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农村信息化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来源:嘉兴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嘉兴宽带网络加快向农村延伸,2005年覆盖所有行政村,2006年覆盖所有自然村,走在了全国前列。

  “现求购大米50吨,有意者请联系……”“农信通”短信服务平台累计向广大农民发送短信息20多万条,与互联网、“农民信箱”等一起,成为我市广大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近几年,嘉兴市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加速城市信息体系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辐射和延伸,逐步构建起了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嘉兴”框架。农村信息化已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农民获利增收的“助推器”。

  重视——

  “既是责任,又是机遇”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金农工程”,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跨越的“数字鸿沟”,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因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将农村信息化之路确定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铿锵脚步声,2006年5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各地以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为契机,加快建设“金农工程”。紧接着,黄坤明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德荣率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金农工程”实施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要求全市各地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和加快建设“数字嘉兴”,针对农民的迫切需求,抓住时机,加快推进“金农工程”。此后,市政府出台《“数字嘉兴”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战略目标;编制《电子政务“十一五”建设规划》,把“金农工程”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号工程”。2007年伊始,黄坤明在调研新农村建设时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各地政府搭台,通信公司支撑,涉农组织唱戏,广大农民受益”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良好局面。我市鼓励各基础网络运营商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网络,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形成多网进村、有序竞争的格局。同时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为基础,建起了“嘉兴金农网”等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网站,在统一信息网络平台上开展多项业务,服务“三农”。

 “既是责任,又是机遇”,这是嘉兴市各有关部门、各网络运营企业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方面的共识。各网络运营企业在基本普及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光纤到村、宽带入户”工程,加快宽带网络向自然村的延伸。电信嘉兴分公司已建成400多个乡镇网点,发展农村宽带用户近10万户,同时大力推进信息村建设,开展了面向“三农”的“号码百事通”等服务。移动嘉兴分公司服务网点已覆盖所有自然村,“农信通”终端用户达到2000户,并在海盐南北湖利用WiMax技术进行了全省第一个无线宽带上网试点,计划逐步在我市农村推广应用。市广电总台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在农村的试点工作,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已基本完成,基本普及农村有线电视。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嘉兴市农村通信基础网络已比较完善,城市信息资源体系和应用体系也正向乡镇、村庄延伸。在网络运营企业的支持下,我市已在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中建立“农民信箱”服务点4500多个,注册“农民信箱”用户6.3万户;2006年4月至7月,全市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网点1113个。

  成效——

  农民获利增收的“助推器”

  在“信息化示范村”嘉善县魏塘镇厍浜村,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政策文件网上看、科技知识网上学、农业产品网上卖,农村信息化真是一条“把干部请到家里,把技术员请到家里,把老板引到家里,把市场带到家里,把文明留在家里”的捷径。

  到目前,全市34%的行政村已建成“信息化示范村”,共建成30个村级网站。在我市农村信息化应用试点——南湖区新丰镇和余新镇,“全球眼”、“企信通”等信息化服务内容比省农村信息化试点规定的内容还要广泛。

  嘉兴市把信息技术与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有机融合,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和民主法治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是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基础,每个网点均配备了电脑、数字电视,接通了互联网、有线电视网。通过不断整合,该网络已逐步成为我市农村信息化应用服务的统一平台。党员教育、科技培训、保健知识等,党员、村民通过网络都可以看到。村民们的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逐渐告别了以往饭后聊天、打牌的生活方式,开始热衷于从信息化平台上捞信息和娱乐。

  “农技110转接,‘农家乐’、农村公交线路查询……”说起“号码百事通”,嘉善姚庄果农张大爷赞不绝口。嘉兴的“号码百事通”带有浓厚的“农”字特色,既为农民购买农资、书籍和看戏等提供方便,又可以推销农副产品。近几年,我市像“号码百事通”之类的信息化服务载体不断涌现,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

  农产品网上销售,助推了农民增收。平湖市新埭镇蘑菇种植大户顾在良与北京、江苏以及香港的客商建立了网上业务关系,每年创利超100万元。近几年,我市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实现的农产品交易额年均达到5000余万元;通过“农民信箱”达成交易400多笔,节约营销成本150万元。

  信息化使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创新了农村管理方式,提高了农村工作效率。我市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已通过各乡镇社会事业所延伸到各乡镇和部分村,村民们可就近查询健康档案、就业培训等信息。乡镇站所与村委会的联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县、镇干部想了解基层情况,只要轻点鼠标,有关乡镇、村的信息就一目了然。工商部门利用信息网络,对农村放心店进行网上监管。市外经贸局在秀洲区20个村进行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试点,让农民受益。

  展望——

  城乡“数字鸿沟”在消除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金农工程’的目标任务,建立市、县、镇、村四级信息网络,以应用和服务为先导,开展多项业务,服务于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努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市信息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嘉兴市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继续加快推进“金农工程”建设。统一协调各通信运营公司进一步加大投入,在2至3年内消除农村宽带盲点,为我市“金农工程”建设铺好“信息高速公路”。

  目前,嘉兴市有关部门已选取秀洲区王店镇八联村等村进行“电脑村”建设试点,采取通信运营公司和财政共同出资补贴农民上网费用的办法,调动农民买电脑、上网的积极性,同时将在农村开展电脑使用普及培训工作,使网络“村村通”上升到电脑“村村会”。

  农村信息应用体系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通过建立公共农村远程宣教中心、完善农业生产服务系统、延伸公共服务系统、建立村级事务管理系统,嘉兴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取得更大的成效。据了解,到今年年底,我市有望实现市民健康系统在农村的全覆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