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现在已经成为新兴行业中的一大热点。热点和亮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及业内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电子支付的定义及种类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或其他准银行业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电子支付的业务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及其他电子支付。
不考虑一些局部性的小规模的电子支付(如:公交一卡通、校园内食堂卡等),按运营主体划分,我国目前的电子支付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方式:银行电子支付、自我运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电子支付。
银行电子支付是在银行帐户与银行卡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技术建立银行平台,完成在线银行支付,具体包括信用卡远程支付,网络银行等。
自我运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自身与商户及银行之间的桥接完成支付中介的功能,同时有的支付平台又充当信用中介,为客户提供帐号,进行交易资金代管,由其完成客户与商家的支付后,定期统一与银行结算。
以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电子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各种SP代收费以及购买彩票、保险、水、电等公共事业服务。出于坏账率风险考虑,各运营商一般规定了代收费的单笔交易额不超过30元,每月交易额不超过300元等。
2005年的数据显示,银行电子支付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70%,依然占据了电子支付市场的主导地位,第三方支付占27%,而运营商支付占3%。
目前电子支付市场诸侯混战
尽管从1998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至今,中国的电子支付市场已经发展近10年了。但是目前为止,电子支付市场仍然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方面电子支付市场的外部缺少明晰政策指导,05年6月央行发出《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至今已经一年半时间,但《管理办法》正式稿还未颁布,这令“游戏”的参与者求“法”若渴。
更为主要的一方面是市场的主要经营者们已经处于恶性竞争的轨道上。在2000年时,商户给支付企业的利润分成大致在1%-2%,当时发展的比较好的首信易支付在02年时就已经接近赢利。然而风云莫测,2005年第三方支付公司猛然增加到了50多家,以支付宝为代表的后来者提供给市场免费的大餐。这令原来的支付企业所得利润分成比例普遍降低于1%之下,赢利时间表也无期限的推迟,甚至首信易支付竟有了卖身离场的传闻。而不停被输血的支付宝已有1700多万注册用户,并占领了56%的市场份额。
另外银行、银联、电信运营商等也已经进入、或正在尝试更多样化的电子支付业务,比如:银联成立了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移动推广手机支付业务。这些巨擎的介入似乎使电子支付市场有了更多的变数。
融合之势成就共赢市场
市场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残酷而无序的市场竞争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种趋势,一种融合的趋势——这是由于电子支付业务本身的市场特性所决定,也是场外政策制定者所期望,更是被那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
首先,电子支付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它涉及的价值链非常广泛,而且发展非常迅速。电子支付涉及的价值链主要包括各种电子或传统的商户、第三方电子支付商、电信运营商、银行、银联及终端设备厂商等多个环节。具有关数据显示,随着我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04年中国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为74亿元,用户规模为2700万,2005年市场规模增长为164亿元,年增长率为122%,用户规模增长为4000万,年增长率为48%。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继续扩大,2010年我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25300万。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成功完成一次次支付交易,本身就需要价值链各环节的紧密合作,互相从业务及网络层面渗透与融合。
其次,从政策层面分析,尽管国家监管部门对电子支付的政策可谓一波三折,但最终目标还是保护消费者,规范电子支付市场秩序。
迄今为止,我国只有《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和《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这两部条例只是在行业进入门槛、牌照发放、安全控制及差错处理等提出了指导意见。
尽管我国政府对电子支付的管理还未形成规范性的法律制度,但是从《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最近央行高层的谈话中,我们可以解读,政策监管部门在规范支付清算组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并重点监管交易安全的同时,更期望给予电子支付市场鼓励和支持其发展。如同针对商业银行的建立一样,政策监管部门也一定希望电子支付清算组织的股权分散,并被金融、通信、IT等不同背景的公司所持有,从而降低信息的不透明和偿付风险。
再次,从价值链内部分析。一个健康、持续赢利的电子支付公司需要在资金实力、信誉、SP开发能力……等各方面都做到优秀,才能应对电子支付这一新兴市场的诸多经营风险。目前我国的单一的银行、电信运营商或第三方支付商很难做到这一点,如图所示:
在实际发生的案例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招商银行在去年4月投入了逾千万元巨资于“支付易POS电话”。由于没有电信运营商的合作,这种POS电话只是通过普通PSTN网络传输,并缺少运营商的专有支付平台的支撑,其交易信息安全令用户担心。由于缺少广大SP的通力合作,其推广情况也不甚理想。很多的支付易POS电话被当作普通电话机使用,网上更有了在招行营业大厅中,用户还款后身份证号码和信用卡密码被存入支付易电话的投诉。
相反如果电子支付各市场参与方通过合作、合资的方式进行业务、渠道、资金、信息的融合,就容易达成共赢的局面。例如:中国移动与银联成立合资公司——联动优势,就表现出良好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
2003年8月,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建立了专门服务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商,联动优势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银行和中国移动进行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拓展行业SP应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截止至2006年6月,联动优势已拥有1000万注册用户,活跃用户接近一半。
就产业价值链而言,联动优势的电子支付形式是一个跨行业合作的产物,产业链条上主要包括中国移动、联动优势、商户、银行、手机用户等环节,见下图:
图: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产业链构成图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联动优势具有以下优点:
1)市场空间巨大。联动优势充分融合了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的强大资源,凭此吸引大量SP商户的加入,并能最大化地满足用户对移动支付服务的迫切需求。
2)能够更加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支持下,联动优势在信息安全、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优势,这种模式可以迅速实现对金融信息服务、银行中间业务的共享与安全操作。
3)商务运作效率高、管理顺畅。由于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都通过联动优势统一来开展,这便于品牌、市场和技术接口等管理,提高了效率,并有利于打造强势的市场地位。
综上所述,在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子支付市场一定会迎来和谐与共赢。而事实上,我国电子支付市场的融合之势已初露端倪:中国电信与银联合作推广固网支付;中国联通与上海捷银、网银在线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推广手机支付;支付宝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名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