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为国防信息化做些什么?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为陆海空各作战平台及作战单元提供信息共享的Link 16数据链
  
  能自动发射“海尔法”导弹的美国“捕食者”无人机
  
  RQ-8B“火力侦察兵”垂直起降无人机
  远从阿富汗战争中“捕食者”无人机追杀塔列班武装头子,到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闪亮登场的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再到近年国际上不断爆出的网络中心战、全球鹰、机器人战士、数字化士兵等新概念、新词汇;近到2006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再到今年1月9日,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军军事训练将紧紧围绕信息化这一时代主题展开,“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新名词正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们的视野。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有哪些?信息化国防对信息产业的战略需求和战略牵引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著名军事评论家、现任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的张召忠教授。
  科索沃战争的启示
  张召忠告诉记者,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后,我国于1993年确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打赢未来战争的基点放在现代高技术上,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同期,美国克林顿政府做出决定:在军队建设方面,确定了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长远目标;在战争准备方面,确定了做好信息化战争准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中期目标。
  直至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张召忠认为,这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从科索沃战争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打赢或制止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高技术战争,必须要拥有高新技术军事装备以高制高,必须做好信息化准备。
  机械化战争没用途了吗
  张召忠认为,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从根本上讲,武器装备的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作战中必然会引起作战样式、编制体制以及作战理论的变化,最终导致战争形态变革。
  一般认为,战争形态迄今为止可以分为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和信息化四类。与机械化战争等传统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六个主要特征:一、战争工具——信息主导。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二、战争力量——整体凝聚。与以往不同,信息化战争是一个体系对抗的战争,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一方能够控制作战手段,灵活选择目标并控制战争进程和节奏。在信息化战争中,智能和知识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三、战争时空——全维一体。在信息化战争中,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四、战争实施——精确控制。精确控制是信息化战争的精髓。精确控制主要是全频谱控制战,侧重进行战略信息战和战场信息战,目的是对全维空间、全频谱信息、全部作战力量和战争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五、战争保障——多维聚焦。信息化战争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六、战争制胜——人机融合。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指挥艺术和军事谋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战前的作战运筹和战中的战略性交战中,甚至被融入到人机交互系统、专家知识库系统和武器智能制导系统中去。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型武器装备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武器装备。尽管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机械化和热兵器仍然在向前发展,甚至冷兵器依旧在一些特定场合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召忠特别强调:“很多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就是信息,机械化没用了。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强调信息化战争,并不是说机械化战争已经被淘汰了。信息化是要在实现了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后,才能实现。而且信息化与机械化起码还要并行一二百年。”
  民技军用推进军事装备信息化
  纵观各国军事信息化发展历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期就实现了半机械化,到20世纪80年代已完全实现机械化,之后十年是后机械化时代,目前已步入信息化时代。面对信息化国防的严峻挑战,如何推动我国国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张召忠认为,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不同的是,我国国防在发展机械化的同时也在发展信息化,事实上,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所以,2020年我国军队实现机械化时候所拥有的信息化水平要比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队实现机械化时所拥有的信息化水平高。其次,引进、消化、吸收也可以提高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的起点。但从长期看,随着高新技术军事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所需的采购研制费用也越来越高,在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千方百计地降低采购研制费用才能满足军事装备不断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让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竞争。这是降低新装备研制费、采购费和维护费,实现我国军事装备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的捷径。
  张召忠指出,如果说机械化时代军民技术结合占到全部军事装备技术的30%~40%,那么,信息化时代军民技术融合将会占到80%~90%。在军事装备信息化建设上,除了核心技术要掌握在军队手里,其他技术经过评估后应该尽量采用民用技术。事实上,很多民用技术和产品,比如软件、计算机、宽带等,只要符合军用标准,制造过程符合武器装备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就可以作为候选技术。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再经过安全评估就可以应用到装备上。
  构建军民结合科技创新机制是关键
  张召忠认为,军事装备信息化水平越高,军民技术结合的程度就越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技术迅猛发展,使得各类高技术的军用与民用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通用性越来越强。探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日本为例。由于二战后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受到种种限制,日本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但其民间企业在国防研究开发能力、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具有强大优势。近年来,日本在美国“军民一体化”推动信息化国防思路的影响下,通过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大大促进了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使其民间企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经济竞争力,同时具有很大的军事潜力。比如,日本自卫队还与经济产业省合作,将某些军事技术无偿转让给民用企业使用。被公认为当代武器系统战斗力倍增器的电子技术,日本就在军民两用方面有很大进展,技术水平在整体上已优于欧洲,接近美国。
  同时,张召忠认为,军民信息技术结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以信息技术推进军事变革,形成军民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研发格局,民用信息技术企业参与培训信息化军事人才,以信息技术推动后勤建设等等。今年1月10日,联想集团就和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联合宣布,将共同构建一个现代化水平的见习基地,协助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培养更多的指挥管理军官和高级工程技术军官。
  事实上,国际上很多信息技术企业都有军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业务。例如,美国的通信设备生产商摩托罗拉就有独立的军事通信设备生产制造部门。美国波音公司也是既生产民航用机,也生产军用机。又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种型号的军用飞机研制出来后,至少能生产数千架。这样它就有钱来从事新一代军用机或者民用机的研制。
  目前,国内从事军事装备研发和生产业务的信息技术企业有三类。第一类是长期跟军工部门有业务往来的信息技术企业,第二类是国有的大型信息技术企业。他们主要不是研制生产军用产品,但是他们研发力量雄厚,跟国外接触也很广泛。第三类就是民营企业。他们在体制上比较灵活,很多产品和技术都可以转为军用。
  针对我国民技军用体系目前的发展状况,张召忠认为,现在针对市场准入方面的国家政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是,相对于一些大型企业,一些小型企业处于比较盲目的状态,不知道军队需要什么。这就需要军队需要每年或每五年出一个电子信息方面的需求指南,告诉企业需要什么技术,大体的发展方向。有了这个需求指南,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与以往冷兵器军事变革、热兵器军事变革不同的是,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基础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了雄厚的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民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张召忠简介
  现任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海军少将,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目前在每周末播出的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节目做嘉宾主持。
  学术成果丰硕,著述超过千万字。代表性专著有《海战法概论》、《现代海战启示录》、《兵器知识库》、《下一个目标是谁》、《网络战争》、《明天我们安全吗》、《谁在制造战争》、《打赢信息化战争》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