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李桥保税中心凸显“磁石”效应
来源:中国现代企业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作为海关总署“区区联动”试点的北京李桥保税中心,打破了保税区域之间分割分散、缺乏联系的现状,整合并集成了全国保税区域、空港、海港、高速公路网资源,立足于实现与全国15个保税区对接,货物互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区区联动”模式的成功运行,有力地提升了区域竞争力,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带动并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为临空经济综合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打造经济品牌提高区域知名度北京李桥保税中心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知名度,成为保税物流业新的中心和枢纽,从而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高科技制造企业的聚集,产生了强大的区域经济品牌效应。一是在实现“两桥”(北京李桥———上海外高桥的保税物流双向联动分拨)模式后,进一步推进“区区联动”战略,积极实施与其它各保税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的联动对接。通过与保税区域在实际业务操作上的成功对接,有力提升了李桥保税中心的知名度,提高了经济效益。2004年8月到目前,李桥保税中心已成功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深圳福田保税区、厦门象屿保税区和天津保税区4个保税区保税货物相互直转,直转货物进出库总金额16.6亿美元。其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货物进出库总金额7.17亿美元,深圳福田保税区货物进出库总金额8.23亿美元,厦门象屿保税区货物进出库总金额1.2亿美元,与天津保税区的业务正在进行中。二是依托各类载体,树立品牌形象。借助电视广告、区域形象宣传片、举办顺义区“李桥保税中心杯”器乐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同时,参加了在厦门和苏州举行的物流企业推介会,积极宣传企业形象,提升区域知名度。三是积极推进与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美国GE医疗董事长、美国波音公司全球物流公司总监、三菱电机自动化公司董事长等多位跨国公司领导先后率团到李桥保税中心参观考察,进行业务洽谈,寻求合作机会。通过交流,使保税中心由区域品牌逐步向国际化品牌发展,吸引了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入驻李桥保税中心。


  发挥技术优势搭建联动信息平台积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建辐射全国的“多点互通”的保税货物联动信息平台。与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合作,建立了基于中国海关H2000系统监管下的商务型保税货物联动信息平台,即“区区联动”信息平台,使保税物流业务在国内实现一网式服务,提升保税物流产业水平和竞争能力,为实现与其它保税区的联动对接奠定了基础。该网络采取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客户通过它可以轻松实现各保税区之间的货物集散、调配、分拨、进出、报关、报检等作业,可极大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在完善“区区联动”系统之后,该保税中心将与国际大型物流运营商进行系统对接,实现全球化货物联动。


  完善项目建设实现效益最大化北京李桥保税中心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在土地利用、能源消耗、投资强度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确保实现“投入少、效益高、发展快”的既定目标。保税中心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2005年全年实现海关税收1.7亿元,地方税收177万元。2006年预计实现海关税收2.2亿元,1-10月份地方税收完成533.6万元。


  北京李桥保税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政策优势,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是加快建设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完善“保税货物联动信息平台”的系统开发,尽快实现中心内保税物流业务电子卡口、电子查验、电子通关一站式兼一网式服务,提升保税物流业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预计电子口岸全部运转后每年可实现税收2000万元至3000万元,可吸收科技和管理人才1200人,并可带动周边200至300人就业。二是大力实施“区区联动”战略,加速实现与15个保税区的联动对接,促进沿海发达地区优势企业向李桥聚集,将国内其它保税区域的战略资源转移到顺义,大大增加税收收入。


  “磁石”效应凸显招商取得新突破北京李桥保税中心自2004年运营以来,对国内外企业的吸引效应日益显现,招商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一是数量多。今年以来,全镇新注册企业55家,注册资本1.76亿元。二是档次高。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三是外向度高。累计外资企业11家,注册资金3500万美元。其中,由英属顶超控股有限公司独资设立的乐购特易购商业(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预计总投资1亿美元。四是产业链效应明显。先后引进北京海通国际、北京通顺、北京八方骏捷、北京劳服物资等9家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以物流企业为支撑的高端三产产业链,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