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一五"规划纵深行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地带,“十一五”期间河北省信息产业将如何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国鹰。
产业发展形成特色

记者:经过“十五”发展,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了哪些特点和优势?

陈国鹰:“十五”以来,河北省狠抓大项目建设,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四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一是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7.5%,工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38.4%,利税总额28亿元,增长46.2%。

二是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企业和产品。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单晶硅和消防报警与楼宇自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了太阳能电池和发电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硅外延片、集成电路封装设备、通信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医疗电子等方面形成了产业优势。

三是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落户河北。省政府与华为、中兴、中电科技等一批大集团公司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一批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正在动工建设。

四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全省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超过200家,开发软件产品1000余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企业40余家,信息网络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记者:您刚才说有一批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动工建设。这些大项目为何选择了在河北落户?

陈国鹰:这些大项目之所以不约而同选择了河北,我想可能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从外因来看,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正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大信息产业基地。而河北省处于环渤海地区京津冀都市圈内,与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渐成一体化趋势,首都经济圈雏形初成。京津等地具有的人才、技术和产业配套优势,恰是河北省发展信息产业可以借力的优势。

另一方面,河北省工业用地存量大,可用于开发的土地数量相对丰沛。河北的劳动力成本则平均是北京的1/3,天津的1/2。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它吸引投资的又一个原因。

河北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在公共交通、通信、港口运输等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环渤海地区有5个港口,其中4个港口在河北境内。这些综合优势使河北既有承接京津产业链转移的可能,又面临着接纳“南资北移”、“外资内移”的历史性机遇。

从内因来看,河北省把信息产业列为十大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河北省空前重视信息产业,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发展环境。在促进产业做大规模的过程中,政府营造环境,积极推动大项目落户和产业发展。在五个方面堪称“第一”。

一是省领导空前重视信息产业。省委、省政府领导为吸引和引进信息产业大项目,多次亲自与国内外IT厂商洽谈协调,推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省政府提出了“双提”工程,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吸引大企业投资落户。

二是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最完善。全省不仅设立了正厅级的信息产业厅和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而且所有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也成立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管理机构。

三是政策体系非常完善。在3年时间内,河北省高密度出台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政策规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指导意见》等13个政策性文件,这种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密度在河北省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四是政府积极引导。省政府设立了每年1.2亿元左右的信息产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信息产业发展,这在其他省是不多见的。建立了全国唯一的省级信息产业投资公司,有效地发挥了政府资金对省外、境外投资商和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

五是定期研究部署。省政府定期召开高规格的全省信息化暨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由省长、常务副省长以及主管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副省长共4位省长出席,研究部署全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工作。

所有这些举措,为大项目落户河北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打造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

记者:与“十五”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在编制程序上有哪些不同?

陈国鹰:主要有四点不同。

一是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首次与国家级咨询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了电子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等7项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与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相吻合,提出了加快沿海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是根据全省信息产业发展的现实,提出了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把信息产业建设为全省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奋斗目标。

四是根据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条件,提出重点发展通信设备、显示器件和太阳能电池三大领域,以点带面,实现全省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与“十五”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有哪些新变化?

陈国鹰:“十一五”规划结合新形势下的产业特点和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的描述明显减少。增加了政府主导发展的内容,重点强调了空间布局、环境优化,强调发展整机、延伸和完善产业链,以此引导产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

记者:与“十五”相比,河北省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都有很大变化,这是基于哪些因素考虑?

陈国鹰:“利用市场,整合资源,构筑平台,政策引导,以大项目建设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这一总体思路的确立,根本目的在于突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产业的主要任务和途径,其中大项目建设是关键,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

我省确定的“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目标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基于产业增长的现实。依据近几年大项目引进和本土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未来趋势,我们提出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不含电信服务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40%,工业增加值力争占全省GDP的2.5%,培育和引进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骨干企业,其中2-3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形成一批名牌产品。

二是考虑产业布局。与我省经济“一线两厢”发展战略相呼应,“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将进一步向京石、京秦一线集中,形成“一带多区”的发展格局。目前,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5市信息产业规模占全省70%以上,南北两厢地区围绕特色产业聚集,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毗邻京津的三河、涿州、怀来、固安、青县等若干县域信息产业加工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沿海信息产业新增长点正在逐步培育形成。

三是考虑技术创新。河北省提出要在优势领域掌握部分主导技术和核心关键元器件的生产,占领局部制高点。

四是考虑优化环境。我省信息产业正在转向快速发展期,配套环境、政策环境的优化和完善将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也有利于增强我省信息产业的根植性和持续发展力。

在此基础上,河北省明确提出要把信息产业培育成继钢铁、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之后的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

确定三大重点领域

记者:河北省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需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你们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目标的实现?

陈国鹰: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打造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曾形象地用“一步登天,抱大金砖”来比喻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通过跟踪高端领域、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把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具体来说,我们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要继续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重点支持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和电子材料三大产业,培育发展应用电子、集成电路和视听、计算机整机产品,不断完善主要产品产业链,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其中过百亿元企业2家。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工具软件等三类软件和软件与服务外包,培育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构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支撑。

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引进一批新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跟踪世界信息产业高端技术和高端产品,引进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完善配套体系,形成聚集效应,以大项目拉动打造大产业格局。

记者:“十一五”规划将形成哪些新的发展亮点与产业热点?

陈国鹰:一是通信设备、显示器件和太阳能电池3个战略支撑点。二是华为、中兴、京东方等10个投资超10亿元大项目的开始实施,同时,还将有一批省外、境外IT业大公司来河北投资建设新项目。三是与京津协调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园和环京津县域加工园将成为新的亮点。

新规划凸显四大特点

记者:河北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都有哪些新的特点?

陈国鹰:一是明确了“做大规模,占领局部制高点”的发展定位。强调发挥后发优势。

二是更加强调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强调推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法规的制定,加快公共技术服务设施、专业孵化器的建设。

三是强调抓好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即突出抓好通信设备、显示器件和太阳能电池3个战略支撑点。做强通信、液晶显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4条产业链;实施新型显示器件、通信、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发电等专项工程。

四是强调以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记者:“十一五”期间将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陈国鹰:河北省信息产业规模小,大企业少,民营企业小,整机拳头产品少,产业外向度低,创新能力较差,这是困扰产业发展长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们的重点是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聚集,建设一批大基地和大园区,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公司、大项目,优化政策与配套环境,构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记者:河北省在促进与京津等地产业互动,共同促进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陈国鹰: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一条产业带与河北省“一线两厢”相协调。县域信息产业加工园区发挥河北“环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立足错位发展,形成与京津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加工区,与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发展相协调。抓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协调。

“十一五”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力争占到全省GDP的2.5%,年平均保持40%的增长速度。培育和引进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骨干企业,其中2-3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形成一批名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外资、民营企业增加,整机产品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河北省信息产业重要的增长点。逐步把信息产业打造成省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

构筑1条产业带(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建设2个产业基地(石家庄、廊坊)、4个软件园区(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5个特色产业园区(保定、承德、沧州、衡水、邯郸)、若干县域信息产业专业加工园区,加快培育沿海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形成“一带多区”的产业布局。沿海地区信息产业比重明显提高。

加快公共技术设施和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完善。在网络通信、计算机、新型元器件与材料、应用软件等领域掌握一部分主导技术和核心关键元器件的生产,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强。无线电监管技术能力得到加强,管理科学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任务

做大做强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和电子材料三大产业。突出抓好通信设备、显示器件和太阳能电池三个战略支撑点,依托华为、中兴、河北远东(54所)等国内通信骨干企业,建设配套园区,迅速做大通信设备业。依托京东方、冀雅公司、麦特达(13所),进一步做大做强显示器件业。以保定天威英利和宁晋晶龙为龙头,带动太阳能电池及配套应用产品发展。立足已有优势,做强通信、液晶显示(LCD)、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等4条产业链,在通信网络、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应用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培育发展应用电子、集成电路和视听、计算机整机产品。应用电子要瞄准新兴市场,培育壮大工业电子、电力电子、安防电子、汽车电子和医疗电子等。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建设集成电路后封装项目,相机引进发展芯片制造线。重点发展计算机外设、配套件、耗材和网络计算机、税控机等特殊领域计算机产品,适时引进生产笔记本电脑和台式计算机的生产企业。

大力建设信息产业基地、特色产品园区和县域信息产业专业加工园区。以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创建区域品牌为目标,重点建设石家庄、廊坊两大信息产业基地和保定电力电子、承德智能仪器仪表、沧州线路板、衡水通信线缆和邯郸计算机耗材等特色产业园区,以毗邻京津的县(市)为重点,推进一批县域信息产业专业加工园区的发展,积极培育沿海地区信息产业。石家庄建成带动冀中南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廊坊建成面向国际的信息产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