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三新”突破年 谋求新跨越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好景赖描摹,都江儿女善谋划;发展靠行动,“三新”突破年求跨越。

  1月13日,细雨霏霏,天寒地冻,都江堰市委常委会议室却气氛热烈,中共都江堰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3次常委会议正在传达成都市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大家围绕春城书记的工作报告踊跃发言。智慧碰撞出火花,集体决策绘蓝图。随后召开的市委全委扩大会上,来自各乡镇、各单位的180多名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发展共识,科学谋划了“三新”突破年里的新思路。

  大家一致认为,成都市委十届七次全委会把2007年确定为“‘三新’突破年”,既在“项目年”和“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基础上,对产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又符合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2007年,都江堰市新一届班子将以开创风正人和事业兴、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为己任,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构建“三区一城”(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集约环保型工业集中发展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努力建成更具实力、更有魅力、更加和谐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实现“两最两强”(具有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创业环境的四川经济强市和全国文化强市)发展目标,“瞄准五年发展目标,滚动安排三年工作,扎实完成每年任务”,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以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为抓手 增创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新优势

  按照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规划的要求,2007年在完成“创佳”、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升5A”的基础上,加快打造“两组团一轴线”旅游核心区,推动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旅游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青城山游客集散中心、水利文化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道教文化博物馆、豪森五星级酒店、爱心旅游商品展销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虹口创建AAAA级景区工作,积极实施龙池景区整体打造。加快核心城区功能提升和业态调整,着力构建城市中心游憩区,推进城区景区一体化。推出《道解都江堰》大型实景演艺节目,举办国际啤酒节等旅游节会活动,凸显“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旅游文化品牌。切实抓好青城山镇和虹口乡高原新村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建设,加快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和青城山镇绕镇路沿线乡村酒店发展。

  同时,抓住都江堰市被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的机遇,加快完善成都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配套设施,突出产销衔接,推进软件人才的社会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努力拓展休闲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

  以建设集约环保型工业集中发展区为突破口 积极推动工业发展新跨越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集中集约发展,继续探索和完善工业集中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园区外规模企业加快向园区调迁,工业集中度达到65%以上。加快川苏科技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蒲阳110KV变电站建设,启动蒲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园区路网体系,归并整治园区电力线路,在园区形成3平方公里承载能力。力争全年新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20个以上,协议投资12亿元以上。积极实施拉法基余热发电、华科阀门、三奇制药等技改项目,加快推进拉法基水泥三期、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投资项目、都机车桥迁建、遛洋狗食品、华夏钙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构建优势产业集群。切实搞好重大项目引进,力争多晶硅及光伏制造、上善药业、通用电缆等项目尽快签约落户,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以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着力点 努力开拓 现代农业新局面

  坚持以“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推动现代农业新进程,加快推进猕猴桃、冷水鱼、中药材、优质粮油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2007年,加快日昇猕猴桃高科技示范园、福润肉食品、青岛新联水产、兴达冻干蔬菜加工等项目建设,启动予乐绿色食品批发市场、贡品堂茶叶加工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8家。突出抓好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1―2个国家级、省级品牌,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林、田、路、渠综合整治。

  统筹城乡发展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新进程

  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为抓手,不断夯实“三大工程”,按照“强化极核、培育支点、发展轴线、带动全域”的思路,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完成12条中小街道综合整治,启动走马河、蒲阳河桥等市政桥梁建设。加快城市西区建设,建成二环路西延线,启动实施外江滚水坝项目。整合城市北区资源,继续搞好白沙河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岷江白沙大桥和彩虹桥建设,加快形成闭合的城市交通环线。以加快完善“三纵三横”交通路网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城乡交通运输能力。围绕建设“数字都江堰”,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市域内496个接入点建设,实现村村通宽带的目标。

  着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青城山镇和特色产业集镇建设,提高集镇聚集辐射能力。提升已启动的11个新型社区示范点建设水平,继续在每个乡镇抓好1—2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创新举措,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 着力推动文化强市工作取得新进展

  围绕建设全国文化强市,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培育“四大文化工程”。进一步突出“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文化旅游品牌,抓好水文化、道教文化、古蜀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挖掘、宣传工作。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切实抓好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继续推进乡镇省一级标准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新建8个乡镇文化站。狠抓精品生产,完成以都江堰特有文化为背景的《花蕊夫人》、《李冰传奇》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形成一批具有都江堰特色、文化个性和创新意义的文化艺术成果。积极参与支持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取得和谐都江堰建设新成效

  把落实“十大惠民行动”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结合起来,全面落实“惠民行动”的各项指标,着力完善社会保障。

  扎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新增就业岗位110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水平,积极建立广覆盖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医疗、养老、低保、困难救助、教育扶助体系,做好失地农民农转居参保工作。完成农村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建成60个达到“三化两服务”标准的村级卫生站。加快推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