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察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2-04-15
——关于浙江农业现代化的访谈
-观察记者 袁华明
顾益康
浙江省农办副主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陈叶根
中共杭州市西湖区袁浦镇委员会书记
徐良平
中共浙江省新昌县委常委、新昌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潘海平
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
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观察记者:以浙江为例,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也有不少自己的创举,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正是因为浙江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顾益康:现代农业在当今世界存在着多种模式和不同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土地与技术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另一种是以荷兰、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技术与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从技术层面看,现代农业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从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水利化为主要特征到以农业的信息化、生物化、设施化和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过程。这两个过程可以称为两次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但是,由于各国或地区的自然禀赋和生产要素的结构存在差异性,两次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对于那些人多地少的国家或地区,在一次农业现代化未完成的情况下,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征的出现与应用,不仅有可能,而且具有必然性。
徐良平:浙江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浙江的每一个县市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来发展现代农业。新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地质地貌独特、水文气候具有多样性,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特色农业优势产业有大佛龙井、名优水果、高山蔬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有300多处,地方民俗特色鲜明,加之良好的旅游市场基础和便捷的交通条件,综合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35个,已注册农产品商标92个。这些都为新昌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新昌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加强引导,整合协调,政策扶持,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观察记者:我在各级部门和基层的采访中发现,浙江很多地方的领导都非常善于思考,把自己地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也时时在考虑怎么样的发展模式才适合自己的问题。
陈叶根:我到袁浦镇工作才三个多月,但通过实地调研,我发现一个乡镇要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找准方向,找准切入口。比如袁浦镇三面环江,离杭州市中心仅15公里,2006年这里的农民收入超过万元,但是我们仍然觉得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关键就是潜力的方向要找准。
特色产业 品牌经营
观察记者:浙江的新产品层出不穷,特色产业发展趋势明显,并且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品牌。
徐良平:作为山区的新昌,山多田少,许多老百姓怎样富裕起来?我们觉得既要发展现代农业,又要鼓励农民外出创业。建设现代农业,我们首先是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培育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效益,特色就是规模,特色就是市场。所以我们把茶叶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培育。其次我们提出了建设“江南名茶市场”,我对我们县里的相关领导说,要充分认识建设“江南名茶市场”对发展新昌经济的必要性。新昌的大佛龙井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现有的市场已不适应茶产业的发展,而国内尤其是周边地区茶叶市场发展迅速。为此,新昌的名茶市场建设规划要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使之成为现代化茶叶集散地。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市场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市场交易区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建设业主和设计单位要在规划局等部门指导下,尽快谋划后期工程,使市场规划建设体现整体完整性,努力把名茶市场建设成为浙江、华东乃至全国的茶叶市场交易中心、茶文化的活动中心和茶产业的信息中心。
观察记者:潘老师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的报道,您对浙江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一定非常熟悉吧?
潘海平:上世纪90年代,浙江一度出现耐人寻味的尴尬。市场上满是外省的优质粮食,就连浙江人也不愿吃浙江产的粮食,但是为力求“区域自保”,乡镇干部下田头、进农户,催促农民挤在人均不足半亩的土地上,年年打“粮食翻身仗”。结果是无市场无效益的粮食堆在仓库里“贬值”,而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却找不到生产的时间和空间。农民无法增收,政府负担沉重。1999年浙江全省小麦产量7亿多公斤,粮食部门收购了1.5亿公斤,却销不出去,每收购0.5公斤粮食,政府要补贴1角钱,出现了“政府出钱,农民种田”的怪现象。有专家说,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取消了粮食定购任务,实行“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什么来钱种什么”,这事实上让农民从计划经济中“疲惫的粮食机器”变成自主的市场经济主体。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使土地绽放出令人眩目的活力。浙江田野因此五彩纷呈。慈溪的蔬菜、诸暨的珍珠、磐安的药材,名扬国际市场;德清的青虾、萧山的花木、建德的草莓,声誉鹊起。数以百计的特色农产品区块遍布古越大地。
观察记者:每个地方都在探索自己地方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自己地方上的特殊地理、地质优势,往往更能出彩。
陈叶根:特色产业一定要做精做大做强,不求多不求全但求精。我们镇里有一个国家级的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园区,今年我们想把它扩大到4000亩。罗氏沼虾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在水质优良的情况下,罗氏沼虾吃得多、长得快、口味好;反之,水质不好会影响虾的摄食、生长,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缺氧死亡。袁浦镇处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汇处,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水质相当好,当地养殖户曾很自豪地说:“这里的水比城里人喝的水还要干净!”早些年,袁浦镇的农民多种植水稻,产值普遍较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当地一些“吃螃蟹”者看中袁浦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开始养殖罗氏沼虾。虾塘里起获的是沉甸甸的幸福—就产值言,一亩虾塘抵得上十亩稻田!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几年来,袁浦镇罗氏沼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袁浦镇拥有沼虾塘达6000多亩,每年能向市场提供1500多吨罗氏沼虾。每天上半夜,省农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门口,总会有数十辆从东阳、义乌、建德、上海等地赶来的大卡车,专候着“袁浦”牌罗氏沼虾的到来,满载之后匆匆返程。
思路创新 技术创新
顾益康: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2007年各地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继续实施“三大战略”,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四大支撑”,努力构筑优质粮食、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健康养殖、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生物质和生态、农业服务“六大产业”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即: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
观察记者:刚才顾主任把中央对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进行了概括,我们发现创新是其中一条主线,包括思路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等等。
陈叶根:基层的农业从业人员对技术的需求很迫切。我举个例子,平日里看到苍蝇、蛆虫,谁不是立即想把它“得而诛之”,然而,在袁浦镇元宝沙的杭州中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里,却已经连续两年引进并繁育苍蝇,用以喂食甲鱼。苍蝇对人类来说的确是一种害虫,可由它产下的蛆虫,含有丰富的几丁质和蛋白质,对甲鱼来说,就是纯生态的保健品。过去养殖甲鱼,为防止病害,养殖户们总要用大量的生石灰、漂白粉调理水质,并给甲鱼喂食黄芹、多维等中药,但从去年他们试行蝇蛆养殖,饲料的15%-20%以蛆虫替代后,不仅令甲鱼们胃口大开,还大大提高了甲鱼的免疫力。跟踪检测数据显示,与一般甲鱼相比,喂养了蝇蛆的甲鱼患上“腐皮”、“疥疮”病的几率要低10%-20%,且表皮光洁度明显较优。而且,2006年蝇蛆养殖大面积实行后,甲鱼塘里没有再用过一次生石灰、漂白粉,连中药的用量也减少了许多。
观察记者:这倒真是个新鲜事,有时我们发现科技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力量,科技的魅力对农产品增收来说真的是功不可没。当然我们在思想解放上也有很大的进步,这对发展现代农业也非常重要。思路开阔了,也同样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潘海平:我觉得浙江农民的一个重大创举就是在农业生产组织上进行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探索,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浙江省人大也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出台了地方法规,现在全国立法也都是以浙江为蓝本。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从四个方面增强了农民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统一供应种苗、农资和饲料,统一产品收购、包装和销售,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制和引进科研成果,试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注册商标,制定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开展农产品和生产基地认定认证,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实行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竞争,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弥补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长期缺失有效合作中介组织的缺陷。以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普遍存在的“公司+农户”组织构架,由于绝大多数的龙头企业是商业性的“龙头”,而不是农民自己组织的合作制“龙头”,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缺乏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服务,从而使得公司与农户之间签订的订单往往变成难啃的鸡肋,大多数农户难以真正获得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利益。