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天的“确山―2006”实兵检验性演习,是解放军历史上首次由四总部机关联合对步兵师进行整建制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考核。 10月16日,新型主战坦克向演习地域开进。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演习场上的硝烟尚未散尽,“确山—2006”实兵检验性演习导演部的专家们就召开会议,研讨演习的得失成败。这些来自军队院校、科研机构和训练基地的专家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到,这次演习具有鲜明的信息化战争特征,构成了人民解放军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历史性转变的一幅生动场景。
“打赢”是贯穿军事训练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高度重视军事训练的军队。新中国成立57年来,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走过了一条充满创新的发展道路。”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合同战术训练局局长石忠武向记者介绍了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为适应军队建设由战争年代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历史性变化,大力开展正规化训练;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大抓以技术训练为主的基础训练,开展了群众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全军大办教导队,普遍开展“三打三防”训练;80年代,开展了以合同战术训练为重点的一系列改革;90年代,开展了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进入21世纪,紧贴使命任务,扎实开展针对性训练,加强诸军兵种联合训练,研究探索一体化训练。
“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形势任务变化相适应的过程,‘打赢’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石忠武认为,如果概略确定一下每个时期训练的“主旋律”,可以说上个世纪50年代是正规化训练,60年代是基础训练,70年代至80年代是合同战术训练,90年代是科技大练兵。进入21世纪,开始进行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
从立足打赢机械化条件下的全面战争,到立足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再到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根据国家安全面临的多样化威胁和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几十年来,人民解放军不断发展和完善军事训练的指导方针和训练内容,大力加强针对性训练,有效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这次演习的总导演、石家庄陆军学院副院长崔亚峰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军事训练的历史性转变,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强军事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确山—2006”实兵检验性演习,是解放军四总部首次联合组织对摩托化步兵师进行的整建制实兵实弹演习考核。演习完全按照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未来担负的作战任务进行实案化演练,在演练中把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火力主战、联合制胜、全域战场等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新要求贯穿始终。
“这次演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实’。”尽管带领部队使尽浑身解数才完成所有演练课目,师长戎贵卿却对总部考核组、演习导演部的从严从难要求感到高兴,“在我参加的几十次演习中,这次遇到的难局、险局、危局是最多的。部队感知了未来战争,首长机关指挥决策能力、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广大官兵技战术水平都得到了锤炼和提高。”
演习考核成为军事训练改革的切入点
“把部队演习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将对军事训练整体创新起到牵引、辐射和渗透作用,为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科学体系提供实践依据。”石忠武这样向记者解释解放军四总部组织“确山—2006”演习考核的基本动因。
演习是军事训练的高级阶段,是生成、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最终环节。“把实兵检验性演习作为部队训练的重要考核形式,可以把训练考核从零散的要素式检验变成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检验,从静态或单课目演练变为动态复杂条件下多课题的综合性演练。”演习考核组组长、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副部长陈照海介绍说,总部计划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通过实兵检验性演习的方式,把全军主要作战部队的综合训练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检验一遍。
在“确山—2006”演习中,导演部派出70多人组成的信息采集队伍分散到参演部队的各个环节,全程跟踪采集部队演练的各类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汇入“部队演习评估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比较、演算,检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评定部队演习成绩。
“部队演习评估系统”的运用,为训练考核引入了“量化能力、结果评估、标准比较”的崭新概念,以量化行动结果来评估作战能力,使得演习场上有了客观、科学的“裁判”。
在严格、科学的考评之下,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虽然完成了所有演练课目,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师长戎贵卿感慨地说:“这次演习考核,使我们切实看清了与未来作战要求存在的差距,使我们的头脑得以清醒,将使我们师的军事斗争准备更加贴近未来战争、更加适应未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