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丽水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1月20日在丽水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丽水市代市长 陈荣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丽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5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17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43.2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94亿元,分别增长24.1%和24.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65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69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8.1%和7.7%;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市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7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23亿元,增长14.2%;财政总收入12.9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6亿元,分别增长32.6%和33.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4亿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85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9.1%和7.7%;新增城镇就业271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一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70.69亿元,增长3.2%。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组织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全市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5家。结构调整继续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信息服务和农技推广应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来料加工业逐步壮大,实现加工费收入2.02亿元。耕地保护力度加大,完成土地开发5887.7亩、土地整理20.1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1.32万亩。在全省率先完成山林延包工作,森林资源流转积极推进,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有序开展,绿化造林工作获得全国先进。

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535.6亿元,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继市区之后,缙云、青田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00亿元。企业效益明显提升。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29.3%和21.4%。积极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入45.39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品18个,新产品产值达24.94亿元。按照建设城市产业功能区的要求,大力推进开发区(园区)的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和集聚集约发展。开发区(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0%。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建成标准厂房13.86万平方米。市区南城建设列为全省首个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15%左右。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古堰画乡、风情东西、遂昌飞石岭等一批景区建设初具规模。积极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成功举办仙都旅游文化节、汤显祖文化节、畲族三月三歌会等节庆活动。农家乐旅游、红色旅游日趋红火。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47.9万人次,增长32.27%,旅游总收入达35.36亿元,增长25.04%。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68.47亿元,增长25.1%;贷款余额达到333.78亿元,增长16.4%。重点商贸项目建设、专业市场招商及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培育步伐加快。新增乡镇连锁超市124个,农村放心店921个,覆盖面分别达84.0%和92.2%。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社区服务、保险、证券、邮电通讯、信息和中介服务等不断提升。

(二)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规划编制体系日趋完善。分解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丽水市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和“十一五”时期28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经省政府批准开始实施。基本完成县(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快配套详规和专业规划的编制,全市控制性详规覆盖面达70%。村镇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完成前期研究和专题报告,并通过省级评审。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开展“深化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6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19.5%。54、55省道庆元段改建工程等48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景宁外舍防护工程等39个项目稳步推进。滩坑水电站第二水平年移民动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库区集镇复建、景青公路复建工作有序推进。龙丽、丽龙高速公路龙泉经北埠至遂昌段建成通车。台缙高速公路缙云段完成总投资的65.3%。云景高速公路初设通过审查,龙庆高速公路通过工可预审。开潭水利枢纽顺利蓄水发电,南明湖成为市区一道风景线。缙云仙都等4个220千伏、青田东源等7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500千伏丽水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顺利进行。新增水电装机12万千瓦,水电开发累计达142.6万千瓦,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水电第一市”。全市共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68亿元,其中市区6.16亿元;全市新增城市道路45.10公里、公共绿地80.81万平方米,其中市区21.04公里、62.89万平方米。土地供给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加强。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六个双百”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投入资金3.55亿元,启动建设示范村30个、整治村235个。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1444.8公里、路面改造1218.8公里。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广沼气工程。“四大千百工程”进展顺利,解决和改善了10.6万人的饮用水问题,完成21座水库除险保安和141公里河道整治,新增节水农田5.3万亩。下山脱贫工作进展顺利,下山转移5400户21530人。认真做好乌溪江、紧水滩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工作,遂昌、云和、龙泉三地的异地脱贫小区正在抓紧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加快推进。

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继续推进“八个一批”生态工程,88个重点项目和92个示范点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展循环经济“1030”工程建设,丽水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全面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不断加强。“811”环境污染整治有序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监管整治力度加大,工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预计达到90%以上。认真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均已开工建设。环保自动监控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瓯江干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列入全国五个试点项目之一。

(三)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提高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加快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放宽社会投资准入限制。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领域不断扩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展开。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庆元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入选“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进展顺利。多层次供房体系初步形成,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建设加快,各县(市)城区全面实行城镇廉租房制度。

外经贸工作态势良好。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调整,生产型企业成为自营出口的主力。企业“走出去”趋势加快,纳爱斯集团全资收购了香港3家企业。扎实推进“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7亿美元,增长8.7%,其中出口5.47亿美元,增长24.2%。全市实际吸引外资1926万美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家。

区域合作不断拓展。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认真做好选商引资工作。启动申请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工作,积极关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全年引进市外内资项目201个,实际利用内资35.37亿元,引进项目科技含量和单体规模均有较大提高。

(四)加快绿谷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高。扎实推进“五城联创”。以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市容环境卫生逐步改观。

科技教育事业加快推进。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科技信息网络、对外科技合作三大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启动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工作。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九县(市、区)全部通过省“两高普九”评估验收,云和、遂昌先后跨入省级教育强县行列。高中段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高校特色优势得到进一步培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和学生接送班车工程、爱心温暖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宿舍7.38万平方米、食堂3.86万平方米,6.0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5.57万名学生用上爱心营养餐,培训教师5175人。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年共撤并初中、小学48所。

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协调发展。加大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力度,松阳高腔、青田石雕、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家谣》代表浙江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创作金奖及12个单项奖。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新创建东海明珠乡镇3个,山花乡镇4个,文化名村11个。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进展顺利,实现广播电视有线联网2096个。组织参加第十三届省运会,取得较好成绩。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启动“绿谷风”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大行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实施,参合率达82.5%,完成农民健康体检106.96万人。实行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国防动员、双拥、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统计、档案、地方志、气象及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和谐社会建设有序推进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积极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努力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帮助3882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515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4万人,劳务输出3.4万人。

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有序。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净增9886人、960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新增3305人。积极推进工伤、生育保险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到1.98万人。

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和动态管理。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9.94%。全面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救助贫困群众4167人。高度重视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积极帮扶贫困山区大龄未婚青年成家立业。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九县(市、区)均建立了慈善总会。

“平安丽水”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破案工作尤其是命案侦破成绩显著。启动“五五”普法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立足于抓源头、抓长效,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暂住人口管理和服务取得实质性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事故次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及42个专项预案。高度重视滩坑移民融入融合工作,移民迁出地及安置地大局稳定。全力抗击超强台风“桑美”等自然灾害,认真做好抗台救灾工作,灾区倒房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

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建设让人民满意政府的目标,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坚持“两个务必”,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精神,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省驻丽各单位,向一切关心、支持丽水建设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等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资源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还有待加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分农民和城镇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民间融资有待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还需引起进一步重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7年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之年。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持平,工业总产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5%。其中,市区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持平,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均达8%;新增城镇就业2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及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推进“八八战略”、完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牢固确立“跨越发展、和谐融入”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平安丽水”、“法治丽水”和绿谷文化建设,按照“重点展开、务实推进、强化创新、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为构建和谐丽水不断夯实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科学发展。面对欠发达的最大市情,必须坚定不移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力量把丽水的事情办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好中求快,优中求进,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突出项目带动。牢固树立“谋发展必须抓项目”的意识,把项目带动特别是大项目带动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精力想项目、议项目、跑项目、引项目、建项目,将项目带动延伸到各个领域,落实到各个方面,形成上下一心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三是突出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破解难题、操作到位的能力。倡导敢闯敢试敢干精神,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四是突出务实为民。大力弘扬务实作风,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牢固树立为民宗旨,始终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富裕幸福作为政府工作的最高使命,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三、2007年主要任务与工作举措

(一)围绕“千亿目标”,着力推进“千亿富民强市”工程

投资是现阶段推动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必须紧紧围绕“千亿目标”,大力实施“千亿富民强市”工程,确保经济社会具有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的预期目标,抓紧梳理和谋划一批事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局的重大项目。建立多层次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梯次推进。争取缙云好溪水利枢纽工程、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大均电站和乌溪江干流梯级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龙浦高速公路、衢丽铁路、方溪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形成重大项目“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以保证项目的报批率、供地率和开工率为目标,健全对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重大项目建设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征地、拆迁政策,为投资增长提供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继续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台缙高速公路、丽龙高速公路莲都段及连接线建成通车,云景高速公路、龙庆高速公路开工;景青公路滩坑库区淹没段贯通,开工建设松阳大东坝至龙泉安仁段;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1044公里,路面改造932公里。开工建设我市第一座500千伏丽水变电所,新(扩)建市区灵山、景宁鹤溪、缙云仙都、青田等4座220千伏变电所和龙泉安仁等8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松阳北山、缙云白峰、云和仙宫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滩坑移民的动迁安置工作,确保在8月底前第三水平年7450人搬迁入驻安置地,在年底前全面启动第四水平年移民的建房工作。完成市电视中心建设,抓好丽水中学、市职业高中、市体育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瓯江干堤加固、瓯江生态河川修复与保护、景宁外舍防护等工程建设,着手研究生态屏障建设工程项目,加大下山脱贫、除险避险以及灾后重建等工程建设力度。

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加强项目与资金的衔接,做好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平衡。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加大筹资力度,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确保合理投向。依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支持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企业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吸引更多的外地资金流入丽水。强化各级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大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农村宅基地整治复垦的力度,加快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推进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建设,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省“十一五”规划和“五大百亿”工程项目及省重点项目计划的对接,加强与中央及省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专项资金与用地指标。

(二)注重“两化一新”,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十一五”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工业发展,拓展城市空间,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打造浙西南特色制造业基地。着眼于培育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根据丽水“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丽水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高度重视产业投资,年内争取新上一批带动力强的重点投资项目。着眼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引导现有企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实施品牌战略。着眼于扩园提质,切实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抓好全市10个开发区(园区)扩容的规划修编,重视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重点启动市区南城区块建设,同时加快碧湖等产业区块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开发区(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全市实现工业产值64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520亿元,全社会工业投资规模确保70亿元。争取全市新启动园区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丽水经济开发区新增投产企业100家,形成年产值上亿元的重点企业3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

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实施首位城镇优先发展和“小县大城”战略,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尤其要加快推进浙西南中心城市的形成,提高其对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高度重视南明湖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着手编制城市综合交通、绿地系统、燃气管道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等专项规划,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加快推进枇杷圩和古城岛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完善城北区块建设,加快江滨区块建设。建成水东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深入研究和组织实施主城区与南城、联城区块的道路网连接以及东西北出入口等道路网架。加快市区防洪体系和内河截污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和医疗固废处置中心建设,完成滨水公园主体工程、滨江景观带生态景观区主体工程、务岭根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开展“五城联创”活动,注重城市的绿化和美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以“六个双百”工程为抓手,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研究制订新的政策,重点扶持笋竹两用林、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和水干果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畜牧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着力打造“中国生态第一市”品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统筹、共享的原则,以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五通工程”为重点,以百千示范整治、乡村康庄、农民饮用水、清水河道、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为载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壮大来料加工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和转移步伐。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做好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加快推进“内聚外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万人,有组织劳务输出3万人。同时,重点扶持农村特困群体,有针对性地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实际困难。

(三)打造“三大基础”,发挥良好的区域特色优势

生态是丽水的区域优势,旅游是丽水的新兴产业,人文是丽水的发展动力。丽水要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生态屏障,必须充分重视、挖掘、整合良好的生态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实现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特色优势。

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建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积极推动生态功能区建设,依法保护、合理开发森林、水体、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合理调整林木结构,积极发展阔叶生态景观林和速生工业原料林。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市8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行,推进各县(市)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确保缙云至莲都、松阳至莲都、龙泉至云和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各空气自动监测站连续实时监控。深入开展生态县(市、区)、生态村镇创建。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县、试点园区、试点企业和项目的实施。严格执行环保约束性指标,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努力开发应用循环经济新技术,促进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实现生产环保化。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和整改。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良好社会风气,继续保持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培育和壮大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机遇。要充分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借助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的有利条件,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和投资力度,把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作为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景区开发带动农家乐旅游和红色旅游。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开发乡村旅游。加快缙云仙都、畲乡风情、遂昌神龙谷及黄金之旅、云和湖、龙泉山二期和百山祖等项目的开发进度。市本级要千方百计做好古堰画乡、风情东西、名人南明、生态河川、南明湖、白云山和欧陆风情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出旅游招商,加强旅游促销,逐渐形成建设“长三角地区极具魅力的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态势。积极扶持各类物流园区、专业市场、大型商贸企业和精品商业街区的建设和改造,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的发展。扎实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争取全市乡镇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和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

加快推进绿谷文化建设。必须加快推进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为支撑的绿谷文化建设,增强发展软实力。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四外两基地”的思路,强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组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交流合作,争取浙江大学丽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丽水研究院等进入实质性运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方向,全面推进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重点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继续提高“两高普九”水平,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努力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理顺高校管理体制机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抓好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积极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快发展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围绕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办好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暨2007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中国·丽水文化精品展等重大节庆活动,加快青瓷、宝剑、石雕、木制玩具、黑陶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提高绿谷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做好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继续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和“山花工程”,积极开展“双千双万”等基层文化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市级文化名村和文化示范村(社区)、文化示范户创建工作,丰富和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切实增强群众体质。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公共卫生监管,提高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能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做好统计、物价、外事、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切实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四)破解“五大难题”,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市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关联,社会各界对此比较关注,解决的难度也较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安全发展。

调控房地产市场。坚决贯彻国务院和九部委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健全多层次多区域住房供应体系。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继续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市区要下决心跳出中心城区,加快包括城市郊区在内的不同地段商住用房建设,形成高低价层次分明、中心城区内外结合、基本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根据土地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控供地数量和节奏。今年市区出让商住用地不少于600亩。加强出让土地的后续监管。加快已出让土地项目的审批,规范开发企业的开工、预售、竣工验收等行为。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市场透明度。加强市场监测,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群众理性购房。

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坚持“责任自负,风险自担”和“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群众损失,确保经济安全”的原则,注重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对民间融资的风险防范意识。改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加大放贷力度,积极争取引进各类商业银行到丽水开办业务,加强各类担保机构建设。加强对各类民间融资主体和融资活动的监管,加大对涉及非法融资业务案件的查处力度。

综合整治环境污染。切实加强对城市露天菜市场、城中村、餐饮业油烟和污水、机动车尾气以及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整治和监管。深入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固废、化肥农药污染、河沟疏浚整治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进一步提高合成革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水平。强化瓯江流域河道采砂整治工作。加强对电站建设、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评估和弃渣管理,严禁开发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电站和矿产。

缓解农民建房难问题。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畅通农民建房渠道。抓紧做好集镇和村庄规划,加快编制农民住宅公寓小区、农民迁建安置点小区和农居点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农民建房用地。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同时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房。市区争取开工建设后甫、丽华农民公寓,推进弄和、青林农民异地迁建点的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配套,做好富岭和联城25个农居点的建房规划审批工作。

推进撤村建居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先易后难、能快则快”的要求,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不断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认真研究和制订鼓励拆旧建新、撤村建居的有关政策,统一“城中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区要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确保完成若干个“城中村”的撤村建居工作。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活力源泉。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力争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设置和区划调整,强化乡镇管理与服务职能。抓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和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加快组建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森林资源流转和林权抵贷款工作。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山海协作工程”和“华侨要素回流工程”为载体,以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开放推动和借力发展战略,加强市场化运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通过业主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活动。注重选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符合我市资源和区位优势、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项目。立足周边,扩大视野,以申请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为契机,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合同引进市外内资40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0亿元。

努力提高开放水平。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名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培育出口主体。探索建立贸易壁垒预警和应对机制。进一步推动企业“走出去”,努力从原来的设立境外办事处为主向在境外开展加工贸易等投资方式转变。完善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大对外经贸发展的扶持力度。

(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理顺情绪,千方百计为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千方百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和科普宣传。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防工作,支持驻丽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台政策。重视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加强对台风、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增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反映诉求、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提供服务的作用。着眼于从“迁得出”转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快滩坑移民的和谐融入。加强和改进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状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深化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建筑等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重视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巩固“平安市”创建成果。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帮扶力度,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市场择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空间。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全面推进“五费合征”工作,提高企业参保率,扩大覆盖面。加强社保和住房等各项基金管理。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试点,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各类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引导帮助400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00人以上,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00人以上,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00人以上,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5万人以上,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参保人数达到2.3万人以上。

认真为民办好大事实事。2006年确定的十件大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已顺利完成。2007年,要继续按照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要求,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等重大问题,努力办好全市十件大事;围绕事关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努力办好市区十件实事。全市十件大事有:交通网络建设工程、电网建设工程、城乡环境整治工程、新农村新农业惠民工程、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人口脱贫工程、滩坑电站移民工程、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工程、城乡劳动力就业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市区十件实事有:城乡饮用水建设项目、城市防洪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居民住房保障项目、文化进社区项目、城乡环境洁化项目、城乡交通一体化项目、南明湖和古堰画乡建设项目、城乡居民生活健康保障项目、丽水市老年人公寓和丽水市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的施政理念。按照建设法治丽水的要求,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民主、科学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责任与权力相统一的执行机制、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全面贯彻《监督法》,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和决议,认真听取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行行政问责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努力造就一支公正文明的公务员队伍。

完善特色创新的管理体制。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把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放在着力构建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政府规范高效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真正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继续深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促进市场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政府工作、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进一步向社会事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倾斜。

打造开放开明的政府形象。坚持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多做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础、起长远作用的事。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和胸怀,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更加开明的政策和姿态,规范透明办事,推进阳光行政。坚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权力运行的关键部门、关键环节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重点。结合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网上办事和公开的质量与水平。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提升务实高效的行政能力。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应对“两个倒逼”,敢于开拓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解难题、破瓶颈、办实事的能力,敢于闯出一番新天地。继续巩固机关效能建设成果,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和方式,改进文风会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下决心解决办事拖拉、中层梗阻和不负责任等问题,努力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坚决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弘扬清正廉洁的从政风气。坚持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政府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政府投资公司管理,健全重大项目、活动、决策制度保廉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完善审批中心、招投标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杜绝权力寻租。坚决纠正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抓好政府公务人员投资入股、参与集资等营利性活动的专项整治,切实纠正各类行业不正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今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中共丽水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