六城同创”深入推进。建成江苏省卫生城市,并接受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调研指导。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调研和技术核查。江苏省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交通建设迎难奋进。完成投入9.1亿元。江曲线北延、新东线、334省道如城至马塘、白蒲高速出口连接线、白蒲火车站客货运进场道路等工程建成通车,沿江公路简易通车,白雪线工程白蒲、林梓两镇拆迁工作基本结束,蒲黄线中段正在加快建设。完成县乡公路强度提升工程118公里。
  6、民心工程取得实效。政府实事项目基本完成。12件实事有10件提前或超额完成:帮助760名城镇特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47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标准由每人20元提高到50元;疏浚河道550条段,完成总土方1123万方,被评为全省农村河道疏浚工作先进县(市);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从秋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1.82万名学生免收课本费,1100名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地方建设基金当年到期本金兑付结束,农村合作基金会个人股金完成40%的兑付任务;区域供水工程扎实推进,取水口工程基本竣工,管线施工全面展开,建成城南片区污水收集干管工程;投入600多万元,维修改造后街后巷、城中村道路138条,总面积38万平方米;13个镇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市文化馆大楼已经封顶;投入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颐园广场和滨溪路、碧霞路、健康桥南侧等10个休闲广场和绿地,新增绿地面积14.5万平方米;改造市区公厕46座。未按计划完成的有2件:改造农村危桥199座,其中竣工125座,在建74座,占年计划380座的52.4%;市全民健身中心因规划调整到新城区,未按时间要求推进到位。城乡统筹就业进一步推进。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2%;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7.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765人、20751人、7310人。率先在苏中苏北地区制定了农民参保补贴办法,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全覆盖,2.62万名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全市敬老院建设和五保供养水平全面达标。扎实推行廉租房制度,享受户数323户。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建立。调整和完善了市镇两级财政体制,全面推行“镇财市管”,社会综合治税纵深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得到较好执行。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以及公教人员工资集中支付等关系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
  7、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申报和实施南通市级以上科技计划 224项,其中省级以上117 项;省以上火炬计划21项。力星钢球、上海轮胎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补助。新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16家。申请专利865项,其中发明专利242项,居南通市首位。顺利通过省科普示范(县)市验收。教育事业再创佳绩。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两基”省颁上限标准。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100%,初中生毕业升学率达95.8%。新增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所,6个镇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镇验收。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和高分段人数继续居全省第一。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8%,技能比武和对口高考全省第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卫生工作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成2个示范社区服务中心和63个服务站。组建了白蒲、石庄120急救分站。食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未发生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快速发展。集贤里名人故居明清建筑群、如城东水关遗址、白蒲明清建筑群3处文物古迹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双入户”进展顺利,新增调频广播3万只、有线电视用户3.3万户,建成省有线电视先进县(市)。承办了省十六运举重比赛,被评为最佳赛区;举办了市八运会,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和老年体育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良好态势,顺利通过省“十五”人口与计生工作先进县(市)考核验收。
  8、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公民道德建设、市民素质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宣传日”、文明新风典型评选等活动。“爱心邮路”先进群体被国家、省树立为学习典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邮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市邮政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殡葬改革进一步深化,277个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基本完成,占规划总数的92.6%。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全年共培训行政执法人员800多人次。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7件,政协委员提案298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3%。社会和谐局面进一步巩固。致力打造“法治如皋”、“平安如皋”,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三基工程”建设先进典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县(市)级“12345”市长公开电话,全年受理群众来电1.4万多个,办结率达90%以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继续推行市长接待日、信访联席会议等制度,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5%。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机关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机关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工商、税务、物价、质监、药监等部门强化市场监管,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审计、统计、会计和招投标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武、双拥工作成绩显著。国土、供销、粮食等部门创新思路,难中求进,取得了新的业绩。我市被评为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人防办被评为省人防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气象、档案、老区建设、慈善事业、长寿研究、老科协、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强势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不断完善组织推进体系,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始终坚持高点定位、跨越争先,在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上,勇于自我加压,挑战极限,不断激发全市上下争创一流的斗志和加快赶超的精神,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了发展先机,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富民安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把执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努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所有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无不体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如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参与如皋建设的各位朋友,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看到,发展进程中有艰难和险阻,也有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人均水平偏低;产业层次不够高,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较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执行规划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举措还不够多,帮助部分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手段还很有限;实际可用财力与各项支出需求,特别是与建设资金的需求矛盾较大,化解市镇村债务的压力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需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待继续优化,办事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如皋的关键之年,也是圆满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最后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南通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社会和谐、跨越争先”三大理念,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大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腾飞。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GDP225亿元,增长21.6%,人均GDP达到17300元,增长22.3%。财政收入25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3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39.8%。全部工业产值确保100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475亿元,均增长5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50亿元,增长59.6%,其中工业项目投入确保200亿元,增长50.6%。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工商注册外资突破10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突破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00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增长13.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零以下。
  今年的预期目标是一个挑战自我的目标、攀高争先的目标、推进全面腾飞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在认真分析了我市跨越发展的实际、现有生产要素积聚和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化解各种积累性矛盾的需要,更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当前,我们面临着全球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市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大沿江开发继续升温等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形成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浓烈氛围。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宏观调控趋紧带来的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等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将继续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全力化解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并重,坚持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并进,坚持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并举,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突破,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业绩。

三、奋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保持经济高位运行是实现全面腾飞的关键,我们将按照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的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开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1、坚持以优化外资结构和提高招商成效为重点,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全面腾飞,必须继续把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第一动力,围绕三外工作跻身全省前十强的目标,推动开放型经济实现新跨越。
  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紧紧抓住国内外资本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充分放大我市位于“金三角”、“北上海”的区位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继续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资本密集区和日韩、东南亚、欧美、港台等地区开展招商。着力引进高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高税收利润和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五高二低”项目,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主攻重大项目,大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旗舰项目和龙头项目,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集团、大公司上求突破,力争引进超10亿美元工业项目1至2个,超亿美元工业项目5个,超千万美元工业项目60个,制造业项目比重达70%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占制造业项目比重达70%以上。
  进一步拓展招商方式。持续推进领导招商、驻点招商和全员招商,充分发挥领导优势和专业招商队伍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参与招商的热情,保持招商引资的强攻态势;更加注重规划招商,在高起点编制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规划的集聚、引领作用,找准产业定位,明确招商方向,努力放大规划招商的效应;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注重做好产业配套文章,依托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和上下游客户优势进行招商;努力扩大以商引商、以企招商,通过创优服务,积极引导外资企业增资扩股,鼓励优势企业引资嫁接;继续开展委托招商、网上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努力形成以全员为基础、企业为主体、领导为关键的招商格局。精心组织好第五届沿江经济洽谈会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
  进一步强化组织推进。加强项目跟踪管理,更加注重把合同外资转化为工商注册外资、转化为到帐外资、转化为项目产出,最大限度地缩短项目转化周期。对去年以来形成的各类项目全部列入台帐管理,按月督查,全面跟踪,着力提高外资到帐率、项目落地率和开工投产率。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外资到帐和项目开工的考核,加大对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考核导向激励作用。提升服务水平,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为客商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
  进一步壮大外经外贸。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重点培育熔盛造船、上海轮胎等外贸出口新增长点,继续扶持化工、机电、农产品的出口,力争完成外贸出口额10亿美元。积极扩大进口,大力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提升工业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对外合作层次,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二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努力提高智力型、技能型和管理型劳务输出比重,按照新统计口径,确保全年完成对外劳务营业额1.2亿美元,全年新增出境劳务4500人,增长20%。
  2、坚持以猛攻有效投入和提升产业层次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实现全面腾飞,必须继续坚持“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猛攻项目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投入质量。不断优化投入结构,鼓励企业加大生产性、技术性投入,确保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规模工业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均突破80%,设备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突破70%。进一步拓展项目源头。按照国家产业导向和我市“十一五”规划要求,抓紧包装推介一批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纳一批外资、民资、国资项目;通过自主开发、产学研联合、企业裂变等途径,尽快开发一批项目。全年确保新增亿元以上项目50个。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抓好项目的储备、引进、管理和建设等关键环节,强势推动项目的转化,着力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达产率,推进熔盛造船、德源高科、焯晟石化、聚化乳酸、垃圾热电、宝众药业、亚麻二期、轮胎三期等17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快建设,促进星星肠衣、香港百川药业、神马科技、美中仪表、康鑫药业、和来福船舶配套、信达钢构等34个在手5000万元以上项目早开工,确保结转的重大项目竣工率达100%,新开工重大项目竣工率50%以上。进一步提高项目服务水平。着力化解投入瓶颈。通过争取点供指标、盘活存量、建设标准厂房、加强集约利用、推进集居整理等方式,满足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建立民营担保公司,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用足大企业集团的授信额度,积极化解资金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有效破解用工难题;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全力突破审批难题。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提高项目服务水平。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流程、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行业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力争建成熔盛造船国家级工程中心,建成2至3家省级工程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增长51.5%,新增民营科技企业100家,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产品15只。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100家企业示范带动工程、200家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和300家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在机械、化工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扎实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坚持节约优先,加快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低水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原材料转化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培育主导产业,壮大骨干企业。着力培植主导产业。做强做精石油化工、船舶修造及机电配套、汽车及配件等三大主导产业,加速壮大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电力电器等三大高新产业,改造提升机械、纺织服装、特钢冶炼、特色食品等四大传统规模产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形成更为合理、更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强化骨干企业培育。突出扶优扶强,推动生产要素向规模企业集聚,做大做优做强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促进大企业、大集团跨越式发展,培育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新增规模企业200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2只。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企业上市,确保九鼎集团年内上市,着力培育力星钢球、神马橡胶、英田集团、熔盛重工、长寿集团、昌昇集团、六建集团等一批上市后备梯队。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训,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
  3、坚持以提升要素承载力和产业集群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大沿江开发
  实现全面腾飞,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沿江开发战略,推动沿江与腹地齐开共发,不断提高集约开发、产业集聚和环境建设水平,谋求长三角区域错位竞争的领先优势。
  强势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如皋港开发区、如皋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是推进大沿江开发的主阵地,必须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开发开放步伐,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迅速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努力建设成为外商投资的主阵地、产业集聚的先行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区。
  加速构建要素承载新平台。深化完善大沿江开发规划,强推基础设施建设。如皋港开发区围绕“五年巨变”的目标,加快如港新城建设,完成商业房地产开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着力推进华中科大长江学院、二级标准公共汽车站、星级酒店会所等配套服务建设;坚持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加快临港产业园、生态养生园、现代物流园“七通一平”工程建设,确保长青沙大桥上半年建成,污水处理厂、热电工程上半年运行,开工建设内港池;抓紧编制沿江地区电网建设规划,尽快开工建设220KV皋港输变电工程,确保新城区10KV、精细化工园区35KV输变电工程上半年建设到位。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推进3000户农民聚居,开发利用6000亩江滩。建成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推动口岸联检部门进区办公,实现对外直接通关。如皋经济开发区继续加快路网、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如泰河大桥和海阳北路北延工程,新建道路1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启动恒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大力推进长寿食品、肠衣、轮胎、电子电力电器、现代纺织服装五大专业园开发建设。推进3000户农民聚居,整理土地3000亩。高新技术园区大力推进道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电子信息、科技软件文化、光伏新能源、生物工程等专业园区。各镇要继续加大工业集中区道路、水、电、气、通信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
  全面提升优势产业集群力。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加快提升三大主导产业,以熔盛造船为龙头的船舶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以焯晟石化、德源高科为核心的石油及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以公用码头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港口吞吐量达2000万吨。加快推进沙钢、五矿等物流项目。如皋经济开发区着力培育四大主导产业,以思源电器为代表的电子电力电器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海轮胎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肠衣城和长寿集团为代表的特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金元亚麻为代表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高新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光伏、电子信息、科技软件、生物工程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如城镇充分发挥英田集团、九鼎集团等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打造农用车、新材料产业,力争年产值分别突破40亿元和15亿元。其他各镇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大沿江开发,找准定位,加快发展,努力形成自身的产业特色。
  4、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腾飞,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推进农村“十大工程”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花木盆景、栽桑养蚕、外向果蔬、优质畜禽四大高效主导产业。花木、湖桑、外向果蔬面积分别发展到20万亩、15万亩和15万亩;优质生猪出栏80万头,如皋黄鸡饲养量2000万只。高效种植业面积占比50%,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50%、90%以上。大力发展项目农业。充分整合农业优势资源,精心包装项目,组织专题招商,全年完成农业项目投入12亿元。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新建市级园区5个,镇级园区20个,村级园区350个。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超10亿元企业1家,超5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10家以上。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河道整治,全年疏浚河道612.3公里、总土方1012.2万方;加强河道管理,巩固河道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如海灌区五期工程。继续积极向上争取,大力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科学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围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确保新建、翻建、拆迁农户全部入住集中居住区。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所有入住集中居住区的农户必须拆除原住房。加快集中居住区道路、水电、绿化、排污、电信、有线电视、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菜园和养殖小区。坚持多措并举,通过财政倾斜、村“一事一议”筹资、农民投资投劳、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等渠道,广泛筹集配套资金,提高集中居住区建设水平。
  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以“六清六建”为抓手,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镇镇区、24个省市示范村(居)、40个“六清六建”试点村、各农民集中居住区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河道及道路两侧无暴露垃圾,逐步在全市建立起“户集中、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加快推进“一池三改”和农村改厕工作,建设简易可行、适度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广秸秆发电、制板、还田等新型综合利用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生产,禁止流通和使用剧毒农药。全面推进绿化造林,新增生态防护林2.5万亩、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5万亩。
  加快发展壮大建筑业。建筑业是致富农民的重要产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立足长三角、环渤海湾和华北三个重点市场,巩固东北市场,开拓西部市场和珠三角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全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吸纳劳动力7万人。加快优化业态结构。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拓展市政、道路、桥梁、水利等符合国家投资方向的领域。提升建筑产业层次。通过装备改善、技术创新、人才开发,提高建筑业竞争力,新增一级以上资质企业4家,争创鲁班奖1项。
  5、坚持以扩张规模总量和提升内在质量为重点,推动全民创业实现新突破  
  实现全面腾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民创业,实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并举,强力打造民营经济的总量优势和集聚优势,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民营经济新突破。
  推动全民创业持续升温。进一步营造“全民大创业、全民创大业”的浓烈氛围,更加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挖掘全民创业潜能。全年净增个体工商户6000户、私营企业4000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80亿元。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大力加强民资招商,继续瞄准民资富集区和国内500强民营企业,开展招商攻势,全年引进市外民资60亿元。
  加快提升民营经济质量。在注重数量扩张的同时,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新发展公司制私营企业占全部私营企业数的比重、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占全部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的比重、新增市外民资注册资本占全部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的比重均达60%以上。发展特色板块,鼓励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重点拓展液压机、纺织服装、长寿食品、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车等特色产业,打造区域特色板块,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经济规模较大、配套能力较强的企业群体。着力扶强做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广泛集聚货币资本、实物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增强核心竞争力,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骨干民营企业群体。
  不断优化投资创业服务。认真抓好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着力在用地、用工、融资、税费征收等方面创新思路,搞好服务。引导民营企业遵章守法经营,加强信用建设,保障职工权益。积极发展市镇两级同业商会,充分发挥商会在做大产业规模及企业维权、自律、互助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6、坚持以优化业态结构和提高贡献份额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全面腾飞,必须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业态多元化进程,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沿江、沿路、沿铁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一批大型公共物流基地,为现代制造业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服务,形成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中心,建成如皋港务集团4个5万吨级公用码头和石化园区公用码头管廊工程。规划建设东陈、江安商贸物流区等道口物流中心,培育壮大规模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现代商务业。重点培育评估、资本、产权、技术、金融、保险、咨询、策划等现代商务组织,有序发展律师、会计、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拓展信息、软件、网络等新兴服务业和科研、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软件园的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培植旅游经济,使之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开发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核心景区和精品工程,加快推进水绘园创AAAA级景区步伐,完成景区东入口、匿峰庐工程;启动东大街、集贤里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改造;提升内外城河景区品位,打造如泰运河两岸风光带。强化旅游配套服务,推动宾馆、餐饮、娱乐行业提升档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旅游促销,在强势媒体和长三角重点城市推介如皋,着力打造长寿之旅、文化之旅、生态之旅特色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
  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优化商业布局,着力打造海阳路与中山路交叉口、益寿路与中山路交叉口两大商贸圈,加快推进原高压电器厂、市政府旧址地块的商业开发。完成华联加层工程,建成大润发超市。加快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瞄准沃尔玛等国际著名连锁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商业“航母”落户我市。培育规模市场,力争形成超亿元市场12个,其中超10亿元市场3个,全年市场成交额超100亿元。继续推进农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7、坚持以完善综合功能和提升整体形象为重点,奋力打造城乡环境
  实现全面腾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环境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倾力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活力之城、魅力之市。
  加强城镇规划工作。继续推进规划全覆盖,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加快编制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社区活动场所、停车场、绿化、公厕等配套设施的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大力推行“阳光规划”,增强规划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依法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行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建设投入3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李渔路、万寿路、解放路、滨河路、宣化路等道路扩建延伸工程10月底前竣工通车,实施福寿路、益寿路、海阳路改造工程,新建新生桥,维修育贤桥等七座桥梁。启动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加快城区污水干管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和城市核心区反差地段的改造,坚持依法拆迁与和谐拆迁相结合,全年完成拆迁面积6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22个房地产项目,全年完成150万平方米的开发任务。开工建设五星级天妃大酒店。加快建设“绿色如皋”,提高绿化品位和成活率,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提高经营城市水平,以功能、环境配套为先导,积极推行“净地出让”;规范出让行为,凡经营性、商业性用地一律实行公开招标、竞价拍卖、挂牌出让,实现城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提高镇村建设水平。全面加强镇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镇村建设的新突破。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镇区规模,提高城镇容量。加快推进镇区居住小区建设,鼓励农民进镇居住,集聚镇区人口。重点镇、一般镇新增镇区人口分别达8000人、2000人以上,房地产开发面积分别达20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以上。【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三版】扎实推进“六城同创”。围绕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标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级考核,启动生态市创建,加快江苏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申报等创建目标,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工作。提高城乡管理的覆盖面,强化城乡联动创建,推进管理由中心城区向各镇延伸。强化环境综合管理,着力整治违章建筑、市容秩序、交通秩序、城市水环境、沿路“五小行业”等严重影响创建的突出问题。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水平。完善环卫设施,提高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大力推进交通建设。完成交通投入12 .7亿元。加快建设204国道改线、白雪线、江海高速如皋段、焦港船闸四大工程,年内完成征地拆迁和道路工程的路基灰土层。沿江公路、蒲黄线中段、334省道东延段三大结转工程上半年建成通车,334线如城至丁堰段、新东线绿化工程一季度完成。围绕“村村通”目标,大力实施通往集中居住点公路建设。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顾坊110KV、健康110KV等输变电工程。

四、加快构建和谐新如皋

  构建和谐新如皋是实现全面腾飞的重要目标,我们将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分注重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的社会局面。
  1、更加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构建和谐新如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全民创业促进群众增收,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闯市场、学本领、创新业,让创业能人先富起来,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以扩大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援助力度,继续实施“191”工程,切实帮助“4050”、城镇低保、零就业家庭和长期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全年实施各类培训8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以落实政策促进群众增收,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严格控减农民负担;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收入分配行为的指导,依法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禁止拖欠职工工资。以发展物业促进群众增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序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以加强帮扶促进群众增收,深入开展“三百单位帮村、万名党员帮户”活动,强化“造血”功能,增强被帮扶对象自主发展的能力。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应保尽保、用工必保、覆盖城乡”的要求,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新增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各1万人。应参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金征缴率达95%以上。加快农村养老保险扩面进程,参保人数达到10万人。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即征即保、凡征必保。巩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成果,全面推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社区管理。继续推行廉租房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救济、慈善等公益事业,切实帮助特困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努力让上学者不因贫失学、失业者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家庭困难患者得到基本医疗救助、诉讼困难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
  着力强化公共财政职能。放大财政引导效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作用,运用贴息、奖励、补助等有效手段,重点扶持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税收贡献多的产业和项目,培育和壮大支柱财源;同时,发挥财政的示范、聚合作用,探索建立融资新平台,为公共产品和环境打造提供资金支持。强化财政收入组织。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健全税源监控体系,强化对税负异常行业、企业的纳税评估和稽查,加大对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征收力度,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完善公共财政框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政府财力更多地向“三农”、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弱势群体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倾斜,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深化“镇财市管”改革。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约束性和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完善镇级收入直达市级结算专户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度重视市镇村三级债务的化解,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举债和偿还机制,努力控制和化解债务风险。强化审计监督。坚持突出重点,拓展领域,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注重协调发展,加快繁荣社会事业
  构建和谐新如皋,必须不断繁荣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着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2%。认真实施科技计划,年内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00项,其中国家级25项。加强产学研联合,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挂钩合作,新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1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5家,专利申请600件。进一步完善引进和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我市急需的产业人才,提高产业人才在全部人才中的占比。充分发挥沿江人才市场和留学生创业园聚集人才的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行公平教育,继续优化学校布局,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所有定点小学建成省标合格学校。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镇6个、四星级高中1所、省级职教示范专业或实训基地1个、省现代化幼儿园1所、南通特色成人教育中心校2所。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倾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教育如皋”品牌。切实规范幼儿教育管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继续办好特殊教育、社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严格杜绝教育乱收费。
  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健全社区卫生体系,合格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率分别达90%、30%以上。强化卫生监督,重点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和职业卫生的管理。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按照“科学引导、有序开放、依法监管”的原则,强化医疗市场管理。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二院以及镇卫生所基础设施条件,积极筹建沿江甲级医院。继续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伪劣食品药品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违法行为。
  认真落实三大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注重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的各项措施,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坚持环保优先方针,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新上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积极引导现有化工企业整体搬迁到专业园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坚决制止和打击各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使全市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不断繁荣其他社会事业。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活动载体建设,80%的镇文化站、50%的村文化活动室达到标准化要求;继续开展文化“三送”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积极实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推进市体育会展中心工程,新建18个镇级体育健身广场,逐步提升村级体育健身工程的档次。继续实施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力争建成省有线电视示范县(市)。积极筹建市广电中心。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有效地开展双拥活动。做好民族宗教、人防、外事、侨台、档案、保密、气象、防震减灾、长寿文化研究等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安定和谐的社会
  构建和谐新如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健全民主法制,提升精神文明,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共建共享和谐的社会环境。
  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和如皋“城市精神”,着力打造“爱心城市”品牌。全面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加快推进红十四军纪念馆建设。深入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企业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加快推进骨灰进入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存放堂,坚决制止骨灰二次装棺。清明节前对各镇工业园区、集镇规划区及主要交通沿线的坟墓进行集中迁移。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如皋”创建成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健全落实信访工作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责任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进一步发挥“12345”市长公开电话的作用,畅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与执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助机制,努力形成环境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积极支持城乡居民依法自治,保障基层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做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继续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增强全社会法制意识,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法治化,建成“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强化质监、工商、物价、粮食、盐务、烟草等部门监管职能,坚决打击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市政府今年将办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10件实事:
  (1)建成引江区域供水工程;(2)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农村五保老人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3)全市应参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4)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5)农村公教人员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全覆盖;(6)建成贯通集中居住点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200座;(7)改扩建东皋、红星、南门桥、新生桥等四个城区农贸市场;(8)建成市中医院病房楼,迁建江滨医院、市福利院,新建残疾人服务中心;(9)全面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实施城区老住宅小区技防改造工程。

五、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面对实现全面腾飞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塑造人民满意的政府形象,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1、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为民政府。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自觉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工作思路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多做百姓期盼的事,多做群众受益的事,多做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事。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强化公共服务,扩大社会就业,扶助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2、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坚持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和行政管理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规范行使行政权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认真执行《行政复议法》,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严格遵守《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切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待。
  3、坚持真抓实干,打造务实政府。建立健全重点工作推进责任机制、目标管理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咬定全年目标,全力以赴抓推进,一着不让抓落实。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倒轧时点,定期组织检查讲评,切实强化过程控制;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定时间、定标准、定要求,确保全面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督办查办工作,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重实情不尚虚荣,鼓实劲不务虚功,求实效不图虚名,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和虚报浮夸,坚决不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政绩。
  4、坚持创新争先,打造高效政府。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推动力,用创新的机制争创优势,用创新的办法突破瓶颈,以创新的精神超越自我,争做勇立潮头、大胆创新的开拓者,不怕风险、敢试敢闯的探索者。特别是针对拆迁、用地、融资、审批等难题,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奋力破解。进一步确立高点定位、挑战极限、敢于争先的理念,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转化为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六大重点工作上,确立更高的参照系、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工作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从追求增幅领先转移到追求总量领先上来,从追求阶段性领先转移到追求持续领先上来,从追求部分指标领先转移到追求全面领先上来。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强化效能监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努力解决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问题,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服务更加快捷高效。
  5、坚持从严治政,打造清廉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对政府公务人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和健康。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使公共权力在社会监督和制度约束下运行。对工程招投标、土地批租、政府采购、人事编制等事项,严格按制度办事,杜绝暗箱操作。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深入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扎实治理商业贿赂。对违反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狠刹奢靡浪费之风,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市政府组成人员将在勤政廉政方面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做到“三不”、“三管好”、“三树立”:不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不干扰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不干涉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查案办案;管好自己、管好下属、管好身边的人;树立励精图治、苦干实干的形象,树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的形象,树立亲民爱民、勤政廉政的形象。
  各位代表,进入新的阶段,迈上新的征程,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抢抓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要求、历史的重托。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届三次全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依靠全市145万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创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腾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