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互动栏目建设 打造“服务型政府”
来源:信息化建设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4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2005年经过改版的黑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中国黑龙江”(http:// www.hlj.gov.cn)是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关心和指导下建立的,是黑龙江省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在打造网上黑龙江、树立阳光政府形象方面发挥了网上平台和主渠道的作用。

  一、以公众服务为中心,提高网站建设水平

  省政府网站是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龙头。以整合全省电子政务资源,对公众与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为建设目标,根据“面向公众发布政府信息、开展网上公共服务、听取社情民意、接受公众监督”的功能定位,按照一期建设以“突出政府特色,以政务信息发布为主,实现有限互动,方便检索,确保安全”的要求,综合考虑了内容的充实与完整性、信息的权威与时效性、风格的庄重与专业性、功能的实用与交互性、网站的安全性及信息的供给渠道。  

  “中国黑龙江”网站在内容上,从加大力度,加强交流,重视服务,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方面考虑设置了政务信息区、办事服务区、互动交流区、应用功能区、服务导航区等5个区域,“全省概况、省政府机构、龙江动态、政务动态、厅局动态、地市动态、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省长信箱、投诉举报、网上听政及政务访谈、服务指南、网上办事、表格下载、网上调查、留言板、站内检索、服务导航”等50多个栏目。同时按服务用户类型,开设了“公众、企业、投资、旅游”四个子站,及“老工业基地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两个专题子站。

  政府各部门及各地市县政府网站的建设是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保障。为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网站建设水平,省政府办公厅对全省政府部门及地市县政府网站每年举行一次“网站评测活动”。评测报告以办公厅文件形式下发并对优秀网站在全省进行表彰。这种“以评促建”的方式,不断引导各部门及各地市县政府网站规范发展,提高建设水平,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竞争与激励机制,促进了各地各部门对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保障工作。同时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部门在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本级部门网站及下级门户网站的管理,全面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我省网站整体建设水平,树立“阳光政府”形象,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黑龙江省的13个地市、51个县,以及48个省直部门建立了互联网网站,众多的网站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网站群。

  “中国黑龙江”网站自开通运行以来,运行平稳,安全顺利,网站内容更新实现了日常化,发稿量和访问量稳步增长,目前网站每日动态信息更新量近200条,同时定期和不定期更新其他静态信息;实现了良好开局,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关注。在“2005(第四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中国黑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荣获“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奖牌。在国信办《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中,居全国省级政府网站排名第10位。比2004年上升了13名,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绩。

  二、加强资源整合,推进政务信息发布力度

  做好政务信息发布,推进政务公开,是门户网站的基本功能,也是网站内容保障的工作重点。几年来,省政府办公厅高度重视门户网站建设,对网站的内容保障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下力气全力整合全省政务信息资源注重加强制度化建设,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政府互联网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黑政办函[2005]50号)、关于做好“中国·黑龙江”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黑政办发[2005]77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务信息实施办法》(黑政办文2006[10]号)等规范的信息采集、审核和发布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了正常的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机制,显著提高了网上政务公开和信息服务水平。

  采取多种形式,发挥各方力量整合信息资源。2006年6月,“中国黑龙江”网站与新华网黑龙江频道签署了网上合作、宣传黑龙江的协议。并首次联合对第17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进行现场报道、现场专访和现场直播,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扩大了哈洽会的影响力,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了哈洽会的全貌,树立了网上龙江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更进一步提升了双方网站的知名度。通过双方的强强联手,对整合黑龙江省政务信息资源、同步提升双方网站的影响力、形成黑龙江省对外信息发布的权威、强势网络平台,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按照“以固定栏目体现规范性,以专题专栏体现特色性”的建设目标,对于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存在的政务信息,通过固定栏目的形式体现,逐步形成各级政府规范性的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方便用户使用。对于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的专门工作,采用专题栏目的形式,以综合性的功能为支持展示和宣传重点工作。

  三、面向社会公众,开辟为民办事的新窗口

  以用户为中心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在资源整合范围上,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按照用户对象及应用主题聚类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打破部门界限,提供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在资源整合深度上,就每一事项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法律法规、问题解答等“一体化”服务。

  在服务内容范围方面,以政府服务为主,以社会服务为重要补充。将政府服务做为网站在线办事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社会机构提供的服务作为政府网站在线办事服务内容的重要补充。同时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政府网站在线办事的实现过程充分考虑到地区和部门政府工作的特色,优先提供最为重要、最经常使用的服务。

  “中国黑龙江”网站的在线办事水平比改版前有了较大提高,在线服务资源按照服务形式的不同深度进行了整合。特别是“网上办理”栏目整合了30多个各部门的办事系统,企业申请、企业报税、企业年检、著名商标认定、高科技成果报送等都可以通过网站受理。企业设立一网式审批系统大大提高了企业注册申报的便捷程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面向社会公众的行政服务。网站服务资源整合的框架体系结构也进行了完善,细化了为各类用户提供服务的应用主题,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四.加强公众参与,搭建政民互动平台

  根据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规定,2005年“中国黑龙江”网站开通了省长电子信箱。此信箱由省信访办公室及省政府办公厅共同  承办。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省政府办公厅以黑政办综[2005]12号文件下发的通知。

  省长电子信箱是省政府了解民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和信息反馈,实现与公众双向互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公众关注,社会反响较大的一项民心工程。各地市、各部门都高度重视省长电子信箱邮件的办理工作,及时妥善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省长信箱”共收到群众信件14590件。其中符合《信访条例》规定的受理条件的有效信件3369  件。受理办结3030件。网上发布265件。有效信件的提交地域及承办部门遍布全省13个地市。大量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省农垦总局认真解决拖欠离休干部单信同志的医药费4万元。双鸭山市及时解决了宝清县西山煤矿在居民住宅区煤田开发的合理补偿和搬迁安置问题。黑河市彻底解决了五大连池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金得利首饰店业主孙洪旭申诉多年的错案赔偿问题。黑河市公安局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分局就孙洪旭错案赔偿事宜举行了听证会,孙洪旭当场领到了赔偿金共计8.5万元,并就此进行了公证。省国税局就朱以山举报依安国税局偷漏热力增值税等问题进行了纠正。并向举报人反馈了处理情况。朱以山对此处理结果表示满意。省人事厅及时答复了部分群众对公务员考录中的意见和反映,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满意。

  自省长电子信箱正式对外开展工作以来,一些群众给《中国•黑龙江》“省长信箱”发来邮件或在“中国•黑龙江”网站留言板上留言,对省政府开通省长电子信箱表示拥护,认为这一举措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丰硕成果,是实施《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情实意。有的群众直接给省长信箱发来感谢信说道: “感谢省政府关心我们老百姓的事情,感谢省长信箱为民解忧!我们只通过网络发信息给“省长信箱”,便能及时得到回复和办理。有事情找政府,这回让我亲自感受到什么叫人民政府、人民的公仆,谢谢您!”。有的投诉人接到信件处理复核电话后,高兴地说,真没想到省长对我们的问题这么关心,这么迅速、这么负责地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对省长信箱的高效率工作表示赞誉和满意。

  为体现服务型政府,网上解读国家和地方新出台的法规条例、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政府公共管理过程、采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提供另一种渠道,网站开设了“网上听政及政务访谈”应用系统,功能包括听政意见征集、听政预告、会客厅互动交流现场图文直播、听政回顾(图文转播)等功能。“网上听证及政务访谈”给网民提供与政府领导在线交流的渠道,互动性很强,群众关注的程度较高;至今,利用此系统开展了15次政务专访和2次听政活动,效果良好,公众参与热烈。

  为继续提升“中国黑龙江”的建设水平,对网站互动性栏目将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