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2.99亿元,增长13.5%;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4%、19%和13.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1∶35.9∶37。完成财政收入33.68亿元,增长17.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增长3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57亿元,增长15.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1%和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5元,增长22.6%;农民人均纯收入3041元,增长18.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78.87亿元,增长7.4%。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市县两级试点村(屯)26个,投入建设资金3.48亿元,农村交通、水利、供电等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14.06亿元,增长21.7%。产业集群拉动作用更加明显,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迅速成长,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8.8亿元,增长17.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1%。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支撑作用不断扩大。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18900多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园区经济健康发展,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全年投入6.26亿元建设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新开工工业项目116个,新投产企业98家,累计入园企业459家;全市28个园区实现工业产值88.7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1.4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强优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玉柴、三环、玉药、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富英制革等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玉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增长16.2%;实现利税总额9.85亿元,增长39.4%;柴油发动机产销规模连续三年保持国内第一;玉柴品牌位列“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第119位、中国动力品牌第一,荣登首届亚洲品牌500强。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传统服务业优势得到发挥。重建金融安全区已见成效,旅游、会展、现代物流、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消费更趋活跃。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改革开放水平提升
玉林纳入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4+2”城市,交通、物流、产业布局、城镇群建设等规划全面启动实施。积极融入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多区域合作新格局。成功举办第三届玉博会,签约投资项目133个,合同投资165.89亿元,比第二届增长9.7%。接纳东部产业转移成绩显著,全年接纳转移项目223个,投资额32.6亿元,已投产项目180个。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规划建设有序铺开,签约合同项目5个,合同投资额5.7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6705万美元,增长3.24%。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投资和管理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城镇建设管理加强
全年新开工项目1569个,完成投资102.66亿元。其中,市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121个,完成投资38.8亿元,玉柴轻型柴油机一期、广西晨光乳业开发、北流佳鑫电子等项目建成投产;南广高速公路玉林段、洛湛铁路玉林段、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项目、北流海螺、玉林伟镍(博白)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并加快推进;一批地方公路和路网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全市续建项目589个,完成投资54.84亿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完成73.32亿元,增长9.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4.14亿元,增长44.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5.05亿元,增长80.9%;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投资不断增大,科教文卫等薄弱环节投资不断好转。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玉林国际会展中心、民主路、江南公园、大北路美食街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市体育中心、城东商务大厦等项目快速推进。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规划建设步伐加快。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玉林稳步推进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科教兴玉”战略深入实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6%。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两基”水平不断提高,6个县(市、区)顺利通过自治区“两基”复查验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职业教育规模居广西前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繁荣,《同一首歌》走进玉林;积极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3个县(市),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卫生保健得到加强。全民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承办广西第11届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3.9%。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全面完成为民办八件实事,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行路难、饮水难,以及县乡财政困难等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交通安全工作成效突出,交通社会化管理得到了公安部的高度肯定,生产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人事人才、机构编制、机关事务、新闻出版、发展研究、工商管理、技术监督、供销合作、检验检疫、海关、民政、审计、统计、物价、扶贫开发、农机、气象、防震、水文、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档案、修志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兵预备役和国防教育工作成效得到巩固提高。
政府管理规范创新,政务环境得到优化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重视社会管理,优化政府服务。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实行精细化管理,量化工作目标,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24个专项应急预案和81个部门应急预案,提高了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电子政务建设再创新佳绩,市政府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政府网站排全国333个地市级(含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第55名,连续两年蝉联广西第一。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站式”服务机制初步确立。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行为不断规范,行政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推进。
2007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抢抓多区域合作新机遇,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以“管理服务创新年”为抓手,扎实推进“玉-北-福一体化”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突出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作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林建设取得新发展。
主要目标:
——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3%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外贸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逐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财政支持教育发展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出版事业。重视决策咨询研究。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做好体育竞赛工作,集中力量办好广西第11届运动会。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机构编制、机关事务、供销合作、检验检疫、海关、审计、统计、物价、气象、水文、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档案、修志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安全观念。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进军政军民团结。重视民兵预备役建设,推进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高度关注民生,努力为民办好八件实事
今年要重点为民办好八件实事:一是农村人口和寄读制学校的饮水安全工程。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农村人口和寄读制学校解决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资助农村贫困学生上学难工程。落实“一费制”收费办法和“两免一补”等政策,着力解决家庭贫困学生上学难、上大学难问题。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工程。继续抓好北流、陆川、容县试点,新列入全区试点的博白、兴业要加强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参合率达70%以上。四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危房改造工程。按平均每户补助5000元的标准,帮助特困农户改造住房,改善生活条件。五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供养工程。按每人每月30斤米、30元钱、1斤油的标准对全市五保户实行供养,从根本上解决五保老人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六是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积极争取自治区资金支持,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沼气池建设任务。七是农村市场建设工程。加大农村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条件。八是防治艾滋病基础工程。按照自治区要求做好防治艾滋病基础工作,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民主法制发展。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强化责任落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玉林”。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动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努力促进工业集聚发展
以标准厂房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用三年时间开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点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施标准厂房建设,以最优惠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多元化投资经营标准厂房。市和县(市、区)园区要划出一定规模的土地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集中区。重点抓好现有28个工业园区建设。突出解决园区的道路、给排水、排污、供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信号和平整土地等问题。
坚持扶优扶强,做大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培育优势产业,做强支柱产业;继续扶优扶强,培育更多的中国名牌和领先企业。积极开拓市场,配合抓好广西营销联盟建设,扩大玉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服务工业水平。加强产业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临海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完善和落实政策,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管理服务。
全面开展“玉-北-福一体化”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努力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
一是福绵-玉州-北流30公里大道拓宽改造。二是全面加快城东区开发,推进一批路网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工建设一批迎接建市10周年项目。
以完善配套设施为重点,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持续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利用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平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更多地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互动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路。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重点发展好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技术研发、会展、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批发市场和商品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现代金融服务手段。加强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研发应用。
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城乡消费需求。改善城乡消费条件和消费环境;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科学合理供地,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全方位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把握投资方向,加强重点领域建设。围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自治区规划布局上项目。抓紧做好玉林通向沿海地区的公路、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农村道路、饮水等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项目建设。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广电、旅游,以及公检法司等公益项目建设。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投资有效增长。今年全市计划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120个,年内完成投资50亿元。重点抓好自治区和市级统筹推进项目、建市10周年大庆项目和广西第11届运动会项目等。全市统筹推进续建重大项目160个,计划年内完成投资65亿元,力争30个项目竣工投产。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签约项目落地。逐步把开发性金融合作延伸到县(市、区)和交通、旅游、商贸等领域。更有效地开展政银、银企合作,扩大新增信贷规模。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确保签约项目落地。
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推进全民创业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破除发展障碍。抓好北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行政管理、投资、财政体制等改革。深化价格和收费制度改革。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稳步推进其他改革。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平等的政策环境。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大力宣传民营经济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全民创业。加快健全促进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
积极主动参与多区域合作,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抢抓多区域合作新机遇,积极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加快与北部湾地区的交通、物流、产业对接,推进产业布局、城镇群和人才培育融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建设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玉林至合浦铁路、玉林至钦州高速公路、合作建设铁山港东岸产业园前期工作;主动引进和延伸临海工业产业链,抓好博白龙潭临海产业园建设。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全力承办好第三届桂台经贸交流会。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继续实施以商引商、挂职招商、登门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开展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加大电子信息产业、临海产业和大企业、大品牌的招商,促进东部产业集群式向我市转移。
努力扩大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突出抓好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向东盟国家出口。推出一批优势项目和资源、环保、生态项目,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扩大对台港澳招商。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减少能耗和节约生产成本。抓好水泥、陶瓷、金属冶炼、林产化工、造纸、制糖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鼓励发展高层建筑。抓好交通节能和商用民用节能。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推进节能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治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加强环境保护,营造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乡环境。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污染源治理,禁止超标排污。加强对陶瓷、水泥、化工等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继续推进陶瓷行业煤改气工程。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制定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加快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和环境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考虑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基础设施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加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
建立完善新机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舆论引导,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降低人口出生性别比。强化流动人口管理。
强化财税工作,努力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
增进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财政增收。支持各金融机构落实国家金融政策,鼓励各银行有效扩大信贷规模,促进重点财源项目发展。依法强化税收征管。改革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收入增长激励机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和质量稳步提高。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财政支出更加注重社会和谐,更加关注民生民本,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新增财政支出向农村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集中使用财力,支持重点项目,解决重点问题。重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形成合理的投资使用和项目建设机制。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县级部门预算改革和“乡财县管乡用”的县乡财政管理改革。稳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着手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努力优化政务环境
实施“管理服务创新年”,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高效组织实施“管理服务创新年”活动,创新行政管理服务方式,把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作为检验领导干部作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促进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对在“管理服务创新年”活动中管理松懈、服务态度差、出现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采取组织措施,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快从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
推行政府绩效评估,提高政府部门执行力
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量化目标和责任,评选并奖励“十佳服务部门”和“人民满意公务员”;通报批评年度评估结果差的单位,并对其主要领导给予诫勉、警告,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促进部门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
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着力抓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建设。对出现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法定程序和盲目决策,效率低下、执行不力,治政不严、监督不力等情况的部门主要责任人进行问责。各级政府要主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舆论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促使政府及部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自觉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着力抓好制度的执行,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坚持政务公开,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办好行风热线,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规范政府权力运作,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大力倡导学习风气,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对机关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能力;强化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度,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注重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