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信息化将促进农业现代化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信息化带动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是用信息化生产方式,再造工业化经营行为,完成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生产方式的核心,是“直接化”生产方式,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在更先进社会生产力条件下直接结合的生产方式
最早在报上宣传农业产业化的,是现任《人民日报》秘书长的张德修。而当年第一篇把农业产业化提到方向高度的文章是我写的,这就是1995年3月22日《农民日报》三版头条《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同年5月2日,我又以本报评论员文章名义发表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是我国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第一篇评论员文章。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介绍了潍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并配发了题为《论农业产业化》的社论,这是全国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第一篇社论。此后,农业产业化在全国大规模兴起。我很清楚这个背景,当时农业产业化是在传统工业化背景下提出的。

今天形势已经改变了。我写了上述文章以后调到原国务院信息办主要从事信息化工作,经过十年对信息化的观察,思想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今天搞农业不仅要按照工业化的方式,要解决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同时也要跟上全球信息化的背景,所以应该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原则从事农业,这是我个人看法。

怎样从现代化高度理解“新型农村”

什么叫新型农村,我理解“新型”应该是新型工业化的农村,我个人有一个看法,农村采用的宏观大政应该是和国家的政策协调的,和整个现代化的方针协调的。整个国家是新型工业化的方针,具体概括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于农村来说,对应什么样的定位?我个人认为,这个定位应该是“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信息化”。我注意到很多农业政策并没有提这一点,所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农业的工业化,是用工业的生产方式从事农业。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背景下,要不要考虑和国家大的政策协调?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宝都押在农业信息化上,因为毕竟中国是有悠久传统的国家,现在传统经济成份很大,尤其在农业里面,所以不能放弃工业化这一条。另外一层意思,如果仅仅是用传统工业化的方式来搞经济,也会带来粗放的特征,缺乏“新型”的特点。所以所谓的“新型”,既不是纯粹的信息化又不是完全传统工业化的思路。

我们当初提农业产业化是什么背景?产业化是指用产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其实产业化是指工业生产方式,用工业生产方式搞农业,比如在美国,农民是用工业方式搞农业的,是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当时提出改造传统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的农业,是在传统工业化的思路之下提出农业产业化的。

“新型农村”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提口号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我认为要针对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化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如果用传统工业化的方式发展农业,一方面优点非常突出,克服了农业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的特征,但是工业化本身是高成本的社会化,这是传统工业化最致命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新型工业化,原因就是传统工业化太浪费了,不集约、效率低,附带还造成了其它的问题。

在农业产业化问题上,突出存在的是利益矛盾。按传统工业化思路,农民是个体的生产,要让它社会化,就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中间环节来发展,但这会使利益向中间环节集中。当时就存在很突出的矛盾,例如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按照工业化的游戏规则,利益应该归龙头企业,而不是归农民,但我们的政策要求,更多地让农民获利,更多地满足国家的政策目标,一句话,要使两头受益。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受益最大。在这两头中,生产者是农民,消费者是城市居民。

国家希望让这两头利益最大化。但实际运行中,一旦中间环节膨胀起来后,就产生一种与政策目标不一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要起核心的作用,信息化要解决现实中的这一突出矛盾和紧迫问题,思路是要通过低成本的社会化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这就是新型工业化农业的核心目标。

工业化生产方式带动现实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以迂回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直接生产方式,确实带来了增值利益,也确实提高了社会化水平。从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但是,工业产业化迂回生产方式要求的“利益多了归中间”与传统农业直接生产方式要求的“利益不多归两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积极鼓吹者,指出其中矛盾,绝不是为了退回原来的传统,而是希望更上一层楼,用更先进的生产力解决前进中的矛盾。

 以信息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带动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是用信息化生产方式,再造工业化经营行为,完成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生产方式的核心,是“直接化”生产方式,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在更先进社会生产力条件下直接结合的生产方式。

 
 
 
信息化生产方式也有两个基本面,一是价值增殖来自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融合,关系越直接化,价值越高,中间环节的磨擦越小,价值创造越多。一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时空距离拉得越开,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层次越少,管理费用越降低。这两个基本面,都与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相反,也与农业产业化的规律不同。将农业产业化提高到信息化阶段,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第一阶段的两个突出矛盾。

一是从根本上缓和与理顺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用信息化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依据的价值论是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中间人利益最大化。但这不意味着让龙头去“学雷锋做好事”。

正如戴尔公司用网络这个中间环节取代实体的分销商,自己并没有做什么牺牲一样,龙头企业一旦实现转型,是利用“先进社会生产力”达成增效减耗,而不是非经济的“让利”行为,自然也谈不上让他“学雷锋做好事”。用先进生产力创造增量,使生产关系趋于协调,减少改革阻力,还可以减少农业产业化中各种“面向市场”而进行“非市场”干涉的怪现象。黄岗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

解决的另一个矛盾,是为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围。传统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双层经营制度设定下,业务运转类似价值链管理。这本是一种比工业企业组织更先进的管理方式。但有一点,价值链管理的最佳效果不可能在工业生产力下充分实现,这一点并没有被充分考虑到。利用“网络效应”(边际成本递减)这一“先进社会生产力”特性,去冲管理成本,让交易费用不随市场契约范围扩大而递增,反而是交易范围越大,管理成本越小,这样就解了价值链管理的“套”。

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说,信息化带来的机遇要大于挑战,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还没工业化,没有金字塔化,也就免了诸多步骤,可以将原来“既要效率,又不分层”这种相对工业化而言反常的操作,一步同信息化方式接轨,用网络替代市场,大白话叫“过去出门找市场,如今在家上农网”。

而且,“既要效率,又不分层”放在网络环境下,正好再合适不过了,这种制度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保持现有体制不变,只要把“工业”生产力替换成“信息”生产力,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农民现在还不能普遍具备相关的教育条件和设施条件,如果有了工人上网条件的一半,农民搞信息化的积极性,就会像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如火山爆发,把中国经济的面貌彻底改变。中国的战略设计如果对这种时代动向不敏感,会十分令人遗憾。

□语录汇编

“一旦涉及单向收费,由于运营商之间运营成本相等,因此‘主叫方’和‘被叫方’费用如何分摊、如何结算显然还没有达成共识,也缺乏一个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成本结算模式。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那么手机单向收费就会流于形势、缺乏实际功效,最终还将对今后的电信资费深度改革造成一定的阻碍。”

——浙江大学科技中心专家顾问沈闻涧如此看待单项收费问题。

“简单地说,由于联通的用户比移动少,因此一旦进行资费结算,联通用户拨打移动手机,将向移动支付占用对方网络资源的结算费,而移动尽管提供了免费接听服务,却仍能获得结算收入。”

——电信专家王煜全称,用户不对等带来的结算费用不均,显然导致移动推动单向收费的积极性要高于联通,从长远来看,这可能进一步扩大运营商之间的实力差距,有悖于我国为电信改革树立的“公平竞争”原则。

“今年一些管理部门明确提出中国要发展通信信息化,它的支撑点就是ICT,就是软件业、IT产业和通信产业全方位融合。这种融合实际上产生的是一种新的产业链关系,在这个产业链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是跟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链。”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说。基于此,他认为,我们如果简单的把3G看成是牌照发放方式,或者说由牌照发放引发的电信公司的重组,或者是3+2或者4+2,其实还是过去的老路。

“我觉得不要因为政策而把风险无限扩大化。即便运营商不能马上上3G,但至少可以尽早告诉他们,未来他会采取哪个标准,给他足够的时间做相应的准备。决策如果确定了,就应该早通知到相关的人,否则,无论对厂商还是运营商来说,3G风险都太大了。对运营商来说,3G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国内可能会面临重组。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导致他们甚至连今年预算和规划没法去做。”

——易观首席分析师周屹说。他认为牌照迟迟不发,很大的原因是在等TD,但是政策早明确,其实对TD更是好事,TD的产业链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宏碁的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其在笔记本市场的优秀表现。据统计,虽然惠普等公司调整了策略,然而在笔记本市场上,宏碁依然压倒了所有竞争对手,在上个季度中销量增长率高达62%。”

——DC高级市场分析家麦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