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创新与结构优化成IT产业引擎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2007年要进一步做好信息化推进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工作,建立面向行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平台,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烈宏:创新不仅是IT产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切实需求,也是各行业对IT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
  
  赛迪顾问执行总裁李峻:垂直系统行业和大型企业用户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对产品结构优化贡献良多。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随着用户需求日趋专业化和个性化,协助、共赢将成为未来IT业整体准则。
  2006年,我国IT产业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未来我国IT产业发展将呈现什么趋势?在1月23日召开的2007中国IT市场年会上,这些问题得到了解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烈宏致开幕辞,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莅临会场并做了题为“倡导理性创新,促进IT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作为年会上的重点话题,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国IT市场发展的关键词。
  娄勤俭在讲话中指出,信息产业部200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实施国家的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国内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科技专项中,并鼓励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提高研发和产业化的能力,推动在自主创新体系上产生更多的新成果。
  我国加入WTO后,IT产业并没有像外界所以为的那样受到市场的冲击。2006年,IT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理性、务实的态度逐步成为市场发展的主导理念。
  奏响创新主旋律
  “通过对中国IT市场的回顾与展望,通过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解读和对IT企业微观市场的剖析,我们发现创新已经成为IT产业的主旋律。” 赛迪顾问执行总裁李峻说。
  完善法人结构和机制的创新,开拓蓝海市场的创新……当前的IT产业创新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传统技术创新的范畴。随着每一种创新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看到一部精彩的业界传奇正在书写。
  李峻指出,从整个IT市场的规模来看,2006年我国的IT市场仍旧保持一定的“软化”趋势,软件市场规模增幅达到17.8%,IT服务市场则加速了增长势头,增幅达26.3%。在行业信息化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带动下,预计五年之后我国软件和服务将会占整个IT市场规模的49.8%,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同时,数码消费产品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26亿元。其中MP4、存储卡和机顶盒成为市场规模增长的主力。MP3已经褪下了以往的光环,将逐渐被MP4所取代,未来我国数码产品市场上,MP4将以超过MP3三倍的速度增长。与3G、3C融合的产品消费不断增长,广电与电信业务的融合将持续下去,数字多媒体广播市场也在增长。赛迪顾问认为,编解码标准等数码标准之争,将成为中国企业在数码市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更多的融合也将在数码消费领域生根发芽。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刚表示,2007~2009年,随着用户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和个性化,协助、共赢将成为未来几年内IT行业的整体准则。渠道应用商、基础产品服务商、基础硬件网络设备服务商等将共同推动市场的繁荣。从行业和市场规模的增长率看,制造、电信等行业和政府部门依然是IT业发展的主要市场,银行、教育、交通等行业紧随其后。
  IT代表着变革和转变,IT业的创新在带给众多企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具体表现为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创新的主体越来越多,创新的目的越来越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IT业也是创新的力量和源泉。IT产业的年增长值占全国GDP总额6%,其通过融合和渗透所带动的市场规模远远超过了IT产业本身,推动了诸如汽车、数字电子、数字电视市场等众多新兴市场的发展。
  品牌兼并大浪淘沙
  计算机产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20余年,到现在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一些重要的细分产业增长速度已经减缓,赛迪顾问认为这昭示其生命周期开始步入成熟阶段。相应地,行业发展趋势也由激烈竞争趋于集中。随着并购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在IT业界被提及,IT行业品牌兼并大潮正在酝酿中,未来将不可避免。
  行业的大浪淘沙,会进一步压缩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缺乏实力、不具备较强局部竞争力的小厂商将会被洗牌出局,同时也会有一批具有差异化实力或资源的中小品牌脱颖而出,在大厂商难以全面覆盖的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未来我国IT业中小品牌的发展将转向专业化、行业化。
  放眼未来,中国计算机市场将在结构升级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Vista的上市和多核应用程序的成熟,将在一、两年后带动硬件设备的升级和应用的扩展,个人用户的前进步伐将快于企业用户;3G建设大幕在2007年正式拉开,将有效地激发网络服务和相关开发市场的需求释放,辅以HSDPA、Wimax等B3G技术的应用,将带动移动应用相关消费的快速增长;电子政务、数字奥运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计算机设备、软件和IT服务市场的发展;在集群性用户中,计算机技术在商业、汽车、医疗、广播电视、娱乐、金融等行业的渗透,将衍生出包括RFID、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娱乐电子、数字内容、公共事务、金融风险管理等在内的巨大的细分产业群。
  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认为,应该提倡开放式创新,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发展速度、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长远的竞争力。“开放式创新强调的是共享,这个共享是把自身拥有的资源和别人共享,以及全球化资源共享。开放式创新实际上也是产业文化的创新,是构建覆盖范围更广的虚拟企业,与其他人、其他公司一起来分享成功。”卢朝霞说。
  “软化”趋势继续增强
  2006年,中国软件市场保持了快速、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年销售额达665亿元,同比增长17.8%。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深入,区域电子政务投资的加大,以及软件正版化推广力度的加强,都是软件市场增长的动力。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的软件市场还将保持1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11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在应用软件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的是管理软件,2006年其市场规模达到71亿元。随着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崛起,在未来五年内,管理软件市场还将保持17%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与国际管理接轨,软件企业自身发展实现突破的需要也将为中国管理软件企业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
  在平台软件方面,随着其应用不断成熟,正由电子政务为主流的应用向电信、金融、能源等行业渗透。同时,平台软件在这些行业中的应用也正逐渐由边缘应用向核心应用发展。
  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达到1430亿元,同比增长26.3%,呈现出强有力的增长态势。
  专业服务中,业务流程外包、IT系统外包服务市场成为2006年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市场,分别达到38.6%和28.7%。软件外包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已经出现了首个万名员工以上的软件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和TCS、Infosys等国际软件外包巨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未来,随着软件业国际化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模式的探索,我国将涌现越来越多的达到万人规模的软件企业,软件企业的服务模式也将逐步由外包向平台开发、应用开发等产业链上游升级。
  网络服务突飞猛进
  在其他细分市场方面,计算机系统产品的增长逐渐放缓,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服务增长迅速,据预测其在未来五年内市场规模累计将超过9600亿元,成为IT市场中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2006年,芯片厂商的竞争贯穿全年。这不仅给产业结构带来变化,还对未来计算机厂商的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IT厂商要多关注一些细分的市场,包括家用市场、网吧以及中小企业IT应用,这些将是未来拉动计算机市场增长的动力。
  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延续了多年的话题。赛迪顾问预计,未来五年内,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还将提升8个百分点,笔记本电脑、X86服务器以及台式PC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市场的重要驱动力量。
  毫无疑问,网络已经成为ICT产品融合的基础架构。2006年,企业网络、数据通信、无线局域网等市场规模达到416亿元,同比增长9.8%。在网络建设未来的轨迹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IT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核心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并将帮助固网和移动网络实现融合。
  展望2007年,随着3G大幕拉开,电信运营商的转型也将赋予网络设备行业更多的机会。未来五年内,基于宽带的各种应用需求将大幅度增长,IP通信和无线网络将是最大的增长点。
  2006年中国计算机市场发展新特点
  一、金字工程拉动力趋缓,和谐社会项目崭露头角
  经过数年的持续建设,十二金工程中的多数已日益成熟。信息化需求逐步转向硬件维护升级和增值服务,采购增长放缓,个别领域甚至出现减退,对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拉动作用已经不如过去几年,其直接表现为金融、电信等行业采购所占比重的不同幅度下降。
  与此同时,紧急医疗系统、数字环保工程、公共安全与事务、城市监控、社区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地震地质灾害等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工程,对于政府部门采购需求的推动力得到彰显,显现出蓬勃的活力。
  二、消费市场娱乐化,网络作用力上升
  2006年,中国消费市场在不同层面上掀起了娱乐化浪潮。这既体现为产品营销方式的娱乐化,也体现为使用体验的娱乐化。同时,网络社区对大众用户购买决策的作用迅速飙升,在消费用户中的可信度和可参照性大幅度超越媒体广告和传统IT导购网站。
  三、中小企业成利润源泉,用户需求二元化
  2006年,中小企业依旧是中国信息化应用市场中的明星,其信息化投资在IT总体投资中的比重继续攀升。中小企业板块日益成为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过程中的亮点。在用户端,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用户在寻求基于个性化基础上的集约化,可以称之为“菜单式”;二是基于行业特性的集约化,可以称之为“专业式”。
  四、行业竞争加剧,洗牌不可避免
  赛迪顾问预测,2007~2011年,受上述因素的拉动,中国计算机市场将实现1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持续有力的增长,2011年市场销售额将达11586.8亿元。其中硬件设备的发展相对平缓,软件与IT服务将实现较快的增长,尤其IT服务发展迅猛。至2011年,硬件在计算机中的比重将下降至50.2%,直逼半数大关,软件的份额将达到11.9%,IT服务的份额达到37.9%。
  2007年中国计算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融合性产品与服务开辟新领域
  业界期盼许久的ICT产业大融合,将在技术进步和应用普及的推动下日渐清晰,为计算机产业创造出更多市场机会。
  在硬件方面,融合性智能终端值得期待,以IPTV、流媒体为代表的业务将对存储、服务器的需求增长做出显著贡献,MESH的推广将进一步激发笔记本电脑、智能PDA等移动计算产品的需求释放。在软件方面,多产业的融合,会为以中间件为代表的软件和服务开拓出广阔的市场新空间。以3G、MESH为基点,以IP为基准,以中间件为交互界面,软件不再只是计算机的软件,而是走向ICT的软件、M2M的软件、无处不在的软件,在手机钱包、移动商务等诸多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竞争重心由中心城市向地方扩散
  以台式机为首的成熟硬件产品向4~6级市场寻找发展空间已经成为现实。众多的消费类产品在3级以下城市市场的表现将决定各路豪杰的市场地位。对于行业级产品,华东、华南、华北的新兴边缘城市的贡献将日益显现。对于软件和服务,非中心城市的市场是它们的蓝海。
  三、软件网络化、服务化
  网络的快速发展,将对软件产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方面是生产的网络化,除了早已有之的开源软件的源代码开放,全球程序员借助网络自发开发和完善,微软等软件巨头也在利用网络进行开发和测试并进行协作,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小软件公司加入这一行列。另一方面,则是销售的网络化,摒弃光盘,在线付费下载将成为潮流。
  四、房地产行业持续高企,对计算机市场影响凸显
  在流通渠道层面,受制于IT卖场租金的连年上涨,同时迫于行业利润水平的逐年下滑,一些有实力的经销商将大力发展网络销售、直投、自营店面等多种方式,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客观上将会使得IT卖场在渠道中的地位面临挑战,网络渠道有望告别“叫座不叫好”的尴尬时代,步入高速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