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海战,向信息化迈进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04-15

       日前,数十艘舰艇连续在东海某海域进行了数十天海上综合演练,驻沪海军某基地成功实施定点保障、伴随保障、后方支援保障。
  这是该基地近几年无数次综合保障中普普通通的一次。3年前,这个基地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编制体制调整,成功实现了保障方式的转型,确保了舰艇编队海上训练、海上演习等重大任务的顺利进行。
  闯前人没有闯过的路
  这是一个难忘的经历。那年春天,某新型战舰参加海上编队演练,突然罗经出现故障,随舰保障的技术人员想尽了办法,仍无济于事。为啥?装备越来越先进,测试装备的设备却没更新。
  “没有现代高科技检测设备,就自己动手研制”,经过8个月的刻苦攻关,“某型罗经虚拟测试系统”终于研制成功,不仅测试方便快捷,检查结论也科学准确。从此,只要是高技术装备的保障需要,他们就确定科研课题,自己攻关。
  舵是潜艇的“方向盘”,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某型舵检修保障技术复杂、程序多、时间长。他们一面申请科研项目,一面果断着手研制,“部队急需的,就是我们应急办的!”
  没钱,他们先垫资研究经费;不懂,他们求教有关科研院所;没时间,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某型舵测试平台”研制成功,并在实际保障中得到检验。
  他们既抓技术创新,也搞技术引进。电路板维修是难度较大的维修项目,为此他们从国外购置通用电路自动测试系统。近年来,他们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数字示波表、数据采集仪等21项自动检测设备,成立自动检测中心,成功检测并及时排除故障200余起。
  经验型保障实现了向智能型保障的跨越,他们并不满足,他们的目标是实现原始化指挥手段向信息化指挥手段的跨越。
  他们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起远程保障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网上数据分析、文书拟制、保障法指挥作业;还建立了海上机动保障指挥网,应用新技术探索出有线与无线互通、移动指挥网与固定指挥网自动切换的指挥方法。
  演练中,他们模仿“敌人”施放干扰,组织进行红蓝军保障信息对抗演练,加强保障队伍信息一体化演练,解决了保障队伍缺少支持的情况下与敌进行信息对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研发出《电子干扰条件下的通信保障》等5项针对性较强的保障法软件,经过多次论证检验,目前已初具雏形。
  前不久,基地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准备出航的某新型战舰出现故障。有关人员打开电脑,输入相关信息,不到一分钟,一份紧急保障方案就形成了,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所需设备、技术人员等一目了然。
  在高起点上迈步
  2003年12月,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攻潜”演练正在紧张进行,就在某舰官兵发现目标准备实施拿捕时,舰艇突然出现故障。基地立即派出保障人员进行抢修,可是,还没有来得及修复,该舰已被潜艇发现并遭到“攻击”。
  刚刚走马上任的党委“一班人”坐不住了:现代战争对综合保障要求越来越高,综合性保障基地必须在高起点上迈开步伐,探索出一条能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综合保障模式,迅速形成综合保障能力。
  他们开始艰苦探索:主动到舰艇部队、军队院校、科研院所调研,收集了38个课题进行攻关;与上海各大型配送中心、大型批发市场、大型仓库建立联系,建立了各类物资软件系统;与沿海兄弟部队保障点实行信息共享。他们还编印了31类150多万字的《装备故障信息汇编》指导部队进行装备自修。
  基地成立了监测诊断室,在每艘舰上成立检测诊断小组,坚持对舰艇装备的性能状态进行检测。不久前,某新型舰艇外出执行任务,离码头前几天,监测人员发现左主机有轻微震动,安排潜水员下水检查,发现螺旋桨轻微变形并出现断裂,避免了一次重大险情。
  基地技术人员少,过去多单位舰艇同时执行训练、战备执勤等任务,一旦出现重大险情或故障,都难以实施快速有效的保障。为此,他们主动和国内一百多家工厂、院校、科研所联系,形成一个装备保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