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日在潜山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汪恕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2006年及十三届政府任期工作回顾;今后五年工作目标任务;扎实做好2007年工作。
一、2006年及十三届政府任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6年,在中共潜山县委的领导下,县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亿元,增长1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亿元,增长3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增长34.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2054元,增长13.5%。年末金融各项存款余额31.1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贷款余额22亿元,比年初增加4亿元。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企业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引进县外资金11.1亿元,引进项目122个,其中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26个。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12家,县丝绸总厂、机械公司等36家企业改革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五万吨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供水,广电中心竣工使用,金源菜市、旺业大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以及全力阳光城、碧荷园等新型住宅小区基本建成。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引进华业十万锭棉纺、浙江宝业产业园等亿元投资项目入区建设。国家网球训练基地成功落户旅游产业园区。源潭、黄铺、余井等7个乡镇园区建设进展加快,部分园区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勃勃生机。四是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实事工程深得民心。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近9亿元。六潜高速潜山段、雷公井二级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余井小徽州、槎水方冲土地整理复垦,新增耕地400余亩。年初确定的“八件实事”基本完成,皖水重点险段除险加固、野寨至茶庄高等级旅游公路拓改和妇幼保健服务大楼全面竣工,体育馆一期工程、潜阳至零碑街道景观整治、老城区广场和桃园北路建设基本完工,源潭双峰、槎水万全、龙潭万涧等新农村康居新村试点建设进展较快。2006年,是我县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的一年,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一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一年。
过去的四年,十三届政府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积极应对发展形势变化,成功抗击“非典”、“禽流感”疫情,战胜“泰利”台风、严重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一心一意谋发展,励精图治抓落实,在追赶跨越、崛起争先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全省县级考核中位次大幅上升。
四年来,致力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速较快,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02年的25∶38.3∶36.7调整到2006年的21.8∶44.4∶33.8。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2002年增加13.8亿元、11.8亿元、5743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2.8%、25%、10%。四年共有50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有26个投产达效,累计投入工业技改资金6.2亿元。全力洗衣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华业丙位内酯系列合成香料荣获安徽省新产品称号,精科汽车转向器跻身安徽名牌产品行列。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渡民米业、小天鹅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天柱剑毫茶叶、天柱山牌大米、皖峰牌瓜蒌籽、惠之民牌菜籽油、乔国老牌香瓜子等一大批名牌农产品相继涌现。培育农村经纪人1837人,发展专业合作组织21家。我县被列为国家“东桑西移”基地县和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林业二次创业成效明显,四年完成人工造林8.5万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王河泵站、五丰河滚水坝、梅城蛟河和余井平原提水站建设,四年共除险河道21公里,加固中小型水库15座,改善防洪面积16.2万亩,解决了3.2万人饮用水困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多次在省“江淮杯”竞赛中获奖,水土保持工作受到国家水利部表彰。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四年新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4149户、319家,年均分别增长7.4%、18.5%。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完成天柱山管理体制改革。修编天柱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天柱山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争取开行贷款8100万元用于天柱山开发建设。建成茶庄游客转换中心、佛光寺生态停车场和三祖寺文化广场。成功举办第五届CCTV模特大赛合肥赛区决赛、三祖寺建寺1500周年庆典、天柱山特种邮票首发式和“天柱山杯”魅力安徽颁奖盛典。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安徽卫视等主流媒体在天柱山录制专题节目,电视连续剧《天仙配》在天柱山拍摄外景。四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02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3亿元,年均增长18%。水吼农业观光园被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我县获安徽省旅游强县称号。
四年来,致力于打造平台,园区经济活力凸现。举全县之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四年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4.8平方公里,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82个。卫康制药、利达轴承、华业化工、奥津制造、精科公司等相继入区投产。2006年区内企业实现产值28亿元、税收2200万元。乡镇园区先后引进20多个项目入园建设,有力地拉动了乡镇经济发展。
四年来,致力于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进入攻坚阶段。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改革成效显著,四年征收土地出让金1.12亿元。创新砂石管理体制,砂石开采运营规范有序。实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财县管”改革获全省一等奖,财政涉农补贴方式改革获省二等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农业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开展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完成。进行水、电、气等价格改革,基本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快推进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农村连锁超市180多家,我县被评为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县。认真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四年公开招考招聘教师、医护人员343人。全面实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并村工作。扎实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行投资、医疗、住房等其他各项改革。实施大开放和东向发展战略,强势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嘉宜纺织科技创业园等5个投资规模超亿元的大项目,四年引进各类开工项目336个,到位资金23.9亿元。2006年自营出口总额907万美元,比2002年增加846万美元,年均增长96.4%。
四年来,致力于项目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狠抓“十五”计划完成,认真编制“十一五”规划和生态县建设规划。国家粮食储备库、潜山至源潭公路拓改、输变电网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使用。“村村通”工程、小水电供区农网改造等项目顺利实施。沼气项目建设获省表彰。四年争取百万元以上的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86个、各类扶持资金2.1亿元。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四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5亿元。设立城区地名路牌。完成老城区主次干道改造硬化和车轴寺至野寨公路亮化。建成火车站站前广场、潜阳大桥、县医院住院大楼、疾控中心大楼和姚冲建材市场。县城建设多次在“宜城杯”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源潭镇获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县城规模由2002年的7.5平方公里、6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0.9平方公里、10.5万人,小城镇规模由2002年的9平方公里、7.8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5.1平方公里、11.3万人。制定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一镇十村”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及6个康居新村试点建设。
四年来,致力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四年投入无偿扶持资金8910万元,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四年增加就业岗位1.25万个。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农保等社会基本保险制度。启动村干养老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四年发放养老金7817万元、失业救济金896万元,基本医疗保险支出2415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四年开发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15个,12项科技成果获省市奖励,我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和达线率始终位于全市前列,四年投入农村中小学建设资金5343万元,新建校舍12万平方米,消除D类危房8万平方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县步入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行列。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成乡镇卫生院区划调整,城乡预防、保健、医疗网络进一步健全。县体育中心被评为省优秀全民健身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四年稳居全省一类县位次,社会抚养费征收、便民维权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多次获国家、省、市嘉奖。扎实开展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食品药品监管受省、市表彰。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启动第二次农业普查。建成天柱山国家二级气象站。续修《潜山县志》。全面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县乡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13万户、8万户和6000户。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四年来,致力于依法治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四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5件、政协委员提案455件。加快“平安潜山”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处置群体性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四五”普法通过验收,“五五”普法扎实开展。坚持依法治访,健全信访隐患排查调处机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环境监测,清理整治环保未达标企业。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法按规办事。强化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办好实事工程,兑现政府承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对台、保密、档案、保险、烟草、关心下一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强县之魂。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敢想、敢干、敢于负责,全力排除各种阻碍发展的因素,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新的发展举措。
发展为上、改革开放是富县之路。必须紧抓第一要务不放松,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是治县之本。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是兴县之策。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切实增进团结、强化责任,激发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到好中求快、以快促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乡镇经济比较薄弱,县乡村债务沉重,外向型经济水平不高,进入天柱山主峰景区游客人次增速不快,全面完成企业改革改制任务还相当艰巨,偏远山区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很困难,一些单位和少数干部服务意识不强等等。我们将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目标任务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和谐潜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综观全局,竞争更趋激烈,挑战更为严峻,但形势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我们必须锐意进取抓机遇,满怀信心迎挑战,顺势而为理思路,凝心聚力快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安庆第一方阵,以追赶跨越、崛起争先为主题,以扩大开放、东向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大开放、城镇化、创新推动和可持续发展),奋力提升六大经济(园区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农村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乡镇经济),着力建设四大基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高度关注民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撤县设市。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值年均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今后五年必须把握好五个方面工作重点:
经济发展要实现新跨越。继续抓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实施“骨干企业翻番计划”,打造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产品。重点培育发展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和创业基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进乡镇园区建设,立足各地资源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不断提升乡镇经济水平。围绕优质粮油、茶叶、蚕桑、瓜蒌、畜禽、食用菌等产业,引进兴办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企业,力争发展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20家以上,5家以上成为省级龙头企业,1—2家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内抓开发建设与管理,外抓宣传促销与招商,真正把天柱山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力争到2011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创建中国旅游强县。
各项改革要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国有资产、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要开拓新局面。坚持扩大开放,狠抓项目建设,多渠道利用外资促进我县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本完成11.9平方公里规划区建设,将开发区建成工业主导型新城区。
城市建设要提升新档次。围绕建设“双二十”和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目标,实施东扩西进战略,拉开县城框架,基本完成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县城外环路,推进新老城区市政道路大贯通。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整治城内河道,规划建设潜水风景带。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要得到新提高。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按照点上提升、面上推广的原则,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实施开发式扶贫,重点抓好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优化高中教育结构。积极构建比较完善的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和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低保、农保、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全省一类县位次。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范信访秩序和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扎实做好2007年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也是为实现五年发展目标打基础、开好局的关键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实现全县生产总值42.5亿元,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着力抓好园区扩模增效。全力实施“园区经济倍增计划”。积极应对国家紧缩地根政策,争取用地指标,用好园区专项扶持资金和开行贷款,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注重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清理并依法收回圈而不建的土地,确保重点项目用地,着力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加大园区自主招商力度,提高开发区对财政的贡献率,力争实现区内财政收入超4000万元。加快乡镇园区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园区聚集,不断提升园区产出水平。
着力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继续坚持捆绑招商、强势招商,推行产业招商、专业招商。抓住当前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快结构调整的机遇,促进产业对接。注重招商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回报率,瞄准大企业、大项目,着力招大商,力争引进县外境内资金11亿元、境外资金400万美元。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深入开展大中型企业、重点工程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切实加大县经济110的投诉查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着力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再造一批骨干企业,带动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以上。着力抓好嘉宜纺织科技创业园、华业十万锭棉纺、浙江宝业产业园和13个列入省“百千工程”的工业项目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推进节能降耗,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担保公司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攻坚力度,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
(二)奋力提升旅游经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做大旅游业。着力发展休闲度假、气功保健、地质科考、农家乐、攀岩漂流、会议观光、黄梅戏艺术和禅宗文化等旅游项目,培植特色旅游品牌,推进旅游特色餐饮和旅游商品开发,不断充实天柱山旅游内涵。进一步放开搞活,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天柱山开发建设、投资旅游项目。加快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国家网球训练基地和虎头崖、九井河、后山景区开发建设。建成佛光寺、三祖寺二期工程。推进东关开发,启动建设积翠谷索道。加强天柱山风景区综合整治,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创建5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风景区。加强区域协作,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天柱山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全县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其中进入天柱山主峰景区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亿元。
做活商贸流通业。引导企业建立商品配送体系,构建农产品双向流通网络,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推动皖城、华联等企业下乡进村发展连锁经营,繁荣城乡市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改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做优新型服务业。进一步拓展保险、中介、咨询、社区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积极推进科技、体育、广电、文化等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围绕各类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托幼、家政等便民服务业。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和机械化生产,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壮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订单粮食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开发林地资源。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农村水利、交通、电网、供水、通讯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组织实施好王河、油坝农业开发项目。开工建设余井大桥,改造水吼至五庙、油坝至平山公路,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一镇十村”、天柱山茶庄乡村大世界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引导农民在规划的中心村集中建房,对废弃的“空心村”和闲置的宅基地等进行整理复垦,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涉农收费、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扎实抓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发展特色劳务。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力争当年减少贫困人口9000人。
(四)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改造老城区。培育发展城市建设多元化投资主体,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加快老城区改造, 推进财富广场、嘉宜大厦、世纪商业大厦建设,延伸潜阳路,拓宽桃园路,不断完善城区道路交通、公交客运、信息通信、社区服务等网络。建设垃圾处理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整治市容卫生和交通秩序,规范县城经营性餐饮排档,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建靓新城区。高起点规划建设皖潜大道,建设开发区迎宾广场、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移动通信综合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规划建设南外环路、古塔路。扎实推进旅游商贸中心、皖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滨河休闲广场,建设潜水左岸1公里生态防护大堤。加快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与开发区、旅游产业园区对接。
扩张小城镇。重点抓好源潭、天柱山两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和区域性中心镇建设,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加强项目编制储备。认真研究国家产业、金融信贷和财政投资政策,精心策划、编制、包装一批战略性、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与国家、省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力争我县有更多的项目列入行业部门发展规划、进入上级扶持范畴。继续做好下浒山水库、天柱山抽水蓄能电站、长春水库除险加固、余井岭头和源潭棋盘土地整理等重大项目争取工作。
着力抓好项目实施。健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制,重点抓好六潜高速潜山段、开发区道路网、红旗水库除险加固、九井岗水电站、雷公井二级电站等重大基础项目建设,确保按计划完成投资任务。
(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重视抓好金融工作
强化税收征管。大力培植财源,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努力实现土地收益5000万元,其中纯上缴财政1200万元。进一步完善砂石管理机制,规范开采秩序,堵塞跑冒滴漏。
优化财政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扩大政府采购,实施部门预算。切实抓好县乡财政供养人员的动态管理。全面实行“村财乡管”,积极化解乡村债务,杜绝人为发生新的举债。加强财政、审计监督,防范财政风险。
创优金融环境。支持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推进金融生态建设,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诚实守信企业的资金支持和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搭建和完善银企交流平台,办好银企合作推介会,促进银企友好合作。
(七)促进协调发展,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精心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新一轮学校危房改造,建设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落实教育督导评估机制,规范教育收费行为,重视留守孩子教育和管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高中教育,支持发展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快速优质发展。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建设,强化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狠抓医风医德建设,方便群众就医。健全疫情监测和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完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全面发展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管理、长效节育手术落实和性别比综合治理,实现保类保位,争创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重点文物保护。推进县体育中心建设,实施好“青少年俱乐部”项目。认真抓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调查,加强对污染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开展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认真做好气象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精心组织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出版发行续修的《潜山县志》。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切实搞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发展残疾人和老龄事业,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邮政、电信、房改、对台、保密、档案等工作。
(八)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构建和谐潜山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扩建劳动技校,抓好培训中心建设,着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着手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运营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足额发放。稳妥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救助帮扶体系,加快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积极做好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
着力打造平安潜山。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严格的监管措施,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切实加大信访隐患排查调处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越级访、集体访事件发生。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办好实事工程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电子政务,精简会议和文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大局意识,建立问责制度,强化绩效考核,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力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2007年,县政府将着力办好以下实事:
1、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扩大潜山三中、四中规模,解决城区学生上初中难问题。
3、建成皖水乌石堰滚水坝。
4、引潜水入城,实施县城河道“活水工程”。
5、整修天柱菜市场。
6、改造望岳路皖城大厦至供电公司段。
7、打通新建东路至皖潜大道。
8、高标准建设整治天柱山主峰景区。
9、实施源潭双峰至路口区域和王河天井圩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用两年时间完成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