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王 宏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2月4日在临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临安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王 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四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面貌                         

四年来,本届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战略目标,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克难攻坚、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6年,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02年增长77.2%,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7亿元,同比增长14.1%,比2002年增长159.4%;实现财政总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23.9%,比2002年增长13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4亿元,同比增长19.5%,比2002年增长175.3%;三次产业比重为11.7∶57.4∶30.9。继续跻身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为新一届政府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过去四年,是我们向生态经济强市迈进的四年   四年来,我们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理念,注重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经济较快发展。      

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85.9亿元,其中,实施省、杭州市重大技改项目33个,完成企业技改投资56.6亿元。全市工业规模企业达到589家,比2002年增加328家。六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4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4.8%。累计新增国家、省、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31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4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28.8亿元,同比增长20.1%,比2002年增长132%。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农业八大产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12.51亿元上升到21.73亿元。新增杭州市级农业示范园区28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个,23只产品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9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4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总产量保持在9万吨以上。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8.8亿元,华光潭水库、水涛庄水库、分水江水利枢纽配套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千库保安”工程20座,实施农业综合开发6.1万亩。气象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2.2%,比2002年增长64.4%;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7.5亿元,比2002年增长163%。          

服务业经济蓬勃发展。      

旅游产业日益壮大。累计接待游客124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亿元,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11亿元上升到17.85亿元。商贸业持续繁荣。传统和新兴业态进一步巩固壮大,拥有商贸限额以上企业67家。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连锁超市乡镇全覆盖,品牌连锁超市门店从2002年的11家增加到125家,建成农村放心示范店706家。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8亿元,同比增长16.9%,比2002年增长76.8%。房地产业较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全市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9.06亿元,同比增长15.5%,比2002年增长95.5%。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6家,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452个,实到资金97.6亿元,成功引进杭氧、杭机等一批杭州梯度转移重大工业项目。累计实现自营出口10.95亿美元,年均增长22%。10家企业在境外新设立办事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玲珑、高虹等11个工业功能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8亿元,入区企业225家,2006年工业销售产值达到9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1.7%。经济开发区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有投资价值开发区”,玲珑工业功能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火炬计划临安电线电缆产业基地”。成功举办历届森博会和休博会临安分会场,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城市间的友好交往,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对口扶贫”工作。

过去四年,是我们向吴越文化名城挺进的四年

      四年来,我们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重视挖掘吴越文化内涵,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高质量、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初中升各类高中比例达到95.6%,高考上线率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学校布局调整有序推进,累计基础设施投入3.3亿元,昌南中学、衣锦小学、大峡谷中心学校、锦城四中等一批标准化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杂费。新增省、杭州市级教育强乡镇19个、省标准化学校24所,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昌化中学、於潜中学创建成为省一级重点中学,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市。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累计实施杭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19个,新增省、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3家,获专利授权500余项,率先建成杭州市级科技孵化器。“绿色硅谷”建设继续推进,与浙江林学院项目合作成效良好。新增省、杭州市名牌产品29只、著名商标31只。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千百十”、“百姓阳光”文化工程,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吴越风情”广场文化艺术节成为知名品牌,“临安水龙”获得全国“群星奖”,一批民间文化艺术精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创建省、杭州市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0个、杭州市级特色文化乡镇3个。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新增省级文保单位5处。广电新闻媒体事业稳步推进,实现广播、有线电视村村通,完成数字电视平移2.6万户。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成功举办市十一届全民运动会,成功承办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天目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重大赛事。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市民道德体检”、“信用工程”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深入开展。省二级档案馆创建通过验收,《临安市志》修编工作有序推进。          

公共卫生事业全面加强。      

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疾控中心等一批重点卫生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率达76%。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全市计划生育率连续14年保持在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16年保持在合理水平。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先后创建成为杭州市、浙江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食品放心工程全面开展,肉类、蔬菜、豆制品等上市合格率均达98%以上。药品监管网络不断完善,建成乡镇卫生院规范药房44个、村卫生室合格药房328个。

过去四年,是我们向休闲度假胜地奋进的四年

     四年来,我们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长三角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品牌初具影响。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02年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乡镇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累计投入城建资金23.8亿元,新、改建城中街、环城北路等城市道路35条,建成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铺设城区供水管网200余公里、污水管网140余公里。锦城城市防洪工程基本完工,02省道城区段降坡工程改造完成。於潜潜洲街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昌化镇城防工程加快推进,岛石新大街全面完工。旧城改造按规划有序推进,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城区环卫保洁等实现市场化运作。深入推进村庄整治,累计完成重点整治村134个、一般整治村72个,建成示范村14个。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33.8亿元,杭徽高速公路临安段全线通车,18省道华光潭库区段、16省道乐平库区段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乡村“康庄工程”802公里、道路“砂改油”509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旅游商贸功能进一步完善。      

 编制实施《临安市休闲度假胜地总体规划》,旅游资源整合步伐不断加快。新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3家,建成旅游特色村22个,“农家乐”经营床位数达6800余张。国内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分别达16家和19家,青山湖中都国际度假酒店主体工程完工,天目山综合保护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明山二期项目等一批景点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旅游质量管理年”活动不断深化,临安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投诉中心、旅游信息中心和农家乐服务中心建成投入运行。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临安商城、浙皖农贸城、华兴汽车城等专业市场,衣锦街成为省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锦江路、锦城新天地、黄金水岸等商业特色街区建设顺利推进。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城市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比2002年增加9.3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99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6.7%。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267家,全面淘汰水泥机立窑生产线。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累计实施农村生态重点建设项目200余个。实施百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6.55%。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天目山被列为全国首批示范保护区。太湖源镇等5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过去四年,是我们向有为政府推进的四年
 
           四年来,我们坚持勤政为民、创新举措,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着力缓解要素制约。       积极拓宽资金供应渠道。辖区金融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存贷款余额双超13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09.7%和152.3%。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启动政府性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项目建设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建设用地供需基本平衡。千方百计缓解土地要素制约,累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2个,新增耕地1.4万亩,向上争取重点项目“戴帽”指标16437亩,盘活存量土地2000亩,落实工业项目用地7428亩。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活动成效显著,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电力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华光潭梯级电站提前并网发电,新增小水电10.6万千瓦,建成110千伏变电所8座,220千伏钱王变建成投入使用。扩建第二自来水厂,城市日供水能力从5万吨提高到10万吨,实现锦城组团向青山组团供水。人才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累计引进大专以上人才1978名。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市政府办公室等4个单位完成职能调整,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组建,房改办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完成机构分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项目从312项减少到169项,削减46%,窗口授权率达92%。行政审批新办事大厅正式启用,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改革成效显著。50家事业单位完成改制,长客公司等企业改制完成扫尾工作。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出台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组建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二级法人管理体制,争取央行票据兑现1.88亿元。农村综合改革取得进展。完成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二轮土地承包扫尾工作,全面实行村帐乡镇代理制。停止征收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实现农民税赋零负担。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刑事案件破案率不断提高。完成锦城城区监控点建设,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依普工作全面推进。“二五”依法治市、“四五”普法教育工作圆满完成。乡镇(街道)调委会全面建立,建成民主法治村442个。顺利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累计受理信访8.5万件(批),信访事项办结率达96.8%,基层信访“文明接待室”创建达标率达100%。劳动用工制度进一步规范,及时解决企业、工程欠薪问题。有效处置“9.3”特大暴雨自然灾害、“5.8”特大交通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经受“麦莎”等强台风考验。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平安临安”建设取得新成效,成为全省首批“平安市”。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建立人力资源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成效。新增就业岗位2.7万个,实现再就业1.5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费统征、四费合一”工作顺利实施,全市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达5.9万人,比2002年净增3.1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从5.94个月提高到17个月。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40.3%。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三级社会救助体系,新、改建敬老院25所,“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2.2%和93.5%。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3099户、6436人纳入低保范围。加强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实施助医卡制度。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486户。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实行经济解困房、廉租房制度,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有效扩大,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5.7亿元。农村新一轮帮扶工作深入实施,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助学、助困、助医、赈灾等累计救助1万余人次。“十件实事”办理工作卓有成效。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1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3.3%和4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6.2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31.3亿元。           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不断强化。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政情。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畅通行政救济渠道,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15件。实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不断增强。调整决策咨询委员会,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居民听证和社会公示。编制完成《临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38个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编制专项预案36个。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统计成果有效运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创满意单位活动,建立机关效能建设投诉中心。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成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升级。廉政建设取得实效。积极构建惩防体系,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财政管理和审计、监察力度,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62件,挽回经济损失3815万元。

       同时,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老龄事业、征兵、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临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四年。四年的成就,得益于上级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临单位、驻临部队和浙江林学院,向所有关心、支持临安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推动和实现临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先,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开放创新意识;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确保重点领域投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强化民生保障;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需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办法不多,工业性投入不足,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增大;社会事业发展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利益调整带来的社会矛盾增多,维护稳定的压力加大;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自身建设仍需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五年

全面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面临新任务       

       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放眼国际,世界经济可望保持较快增长,增长格局继续发生变化,增长动力更趋多元化。综观国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各种要素加速转移。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杭州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日益成型,“交通西进”、“旅游西进”、产业梯度转移深入推进。审视临安,随着杭徽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杭氧等杭资企业的搬迁落户,生态资源优势的更加凸显,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融入大都市,创新大发展,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战略构想,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举措,这是对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目标的继承、深化和发展,它描绘了临安未来发展的灿烂前景。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带来了机遇,指明了方向。但这一时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破解要素制约,提高创新能力,拓宽更大发展空间的要求更加紧迫。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

    根据上述形势的基本判断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融入大都市为主线,大力实施五大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们要坚定一个方向,就是构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要实现十大指标,就是到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在2006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力争突破3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300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7.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7.7%。要落实五大战略,就是坚持工业“第一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带全局,进一步增强临安发展的综合实力;坚持开放“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开放活市战略,以开放促融入,进一步增强临安发展的生机活力;坚持环境“第一保障”,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以环境引要素,进一步促进临安发展的资源集聚;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以人才作支撑,进一步强化临安发展的智力支持;坚持惠民富民“第一追求”,大力实施民生安市战略,以民生为根本,进一步落实临安发展的惠民举措。要完成六大任务:
          

1、打造杭州新西郊。

着力打造交通接轨、产业融合的新西郊。大力实施“交通网络建设工程”,按照“一横四纵两网”交通布局,完成16省道、昌文线和18省道建设。扎实开展临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启动彭浦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文一西路延伸至临安,提升青山航道等级,初步建立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以“一轴三带五区”为基础,主动承接杭州产业梯度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使临安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吸纳大都市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积极培育一体化要素市场。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西郊。高起点规划青山湖区块,推进环湖道路建设,建成石临公路;高标准建设城东滨湖新区,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服务设施向东延伸;高品位打造城南新区,拓展城市南部发展空间。有序推进钱王陵、玲珑山和青山湖三大城市公园建设,开展苕溪、锦溪、马溪“三溪”沿线绿化。积极推进网格式管理,实施“数字城管”新模式,加强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美化、序化、洁化,彰显生态城市特色。着力打造商旅互动、休闲宜居的新西郊。主动接轨“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大力实施“旅游产业提升工程”,全力塑造“森林世界、大树王国”旅游整体形象。加快天目山、大明山、浙西大峡谷等重要风景旅游区的升级改造,完成中都、天目山、青山湖西岸三个五星级酒店建设,加快推进湍口温泉项目进度,不断提升生态旅游档次和接待水平。培育繁荣以钱王文化广场和人民广场为中心的两大商圈,着力发展组团式商贸业。突出抓好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深入实施“五个一”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有序发展生态房产和景观房产,培育精品房产,建设休闲宜居城市。到2011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达到7∶55∶38。着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西郊。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分区,实行差别化开发。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处置力度,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清洁”工程,加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围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两大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施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的生态化改造。继续开展“多绿”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环境。

2、实现工业冲千亿。加快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实施“工业平台建设工程”,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长三角一流的经济开发区。修编完善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加强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运作管理,有效缓解土地、资金要素制约,全力再造20平方公里的工业平台。加快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工业功能区为基础,重点工业功能区为支撑,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补充的工业平台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优化要素配置,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培养一批在临工业销售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和集团。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外省劳务基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和用工难问题。加快工业重点乡镇建设,培育工业销售产值超百亿元乡镇(街道)2个以上,经济开发区销售产值突破250亿元。加快推进“工业西进”,形成以杭徽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带,2011年工业销售产值突破1000亿大关。创新招商方式,注重选商择资。完善招商工作机制,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和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链要求的项目。积极开展区域合作,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外贸出口,优化出口结构。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11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创建成为省科技强市。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与浙江林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深入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3、全面建设新农村。

深入开展村镇建设。大力实施“中心城镇建设工程”,加强於潜、昌化两个副中心城市和一批中心镇、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联结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节点。大力实施“百村建设示范工程”,完善新农村建设配套政策,集中力量建设100个重点村,加快推动卫生保健、信息网络、商业网点、科教文体、交通运输向重点村延伸。完善农村公路网,实现三级以上公路通乡镇率、等级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三个100%。坚持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产业、生态、旅游、文化特色村。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在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外向农业。按照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不断做优山核桃、笋竹和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做大香榧、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做强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建设一批集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乡镇农产品交易市场。继续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到201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00亿元,农民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70%。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一万三千三百”工程,推进昌化溪、天目溪、中苕溪治理和双溪口水库建设。完成新一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等建设任务,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把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培训成为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把务农农民培育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把广大农民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的文明新人。到2011年,农村劳动力非农比重达到75%以上。不断加强农村管理。盘活集体土地、山林等村级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巩固村务公开成果,完善农村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规范“村规民约”。全面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完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城乡配套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三百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帮扶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4、构筑社会大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为载体,大力弘扬吴越文化,完成钱王文化广场、博物馆、图书馆和革命烈士陵园建设,建成一批展示吴越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深入开展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扶持创作一批精品佳作,加强文化遗存保护,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强化文化市场监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工程”,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公平化、均衡化。高质量、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到2010年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完成一批标准化中小学校建设,着力改善临安中学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市职业教育中心。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名师名校长,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建设体育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强市。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围绕卫生强市建设目标,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完成乡镇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创国卫成果。积极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构筑人才高地。主动接轨、积极融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进程,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组团外出招聘、网上招聘等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加快培养“五支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推进城乡广保障。完善城乡就业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五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险机制,扩大参保范围。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基础工程”,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同步增长,尽快实行“五险合一”征缴办法。加快社会保险扩面步伐,工伤保险两年内完成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年均增加5%。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保障对象全覆盖。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面,参合率和筹资水平达到规定标准。深入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机制,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整合困难群众帮扶救助资源,健全“三级救助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完善“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到2011年,集中供养率达到并巩固在95%以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缩小城乡低保差距,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镇标准的70%。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机制,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金达到人均6元以上。强化优抚和救灾救济工作,巩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成果。扩大教育资助覆盖面,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断完善廉租房、经济解困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探索专项过渡性用房制度。健全社会化救助机制,鼓励企业、社会人士投身公益事业。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重残人员实行三级托管。探索建立见义勇为人员伤害保障机制。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建设老年公寓,进一步落实老年人优惠政策。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逐步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救助等各项保障制度。

6、创建和谐平安市。

强化社会治安。加强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快推进电子监控系统向经济开发区、重点工业功能区和重点乡镇延伸覆盖。强化法治工作。全面实施“三五”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快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有效调解人民内部矛盾。强化信用建设。推进信用担保、失信追究和风险防范等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信用环境,不断健全以现代市场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全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强化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深化道路交通、矿山、建筑行业、旅游景点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防灾救助工作水平,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加强消费市场管理,严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关。强化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和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机制,夯实信访基层基础,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立足干好当年

努力开创政府届首工作新局面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起步之年,我们务必抓好当年,赢好开局。要切实按照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以“发展环境建设年”和“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狠抓项目建设,创优发展环境,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农业总产值增长8%;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5 %。

        围绕五年六大任务和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打造新西郊,加快完善市域整体功能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编制市域总体规划,完成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完成13省道锦城至里畈段、16省道乐平至於潜段改建工程,启动16省道於潜至千秋关段建设。加快推进昌文线昌化至湍口段改建,基本完成胥高线高坎至夏禹桥段改建工程。启动石临公路建设,开展18省道龙岗至鱼跳段、彭浦高速公路临安段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锦城城防工程,加快第三自来水厂建设,完成截污纳管主管网铺设15公里、支管网铺设20公里。加快城区绿化,新增城市绿地3万平方米。推进昌化镇城防工程建设,建成於潜污水处理厂。启动220千伏方元变,加快110千伏板桥变建设。

        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推进天目山综合保护工程,加快禅源寺复建。整合青山湖西岸酒店资源,确保中都国际度假酒店投入使用。加强浙西大峡谷、大明山等景区品牌建设,加快东天目山景区提升改造,完成柳溪江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完善旅游导视系统,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加强农家乐规范管理,建成1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个农家乐示范户。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全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景点门票收入6000万元、旅游总收入20亿元。继续抓好城乡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培育管理,完成5个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巩固连锁超市发展成果,建成昌化、於潜农资配送分中心,发展40家农资连锁加盟店。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工业性贷款占当年新增贷款的45%以上。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67个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创建工程,创建1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街道)、3个杭州市级生态乡镇(街道),完成10个乡镇(街道)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0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力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加快农村垃圾填埋场规范化建设,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60%。继续实施锦溪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青山湖等主要流域水污染企业全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加强里畈水库、水涛庄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实施万里清水河道整治50公里,推进天目溪、中苕溪治理工程。重视保护区工作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118万亩。加强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完成15个畜禽养殖场(所)污染治理工作。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率先在杭州市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二、围绕工业冲千亿,加快工业经济扩量提质

     促进产业集聚壮大。努力突破资金、土地制约,拓宽项目用地空间。落实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完成经济开发区扩容可研和规划编制。做好锦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规划并启动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於潜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玲珑、高虹、太阳、昌化、龙岗等块状经济发展。推进杭氧、杭机、杭叉等一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杭重二锻、万马电缆、汇锦梯尔、锦江特种纸、奥星电子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增长20%,95个技改项目基本竣工投产。完善工业经济扶持政策,全年财政扶持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确保50%以上的土地指标用于工业项目。继续加大规模企业的培育力度,新增规模企业60家,规模工业销售产值占全部工业的53%以上。强化工业强乡镇的领跑和示范作用,7个工业强乡镇工业销售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0%以上。
           创新招商引资举措。整合内外资招商机构,组建招商局,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健全招商引资分工、考核机制。继续加大杭州梯度转移企业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基础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产业链招商,开展驻点招商。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加工贸易发展,着力培育省级出口名牌产品。当年完成自营出口额4.15亿美元,加工贸易产品比重达13%以上。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培育孵化器企业8家,新增杭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信息化试点6家,力争建成省级射频电缆监测中心。注重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运用,全年申报专利300项,专利授权数150项以上。加大名牌培育力度,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和省、杭州市名牌产品5个、著名商标5个。实施创建省科技强市规划,加快推进创建工作。强化科普宣传,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建成9个清洁能源利用示范点、2个工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1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和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0%。

三、围绕建设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继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完成山核桃林生态经营技术推广1万亩、雷竹林地退化改造1万亩。新建杭州市级以上农业示范园区7个。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进一步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家。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新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认证10个。完成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

        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继续开展村庄整治,建好重点村20个,完成重点整治村50个,建成示范村5个。规范农村建房,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专项整治,重点解决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超面积占用等问题。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完成6座“千库保安”、26座“百库脱险”、20公里“百里标准堤塘”、8个“百村水利达标村”工程建设。实施藻溪中低产田改造、岛石仁里小流域治理等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临安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完善预警预报机制,提高气象保障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统筹培训农村劳动力2.2万人次,转移5000名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非农产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训种养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1300名。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村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巩固村务公开成果,提高村民自治程度。

四、围绕构筑大文化,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着力推进钱王文化广场、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心系百姓基层文化推进年”活动,实施“百村图书网络服务工程”,新创省、杭州市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各1个、临安市级特色文化乡镇2个。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文物对外交流活动。启动市档案馆和体育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创建省、杭州市体育强乡镇2个。

 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制定和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城北小学,启动於潜二中新建、锦城一中迁建工作。实施职教六项行动计划,加快市职教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创建省标准化学校10所、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2个。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中升高中比例继续保持在95%以上。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大专以上紧缺急需人才600人以上。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新改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继续实施农民健康体检工程,参合农民体检率达到90%以上,加大结婚登记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力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建设规范化传染病区,落实精神卫生中心医疗康复用房。创建杭州市级卫生强乡镇4个、卫生村20个。实施市计生指导站规范化建设,推进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县(市)创建。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启动锦城、於潜屠宰场迁建,完成锦城家禽集中屠宰场和昌化中心屠宰场建设。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五、围绕推进广保障,加快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完成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发证5000人。努力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帮助2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着力解决零就业困难家庭就业。完善人力资源交流市场建设,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城镇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及时解决劳资纠纷,加大清欠力度,维护良好的用工秩序。

        努力扩大社保覆盖面。巩固“五费统征、四费合一”成果,完善征缴机制,力争实现“五险合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4万人。启动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加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确保新增失地农民即征即保。开展农民工工伤保险,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实施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

        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继续抓好城乡低保工作,低保标准达到杭州市规定水平。加强敬老院管理,提高集中供养率和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加大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力度,扩大救助范围。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加大优抚工作力度,落实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做好廉租住房审批及配租工作,使符合申购条件的低保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抓好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

六、围绕创建平安市,加快提升社会和谐程度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三五”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教育规划。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归正人员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努力实现100%矛盾纠纷调处率。认真排查化解矛盾,有效处置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确保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事件。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坚决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地霸恶势力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以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为载体,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信访和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信访包案制度,开展信访“基层基础提高年”活动,建立信访信息化系统和市长公开电话网上信息平台,开通网上市长信箱,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推行信访事项代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和乡镇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四项指标实现零增长。

      在做好以上六方面工作的同时,今年,市政府将继续办好以下十件实事。

      1、加强残疾人帮扶工作,从2007年起,为瘫痪在床、双目失明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员按月发放生活护理补助费。

    2、全面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农村住户参保率达到80%以上,农村低保户、未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保费由政府全额承担。

     3、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区农贸市场建立并实施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定期检测并通过媒体公布,引导居民安全消费。

    4、建立市惠民医院及惠民协作医院,对全市城乡低保户、特困职工家庭实施“十免十减半”的惠民医疗救助。

     5、继续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改善4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条

    6、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山核桃、粮食、生猪、蚕桑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确保参保率达到50%以上。

     7、全面实施“便民信息服务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政务信息便民服务平台。

       8、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开展城镇非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参保率达到50%以上。

       9、完善农村道路网络,继续支持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道路建设,完成道路“砂改油”50公里,继续实施乡村“康庄工程”。

     10、推进经济适用房和经济解困房建设,建成经济适用房6万平方米,完成剩余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的70%,组织完成16万平方米的住房销售工作。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新增建缴职工人数10%以上。

       推进管理创新  着力塑造政府新形象      

      做好未来五年和当前一年工作,促进临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届政府将坚持亲民、惠民、富民理念,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着力加快法治型、效能型、节俭型、廉洁型和为民型政府建设,切实提升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      

坚持以依法行政为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努力塑造职权法定、行为规范的法治型政府新形象。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推进市乡两级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不断增强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运行机制,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继续深化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扩展综合执法范围。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严格执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及配套制度,探索和创新执法评议考核新机制,增强评议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对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责任追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推进效能型政府建设。      

坚持以高效理政为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创新,努力塑造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效能型政府新形象。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危机。着力完善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健全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行风评议等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审批效率。着力拓宽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度重视人大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完善行政监管、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加大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工作程序,严明政务纪律,确保政令畅通。          

推进节俭型政府建设。      

坚持以节俭持政为要求,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塑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节俭型政府新形象。严格执行公务消费制度。大力弘扬节俭创业精神,反对奢侈浪费、贪图享乐之风,认真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和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控制办公用房修建和高档办公设备采购。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发挥政府可视会议系统功能,切实精简文件和会议,严控检查、评比、达标活动。严格执行财政支出制度。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科学界定支出范围,坚持财政审批会议制度,强化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追加。强化政府举债管理,健全政府偿债机制,有效控制政府负债风险。建立政府理财顾问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执行投资管理制度。强化国资管理,规范国资公司运行。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资的监督管理,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切实执行重大投资项目公示、招投标和专家论证制度,提高政府项目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          

推进廉洁型政府建设。      

坚持以廉洁从政为要求,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努力塑造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廉洁型政府新形象。深化廉政教育,严格落实“一岗双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公共资源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以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工程招标等领域为重点,切实抓好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着力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坚持土地审批和城镇规划审批联席会议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跟踪监督、审计制度,形成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监督机制。强化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职能,切实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推进为民型政府建设。      

坚持以为民执政为要求,进一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塑造践行宗旨、勤政务实的为民型政府新形象。强化为民宗旨。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为民意识。落实为民举措。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和收入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市乡两级财政支出结构,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确保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倾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为民体制。坚持以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为重点,逐步完善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坚持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为重点,逐步完善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坚持以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重点,逐步完善广大群众共享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的体制机制。                  

各位代表,岁月不居,光阴易逝,创业维艰,天道酬勤。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的新征程。实现临安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已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的使命崇高而光荣,我们的目标宏伟而高远,我们的前景灿烂而光明。新一届政府一定将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勇挑重担、勇往直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