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肥西县商务之窗 更新时间:2012-04-14

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月25日在肥西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07-02-02 14:43  文章来源:肥西县政府办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其它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5日在肥西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 长 陈晓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全省创一流、全国争百强”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战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开局。
——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运行高开快进,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5亿元、财政收入9.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三县第一,分别增长35.7%、29.4%、22%和9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增长18.4%。引进境外资金1010万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560万美元,首次进入全省前十位,分别增长230%和31%。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园区工业实现新突破。 “12963”工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8.5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县;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22.8%。工业发展实现“五最”:完成投入最多,全年投资15.5亿元,相当于上年3倍;新增增加值总量最大,达15.4亿元,相当于过去8年总和;新增园区平台面积最大,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新增规模企业数最多,达34家,累计89家,居三县之首;新开工项目最多,达140家,相当于过去5年之和。工业布局由“一园擎天”转向“多园共兴”。桃花工业园新竣工企业22家,在建5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即将开工项目14个,江汽乘用车正式投产;9个乡镇工业聚集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98亿元,落地项目82个,竣工21个,到位项目资金4.27亿元。县区合作取得较大进展。与高新区合作开发的柏堰科技园86万平方米、3000多户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引进项目26个,落地4个,格力电器等大项目相继动工。与经开区合作开发的5.5平方公里合作园,完成委托代管手续,首个项目金源热电厂开工建设。
——着力促进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600多万元,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221”新村镇建设初见成效。完成9个乡镇、55个村规划编制工作,两个示范镇和三岗、张祠、木兰、小井庄等示范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新建、改造民宅1200多户。农业特色产业全面提升。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中国中部花木城”动工建设,并荣获全国首个国家级苗木花卉市场称号;年出栏家禽6200多万只,森淼集团禽业深加工1000万只生产线投产运营;标准化大棚基地发展到3000多亩;方格蔟普及率达95%以上;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扩展到8500亩。首次获得国家认证绿色食品3个,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0个、省级名牌农产品3个。水利、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除险加固小水库14座,硬化渠道31.5公里,实施三河排涝站及农村安全饮水等水利工程,丰乐河护砌工程全线完工。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村村通”完成路基工程542公里,建成水泥路 330公里,工程质量明显提高。
——切实注重内涵打造,旅游三产得到新提升。旅游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紫蓬山东磁项目、西庐寺大雄宝殿、水上运动中心和三河万年禅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陆续展开。“农家乐”旅游迅速火爆。以三岗为核心,山南、三河、紫蓬、铭传、小庙等乡镇的“农家乐”旅游点相继建成开放,三岗村获“全省农家乐示范点”称号。旅游文化更加繁荣。紫蓬民间诗歌节、山地自行车赛和三河龙舟赛等一系列文体、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丰富了旅游肥西内涵。三产服务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亿元,增长18.3%。“万村千乡”试点工程继续推进,新建农家店111家。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55.5亿元,增长30.5%;贷款余额29.1亿元,增长17.7%。完成生猪定点屠宰11万头。烟草、餐饮、运输、邮政、通信、供电等进一步呈现出繁荣景象。
——加快构建“合肥西南组团”,中心城镇初展新英姿。城镇建设全面提速。县城“园、河、路、桥、村”等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派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完工,古埂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放,派河三桥开工建设,滨河路、站前中路等相继竣工;对接省城的合派路改造全面启动,翡翠路、蓬莱路完成规划、拆迁;卫星安置点5万多平方米新楼即将交付使用;县自来水厂顺利划转,上派、桃花纳入合肥大区域供水。三河新一轮建设全面展开,合肥新桥机场自来水厂奠基,其它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开发扎实推进。全县新开发商品房面积95万平方米,增长35%;城镇住房成套率达85%。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狠抓建设环境整治,继续保持打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加强土地复垦整理,完成国家和省、市、县级土地整理项目95个。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三河镇荣获首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创建工作加快向乡镇延伸,文明创建保持较高水平。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县域发展增添新活力。大开放姿态进一步展现。全年到位县外资金33.5亿元、市外资金29.3亿元、省外资金18.2亿元,分别增长103%、96.2%和180%。组建、整合招商小分队107支,选派16名小分队员赴广东企业挂职学习;县驻杭州、广州、北京招商办事处相继设立,上派、三河、桃花、小庙、花岗等乡镇在诸暨、温州、昆山、东莞和上海设点招商,成效显著;积极参加徽商大会、浙商恳谈会,成功举办市县招商联谊会和沪、粤招商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企业改制基本结束。全县国有企业改制仅剩1家,县属集体企业改制仅剩8家。全民创业不断升温。新增个体工商户1260户、私营企业350家,组建企业集团6家,全县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达15.3万人。年输出劳动力达1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亿元。综合改革继续深入。实施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减轻乡镇财政负担3400万元。非税收入改革稳步推进,首批18个县直单位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全面开展乡镇债务清查工作,为化解债务奠定了基础。财政涉农补助资金“一卡式”发放、“乡财县管”、政府采购等各项财政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融资、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健全,多渠道融资3.2亿元,到位资金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加快建设与资金不足的矛盾。为农服务新机制逐步建立,各种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社蓬勃发展。大力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凡进必考”用人制度,基本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
——协调推进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展示新风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增星火科技示范园4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0户,申报各类专利95项。教育发展步伐加快,上派中心学校和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动工建设,肥西三中步入市级示范高中行列,中小学入库D类危房3万平方米全部拆除,农村“留守孩子”和贫困生得到进一步关爱,职业、民办教育同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县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设施建成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88%。全民健身热潮兴起,竞技体育三县领先。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刘铭传故居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宣传成绩显著,中央、省市电视新闻发稿居全市第一。人口与计生工作继续加强,“村为主”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各项计生服务措施和奖扶政策有效落实,“两非”案件查处和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加大。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00人。“百帮创业园”开工建设。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全面覆盖。城关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农村五保户和特困群众档案数据库全面建立,供养、救助资金及时兑现,新建2个村级五保老人之家。安排残障人就业257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依法治县,适时启动了“五五”普法,扎实推进“平安肥西”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重拳整治机关作风和市场秩序。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监管,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察力度。狠抓信访案件查处,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维护了全县稳定团结的发展局面。武装、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农机、统计、物价、档案、保密、地方志、防震减灾、民间组织管理、工青妇、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二、四年来的主要成就
回首过去四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适时调整发展思路,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和鲜明的特色。
四年来,坚持加快“创争”不动摇,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全县生产总值连跨六个1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31.9%;财政收入将近翻两番,年均增长37.2%;综合实力自2003年起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十强县行列,2006年有望位次前移。在中部百强县考核中,2004年首次进入95位,2005年跃升至39位;在全国县域经济考核中,也由2004年的604位,快速上升至2005年的513位,一年前移近百位,预计2006年可上升到400位左右。相继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全省苗木花卉示范基地县、全省养禽第一大县、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省农村卫生示范县、全省文化先进县、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争创旅游经济强县工作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四年来,着力加快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明显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34∶28∶38调整到17∶50∶33,非公经济比重由42%提高到61%,城镇化水平由20%提高到25%。
四年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河库塘坝整治、城乡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平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取得较大突破,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相继建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5亿元,超过本届政府任期前10年的投入之和。
四年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结束,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财税、金融、投资、行政管理等各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累计利用县外资金68.2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
四年来,高度重视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科文卫体、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大幅增加,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四年前增长123%和77%。
四年来,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累计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10件、建议213件、政协委员提案274件,圆满完成“四五”普法任务,政务、村务公开迈上新台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四年,我们由衷地感到:四年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全县人民的无私奉献,凝聚着方方面面的热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的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关注、参与肥西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始终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先发地区比,工业经济仍然是我们的一个“软肋”,镇域经济更是我们的一条“短腿”,一些关键领域、环节的改革相对滞后,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特别是人均指标离“创争”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压力依然较大,极少数干部服务第一要务的意识还不够强烈,能力和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奋力“创争”的未来五年
未来五年,是我县奋力“创争”的关键五年。展望新五年,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大势不会变。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外产业资本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加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安徽实施县域突破、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推进,都将为我们实施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提供难得的良机。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我们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全县上下人心思进、奋力“创争”的意识逐步增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肥西,已经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的加速转型期和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期。我们必须放眼全局,统筹谋划,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力争“十一五”末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根据县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创一流、全国争百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工业为先;结构调整,富民为先;社会事业,教育为先;和谐社会,平安为先”的理念,大力推进“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战略,继续坚持“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发挥内力与借助外力”四个结合,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两化一新进程,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消费、投资、出口,人口、资源、环境”三个相协调,切实做到又好又快全面发展。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到“十一五”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年递增26%,力争260亿元;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年递增34%;财政收入24亿元,年递增2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165亿元;累计利用市外资金120亿元,力争1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年递增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二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完成省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全县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33项指标,全面达到或接近百强县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强县”作为实现“创争”目标的首要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创争”目标的重要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实现“创争”目标的有效途径;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作为实现“创争”目标的内在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优化环境作为实现“创争”目标的有力保障;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勤政为民作为实现“创争”目标的根本追求。
四、2007年重点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县委提出“两个翻两番、三个大跨越”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翻番”的决战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推动我县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创争”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部署,坚持“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战略不动摇,以开展“改革创新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为主要抓手,全力以赴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三产、做靓城镇、做多民营、做活机制,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肥西。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增长23%;利用市外资金48亿元,增长64%,利用境外资金1800万美元,增长78%;进出口总额5200万美元,增长14%;财政收入11.08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长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二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夯实大平台,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打造“名商、名企、名牌、名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12949”工程:继续抓好“129”平台项目建设,确保新增4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上90个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促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巩固提升园区平台。加快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129”平台再增10平方公里;进一步加大与高新区、合经区合作力度,加强工业园区与乡镇工业聚集区横向联合,启动桃花工业园与桃花镇5平方公里合作园建设,努力形成梯度推进、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打造特色产业平台。围绕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化工塑胶、生物制药、电工电器、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以江汽轿车、格力电器等大项目为重点,强龙头,抓配套,促集聚,发展壮大产业平台。引导九个工业聚集区彰显产业特色,做大特色板块经济。
构建企业创新平台。制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装备更新。加快桃花工业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围绕我县优势产业、企业,加强整体创牌策划,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力争新创国家级名牌1个、省级2个、市级6个。
(二)打造大城镇,强势推进“西南组团”建设。坚持“理念大气、规划大气、建设大气、管理大气”四者并重,加速构建合肥“西南组团”。
着力强化规划控制。高标准完成县城四大功能区城市设计,打造全省一流县城形象。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全面完成山南、花岗等乡镇和100个村总体规划修编。注重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间的协调和衔接,加强规划管理,规范拆迁安置行为,严格执行违法建设零补偿制度,坚决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
加快区域中心镇建设。突出抓好县城建设。围绕县城“一河、两岸、四区块”总体规划布局,重点实施“358”工程:启动老中街、派河沿岸及新城区三大片建设改造工程;加快构建翡翠路、蓬莱路、普贤路、站前南路、森林大道和体育路、人民东路、馆驿路、花岗路、潭冲路等“五主五辅”区间路网,拉大“西南组团”框架,尽快融入省会“一刻钟”交通圈;进一步加快卫星等八个城中村安置点建设,改善城市面貌,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加速推进三河水乡古镇建设。重点实施好三河南街改造和丰乐河沿岸“三河外滩”建设,完成合铜路三河段景观大道工程。着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制定出台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支持小庙、高刘、官亭、山南、花岗、紫蓬等区域中心镇拉框架、扩规模、强功能、提品位。加快以道路交通为纽带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国债、通达”扫尾工程,高质量完成“村村通水泥路”530公里建设任务,积极启动村民组通砂石路工程。大力支持合肥新桥机场先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县城和小庙、丰乐等乡镇客运站建设,开通城关公交车,承接省城公交向县城扩展,实施农村班线公交化改造,加快公共交通向乡村延伸,努力形成畅通、快捷、便民的大交通格局。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以争创全省文明创建先进县为目标,以上派、三河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四乱”整治力度,促进创建工作拓展、延伸,提升创建整体形象。加强环卫、市政设施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和停车场、公厕若干个。进一步深化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古埂公园、派河景区等工程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促进大统筹,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以农业“双十”行动计划为抓手,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立足“全省领先、全国知名”,重点实施“1248”区域化整治工程:启动以“三岗”基地为核心、合铜路沿线区域为拓展的“一点一线”示范区建设,完成示范区内20个村庄整治改造任务,推进紫蓬、上派、严店、三河4个乡镇示范村镇建设,力争整合支农资金800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圩堤加固、水库除险、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饮用水安全、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完成土石方230万方,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2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机具应用推广力度,力争全县机收面达60%、机耕面达85%,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依托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主推20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新发展专业村30个,力争全县三分之一村基本实现“一村一品”。加快建设“安徽三岗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建立健全100个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确保消灭空白乡镇。大力实施无公害、绿色和品牌农产品生产,至少引进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重要举措,坚持就地转移与外向输出相结合、短期打工与就业创业一齐抓,加快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力争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15万人。重点围绕抓培训、建基地、优服务、树品牌,培训农民工8000人,支持各乡镇通过多种形式,分别在省城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区至少组建1个服务基地,全力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和维权保障。
(四)建设大旅游,强势推进现代服务业。围绕配套服务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继续以旅游业为先导,紧扣旅游六要素,强基础,拓市场,活机制,全面提升城乡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提升大旅游功能。以争创“全省旅游强县”为目标,突出围绕“省城居民双休日”,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乡村游”,打造“节点”,串“珠”成“链”,重点实施“246”工程:开展两项创建活动。支持三河争创国家4A级景区,支持上派、三河争创全省优秀旅游乡镇。加强四个乡村游项目区建设。启动刘铭传故居修复及大潜山、莲花山周边乡村游项目建设,提升三岗花木基地核心区乡村游品位,推进合铜路沿线及巢湖西岸乡村游开发,加快舒王墩景点开发及合安路沿线乡村游发展。突出六项重点工作。完成紫蓬山环湖路及官山、农山、铭聚等旅游通道建设,强化旅游包装、宣传及推介攻势,开通旅游网站,推出“风韵肥西”系列文艺节目和三岗花卉、丰乐茶干等各类旅游小商品,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加快三河万年街、紫蓬山东磁项目、水上运动中心等在建旅游项目建设。
加强商贸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集贸市场、商业街区等载体建设,抓好城关屠宰场搬迁工作。着力推进上派、三河大商场、大宾馆、大市场建设,支持桃花工业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完成“万村千乡”试点任务,力争所有乡镇街道及三分之一村设立连锁、专营店。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生活需求为重点,坚持以奖代补,重点支持撤并乡镇原所在地集镇开展社区建设,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不断拓宽服务业领域。
(五)实施大招商,强势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渠道,推动大招商,实现大投入。
突出招商重点。围绕合肥市逐步形成的支柱产业,主攻为江淮汽车、日立挖掘机和海尔、格力电器等配套的投资项目;依托驻外办事处招商平台,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和港台日韩等境内外产业与民资富集地区,强化招商推介活动;发挥招商小分队主力军作用,主攻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和延伸产业链项目,力争在旅游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项目引进上取得较大突破。
硬化招商考核。进一步强化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招商办事处和招商小分队员直接责任人责任,完善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开展招商“十大功臣”评选活动,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五定”工作机制。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实行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责令主要领导离岗招商。
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963”项目推进计划:重点推进90个二产项目、60个三产项目、30个一产项目建设,力争180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和发展需求,加快编制一批优秀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争取投资、银行融资和利用民资的项目命中率,对项目编制既多又好且命中率高的单位实行奖励。强化项目落实推进机制,狠抓全程代理制、服务承诺制等措施落实,建立健全县、乡(镇)领导及部门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领导挂帅,一支队伍负责,一个会议协调,一个文件签总,一个单位跟踪”,确保每个项目引进之后有人服务。加大项目实施跟踪督查力度,对投资强度低、产业层次低、甚至“假投资、真圈地”的项目,果断进行清理,着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
(六)激发大活力,强势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无阻力、无障碍的跨越发展环境。
深化企业改革。实行“一企一策,强力推进”,确保今年国有和县属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全面完成。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
完善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积极组建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强化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职能,探索推进政务、土地收储、政府采购、招投标四个“中心”合一,逐步实现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快捷服务。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以三河、严店等乡镇为试点,组建乡镇土地流转中心,着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保护指标;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重点实施88个县级、15个市级、1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力争新增耕地1.5万亩;用足用活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政策,挖掘存量,用好增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设立“三农工作创新奖”,推动基层工作不断创新。
推进财政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大综合治税力度,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新模式。健全增收节支激励机制,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力争政府采购额达2亿元,增加50%,节约率达10%以上。加强对财政、国债、开行贷款等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健康运行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系。依照国家银监会最新规定,充分发挥乡镇积极性,探索建立以农民和农村小企业为主体,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农村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着力发展农民自己的“银行”。
(七)构建大和谐,强势推进民生建设。坚持更好、更快、更全面,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00个。完成“百帮创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启动“小企业振兴发展计划”,扩大就业空间;大力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形成全民创业热潮。加大社会保险稽核力度,提高征缴率,力争征缴基数提高到市级统筹水平。开展财政供给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签订率提高到90%以上。积极开展桃花、紫蓬、小庙等乡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上派、三河社区直管率达100%。认真落实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力争实现城乡全覆盖。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改扩建乡镇敬老院5所,新建村级五保老人之家3处,努力形成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的和谐发展局面。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教育经费增加到1.71亿元,中小学教师开口经费、医保、住房公积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改造21所中小学危房;稳步推进布局调整,确保上派中心学校和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暑期投入使用;狠抓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职业、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标准化农村卫生院创建活动,争取10家卫生院通过省级评审;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启动县医院住院病区建设。着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城乡文化市场。以争创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健全“村为主”工作机制,严打“两非”行为,严格执行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和“末位淘汰”制;加强乡所村室建设,新建小庙、官亭等5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加大环保力度,加强环保管理。进一步加强地震、气象、文物、档案、地方志、群团等工作,努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创建“平安肥西”。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小庙消防站1座。进一步健全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强学校食堂、餐饮卫生和农村集贸市场监管,加大对各类假冒伪劣商品生产销售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积极开展“五五”普法,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和侨务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快三河、山南、柿树岗等5个乡镇司法所建设,健全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司法和人民调解的综合作用。加大《信访条例》宣传落实力度,规范信访秩序,畅通信访渠道,解决合理诉求,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信访无积案。
(八)优化大环境,强势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创争”,推进跨越,人民政府肩负重大历史责任。政府全体人员必须以更加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作风,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发展,大气势、大手笔推动发展,全力营造谋大计、举大措、创大业、求大成的良好氛围。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广大干部中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奋力“创争”的“三创”文化,进一步推进“效能革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简化手续,强力推行联审联办,坚决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落实“三项制度”,严格执行“四条禁令”,推行园区企业“宁静生产日”、重点企业持卡保护等亲商、便商措施,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政府工作“一盘棋”思想,坚决破除部门本位主义,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问题,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府、部门、公众间信息共享,真正实现公权公用、阳光操作。
打造亲民廉洁政府。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善谋发展大计,肯抓便民小事,增强责任意识,增进公仆情怀,努力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最急上见真情、最怨上抓落实,大力倡导务实践行、立说立行、重罚逼行、细节我行的工作作风,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依法履行政府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法》,依法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纠风治乱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发生,全力营造干净干事、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形势催人奋进;实现新跨越,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中共肥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力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加快实现“全省创一流、全国争百强”奋斗目标、建设富而美的新肥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