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商务局明确全年工作思路
来源:亳州商务之窗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发展思路
外贸上规模、内贸上水平、外资上台阶、外经求发展。
   二、发展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以上,争取达到55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6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以上,争取达到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其中直接利用外资争取达到2000万美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成试点600个。
  三、2007年十大重点工作
  (一)培育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以中药材、农副产品加工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三大出口支柱产业,占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培育以市场建设等为主的内贸支柱行业。
  (二)培育龙头企业。培育进出口超100万美元的重点外贸企业15家,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培育重点商贸流通企业5家。培育国家级品牌2个,省级品牌10个。
  (三)培育出口基地。重点培育三大出口基地,即省级现代中药出口创新基地、农副产品出口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四)突出抓招商引资。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实施招大商、招大项目。精选50个商务发展项目,尤其是整理、包装能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的大项目,充分发挥大项目对我市商务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突出园区服务。加大对我市五个省级开发区的业务服务,一是搞好项目服务,加大对重点利用外资项目的跟踪协调力度;二是搞好信息服务;三是搞好政策服务,及时宣传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四是帮助企业“走出去”,力争实现五个省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70%以上。
  (六)大力推进市场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市场标准化建设项目和绿色市场建设项目,争取1家企业进入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2家企业进入国家标准化市场建设试点单位,2家企业进入省绿色市场建设试点单位。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促使万福大市场、金元宝商城等新兴轻工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壮大。
  (七)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以现代流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社区商业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加快物流中心(基地、园区)建设,解决企业发展物流瓶颈问题。培育流通龙头企业,提高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八)大力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开展,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实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扶持一批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初步建立起高效畅通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
  (九)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突出问题,加强市场监测,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监测体系;强化肉类食品的安全监管,净化肉食市场;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未经审批擅自建设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酒类流通管理,为“酒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十)推动企业改制。积极指导县、区商务部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双置换”为主要形式,稳步推进商贸企业改制,激发企业活力。
   四、实施措施
  (一)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商务管理队伍建设,二是强化企业管理队伍建设。
  (二)强化科学规划。既做到长远持续科学发展,又做到年度工作快速跨越式发展。
  (三)强化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关制度,实行月检查、季督查、年总结,加强工作的贯彻落实。建立更加科学、操作性更强的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加强绩效管理,强化效能激励。
  (四)强化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以“优惠政策送上门、业务信息传上门、排忧解难找上门”为内容的“三上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