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为信息化专家陈启申对“中小企业ERP实施”系列专题的第一部分“选型篇”的点评。
实施ERP的规范化流程是:知理知己知彼知用。在这个例子里,老板只是“……我前不久看到报纸上说ERP软件可以提高效率,听说我们公司的竞争里也有好几个上了ERP,咱们趁着现在生产淡季也上一个吧。”
“一把手”处于这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也就是在“不知理”的情况下开始 ERP 选型。在后面小郑汇报时,老板说:“本来我都有点给他们说动(心中没谱)了,不过你刚刚的看法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们也许选的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便宜的,但是我们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的。这件事,就按照你的想法决定吧。”这番话,说明老板根本没有判断力。随大溜、赶浪潮,跟着感觉走,是有很大风险的。企业今后将朝什么方向发展?长远的经营战略是什么?都没有考虑和研究,又如何谈“适合”。
小郑也不知道先买一本《ERP——从内部集成起步》或其他的讲解ERP应用与实施的书籍看看,一上来就上网搜索,只看“厂家的资料”,不读ERP的专业书籍,颇有把买笔记本电脑的程序用到选择ERP系统上的意思。
“知己知彼”只是“知理知己知彼知用”的一段,知己是在知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明了ERP运行的机理,它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能够解决?。比如说:“模具的损耗”“车间人员流动太快”,都不是ERP能够解决的问题。
而“造成了大量的库存积压”的原因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经常修改定单”,即使实施了ERP系统,用户的要求也还是会经常修订,能不能解决库存积压,还是一个问号。
以上两个现状,都不是ERP可以解决的。当企业存在问题的因果分析结论是错误的,就缺少上ERP系统的正当理由。这种做法不是真正的“知己”。相反,正是《起步》一书中指出的三种风险中的两项——认识风险和方法风险。
而指导者翟南对上述的“知己”程度却简单地肯定:“看来你这部分工作做得很好”,要拿翟南和《目标》中的“我”(即高德拉特),是有很大差距的。
之后,在对比几家软件商的过程,价格是一个被考虑的重要因素。ERP系统是一种解决方案,选择解决方案,不是靠侃价,而是依据投资效益分析;这个企业对投资ERP的回报,完全没有考虑,花钱很大方。如果因果分析的结论错了,很可能见不到效果。
这个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是能够上了ERP以后就能解决,我们还要拭目以待。不过,这样粗放和粗糙的选型过程,业界千万要谨慎借鉴。
专家简介: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原机械部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退休后,凭借在设计院从事工业工程、企业技改与基建工作长期接触企业的背景下,在接受物流搬运、项目管理和MRP II等国际继续教育基础上,投身于MRP II/ERP的推广普及工作。陈老师曾长期是APICS会员,先后出版了《MRP II——制造资源计划概论》,《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供需链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ERP)》,《ERP——从内部集成起步》等管理信息化普及教材,是国内畅销的企业信息化专业书籍,业内不少人士进入ERP领域是从阅读这些图书入门的。陈老师谦虚而务实地把自己称为“ERP普及教育工作者”,是业内公认的中国ERP启蒙老师。目前,他以七十多岁高龄仍在为中国ERP事业辛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